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7463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安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24题,共48分)1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曰:“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当时的儒者( )A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 B孔孟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C重构礼乐纲常的愿望 D孔孟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2据左传记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这反映了( )A盟约成为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准则 B周王与部分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C周王与诸侯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D成王通过签订盟约成为天下共主3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这表明孔子( )A抱怨君主苛政 B同情无助灾民 C肯定个人仁爱 D维护君主权威4下表是唐代一些文人墓志铭内容的节选,据此能够认定这些文人都( )人物墓志内容沈志文“求我师于周孔,无涉异端”王弘“兼忘聃释,大归儒首”房凛“儒为德本,德实教源”A尊崇儒学 B崇尚无为 C力促三教合流 D对现实政治不满5“宰相”两字的古文注解揭示了中国古代从“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所形成的相权的本质。“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 )A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 B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C统帅百官以及协调政务 D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6在北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政府征收的商税只有四百五十万贯;到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前,即增加到二千二百万贯,五十年左右增加了近五倍。据此材料最能说明( )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B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北宋商业繁荣 D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7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可见,作者强调( )A专制统治的必要性 B唐室政治的合理性C地方政府的独立性 D中央集权的重要性8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载:“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由此可知,班固( )A推崇重农抑商政策 B有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C有农商皆本的意识 D主张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9宋神宗元丰三年,对职官制度作了改革。宰辅制度恢复了唐三省制规模,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派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右仆射派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借以发挥中书揆议、门下审复、尚书承行的职能,实际上权归中书。据此可知元丰改制( )A完全恢复了隋唐三省六部制 B消除北宋冗官、冗费、冗兵问题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10汉乐浪王盱墓发掘中,有漆杯出土,底有铭文:“建武三十一年,广汉郡工官造,乘舆髹洎木侠紵杯,二升二合,素工伯、髹工鱼、上工广、洎工合、造工隆、造护工卒史凡、长匡、丞頠、椽恂、令史郎主。”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漆杯是由官营手工业生产 B漆杯生产中进行了专业分工C漆杯的制作工艺复杂繁琐 D漆杯可从当时市场大量购得11在货币需求的强烈刺激下,私人海外贸易蓬勃兴起,明朝的海洋政策也从防止货币流失转向白银货币引进。隆庆元年(1567)明朝开放海禁,开始大规模对海外贸易征税。这表明当时明朝( )A经济日益融入世界市场 B经济开始走向全面开放C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D自然经济的优势充分发挥12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A宋朝以后统治者重视科举考试 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13汉武帝时期,政府抑制私商、发展官商,北宋政府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收入,南宋以后对私人商业很少压制,且商业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商业繁荣推动了农业商品化C统治者重视商业管控 D官营商业逐渐成为市场主导14汉武帝通过一系列诏令和措施,革除靠资历出身而取官的陋习,下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举荐贤良方正立言极谏之士”。此举( )A使士家大族担任官职的越来越多 B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C使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D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15秦朝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常管宗室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大仆,掌管宫廷用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九卿( )A服务皇室,君权至上 B职权细化,各负其责C官员众多,权力分化 D政务繁杂,中央集权16据说西汉都城长安,有正式的“市”九处,在“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由此可知西汉( )A商业非常繁荣 B社会秩序紧张 C市场管理严格 D经营规模狭小17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 )A价值观念日益趋同 B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C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18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分封制和郡县制 C宗法制和郡县制 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19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两者的共通之处是( )A主张克己复礼 B通过教化使人从善 C批判无道君主 D认为“人性本善”20战国中后期,孟子提出“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强调:“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这可以说明( )A法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人们渴望统一安定的历史诉求C诸子百家思想走向相互融合 D中央集权体制确立的历史必然21唐制,六品以下官吏赴选,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既注唱名,三唱后冬集,以其名报仆射,再由门下省上报皇帝,然后依旨授官。此项程序,谓之“三注三唱”。这一制度( )A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B促使庶族地主势力开始崛起C抑制社会阶层变动 D提升行政效率22以下做法符合宗法制核心特征的是( )A(商)帝祖庚崩,弟祖甲立,是为帝甲B长子泰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古公卒,季历立C文王舍伯邑考之子而立武王(次子发)D(周)孝王(懿王王弟)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23淳于越曾向秦始皇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据此判断,淳于越主张实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县并行制 D行省制24“门阀士族”是指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集团。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后于隋唐时期有过短暂兴盛,武则天后一撅不振。影响其衰亡的主要因素是( )A选官制度的变革 B官僚机构的调整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儒家思想的发展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25题24分;26题12分;27题16分 )25官僚体制是中国古代重要行政管理的形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强臣大族,又篡弑相仍,祸乱不已。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宰相杜范认为:“凡废置予夺,(君主)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舍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富弼对宋神宗言:“内外事多陛下亲批,虽事事皆是,亦非为君之道。况事有不中,咎将谁执?必致请属交走,货贿公行,此致乱之道,何太平之敢望!” 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悉、左悉、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变局”的历史背景。(8分)(2)据材料二,概述杜范、富弼两位宰相的共同主张。(4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8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创造出了灿烂绚丽的中华文化。要概括古代中华文化中所包含的核心价值思想决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大体上可以用“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核心价值思想来说明其丰富内涵。因为“仁义礼智信”始终是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和道德精神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是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中最主要的内容。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过程之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要素。古代欧洲哲学的历史从古希腊开始,可以说,古代欧洲哲学思想中所包含的核心价值观念集中地体现在古希腊哲学之中,古希腊哲学文化是整个西方文化的发祥地。伯特兰罗素在其西方的智慧一书中说过:“现在我们所理解的哲学和科学,是希腊人的发明。这些杰作为西方文明树下了楷模。”他还说过,严格地说,全部西方哲学就是希腊哲学。以古希腊哲学为代表的古代欧洲哲学所包含的核心价值可以概括为:高扬理性、关注心灵、热衷政治、崇尚思辨。提取材料中古代东西方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并分别予以说明。(12分)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史称“战国铁相”,他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影响深远。材料一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材料二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就彻底抛弃了“王德”,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做。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 摘编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从哪一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8分)(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评价变法的视角及理由。(4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上的改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分)华安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答题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101112答案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24分,26题12分,27题16分,共52分)25、(1) (2) (3) 26、 27、(1) (2) (3) 华安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BDABCDCDDA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CACBBBBADAA二、非选择题 (52分)25.(24分) (1)表现:世家传承受到冲击,政治上呈现出“平民化”风貌。(或由“世侯世卿之局”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2分)背景: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发生巨变;分封制瓦解;春秋战国以来的政治改革及长期战争。(6分)(2)主张:皇帝独裁会招致天下大乱;皇帝与士人共治天下。(4分)(3)理由: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6分)作用:官僚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政体;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和抑制暴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6分)26(12分)古代中国核心价值观注重儒家伦理,强调天人合一、人际协调和身心和谐,强调对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倡导人际间的仁爱而不是个体自由。原因:古代中国自然环境优越,属于典型的大河文明;农业发达,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战乱和国家分裂使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儒家思想和宗法观念强调强调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注重集体和国家利益。(6分)古代西方核心价值观强调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价值传统,注重公民意识和参与政治。原因:古希腊自然环境多山多岛,属于典型的海洋文明;工商业、航海业发达,农业发展滞后;民主制的繁荣使公民具有积极的参政意识;思想文化繁荣,人文精神的推动作用。(6分)27(16分)(1)方面:制度建设。措施:废分封,行县制;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制订秦律。(8分)(2)视角:人性发展(道德)。理由:变法使秦民轻义重利,价值观扭曲,民众生活艰难。(4分)(3)问题:坚持唯物史观,多角度评价,防止片面化;论从史出,杜绝虚无化。(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