(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精致讲义.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23885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14.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精致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精致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精致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纲呈现考点展示实践应用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1)温室大棚的工作原理2.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2)热力环流在生活实践中的不同类型3.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大气的水平运动(3)在不同等压线上对风向、风力的分析、比较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由图表忆基础1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忆以下知识。(1)写出下列代号代表的含义: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吸收;d大气逆辐射。(2)根据图示,理清大气受热过程:(3)图中显示大气的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和吸收,此外还有散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d.大气逆辐射。2读云层对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影响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1)白天,云层的反射作用明显,地面温度比晴天低;夜间,云层的大气逆辐射作用显著,地面温度比晴天高。因此,晴天比阴天的昼夜温差大。(2)由图可知,白天和夜间都存在大气逆辐射,而且白天比夜间强。由问题引知识一题串知下面的甲图为南京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乙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读图回答(1)(2)题。(1)乙图中()A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B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C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2)照片拍摄季节,南京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A78月,削弱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B1011月,阻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12月次年1月,增加以提高土壤的温度D67月,增强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解析第(1)题,由乙图可判断出,表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表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表示大气逆辐射,白天和夜晚都存在,只是在夜晚表现得更加明显;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是地球损失的热量。第(2)题,78月,南京市正值伏旱天气,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大棚内温度上升过快、过高,农作物蒸腾作用强,水分损失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一部分到达大棚内部的太阳辐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棚内温度,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答案(1)D(2)A一站归纳(一)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二)原理应用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2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综合应用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三)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垂直分布1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0.6 ,即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 /100 m。2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1)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成雾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由高考到模拟一、高考真题集中研究找规律(2017全国卷节选)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如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BC D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解析:1.B2.C第1题,双层覆膜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膜内气温应高于当地实际温度,排除。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加之积雪覆盖薄膜,膜内平均温度几乎无变化,排除。故选B。第2题,由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寒冷期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很小,而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因此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该题的统计数据是“平均气温”,因此不能确定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高于16 。由于地膜的保温作用,膜内温度日变化相对较小,与实际气温的日变化不一致。3(2015广东高考)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解析:选D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会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很强,即对太阳辐射具有很强的削弱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会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故D项正确。二、名校模拟重点研究明趋势读某日部分城市天气预报表(表甲)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完成12题。表甲某日部分城市天气预报表城市天气现象(白天/夜间)最高温/最低温北京28 /18 上海25 /19 哈尔滨24 /11 西宁22 /3 图乙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1表甲中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在图乙中能反映其产生原因的是()ABC D2据表及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日北京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B该日上海的降水可能是台风影响所致C该日哈尔滨的大雾天气可能是寒潮降温所致D西宁昼夜温差最大与日落晚、日照时间长有直接关系解析:1.C2.B第1题,根据表甲可知,上海市的昼夜温差最小,白天和晚上均为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图2中分别表示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大气逆辐射。第2题,材料显示各地气温较高,应处于夏季。上海可能有台风,导致降水,B项正确。北京的最高温度应出现在下午2时左右,A项错误。夏季不会出现寒潮,C项错误。西宁位于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与海拔高、空气稀薄有关,D项错误。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 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照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34题。3“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B不同下垫面的热力性质差异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4“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的是()解析:3.B4.C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冷岛效应”是由于周围沙漠戈壁的暖空气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冷岛效应”发生在相邻的绿洲、湖泊和沙漠戈壁之间,其纬度、高度及海陆位置相近。第4题,由“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可知,绿洲、湖泊近地面大气温度符合随高度增加气温下降的规律,而上层大气层出现了逆温层,则C图符合题意。考点(二) 热力环流 由图表忆基础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1)在图中四条“=”上画上箭头,完成热力环流。提示:箭头顺时针画。(2)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高低状况是甲乙丙丁。(3)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气压降低,气温降低。(4)在同一高度上,气压高,等压面向高空凸,气压低,等压面向近地面凸。(5)若图示区域甲为陆地,乙为海洋,此图显示为黑夜(白天、黑夜)或冬季(冬季、夏季)的盛行风向。(6)若该图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其中表示城区的是乙地。轻巧识记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个关键、两种运动、三个不同1“一个关键”(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1)同一性质下垫面,考虑纬度差异。(2)不同性质下垫面,考虑热容量差异。2“两种运动”近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3“三个不同”(1)空气升降不同: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2)同面气压不同: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3)空间气压不同: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由问题引知识一题串知热岛强度是中心与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能准确反映“热岛效应”的变化状况。“冷岛效应”原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沙漠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目前城市也在广泛开展这个方面的研究。读图,完成(1)(3)题。(1)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A春季B夏季C秋季 D冬季(2)图中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可能是因为此处布局了()A住宅区 B公园C商业区 D农田(3)“冷岛效应”会使处与周边地区相比()A年降水量增多 B热量交换增强C空气对流减弱 D水汽蒸发加快解析第(1)题,热岛效应显著,说明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值大,读图,根据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判断,大致在111月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等温线最密集,说明温差最大,热岛效应最显著,此时为冬季,D对。第(2)题,图中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说明处气温较周围区域低。住宅区、商业区地表硬化,不会形成冷岛现象,A、C错。公园绿地、水面升温较慢,可能形成冷岛,B对。农田分布在城外郊区,不在市区内,D错。第(3)题,处与周边地区相比,因气温较低,空气对流减弱,C对;年降水量减少,A错;热量交换减弱,B错;水汽蒸发减慢,D错。答案(1)D(2)B(3)C一站归纳(一)正确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的3个关系1海拔高度与气压分布的关系: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近地面的气压高,而高空的气压低。2温压关系: 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二)准确把握热力环流形式的图示分析及应用1海陆风(1)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2)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2山谷风(1)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2)影响与应用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污染工业。3城市热岛效应(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2)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由典例学方法典例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气压:丙地丁地甲地乙地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C甲地多晴朗天气D乙地盛行下沉气流学审题答案C学方法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1判断气压高低(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上图中PDPC、PAPB。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1)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2)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由高考到模拟(2015四川高考)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城市可能位于()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解析:1.D2.A第1题,该城市冬季气温在0 以下,说明冬季寒冷,不可能位于纬度较低的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西两岸,故排除A、C两项;40N附近大陆西岸,冬季温和,气温在0 以上,故B项错误;40N附近大陆东岸,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在0 以下,故选D。第2题,受热岛效应影响,市中心气温高于郊区,气流上升,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而郊区气温较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故选A;由于此时市区的气温较高,所以降雪的可能性不大,故B项错误;市区与郊区冷热不均形成城郊热力环流,市区上升气流将污染物带至郊区,而由郊区流向市区的气流可将燃烧秸秆产生的烟雾带至市区,故C、D两项错误。(2018启东模拟)图1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2示意近地面与600 m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35题。3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气压低于地B地气压高于地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更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5若该图表示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陆地,乙是海洋 B甲、乙都是陆地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D甲、乙都是海洋解析:3.B4.D5.C图2中显示乙地气压差较小,说明乙地近地面(地)为低压、高空(地)为高压;而甲气压差大,说明甲近地面(地)为高压、高空(地)为低压,则地气压高于地,地气压高于地,d为上升气流。地气压较高,等压面向上凸出,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应较地高;高空地气压高于地,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应该是地高于地。若该图表示白天,结合海陆风和热力环流原理可判断:温度高的为陆地,则乙为陆地,甲为海洋。(2018江苏仪征中学学情检测)如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该时段为夜间该时段为白天该时段吹谷风该时段吹山风ABCD7下列古诗蕴含的原理与图中现象相关的是()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解析:6.A7.D第6题,图示时段河谷地带的等温面向上凸,说明山谷里的温度较高,为夜间。而此时谷地气压较低,风由山坡吹向谷地,为山风。第7题,图示时段为夜间,山谷里的温度较高,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D最为符合。考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由图表忆基础读下图,回忆下列问题。(1)图中A、B、C分别代表的力及对风的影响:A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B摩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C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2)甲、乙、丙三条等压线气压大小关系是甲乙丙,判断理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3)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南、北),判断理由是风向向右偏转。是近地面(高空、近地面)风,判断理由是风向与等压线存在一定夹角。轻巧识记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由典例学方法典例(2013全国卷改编)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 D. 西北风 (2)与甲地相比,乙地风力()A较大 B较小C相等 D无法判断学审题1.由题干材料可知信息甲地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2.由图示可获得信息答案(1)B(2)A学方法(一)风向的判定方法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二)风力的判读技巧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上图,风力:ABCD。由高考到模拟(2018启东模拟)读亚洲东部某区域某日两个时刻(北京时间)的等压线图(单位:hPa),回答12题。1甲、乙两时刻相比,点处最大气压差接近()A0 hPa B2 hPaC4 hPa D6 hPa2乙图所示时刻的地点中,风力比甲图明显加大的是()ABCD解析:1.C2.D第1题,甲时刻点气压介于1 0081 010 hPa之间,乙时刻介于1 0101 012 hPa之间,则两时刻最大气压差值接近4 hPa。第2题,等压线变稠密的地方,风力加大。(2018启东模拟)如图是北半球500 hPa等压面天气图。读图回答34题。3等压面上A点的风向应是()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4这种情况下决定风向的力应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平衡力D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解析:3.D4.C图中5 100 m5 800 m是北半球500 hPa等压面上的等高线,根据等压面上等高线与等高面上的等压线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可读出该高空水平面上气压分布是:南部气压高,北部气压低,又因在5 000 m左右的高空,摩擦力很小,故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西北风。常考图表专攻 等压线图的判读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常见的等压线图有气压场类型图(图1)、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图2)、某日地面等压线图(图3)。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图1气压场类型图图2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图3北美某地区某日等压线图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它同样具有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判读方法。1判读气压形式(1)低压中心(如图1中乙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2)高压中心(如图1中甲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3)高压脊(如图1中丙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4)低压槽(如图1中丁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5)鞍:两个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2判断风向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如图2中A地吹偏南风)。3判断南、北半球(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1)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3中乙地)。(2)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3中甲地)。5判断季节(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6判断天气状况(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1中乙处和丁处;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1中甲处和丙处。(2014天津高考节选)读下图,在图中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A台北B上海C首尔 D北京审答规范培养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D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13题。1图中A、B、C三点气压相比较()APAPCPBBPAPCPBPA DPAPCPB2此时A、B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A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晴朗B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阴雨C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晴朗D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3C点近地面吹()A西北风 B偏北风C东南风 D东北风解析:1.D2.D3.C第1题,根据材料,图示为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所以A、B、C三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PAPCPB,D对。第2题,读图,同一等压面在A点分布的海拔低,B点分布的海拔高。所以在高空,同一海拔A点是低压,B点是高压。对应的近地面应是A对应高压,B对应低压。所以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D对。第3题,C点近地面空气受三个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从A指向B,风向大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30,为东南风。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45题。4图中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A12 hPa B13 hPaC14 hPa D15 hPa5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西北风 B西南风C东北风 D东南风解析:4.B5.A第4题,由图可知,图中等压距为2 hPa,地气压应为1 010 hPa,地气压应为1 0221 024 hPa,两地气压差应为1214 hPa。故B项正确。第5题,由图可知,台湾海峡位于地北部,西部为高压,东部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台湾海峡吹西北风。故A项正确。课时跟踪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1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气温低的原因是()A变小 B变小C变大 D变大2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A变大,变大 B变大,变小 C变大,变大 D变大,变小解析:1.A2.D第1题,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结合图示可知,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表示地面辐射,表示大气逆辐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同时大气逆辐射弱。因此温度相对较低。选项中只有A叙述正确。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白天晴天多,被大气层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如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回答34题。3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4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b处的地面辐射弱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b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A BC D解析:3.A4.B第3题,由于太阳辐射是大气的能量来源,而地面辐射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故a处海拔高,得到的地面辐射就少,故气温比近地面的气温低,A正确、B错。大气的散射作用会使晴朗的天空出现蔚蓝色,早晚时呈红色,故与气温高低无关,排除C。a主要吸收的是地面辐射,而地面主要吸收的是太阳辐射,故D错。第4题,b处位于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但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故正确,选B。(2018启东模拟)下图中甲表示夜晚,乙表示白天,读图完成56题。5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可能是()A城市热岛环流 B海陆风C季风环流 D山谷风6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惯性离心力A BC D解析:5.B6.B第5题,由图中烟雾的飘动方向可判定白天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间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应是海陆风。第6题,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如图表示500 hPa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据此回答78题。7与M点同高度的地点相比较,N点气压()A较高 B较低C相等 D不确定8图中P点的风向可能是()A东风 B南风C西风 D北风解析:7.B8.D第7题,由图可知,500 hPa等压面M处向上凸,N处向下凹,故与M点同高度的地点应在N点的上方,N点的气压低于该点。第8题,P点空气应由M地流向N地,因为是高空风,几乎不受摩擦力影响,其最终风向应平行于等压线,又因为是北半球,故风向向右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即为北风。二、双项选择题如图所示,线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线d、e为等温线,线f为等高线。据此完成910题。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北流向东南B湖泊水是该河流重要的补给水源C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D湖泊水补给河流水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值的大小关系是abcBd、e值的大小关系是deC图示区域可能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D若e为0 ,则图中河流出现凌汛现象解析:9.AC10.BC第9题,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可知,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即图中的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最后注入湖泊B。根据A地风向可知,该区域为北半球。第10题,根据A地的风向可知,气压值cba;d的纬度较高,温度值小于e;A地的风向向右偏,即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图中的河流自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不可能出现凌汛现象;湖泊为内流湖,可能位于较干旱的地区,如果灌溉不合理,土壤易出现次生盐渍化现象。(2018苏北四市期中改编)如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模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A甲地气温低于丁地 B丁地气温高于丙地C乙地气压高于丙地 D甲地气压低于乙地12图中P、P两点()A风向、风速相同 B大气受力状况相同C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同 D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解析:11.BC12.CD第11题,甲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热低压;乙处空气聚集形成高气压;丁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丙处空气流出形成低气压。乙和丙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以乙地气压高于丙地。第12题,风是由高压吹向低压,P处风向向左,P处风向向右;P位于高空,不受摩擦力;P位于近地面,受摩擦力影响,所以两点风速不同。P、P两点的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同;P在近地面,P在高空,两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故答案选C、D。三、综合题13(2018洛阳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使室内温度升高,起到保温作用;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减少了室内热量的散失,加强了保温效果。第(2)题,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主要通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同时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开发利用新能源,人类活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那么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气温升高减缓;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所以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答案:(1)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二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1)当发生材料二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右图中的_时段。(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二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变大或变小)(3)试在材料二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4)下图为材料二图示地区的水平气压分布,图中箭头表示所处位置的最终风向。则下图所示地区位于_半球,在图中箭头处画出风所受的力,用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解析:第(1)题,材料二所示海洋的气压较高,则温度较低,应为816时。第(2)题,近50年来风变小了,说明海陆间的气压差变小了,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也相应的会变小。第(3)题,近地面海洋气压高,温度低,为下沉气流,陆地气压低,温度高,为上升气流。第(4)题,图中风向向右偏,为北半球。三个力的方向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垂直;地转偏向力与运动的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摩擦力与运动的方向相反。答案:(1)816时(2)变小(3)如图:(4)北如图: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考纲呈现考点展示实践应用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利用气压带特征解释陆地沙漠景观(2)非洲大草原上动物南北大迁徙现象(3)我国雨带移动规律和夏季降水特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由图表忆基础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回忆以下知识。(1)写出下列气压带、风带的名称:A赤道低气压带,B东北信风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D盛行西风带,E副极地低气压带,F极地东风带,G极地高气压带。(2)写出下列三圈环流的名称:a低纬环流,b中纬环流,c高纬环流。(3)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4)全年在A控制下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在D控制下大陆西岸地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5)夏季受C控制,冬季受D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A、B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温馨提示(1)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风带为相间分布,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方向相同。(3)低气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气候湿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晴朗天气,气候干燥;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多晴朗干燥天气,降水稀少,大陆东部因来自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气候湿润。极地东风带寒冷而干燥,降水稀少。由问题引知识一题串知(2013全国卷节选)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2)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解析由纬度值可知,该区域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由经度值、海陆位置结合纬度可知,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说明夏季受到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导致被雾笼罩。答案(1)C(2)D一站归纳(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二)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分布成因特征气流影响气候极地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冷干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南北纬60附近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赤道附近原因热力热低压上升湿热2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风带分布风向影响气候北半球南半球极地东风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冷干中纬西风带(2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温湿低纬信风带(2个)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燥3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都受中纬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由高考到模拟一、高考真题集中研究找规律(2015海南高考节选)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内陆则高达49 ,读图,完成下题。1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解析:选D从图中经纬网和轮廓可知,图中为阿拉伯半岛一部分,夏季受来自西部干旱沙漠的西南风影响,气候炎热干燥。(2014海南高考)甲地(位置如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23题。2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3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解析:2.B3.B第2题,由图可知甲地处低纬度,全年气温均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B项正确。第3题,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项正确。二、名校模拟重点研究明趋势读全球部分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地的风向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2甲地的气候特征是()A终年高温多雨B终年炎热干燥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解析:1.C2.B第1题,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可以看出地为30N60N之间,为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所以C正确。第2题,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可以看出甲地位于30N,盛行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终年炎热干燥,所以B正确。3(2018江苏六市联考)如图为南半球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所示月份为_月,判断理由是_。(2)该月,甲地盛行风向是_,形成原因是_。(3)填写下表,比较甲、乙两地的气候。地区气候类型该类气候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甲乙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此时南半球同纬度的海洋气压高于大陆气压,可判断南半球此时为夏季,月份为1月份。第(2)题,该月北半球为冬季,来自南亚的东北季风向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甲处向左偏转成西北风。第(3)题,甲处为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乙处为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030大陆西岸,终年炎热干燥,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有全年光热充足、气温日较差大,不利影响有降水少、水资源短缺。答案:(1)1此时海洋上气压高于同纬度大陆(海洋气温低于同纬度大陆)(2)西北风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左偏成西北风(或地处南半球低压北侧)(3)地区气候类型该类气候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甲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乙分布在南、北纬2030大陆西岸终年炎热干燥全年光热充足;气温日较差大;降水少考点(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 由图表忆基础读下图,回忆下列知识。(1)图中M代表的气压中心是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的气压带a是副极地低气压带;N代表的气压中心是印度低压,切断的气压带b是副热带高气压带。(2)图1代表北半球的冬季,判断理由是陆地上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图2代表北半球的夏季,判断理由是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3)图中风向D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A、B、C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图中A季风的性质是寒冷干燥,所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少雨。由问题引知识一题串知如图为气压分布形势图,读图完成(1)(3)题。(1)该气压分布形势,一般出现的时间是()A1、2月B5、6月C7、8月D10、11月(2)在这种气压分布状况下,A地盛行(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3)图中的气压分布格局差异反映了( )A太阳辐射在不同季节的差异B大气环流的多样性C海陆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D局部因素制约大气环流解析第(1)题,由图看出,海洋上出现低压,陆地上出现高压,因此图示为北半球的冬季,时间为1、2月。第(2)题,A地为高压中心的南部,应该吹西北风。第(3)题,图中的气压分布格局反映了海陆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答案(1)A(2)D(3)C一站归纳(一)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形成的影响(二)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三)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旱涝灾害 由高考到模拟(2015安徽高考节选)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题。1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解析:选D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及陆地轮廓形状,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图示区域西部降水丰富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