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题3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9639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题3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题3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题3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练习题(3)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成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作为某些个体,人类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人类却是无知的莽汉。他们在把整个星球推向毁灭的边缘,却又沾沾自喜地夸耀无论PM2.5浓度多高,雾霾持续时间多长,只要一刮风下雨,霾就立即销声匿迹,但是靠天治霾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优化能源结构才是根本。开发商越界从农民的耕地上挖沟,并将污水引向鱼塘,本就理亏;农民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阻止他们继续破坏耕地,当然无可厚非。本届书画交流活动中,书画名家纷纷献艺,一幅幅书法力透纸背,一幅幅丹青意境深远,博得观众的连声喝彩。李密的陈情表将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娓娓道来,叙述委婉,辞意恳切,如泣如诉,悲恻动人,令人不忍卒读。每天清晨取柠檬一至两片,用温水冲泡,空腹饮用,长此以往不仅能补充维生素,而且可排毒养颜。AB CD解析:选C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使用正确。销声匿迹:形容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不合语境。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此处应用“无可非议”。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形容文章深刻有力。使用正确。不忍卒读:意为不忍心读完,常用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使用正确。长此以往:指长久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不合语境。2(病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地铁一号线的开通贯穿成都南北,北达升仙湖,南至世纪城,途经文殊院、天府广场和省体育馆,对于很多喜欢出门游玩和运动的市民来说,无疑为他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B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的概念车“叶子”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叶子”在设计中以电能为主要动力来源,其技术核心是自然能源转换技术,包括光电转换技术,风电转换技术,二氧化碳吸附和转换技术。C中日关系一向微妙,中国政府一直本着睦邻友好的态度积极发展两国外交,但日方的态度经常摇摆不定,甚至举动出格,数十年经营起来的中日关系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D弈秋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效果的好坏,老师既有教的方法问题,也有学生自己念得是否用功的原因。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面对生意上处于困境的小黄,小王知道他最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于是拍着他的肩膀说:“放心,选择好努力方向,我一定鼎力相助。”B暑假期间,几个同学回来聚在一起,其中一个同学拿出自己近来所写的文章时说:“这是我近期的拙作,各位同学请多雅正。”C黎明在一家商场买了几件衣服,衣服款式新颖、做工精细,该商场的服务员态度也很热情,于是他付完款说:“下次还会来惠顾!”D“他是我工作上的好搭档,令尊和家父也是好朋友,我们两家关系一直都很不错。”李强在向记者介绍他的同事小王时这样说。答案B解析A项鼎力:敬辞,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用在这里不得体,可改为“尽力”。C项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用于自己不合适。D项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一般不用于第三方。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它所催生的,应是民族复兴、区域发展的伟大梦想,而不是个人投机、借势炒作的臆想。对于雄安新区的建设,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把每一寸土地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关部门必须制定有效政策,只要制定出有效政策,就能防止房地产炒作;防止了房地产炒作,就能排除一切干扰,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就能圆满实现。制定出有效政策不一定能防止房地产炒作。 。 。答案防止了房地产炒作不一定能排除一切干扰 排除一切干扰,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也不一定能圆满实现二、古代文化知识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举制,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B丧服,指为哀悼死者而穿的服装;服除,指穿上丧服,意谓开始守孝。C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在古代书信中,也用于表示对对方尊崇的敬语。D讣闻,又叫“讣告”,是向亲友报丧的通知,多附有死者的事略。讣闻是一种应用文体。答案B解析“服除”中“除”的意思是除去。“服除”指脱去丧服,意谓服丧期满。三、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以“鸷鸟”为喻,说“ , ”,表达了自己要坚守美德、绝不同流合污的追求。(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两句描绘了新旧更替、生机勃勃的景象。(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追慕三国英雄,发出了“ ”的感叹。答案(1)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四、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永遇乐苏轼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注此词原序交代:苏轼是在与人相聚景疏楼(大约位于江苏)时,写作了这首词寄给远方的朋友孙巨源,二人曾在此楼饯别。濉:水名。淮:淮河。西垣:中书省(中央行政官署),时孙巨源在此办公。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端以回忆开始,回想从前自己与孙巨源在景疏楼饯别时,明月如水的情境。B“美酒”句至上片末,主要写二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以及别后三年美酒清歌的慰藉。C“今朝”三句写客人传来孙巨源的“深意”,回应前文,表现二人相互思念的情愫。D全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在回忆、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中表现对友人的深情厚谊。2“月”在本词中多次出现,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月”的意象在该词中的作用。答: 答案精析1B2(1)此词上片以“月”为主要意象抒发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2)“明月如水”,交代离别时的情境,渲染别离时静谧清冷的气氛。(3)“月随人千里”,用“月”的追随表现二人依依不舍的离情。(4)“孤光又满”句到上片末,主要用“月”见证别后的孤独,表现友情的深厚。月在此既是见证者又是陪伴者,是词人借以寄托和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意象。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方式。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国。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选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有删改)1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B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C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也有大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到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D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诸国。解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范围扩大。原文为“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C)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主要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B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和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C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D中土的高僧大德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这是对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的继承。解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C强加因果“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与“佛教进入中国是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不存在因果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就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B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除了通过和平、聪明的方式融入之外,还因佛教自身具有对话精神,即其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C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分别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和开花结果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D佛教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是离不开其在中国大地上的存在和发展的。在此意义上,中国佛教在建构世界宗教文明上的历史价值必不可少。解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A“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有误,属无中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