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8657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静安区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市静安区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海市静安区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静安区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 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失向来之烟霞。(李白 )(2)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3)西汉时的冯唐出仕时已年过古稀,后世遂常用冯唐来形容“有志难伸”,如: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等。2按要求选择。(5分)(1)在国外访学的赵教授想用古诗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以下诗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A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C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D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记梦)(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从“文明社会”的“文化”观念来看,我们可以把边城中的翠翠看成是无知无识、心智未开的“自然人”:她见了有“机心”的外人,不是常常要逃入深山吗? 。A可是,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是“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B因此,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是“机心”,“文化”就可能走向了狭隘的境地。C因此,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D可是,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说明“文化”走向了狭隘境地。二 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文化的融合将日益重要城市发展一方面需要移民,但是移民的确会带来很多相应的问题。移民带来互补性和多样性,这对经济社会发展是好事,尤其是文化领域,文化和民族多样性有益于产生重大的思想。特大城市的真正挑战在于,不同的人,习惯、文化、宗教都不一样,如果移民的融合做得不好,多样性就可能转化为冲突。如果移民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那么,促进移民在人口流入地的融合就是必需的。未来,在公共服务逐步削弱直至消除户籍歧视之后,文化融合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一个长期以来缺乏劳动力自由流动,且地域文化非常强的大国来说,社会心理上的排外将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那么,中国各地是不是存在社会心理意义上的排外现象呢?我们不妨从方言的角度来管窥一下文化融合的问题。方言能力对人的影响是农业社会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困惑。在农业社会,人们可能世世代代居住在一个小地方,不同地方的人交流甚少。在现代社会,工业和服务业取代农业成为经济支柱后,人和土地的关系日益松散,大规模、长距离的人口流动随之出现,不同口音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早已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按理说,汉语有统一的文字,而且普通话已经成了绝大多数中国人通用的交流语言,这时,一个外来移民不会本地方言,不应该成为影响工作和收入的问题。可是,如果在某个城市中问周围的人:“你觉得说本地方言有用吗?”恐怕不少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有用。”人口大量流动的现代中国,会说本地方言真的重要吗?最近,我们做了一项有关方言的研究。这项研究发现,在一个城市中,相对于来自同样方言区的外来人口,那些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外来人口更难进入本地收入更高的行业和职业,特别是需要更高语言交流能力的服务业。而且,这种效应主要出现在与普通话差别比较大的几个方言区,包括吴语区、粤语区和闽语区。本地方言能力是否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是因为方言能力的确增强了经济信息的交流,还是因为方言成了一种有关身份的信号呢?由于普通话是绝大多数人共同使用的交流语言,因此,本地方言主要起的不是交流经济信息的功能。即使一部分本地居民不会说普通话,只要外来居民能够听得懂本地方言,就不影响信息交流。于是,我们的研究团队专门做了一项针对“上海话的回报”的案例研究。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谙熟上海话的确是有回报的。掌握上海话可以提高外来人口进入销售行业的概率。会说上海话显著提高了他们在建筑业、制造业和销售业的小时收入。无论是在建筑业和制造业中做老板,还是在销售业中工作,都更需要与人打交道,说上海话的能力产生的作用是显露劳动者的身份,显得在身份和文化上与本地居民更相似,从而提高本地居民的信任感。在上海这样的移民城市,移民融入得越好,本地方言的能力越不应该成为人们身份的符号和相互信任的障碍。对比一下其他的国际大都市,就知道中国的特大城市还有多远的路要走。截至2008年,36%的纽约人是在美国之外出生的, 48%的纽约人在家里使用除了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另外,2011年在伦敦的常住人口中,出生在英国以外的居民占37%,外籍居民占24%。而在伦敦的常住人口中,白种英国人比例从2001年的58%减少到45%,不到一半。我们的研究从方言入手,特别是以上海作为案例,角度虽小,却想由此引出关于大国大城的文化融合这一大问题。随着中国的经济规模逐步成为全球第一,中国的一线城市都将成为“全球城市”。 。“全球城市”的定位决定了中国一线城市的人口将由本地人、中国其他地方的新市民和全球优秀人才共同构成,而这样的城市文化也必须由传统的本地文化、中国其他地方的文化、国际上所有国家的优秀文化共同构成。移民带来互补性和和多样性,这对经济社会发展是好事,尤其是文化和科技领域,文化和民族多样性有益于产生重大的思想。特大城市的真正挑战在于,如果移民的融合做得不好,多样性就可能转化为冲突。(选自陆铭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有删改)3作者在第段是怎样逐层推进提出“文化融合”这一论题的?(4分)4第段作者认为外来移民不熟悉本地方言不应影响工作和收入;可是不少人认为“说本地方言有用”,从上下文看,该现象揭示了 这一现状。(2分)5对第段解说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段段首以问句开始,下文对此做了明确回答:会说本地方言的确重要。B非吴语方言区和吴语方言区的人到上海郊区农业找工作,难度差别不大。C北方方言区的人在北京找收入高且注重语言能力的工作,比在上海容易。D方言对职业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收入更高的行业,对低收入行业没有影响。6.第-段写“上海话的回报”案例研究情况,联系前后文,分析作者引用该研究结果的作用。(4分)7根据前后文,在第段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内容。(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神奇感 英毛姆一整天我都在沿江而下。张骞曾追溯过这条河的源头,他行驶无数日之后,才到达一个城镇:他看见那儿有一个年轻女子在织布,一个青年正牵着一头牛到河边饮水。他问这是什么地方,少女将手中的织梭朝他扔去,叫他拿回去问星象家严君平,便会明白到了何处。他果然这样做了,君平立即认出那是织女的织梭,并进而声称,他在张骞手接织梭那天的同一个时辰,看见一颗星宿犯位,闯进了织女星与牵牛星之间。于是,张骞才明白自己已经上溯到银河尽头了。自然,我没有行驶那么远。整整七天,我雇的五个划桨手站在船舷边不停地划桨,此刻我的耳边还仿佛听见桨柄支在木桨架上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单调声音,船不时经过浅水河面,擦着河床的石头轧轧作响,船身也在晃动。这时两三个桨手把毛蓝裤管直卷到膝盖,从船舷翻身下水,吆喝着把平底船掀过浅滩。有时我们驶到激流要津,这虽然比不上长江里的惊涛骇浪,但河水湍急,需要召唤纤夫来拖这帆船。我们一齐下船,帆船在叫喊震天的号子声中突破激流,又进入风平浪静的河面。现在夜深人静,我雇的船夫一齐挤在我们黄昏停泊后才收拾出来的前舱里,呼呼沉睡。竹席搭在三根木拱上便构成了我一周来的起居室和卧室。一端用假型板封住,木板草草拼上,板间漏出大条大条的缝隙,吹进嗖嗖的寒风。另一端是船夫住的地方,这些健壮的粗汉,白天划桨不停,晚上呼呼大睡,掌舵人也在其中,他从早到晚站在一条当作舵的长桨旁边,穿一件褴褛的蓝布长衫,套上一件褪色的灰布棉衣,头上缠一条黑布帕。除了床,我的舱室内无一物,一只像是盛汤用的浅钵里燃着木炭,因为天很冷;一只装着我的衣物的箱子当了我的桌子,一盏马灯悬在拱木上,随着水的晃动轻轻摇曳。船舱顶篷很低,连我这样个头不高的人都只能勉强直起身。(我以培根的话自慰,高人同高屋一样,顶头常遭殃。)沉睡的人中有一个开始更加大声地打鼾,大概是吵醒了旁人。我听见说话的声音,但很快又归于安静,打鼾的也停了,我周围又陷入一片寂静。这时我突然感到,我一向追求的神奇气氛就在面前,几乎逼近我的身躯。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体验,像是艺术给人的特殊魅力,但这种离奇的感觉只可意会完全没法言传。我一生中常常遇到离奇的情境;但只在回顾之际,将它们与我认为的神奇事物相比,才会显得不同寻常。当我和一位倾国倾城的女演员跳过舞,或穿过了挤满伦敦名流的大厅之后,我才会意识到那也许是了不起的经历。在战斗中,当我不处于巨大的危险,我可以津津有味地观察周围的事态。我曾在月光皎洁的夜晚,向太平洋上的珊瑚岛驶去,那景色的美妙使我心旷神怡,但只有到后来,喜悦之情才会同神奇之感携起手来。真正使我感到神奇的境遇,别人会认为没有多少神奇可言。我记得那是一天晚上,我在法国布列塔尼海边的一间茅屋里打纸牌,隔壁房里一个老渔夫奄奄待毙,女主人说他会随着潮退而断气。屋外是暴风雨,狂风扑打着窗户,这位在海上饱经风霜的老斗士的最后时刻似乎与此番情景相宜。巨浪冲向岩石,撞击出雷鸣般的轰响。我忽然感到一阵狂喜,明白那便是神奇感。而现在,同样的狂喜攫住了我,神奇感又一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眼前。来得如此突然,真叫我迷惑不解。我不知道它是从马灯投在竹顶篷上的阴影里爬出来的呢,或是从船舱敞口可以瞥见的河面上飘过来的?我好奇地走到船尾,想弄明白这不可言喻的欢乐是什么造成的。沿岸停泊着六七条木船,桅杆高耸,表明它们是上水船。每条船里都静悄悄的。船夫已入睡很久了。夜并不漆黑,尽管天上有云,却是满月之夜,只不过罩上朦胧月色的河面显得有些阴森。对岸的迷雾模糊了岸上的树木。这的确是一幅令人销魂的夜色,但并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也不存在我所探索的东西。我折身回舱。等我直入竹篷舱内,造成那一切显得非凡离奇的魅力消失了。唉,我太痴,为了探索蝴蝶的美的所在,竟然将其撕成了碎片。不过,我仍然感到我的船舱,盛炭火的浅钵,那盏马灯,甚至包括我的行军床,都还残留着一丝儿欢愉。我不可能以完全不同的眼光看待它们了,因为我曾在一瞬之间体验到它们的神奇。8有人认为第段与后文关系不大,有人认为这正是一个西方作家在叙述中国见闻时独特的视角。你认为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9分析本文的结构思路。(4分)10第段写老渔夫去世时作者感到一种狂喜,推断作者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4分)11结合第段画线句,评析本文表现的“神奇感”。(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呈赵晋臣敷文 宋辛弃疾老子平生,原自有、金盘华屋。还又要、万间寒士,眼前突兀。一舸归来轻叶,两翁相对清如鹄。道如今、吾亦爱吾庐,多松菊。人道是,荒年谷。还又似,丰年玉。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野鹤溪边留杖屦,行人墙外听丝竹。问近来、风月几篇诗,三千轴。 注赵晋臣:作者好友,曾在敷文阁任职。“金盘华屋”言其富贵。“万间”“突兀”语出杜甫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荒年谷:比喻乱世中的人才。丰年玉:比喻太平盛世的治国人才。出自世说新语。12这首词的词牌是( )。(1分)A水龙吟 B雨霖铃 C水调歌头 D满江红13辛弃疾喜欢化用他人诗句,下列对于加点词涉及的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两翁”句出自苏轼别子由三首兼别迟:“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B“吾庐”句语出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C“鲈鱼”语出柳永登建康赏心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D“风月”句化用欧阳修赠王介甫:“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14本词下阕是怎样称颂赵晋臣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赏析。(5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郭申锡传郭申锡字延之,魏人。自言唐代公元振之后。第进士,为晋陵尉。民诉弟为人所杀,申锡察其色惧而哭不哀,曰:“吾得贼矣,非汝乎?”执而讯之,果然。久之,知博州。州兵出戍,有欲胁众为乱者,申锡戮一人,黥二人,乃定。奏至,仁宗曰:“小官临事如此,岂易得?”即为御史台推直官。数上疏论事。鞫狱庆州。京东盗执濮州通判井渊,迁知州事,未阅月,悉擒凶党,斩以徇。召为侍御史,遂知杂事。张贵妃追册、起园陵,张尧佐为使相,陈执中嬖妾杀婢,余靖引胡恢有丑行,高若讷引范祥启边衅,申锡皆奏劾之。屡诋权幸无所避,帝谓之曰:“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谍称契丹遣泛使,命体量安抚河北,还为盐铁副使。相视决河,坐讼李参失实,黜知濠州。帝明榜朝堂,称其欺诬,以儆在位。旋加直史馆知江宁府再副盐铁进天章阁待制知邓州河中。种谔取绥州,申锡曰:“边患将自此始。”及谅祚死,请捐前故,听其子袭爵,且言曰:“二虏赖岁币甚厚,渝平岂其所利,必有以致之。但得重将守边,不要功生事,则善矣。”著边鄙守御策。以给事中致仕,卒,年七十七。(宋史列传八十九)注鞫狱:审理案件。徇:示众。种谔:北宋著名将领。谅祚:姓李,西夏国国君。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 执而讯之( ) (2) 以给事中致仕(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l) 坐讼李参失实( ) A定罪 B因为 C即将 D恰好 (2) 不要功生事( ) A要求 B应该 C希望 D通“徼”,求取17对第段画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旋加直史馆知江宁府再副盐铁进天章阁待制知邓州河中。 B旋加直史馆知江宁府再副盐铁进天章阁待制知邓州河中。 C旋加直史馆知江宁府再副盐铁进天章阁待制知邓州河中。 D旋加直史馆知江宁府再副盐铁进天章阁待制知邓州河中。18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19第段对种谔和李谅祚的评价反映了郭申锡 的边疆政策。(2分)20结合两段和下面材料,分析郭申锡的性格特点。(4分)(李参)与安抚使郭申锡相视决河,议不协;又与真定吕溱相恶,二人皆得罪,参移使河东,知荆南。(宋史列传八十九)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赵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宋史列传七十七)(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钝斋记 清方孝标由高会君子堂之东偏南折,有小廊,由廊得竹篱,由篱又东折入门,得古柏、榆各一,老桂三,杂卉数十。柏之荫可覆庭,榆之荫方半亩。荫之中有屋凡四楹,中为小堂,左为室,右两楹为斋,方子读书地也,名 曰“钝斋”。或曰:“何谓也?”曰:“不忘师教也。”“曷言乎师教?”曰:“余昔读中秘书,实师武陵学士胡公此庵先生也。”先生时以理学倡教,长安贤士大夫从之者众。余受业其门,先生器之。余尝于僦居葺老屋为斋,造先生,请名焉。先生不答,有间,与余说“吾与回言终日章”义,曰:“回之不可及,不在不愚而在如愚。盖回以不愚而如愚,故庶几凡人以愚而如不愚,故去圣远甚。”辞毕,余拜命曰:“有是夫,先生其即以愚名余斋夫?”先生曰:“未也,子何利也?吾将以钝名子之斋也。”余再拜,受教而归。遂名其斋。自是二十余年,患难奔走,或为斋,或不能为斋,而无时不奉“钝斋”之名以周旋。今获安居,奉亲治蔬圃,韦弦之训安敢忘?且尝思夫“钝”之义矣。钝,迟也,不利也。说文谓字“从金从屯”。屯,邅也,为卦,以震遇坎,以动遇险,故不利。金,坚物也;刚,德也,故以金制屯。此义也,非即余之入险而终济乎险之道耶!传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此之谓也。然则以屯御金,又非即余之出险而不忘乎险之道耶!然则余安敢不始终其教以自警云。 注僦:租屋。孔子向颜回讲授终日,颜回从不提出疑问,似愚。然考其言行,能申发夫子之教,故谓“不愚”。韦弦:指警戒、规劝。西门豹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屯:卦名,震下坎上。卦象是雷雨交加,故曰“不利”。邅:艰险难行。21.第一段方框内应填入的字是( )。(1分)A.此 B.之 C.其 D.厥22.作者尊奉归有光,本文第段与项脊轩志的相关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对此加以赏析。(3分)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23.本文第段引说文易,分析“钝”的含义,对此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由“钝”“从金从屯”推导出以金制屯,即以坚强对付艰难,方可脱离险境。B. 由“钝”“从金从屯”推导出以屯御金,即脱离险境仍不忘艰险,方可平安。C.“入险而终济险”“出险而不忘险”,说理深刻,表现了作者的人生忧患意识。D. 以“钝”为书斋名,强调做人要“抱朴守愚”,蕴含了深邃的修身处世之道。24.议论文也讲究曲折波澜。请赏析本文第段行文思路的跌宕起伏。(4分)25.分析第段的作用。(3分)三 写作 70分26阅读下面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河上没有桥,过河只能靠一只小渡船。滩险水急,小船最多只能承载20人。有一次,艄公清点人数准备开船时,发现一下子上来了22人。渡船来回一趟要一个小时,大家都怕耽误时间,没有一个人愿意主动下去。大家斥责最后上来的两个人,但又没人说得清那两个人是谁。艄公因为人数超标坚持不开船。就这样僵持了两个小时。最后,一对小姐妹退回到岸上,乘客们停止争吵,船终于开了参考答案一 积累应用 10分1(5分)(1)惟觉时之枕席 梦游天姥吟留别 (2)不忍登高临远(3)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2(5分)(1) B(2分) (2) A(3分)二 阅读 70分(一)(16分)3(4分)作者首先提出城市发展需要移民;(1分)接着指出,移民可能带来经济和文化上的互补,也可能带来冲突;(2分)然后,作者认为面对发展带来的移民现象,必须重视文化融合。(1分)4(2分)方言在中国现代城市仍然起着身份标识作用。 5(3分)D6(4分)结构上:承接第段末尾“从方言的角度”管窥“文化融合的问题”;引出第段开头“从方言入手”“以上海作为案例”引出“文化融合”问题。(1分)内容上:研究结果显示,外地移民会说上海方言,在身份和文化上接近本地人,会提高本地居民的信任感,获得更多发展机会。(1分)说明即使是上海,方言仍被人们视作身份和文化符号,影响了移民与本地居民之间的信任。(1分)由此引出下文思考的问题中国的城市发展,要有更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1分)7(3分)城市之间的竞争,本质上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中国城市要成为“全球城市”,必须具有包容而多元的文化。评分说明:“城市竞争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是文化竞争”“多元文化包容的必要”各1分。(二)(15分)8(3分)第段从中国神话引入,写张骞从江河航行到了银河,增加了文章的神秘色彩;(1分)与文章标题“神秘感”以及全文的主题贴合。(2分)9(4分)开始两段由张骞上溯银河故事引入作者的江上航行;(1分)接下来两段写江上夜景,作者体会到难以言传的神奇感。(1分)文章以“神奇感”为线索,回忆在不同地方的人生体验;(1分)最后在中国江上,作者再一次感受神奇感降临的喜悦,收束全文。(1分)10(4分)暴风雨喻示了渔夫饱经风霜的人生;(1分)渔夫一辈子都在同自然搏斗,最后回到大海的怀抱是其最好的归宿;(1分)屋外冲向岩石的巨浪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是大海为渔夫举行的庄严葬礼;(1分)自然的壮美和人的力量,都让作者感到狂喜。(1分)11(4分)评析题,可有不同标准下的不同结论。答案示例:陌生的人和景给作者带来了“从来没有过的体验”,产生了“神奇感”;(1分)作者寻找产生神奇感的原因时发现:尽管夜色销魂,可并无多少真正奇怪的东西。(1分)于是作者以“为了探索蝴蝶的美的所在,竟然将经撕成了碎片”自嘲,揭示了“神奇感”乃是审美心理作用下的瞬间感受,(1分)并珍视这种“神奇感”给自己带来的欢愉。(1分)(三)(8分)12(1分)D13(2分)C14(5分)先写其才能,用两个比喻称颂赵晋臣无论是治世还是乱世都是能臣。(1分)以“人道是”三字强调这一品评是众人之公论,非出于我个人私议,从而使这一品评更有份量也更具说服力。(2分)然后用张季鹰辞官回乡这一典故,赞赏赵晋臣对名利的鄙弃。(1分)最后,以设问作结,写其诗歌创作之丰,暗示赵晋臣乡居生活的充实,不阿谀,不卑不亢。(1分)评分说明:“怎样写”3分(“人道是”1分,“比喻”“用典”“设问”等手法答对任意两点,2分);“称颂的品格”2分(“能臣”“鄙弃名利”“诗意生活”,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四)(18分)15(2分)(1)捉拿,拘捕。(2)官员退休。16(2分)(l) B (2) D17(2分) A18(6分)近世的士大夫,在没有获得显要的地位以前,喜欢指摘时政,等到被进用以后就不这样了,这是靠说话求晋升罢了,你不要这样做。(6个加点处各1分)19(2分)以重将把守边关,不要为了建功立业而挑起战事。(主张“守”不主张“攻”各1分)20(4分) 郭申锡敢于弹劾高若讷等人,有其不畏权贵、嫉恶如仇的一面;但与李参的冲突只是对治理黄河的意见不合,郭申锡就向上控告,导致两人贬官;可见其性格有急躁、不够圆通的另一面;他在皇帝面前敢于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哪怕惹恼皇上丢了官也毫不足惜,足见其刚毅、耿直。(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五)(13分)21.(1分)B22.(3分)本段运用白描手法;“有小厅”“得竹篱”“柏之荫可覆庭”“有屋凡四楹”至“方子读书地”等,简淡几笔勾勒出书斋的环境特点,与归有光项脊轩志“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庭阶寂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这种环境十分相似;都描绘了居处的清雅,心境的淡然。(手法1分,结合文本内容分析1分,居处特点1分)23.(2分)D24.(4分)作者“请名”,而“先生不答”,这是第一次转折;先生忽然跟作者讨论论语种“吾与回言终日”的含义,作者领会颜回“如愚”意,又一转折;作者揣测先生以“愚”为自己书斋命名,先生忽言“未也”,再次转折;愚智相反,利钝相对,先生舍“愚”而以“钝”名斋,引出下文作者对“钝”意义的思考。25(3分)承上启下。上段写钝斋命名的由来,先生以“钝”抑“利”,警醒作者;(1分)本段写作者受教二十多年来,不敢忘却先生之教,在“患难奔走”的“不利”人生中体验了“钝”的深意;(1分)引出下文对于“钝”的含义进一步思考,即如何面对人生之险境。(1分)三 写作70分26(70分)评分标准一类卷(63 - 70分)基准分67分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顾,语病较多。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 -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文言文一】参考译文郭申锡字延之,魏人。自己说是唐朝代公郭元振的后人。进士及第,任晋陵尉。有百姓上诉说弟弟被人所杀, 郭申锡察看他脸色恐惧而哭得不悲哀,说:“我抓到了凶手,不就是你吗?”逮捕此人讯问,果然是这样。遇了好久,任博州知州。州中兵士出去戍守,有人想胁迫众人作乱,郭申锡杀了一人,对二人处以脸上刺字的刑罚,得以平定。事情上奏朝廷,仁宗说:“小官办事能如此,岂是容易得到的?”马上用他为御史台推直官。多次上疏议论政事,大臣们感到不便。他到庆州审问狱案。京东的盗贼抓走了濮州通判井渊,于是调郭申锡为濮州知州,未满一个月,就捉到全部凶手,杀了示众。召为侍御史,就任知杂事。张贵妃死后追行册封、起修园陵,张尧佐为节度使兼侍中,陈执中的宠妾杀害婢女,余靖说胡恢有丑恶行为,高若衲说范祥开启边境冲突,郭申锡都加以弹劾。他屡次讥斥权贵幸臣无所颇忌,皇帝对他说:“近世的士大夫,在没有显达以前,喜欢指摘时政,等到被进用以后就不这样了,这是靠说话求晋升罢了,你不要这样做。”间谍报告说契丹派使者前来,朝廷命令郭申锡体察情况安抚河北,还京任盐铁副使。考察黄河决口,因控告李参失实,贬为濠州知州。皇帝公开张榜在朝堂上,说郭申锡欺妄诬陷,以警告在位官吏。不久加直史馆、江宁府知府,再为盐铁副使,进为天章阁待制、邓州知州、河中府知府。种谔攻取绥州,郭申锡说:“边患将要从此开始。”等到谅祚死去,郭申锡要求捐弃以前的仇恨,允许谅祚之子袭爵,并且说:“辽、夏二国依赖岁币很丰厚,破坏和平难道对他们有利,一定有办法招致和平。只要有大将镇守边境,不去邀功生事,就好了。”著作边鄙守御策。以给事中告老退休,去世,年七十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