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点读.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6317177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PPT 页数:147 大小: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点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点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点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最少的悔恨告别过去 用最低的浪费直视现在 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 2011年全国高考化学 考试大纲 点读 今日话题预告 点读考纲 把好高考方向 了解考情 走近高考命题 合力备考 迎接高考丰收 一 点读考纲 把好高考方向 考试大纲 是高考遵循的 宪法 是专家命题的依据 是复习备考的 指挥棒 大纲有多深 复习就多深 大纲有多难 复习就多难 不可雷池稍越 哪怕半点 也是无用之功 不可妄自疏漏 一毫之差 可致千里之谬 笔者认为 要点有三 1 考纲之重 第一 把握考纲要求 务求全面通透 考试大纲 上明确对 理综 化学部分有三个层次的要求 第1个层次是了解 要求对相关的化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能够正确地复述 再现或直接使用 这部分内容不算是重点内容 在理综考试中 化学试题从原来的26道减到12道 考试的重点肯定是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 特别重要的 理解比较深的内容理所当然成为考查的重点 第2个层次是理解 领会所学知识的含义 能够正确审查 解释 说明有关化学现象的问题 第3个层次是综合运用 运用所掌握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 类推 计算 解释 论证具体的问题 显然第2 3个层次的内容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应该把主要的精力和注意力都要放在这两个层次上 当然 对第1个层次了解的内容也不能说就不管了 至少应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1 考纲之重 1 考纲之重 第二 关注考纲之变 及时调整方案 全国各地的教材不尽相同 甚至大相径庭 相应的考纲又分别随之调整 所以要格外注意考查范围的变化 现在各省市对高考的一些要求也有区别 一定要注意彻底地抛掉教材里没有的 考试大纲 不要求的 必须靠记忆才能掌握的内容 有的考生在准备复习备考的时候总是不放心 有一些是教材里没有的 大纲上不要求的 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为了扩充知识面或者为了使体系更加完整 就补充了一些内容 但是 综观这几年的高考题 考查的知识点没有超出课本范围的 也没有超出 考试大纲 要求的 1 考纲之重 第三 重视题型示例 多做对比迁移 在 考试大纲 中 一些单独命题省市比较优秀 典型的题目也在题型示例里出现 这对我们复习准备高考的时候是有导向性的 所以要认真地去分析和研究 这些题目的难度要求 考查的范围以及知识点如何去考查 一定要吃透彻 才能全面地了解高考命题的大局大势 才能保证复习备考的时候有的放矢 原考纲 新考纲 选考模块 选考模块 2 考纲之变 1 考试范围和内容上的变化 化学考试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从已经实行新课标高考的省 市命题情况来看 选考内容占化学总分的7 15 不等 必考内容 现行高中课本的 必修1 和 必修2 和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2 考纲之变 由于高中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基础化学至今已相当成熟了 所以高中教材无论怎样调整章节内容 其基础知识仍是化学的主干知识 是不会改变的 我们熟悉的物质组成和变化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的量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的移动 电解质理论 电化学以及重要的无机物和应用 重要的有机物 烃 烃的衍生物 糖蛋白质 和应用 化学实验基础仍是化学的核心主干知识 2 考纲之变 必考内容中增加了3点新课标的新内容和理念 体现新课标的时代性 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液平衡 2 考纲之变 2 考纲之变 选考内容 除前面谈到 有机化学基础 外 还涵盖选修模块 化学与生活 化学实验模块虽然我们省没有选修 可化学实验涉及的方方面面也是必考的 内容条目的理解 与旧考纲相比有多处 理解 改为 了解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应用了解常见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应用了解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 考纲之变 2 新旧课程考试大纲 说明 的比较 思考一 新考纲将原考纲中的观察能力 实验能力 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进行重新整合 提出了新的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接受 吸收 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 解答 化学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2 考纲之变 接受 吸收 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 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 有正确复述 再现 辨认的能力 2 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 实验现象 实物 模型 图形 图表的观察 以及对自然界 社会 生产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 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 并进行初步加工 吸收 有序存储的能力 3 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 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 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 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 考纲之变 从新课程对能力的要求的内容来看 新课程对能力的要求更具体 如 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 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 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 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 考纲之变 例1 08广东 18 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根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点 右图是用KOH溶液分别滴定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示意图 下列示意图中 能正确表示用NH3 H2O溶液滴定HCl和CH3COOH混合溶液的滴定曲线的是 说明 本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 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 并进行初步加工 吸收 有序存储的能力 答案 D 分析问题和解决 解答 化学问题的能力 1 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 通过运用相关知识 采用分析 综合的方法 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 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 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 图表 模型 图形等表达 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例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旧课标 1 07 广东卷 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 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D A 盐酸的浓度 B 铝条的表面积 C 溶液的温度 D 加少量Na2SO42 2000 广东卷 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 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B A 加热B 不用稀硫酸 改用98 浓硫酸C 滴加少量CuSO4溶液D 不用铁片 改用铁粉 新课标 1 09 宁夏卷10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2O3 H2SO4 Na2SO4 SO2 S H2O 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D 答案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 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 运用科学的方法 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 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原大纲 1 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完成规定的 学生实验 的能力 2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 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 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 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 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 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思考二 比较新考纲与原考纲 新课程增加了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这一内容 删去原考纲中化学计算部分内容 将化学计算的要求分散 与相关知识内容整合 对考试内容 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的理解 1 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 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 改变和创造分子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了解物质的组成 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理解摩尔 mol 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了解科学 技术 社会的相互关系 如化学元素与生活 材料 能源 环境 生命过程 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 绿色化学 思想的重要性 2 本内容是化学学科考试的指导性内容 1 反映了新课程的性质 理念和目标 2 是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实验 内容的指导性内容 新课程关注化学与生活 能源 环境的关系 重视考查学生对利用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的把握程度 并从定性和定量等多角度研究来进行考查 3 对具体内容的思考 1 说明了化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重在考查考生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主要线索 研究对象和发展趋势 例4 08山东 18 下列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 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 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B 门捷列夫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C 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家共同发现的 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D 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 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 D 2 说明化学研究的方法 实验 重在考查考生具有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5 08 广东21 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 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 加热溶解 取少许溶液 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 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 3的结论 1 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 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 烧杯 试管 玻璃棒 药匙 滴管 酒精灯 试管夹 3mol L 1H2SO4 3 H2O2 6mol L 1HNO3 0 01mol L 1KMnO4 NaOH稀溶液 0 1mol L 1Kl 20 KSCN 蒸馏水 1 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 假设2 假设3 2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3 实验过程根据 的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3 进行实验探究的前提 知道物质的组成 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了解物质的组成 结构和性质是进行实验探究的前提 只有了解了物质的组成 结构和性质 才能进行正确的实验探究 只有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 原理和能量变化 才能体会化学对社会发展 生活质量提高和改善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4 实验探究的重点 定量实验 重在考查考生对定量实验的理解 掌握定量实验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可以看出考试说明虽然没有单独把化学计算作为一个部分 但并不能说化学计算要求降低了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仍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例6 5 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认识社会与生活 培养环境意识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方法 高考力图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 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化学问题 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创导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全面检测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例7 广东理科基础31 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 下列实验不宜用图7所示装置进行的是A 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反应B 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C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D H2O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 图7所示装置没有尾气吸收的装置 所以凡是有污染的气体都不行 故B C D都没有污染的气体 只有A有氮氧化合物产生 所以A不行 例8 09 山东卷9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合金材料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B 人造纤维 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D 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 催化转化器 是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答案 B 本内容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 考查学生对化学研究基本方法掌握情况 结合课程标准 联系实验省的已有考题 应该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对高考的复习也会的很大的指导作用 化学双向细目表 老课程 五大知识板块 四大能力品质 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 双向细目表 新课程 七大知识板块 三大学习能力 1 了解化学科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 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 改变和创造分子 知道化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 2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了解观察现象是认识物质性质及物质发生变化的基本方法 1 掌握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方法 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 认识实验 假说 模型 比较 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 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 预测物质的性质 实验和观察解释及结论 3 了解物质的组成 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 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的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5 了解科学 技术 社会的相互关系 如化学与生活 材料 能源 环境 生命过程 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 绿色化学 思想的重要性 1 了解化学在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安全利用方面的作用 2 了解化学在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 生产各种新型功能材料方面的作用 6 认识化学反应在制造新物质方面的作用 了解新物质的合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 物质组成 性质和分类2 化学用语及常用量3 溶液 变化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 分子结构 晶体结构 周期表结构 5 化学反应与能量重点 四大反应 离子反应 氧还反应 热反应 电化学反应增加 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 明确 H H 产物 H 反应物 表达式的含义 理解盖斯定律 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6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增加 知道焓变和熵变是与反应方向有关的两种因素 知道平衡常数 浓度平衡常数 的含义及其表达式 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7 电解质溶液增加 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了解溶度积的含义 能结合典型实例 运用平衡移动的一般原理分析沉淀的溶解 生成和转化过程 8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1 常见金属元素 如Na Al Fe Cu等 2 常见非金属元素 如H C N O Si S Cl等 3 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学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4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1 能依据所提供的资料或信息 获取并归纳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2 能设计简单的实验 具备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基本思路 3 尝试利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如氧化还原反应 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考查方式 无机推断题 化工流程题 性质探究题 重视常见有机物的应用重点 四种取代羧酸 酯化反应 同分异构HOCH2CH2OH HOOCCOOH CH3CH OH CHO 除上海市外 自08年始有宁夏 山东 广东 海南 江苏五省实施新课程下的高考 继五省区之后 09年福建 安徽 江西 浙江和天津 四省一市 也步入新课程高考行列 这些省的高考试题既是对新教材和新理念的检验 也是对新高考和新题型的一种尝试和推动 08 09年课改省区的高考化学试题变化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 摸索近两年课改区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 对2010年湖南高三化学迎考总复习必然会起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 了解考情 走近高考命题 1 新课程化学试卷的主要呈现形式 理综形式 福建 安徽 江西 浙江 山东 天津 宁夏 其中由必考和选考两个部分组成的地区有福建 有机与物构各13分 山东 技术 有机与物构各8分 宁夏 技术 有机与物构各15分 其它地区安徽 江西 浙江无选考内容 单科形式 海南 广东 海南选考 有机 物构 技术 其它形式 广东 文基 理综形式 第 卷选择题 福建 安徽 浙江 山东 宁夏等7题 天津6题第 卷 福建 3 1 1 安徽和浙江及天津 4 山东和宁夏 3 1 1 1 单科形式 海南 广东第 卷选择题 海南 12 广东 18 第 卷 海南 5 4 4 4 广东 9 2 试卷题量 3 选择题特点 1 试题考查面广 覆盖高中化学 必修 选修模块 主干 核心知识的方方面面 如 物质性质 元素周期律 必修部分 化学平衡 反应与能量变化 氧化还原 电解质溶液 化学实验等方面 2 仍有一半左右的传统题型 3 新考点高频出现 往往与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识点有关 如能量变化 H 电化学 新型电池 各类平衡常数等 这些考点往往以图像 图形 数据表格等形式呈现 4 个别试题有相对的综合程度 09 福建11 控制适合的条件 将反应2Fe3 2I 2Fe2 I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反应开始时 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 反应开始时 甲中石墨电极上Fe3 被还原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 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 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 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09 福建12 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反应速率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 在一定温度下 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 增大c CH3COCH3 v Br2 增大B 实验 和 的v Br2 相等C 增大c HCl v Br2 增大D 增大c Br2 v Br2 增大 09 宁夏10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2O3 H2SO4 Na2SO4 SO2 S H2O 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09 宁夏11 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 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 其中错误的是 09 天津6 已知 2CO g O2 g 2CO2 g H 566kJ molNa2O2 s CO2 g Na2CO3 s 1 2O2 g H 226kJ 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的燃烧热为283kJB 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 2Na2O2 s 2CO2 s 2Na2CO3 s O2 g H 452kJ molD CO g 与Na2O2 s 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 电子转移数为6 02 1023 09 天津5 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 Hb 易与O2结合生成HbO2 因此具有输氧能力 C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 CO HbO2O2 HbCO 37 时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20 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0 02倍 会使人智力受损 据此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CO与HbO2反应的平衡常数K B 人体吸入的CO越多 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C 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 02时 人的智力才会受损D 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 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 09 山东7 某温度下 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 平衡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 ll为盐酸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B 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C a点KW的数值比c点KW的数值大D 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09 浙江10 已知 25 时 Ksp Mg OH 2 5 61x10 12 Ksp MgF2 7 42x10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5 时 饱和Mg OH 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 前者的c Mg2 大B 25 时 在Mg OH 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 c Mg2 增大C 25 时 Mg OH 2固体在20mL0 01mol L 1氨水中的Ksp比在20mL0 01mol L 1NH4Cl溶液中的Ksp小D 25 时 在Mg OH 2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 Mg OH 2不可能转化为MgF2 09 海南11 在5mL0 05mo1 L的某金属氯化物溶液中 滴加0 1mo1 LAgNO3溶液 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则该氯化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A 1B 2C 3D 4 09 海南11 在室温时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分别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 能生成5种盐的是A A12O3 SO2 CO2 SO3B C12 A12O3 N2O5 SO3C CO2 C12 CaO SO3D SiO2 N2O5 CO C12 09 安徽7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 结构示意图如下 可由石墨剥离而成 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B 0 12g石墨烯中含6 02 1022个碳原子C 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D 石墨烯中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09 福建8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24g镁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NAB 1L0 1mol L 1乙酸溶液中H 数为0 1NAC 1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D 标准状况下 22 4L乙醇的分子数为NA 09 宁夏7 将22 4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 气体体积11 2L 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 NO2B N2O2C N2OD N2O4 09 安徽9 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09 山东4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 CCl4可由CH4制得 可萃取碘水中的碘B 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C 乙醇 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D 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 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注 山东将化学实验中的鉴别等分散在多道选择题中进行考察 3 元素化合物考题数量锐减 地区题数福建 1宁夏 2天津 0山东 2安徽 0浙江 0全国 4 旧课标 全国 3 旧课标 4 反应原理考题数量悄然增加 地区题数福建 3宁夏 4天津 4山东 3安徽 4浙江 3全国 3全国 3 5 卷必考部分主要考点 5 卷选考部分主要考点 三 合力备考 迎接高考丰收 晒晒我们组的 七字复习法 1 和 备课组是战斗堡垒 年级组 教研组 班主任 套组 家长 学生 学校 2 序 复习安排有序 09年9月 5月上旬 高考 知识梳理章节练习适应练习仿真练习 章节全面复习明确高考要求逐渐适应考试 落实教材落实基础解决问题 调整状态查漏补缺做好热身 专题练习 小容量 有梯度 深度 仿真练习 专题练习 低难度 保证量 仿真练习 预热 冲刺 调整 3月初 6个月 40多天 20多天 复习安排有序 如 化学第二 三阶段 三条主线 专题复习 理综磨合 心理调节 3 本 学生是复习学习的根本 复习的内容要见到本质 大家共有的理念 高考成绩对学生 教师 学校都十分重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多活动能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成绩 满堂灌是低效的教学 模拟 习练 讲评对提高成绩有利 1 把握内容的准确性 问题1 写出质子数为1 中子数为1的原子的化学符号 对设问要求混淆不清 问题2 BGO是一种闪烁的晶体材料 是锗酸铋的简称 曾经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 写出锗和铋的元素符号 1 把握内容的准确性 对复习要求把握不准 问题3 乙酸乙 酯 脂 氯化 氨 铵 胺 NH2叫做 氨 铵 胺 基 1 把握内容的准确性 对学习对象模棱两可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 不一定显中性 铝三角中AlO 2存在的条件 强碱性还是弱碱性 能用pH试纸测出pH 3 6的溶液吗 问题4 1 把握内容的准确性 对把握内容缺乏深度 吸氧腐蚀中为什么氧气得电子变成氢氧根离子 不生成氧离子 问题5 1 把握内容的准确性 对概念原理本质认识欠火候 2 构建知识的系统性 化学反应 几个层次的建构 1 质 2 量 3 能 4 效 如1 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要解决六大问题 通过专题训练实现 六级跳 五对概念辨识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规律 氧化还原配平与电子转移 电子得失守恒的计算 书写常见氧还方程式 原电池电解池 2 构建知识的系统性 如2 无机元素与化合物复习 认反应特征 写反应方程式 无机框图推断专题特训 化工流程专题特训 探究性实验题特训 方程 流程 探究 案例1 变式示范教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 例 置换反应专题复习 问题情境 学生讨论 交流 发言 提出最佳答案 教师小结 教师改变题设条件 学生讨论 交流 发言 总结提高 整个过程 让学生积极参与 充分暴露问题 教师对症下药 重点讲思路 引导最佳思维 提高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周密性 深刻性和灵活性 提高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同时建构知识网络 生成解题能力 1 A D F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单质 B C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 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 1 如果A D均是金属 且B为黑色固体 写出反应 所有可能的化学方程式 2 如果A是金属 D是非金属 B是纯净物 5 如果B C均是10电子分子 6 如果B C均是18电子分子 8 如果反应 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 7 如果反应 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 4 如果A B C D常温下都是气体 3 如果A是非金属 D是金属 红色 9 如果A D是短周期不同主族的单质 写出4个A D都不同的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A B C D E F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 反应条件未标出 反应 是置换反应 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 或离子 方程式 10 若A D F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单质 且A D的组成元素同主族 A F的组成元素同周期 11 若A D F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单质 且A D的组成元素不同主族 A F的组成元素同周期 12 若A是常见的金属单质 D F是气态单质 反应 均在水溶液中进行 13 若A D都是常见的金属单质 F是气态单质 反应 均在水溶液中进行 14 若B C F都是气态单质 且B有毒 和 两个反应中都有水生成 反应 需要放电才能发生 A D相遇有白烟生成 15 若A D为短周期元素单质 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 所含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 和 两个反应中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案例2 有机物复习 立体交叉法 以研究有机物的过程为线索 建立知识体系有机物的组成 组成元素 最简式 分子式等 有机物的结构 碳的成键特点 结构表示方法 分子空间构型 官能团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等 有机反应和通性 反应机理 有机物的特点 命名和分类等 以官能团之间的联系为主线 构建知识框架 以一些重要物质或官能团为主线 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 从而构建有机知识框架 为有机合成和推断提供了明确的思路 转化关系 以知识点的联系为专题将零散知识系统化 例如 归纳一些物理性质 常温下呈气态 C原子数为1 4的链烃 CH3Cl 新戍烷 HCHO 与水分层比水轻 所有液态烃 醚 酯 一氟代脂肪烃 一氯代脂肪烃 与水分层比水重 溴苯 硝基苯 液态苯酚溴代烃 多氯代烃等 易溶于水的有 碳原子数少于3的醇 醛 酸 有机钠盐 苯酚 可溶于热水 等 有香气味 苯 甲苯 酯乙醇 归纳一些有机实验知识 水浴加热 a银镜反应b制硝基苯c制酚醛树脂d乙酸乙酯水解e糖水解f 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温度计水银球位置 a制乙烯b制硝基苯c石油蒸馏 导管冷凝回流 a制溴苯b制硝基苯c制酚醛树脂 冷凝不回流 石油蒸馏 冷凝管 防倒吸 a制溴苯b制乙酸乙酯 有机物分离提纯方法 萃取分液法 蒸馏法 洗气法 还有渗析 盐析 沉淀法等 以解题规律为专题使思考问题条理化 联系生活 生产实际 根据官能团推测性质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判断有机推断与合成 总结有机推断的门与路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官能团的检验与性质探究有机物的空间关系 3 注意解题的方法性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有序的思维方法守恒思想方法对称思维方法数学方法 清华大学保送生面试题在1分钟内写出10个汉字 要求 日 字加一笔 答案 目 旦 旧 甲 由 申 田 白 电 甴 生成氯化锌的方法有哪些 锌与氯气 锌与盐酸锌与氯化铜溴化锌与氯气氧化锌与盐酸磷化锌与盐酸氢氧化锌与盐酸 生成氯化锌的方法有哪些 碳酸锌与盐酸碳酸氢锌与盐酸亚硫酸锌与盐酸亚硫酸氢锌与盐酸锌酸钠与过量盐酸碱式碳酸锌与盐酸硫酸锌与氯化钡ZnCl2 2H2O脱水 题 某分子式为CnH2n 1O4N的氨基酸 若分子内只有氨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 且无甲基 则符合该分子式通式的氨基酸的数目为 以实验为载体的科学探究性试题的面世 是新课程改革高考试题中的一大亮点 科学探究的主要基本步骤是 提出问题 假设猜想 科学探究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高考化学试题可能考查这几个主要步骤 也可能考查其中的1个或2个步骤 09广东第20题要求学生分析题设的实验探究硝酸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21题探究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 该实验中要求学生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填写 实验过程 主要是实验操作和预期实验现象 结论等 这一类试题能够考察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08宁夏第27题 测定铁片中铁元素含量不同实验方法 让学生进行分析计算并进行误差讨论 这些试题体现了新课程再三强调的对 三维 目标的培养 4 重视问题的研究性 案例1 实验基本操作 16项 查装置的气密性 十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形成一个密闭的体系 液封 改变压强观察压强的改变所带来的现象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 漏气的是 C 案例2化学综合实验的突破 1 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 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途径和使用方法 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装置图 了解实验室常用试剂的使用和保存方法 3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 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 掌握过滤和蒸发 蒸馏和萃取等分离和提纯方法 能根据要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5 掌握NH4 Cl SO42 CO32 Fe3 Ag 等离子的检验方法 掌握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方法 6 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包括所用试剂 仪器 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7 能对给定的物质设计出合理的鉴别方案 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和原理对给定方案的合理性给予评价 8 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能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 得出合理结论 9 了解中和热测定和中和滴定的原理及操作 10 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考纲中对实验的基本要求 考纲中对实验能力的要求 3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 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 运用科学的方法 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 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能力层次分析 会想实验 会做实验 会写实验 附 突破实验题必备的基础知识澄底 1 16项实验基本操作 2 6种阴阳离子的检验 3 6种典型气体的制备 4 4种安全装置的设计 用心解读 研磨 领悟考纲 立足学生和课堂研究实验高考 高考化学实验的特点 注重基础 考查创新精神 1 源于教材 又高于教材 突出考查了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2 试题中更加重视化学实验的设计 评价和开放性 怎么研究 做 同学生一起做 目的是找感受 感受高考试题的深广度 有助于我们复习中把握好 度 防止出现 片面追求偏 难 怪 比 对不同高考试题进行对比 找差别 找共性 找联系 使复习的目标更明确 复习的思路更开阔 寻 特别关注近几年新课程高考试题 找趋势 找方向 找规律 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高考 化学实验 试题为例 2001年 制取H2简易装置的原理分析与该装置适用范围判断 2002年 NH3喷泉实验的改进 2003年 Fe OH 2制备方法的改进 2004年 电解饱和食盐水 命题趋势分析 该阶段的命题方式离开了 3 2 模式下实验装置的成套式与组合式 较多出现了重要 典型实验的独立装置 制H2 NH3喷泉 电解饱和食盐水等实验 或简单组合装置 制Fe OH 2的实验 考查内容也相对单一地呈现为物质制备 制Fe OH 2 制H2 或物质性质 NH3的溶解性 离子的放电难易 的再认识 它的显著特点是对典型课本实验的再现 改进或迁移 它选取的实验考点典型但覆盖面较小 考查的能力要求灵活但主题相对狭窄 从本质上分析较多地呈现了压强变化引发的实验变化 2005年 含NaCl杂质的纯碱质量分数的测定 2006年 Na2O2可作供氧剂的证明 2007年 水煤气主要成分为CO和H2的验证 命题趋势分析 它的命题方式从实验装置看又出现了 3 2 模式下的成套与组合式 考查内容综合了 制取 除杂 吸收 制取 除杂 收集 性质证明 制取 除杂 性质证明 产物检验 它的显著特点是 考查素材广泛联系生产 生活实际 纯碱 过氧化钠 水煤气均为生产 生活中广泛运用的重要物质 它体现了化学实验考查学以致用的思想 考查内容强调综合性 考查对考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新要求 对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 对定性实验中实验结论判据的分析又提出了对考生实验评价能力的新要求 新课程 07年广东卷26题 08年宁夏卷27题 羟基磷灰石 Ca5 PO4 3OH 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无机材料 其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两种 方法A 用浓氨水分别调Ca NO3 2和 NH4 2HPO4溶液的pH约为12 在剧烈搅拌下 将 NH4 2HPO4溶液缓慢滴入Ca NO3 2溶液中 方法B 剧烈搅拌下 将H3PO4溶液缓慢滴加到Ca OH 2悬浊液中 3种钙盐的溶解度随溶液pH的变化如上图所示 图中纵坐标是钙离子浓度的对数 回答下列问题 1 完成方法A和方法B中制备Ca5 PO4 3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Ca NO3 2 3 NH4 2HPO4 4NH3 H2O Ca5 PO4 3OH 5Ca OH 2 3H3PO4 2 与方法A相比 方法B的优点是 3 方法B中 如果H3PO4溶液滴加过快 制得的产物不纯 其原因是 4 图中所示3种钙盐在人体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是 填化学式 5 糖黏附在牙齿上 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 易造成龋齿 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分析其原因 又如08年全国理综1卷28题 试题分析 该类题的特点是把实验与基本理论 计算等知识或物质推断形式融合在一起加以考查 新课程 09年宁夏卷26题 09年全国理综1卷27题 试题分析 这类题体现的又是另外一种特点 怀旧 它考查的知识属于立足课本的核心知识 考查的内容除涉及规范操作等内容外 更多强调了对开放性实验方案的评价 它的思维能力既在正向考查也在逆向考查 实验结论不但要能定性描述也要会定量处理 这对考生的思维深广度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实验题解答的主要障碍 立足学生和课堂了解实验高考 1 心理素质层面不自信 面对陌生题境胆怯 没有足够的耐心研读题目 原因在于基础不牢 缺乏以实验解决问题的意识 2 能力层面a 自学能力审题能力差 阅读理解题意不清 不能正确把握实验目的 原理 对重要提示不敏感 难以发现突破口 b 思维能力联想不畅通 迁移受阻 3 知识层面a 表达不准确 不全面 甚至答非所问 b 解决操作细节问题难与具体情景结合 出现违背科学性或违背常理的解答 结论 疏于实践 实际操作经验少 综合实验题的突破 我们的体会是 抓住一个确定 实现两个寻找 即 确定 寻找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和反应原理 抓好审题 让学生会 想 实验 例 套管实验 是将一支较小的玻璃仪器装入另一支玻璃仪器中 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较多仪器进行的实验 因其具有许多优点 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实验 下列三组实验均为 套管实验 通过观察 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 甲图是对课本有关Na2O2某一性质的两个实验的改进 将甲图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到小试管里 然后在导管口A处进行适当的操作 便可完成实验 在A处进行操作的目的是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一是 Na2O2与H2O反应有O2生成 二是 1 诊断 实验题2 药方 审题要仔细 重视实验目的 分析实验原理 理解装置的作用 例 套管实验 是将一支较小的玻璃仪器装入另一支玻璃仪器中 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较多仪器进行的实验 因其具有许多优点 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实验 下列三组实验均为 套管实验 通过观察 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3 用丙图中的装置 铁架台 药匙等辅助用品忽略 可以制备和收集满一瓶喷泉实验用的氨气 根据图中的装置需要选用的用品是 填字母 A 氯化铵固体B 氧化钙C 浓氨水D 浓硫酸E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漏选E 4 通过上述三组实验得知 套管实验中 外管 所起的作用通常有 封闭气体 便于观察气体的颜色 收集气体等 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 例 套管实验 是将一支较小的玻璃仪器装入另一支玻璃仪器中 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较多仪器进行的实验 因其具有许多优点 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实验 下列三组实验均为 套管实验 通过观察 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4 实验题诊断 4 实验题药方 审题要仔细 重视实验目的 分析实验原理 理解装置的作用 答题要谨慎 重视基础 具有安全意识 注重操作 让学生会 做 实验 特点 通过细化的设问来考查实验基本操作 从而间接考查学生动手能力 08 仪器的连接 09 仪器的连接 07 仪器的连接 综合实验题的突破 推敲细节 让学生会 写 实验 会写 就是要会书面表达 写实验操作要重细节 写实验方法要找要领 写实验原理要有针对性 例 05湖南高考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养剂 请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 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 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养剂 A为制取CO2的装置 1 A B C D中的药品 2 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 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4 课 从课堂状态来看 都知道只有学生学会了才能提高成绩 但学生怎样才能学会 都知道多让学生活动 但学生到底该怎样活动 都知道多提问 但问什么 何时问 怎样问 都知道要提高效率 但哪些措施在什么环境下才是高效的 复习课的课堂效率问题 被调查同学中 认为效率不高的 语文 50 1 英语 35 9 数学 26 6 物理 25 0 生物 25 0 化学 18 2 政治 25 0 历史 15 0 效率低的表现 没兴趣 犯困 注意力不集中 我会的问题还在讲 留的习题没来得及做就讲 听不听对提高成绩作用不大 后阶段复习的三种课型 1 专题复习课2 练习测试课3 试卷讲评课 5 练 组题 剪辑 改编 原创类型 小题 专题 综合层次 三层次时间 四阶段 提高练习效率把好选题关 评价一道题或一份试卷的好差要看三点 重点考查学生学科知识结构和能力品质 即看七大知识板块和三大学习能力是否都考到了 考试范围要符合考试说明 即考纲是否落实好了 题型设计上要增加应用型和能力型的题目 练好几份本省有影响力的学校的模拟卷 近几年新课程考区高考试卷要研究好 练好 练足 不能一味练习模拟卷 把好选题关 要做好题 不要做坏题 问题题 超纲题 题1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是淡黄色固体B都是碱性氧化物C都能与水作用生成碱D氧的化合价都是 2 答案选C B为什么不对 因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不仅生成碱还放出氧气 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甚至还有人认为过氧化钠根本不是氧化物 难道说过氧化物是硫化物 卤化物 酸性氧化物 中性氧化物 什么样的题是坏题 这是典型的 不是问题被问出来的问题 和钻牛角尖 题2 一定量铁和过量稀硝酸反应过程中有0 3mol电子发生转移 产生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L 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mol 答案为22 4和0 4 该题的前提是产生的气体为NO而不是其它的还原产物 在中学课本中介绍过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还原产物主要是NO 但这不一定能照搬到其它金属 特别是活泼金属 身上 我们知道铁在热的稀硝酸中反应 其主要还原产物为N2O 而在冷的稀硝酸中反应 其主要还原产物为NO 当HNO3更稀时 其还原的主要产物为NH4 这是令人纠结的试题 建议 题中加一句 假定产生的气体只有NO 这一假定当然冲淡了原题的味道 因为判断NO是原意之一 但情愿降低难度 也不能犯当然的科学错误 题3 以下具有漂白能力的物质是 ACl2BHClOCHClDCa ClO 2 答案为B 也就是说Cl2和Ca ClO 2都没有漂白能力 有人买了一包漂白粉 于是你可以指着那包东西对他说 它是没有漂白能力的 你的钱被骗了 建议题改为 以下物质中对漂白起直接作用的是 题4 下列现象能证明某物质为弱电解质的是 A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B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共价化合物C水溶液导电性很差D在溶液中该物质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答案选D C错在哪里 命题者会说 水溶液导电性很差 不一定是弱电解质 为什么 因为 水溶液可能是极稀 这一可能性 如硫酸钡溶液或10 5mol L的氯化钠溶液 它们就是强电解质 我认为这种陷阱值得商榷 应该允许学生以实际水溶液有一个先入为主或约定俗成的概念 不至于太稀 硫酸钡溶液或10 5mol L的氯化钠溶液 对于一位普通高中生来说实在过于极端 题5 只用一种试剂可鉴别炭粉 二氧化锰 硫化亚铁和氧化铜四种黑色粉末 这种试剂是 答案为 浓盐酸 这是一道没有现实意义 专为 四种黑色粉末 特制的题目 即使要真鉴别炭粉和二氧化锰 自有现成简便的方法 如密度的对比 可燃性试验等 不见得非要让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来 这种题目在科学上是不严肃的 题6 已知在常温溶液中pH pOH 14 正常人血液pH 7 4 在南极考察的科学家血液的正常的pOH是 A大于6 6B小于6 6C等于6 6D无法判断 南极温度极低 水的电离下降 pH和pOH都会有所提高 于是学生选了A 这就上当了 人体温度不会因为去了南极就降低 当然还是比常温高 答案应为B 为什么不直接问人体血液的pOH呢 这类题目是考化学还是考 忽悠 能力 6 归 后阶段复习 回归基础抓重点 后阶段复习 回归基础抓重点 第一 回归基础抓教材教材是考生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最原始载体 考生一年来的练习 考试题和将要做的高考题 都是改变情景和知识的呈现形式 变换命题方式 但考查的知识和方法没有变化 尽管解题过程需要各种能力 但是许多试题的答案就是教材中原文 概念 用语 原理 公式等 熟练地建立学科知识体系 是所有基础的关键 建议依据学科 考试大纲 的知识点逐个落实到教材中 将所有内容重温一遍 尤其是在平时考试中出现频率不高 但 考试大纲 有要求的知识点 防止在高考试题中的解答过程出现知识盲点 影响高考临场发挥 后阶段复习 回归基础抓重点 第二 回归基础抓题型高考命题各学科题型相对稳定 题型是考查知识和能力的载体 高考命题始终坚持 重点知识重点考 重点知识不回避 重点知识变换方式考 各学科重点知识和能力的确定要依据 考试大纲 如化学学科中的知识要求为 理解 或 掌握 综合运用 等知识内容 一共有52个考点 和四种能力要求 14条 化学学科主要做好 注重理论概念知识 突出物质推断或工业流程题型 突破实验探究题型 后阶段复习 回归基础抓重点 第三 回归基础抓弱点通过高中学习和历次考试 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知道自己的班级学生在哪些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建议每一个考生先用笔写出自己的知识内容在哪些方面不足 哪些学科方法不熟练 什么样的题目不会做 然后对照历次考试中出错的题目 看自己归纳出的不足在考试中主要错误原因是什么 最后将高三年级所有的训练题中的出现错误的试题重做一篇 并将做错的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对照课本重新温习一篇 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老师指导 后阶段复习 回归基础抓重点 第四 回归基础抓答题细节 习惯决定命运 细节决定成败 这句名言对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要有真实的体验 让学生将每一次考过的试卷拿来进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 许多试题的失分并不是因为不会做 而是因为答题习惯和答题细节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 审题读题不仔细 回答问题不规范或不全面 学科用语不准确 答案涂写不到位 选择题答案从试卷向答题卷转移错误 基本概念和术语出现错别字等一些细节把握不好和不良习惯导致失分 建议考生将已经做过的每一学科试题出现以上错误统计出来 就会发现这样的失分在每一次考试中四个学科总分不会低于20分 并且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下决心有意识地改正答题过程的不良习惯和认真对待答题细节 后阶段复习 回归基础抓重点 第五 回归基础抓技巧高考像体育竞技是凭实力的 当实力相当的情况下 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也像体育竞技一样 技巧和战术是获胜的关键 后阶段我们可以收集历届考生成功的经验 针对理科综合考试主办四次答题技巧讲座 物理 化学 生物 理科综合各一次 以下就理科综合整卷的常用答题策略作一些简单介绍 答题的先后顺序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 物理用约70分钟 化学用约50分钟 生物用约30分钟 这种模式主要应用对象是三个学科发展相对平衡的考生 能保证每一学科充分发挥最优成绩 第二种是 先易后难 先强后弱 这种模式主要应用对象是三个学科成绩发展不平衡的考生 这种模式可以按照以下六步完成 后阶段复习 回归基础抓重点 1 从发卷到动笔之间的五分钟 找到自己比较熟悉的大题 2 用约40分钟完成21道选择题 保证得分在平时考试最高分 高考选择题比平时的考试题难度要小 命题要规范 所以得分要高一些 3 用约30分钟完成刚找到的熟悉的大题 认真审题保证得分在95 左右 4 用30分钟左右完成自己优势学科的大题 保证得分在85 以上 5 用40分钟左右完成其他学科的大题 力争得到应该得到的分数 6 用10分钟左右检查 防止低级错误的出现 也可以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情况多加实践和体验 形成自己的答题策略 7 调 高三冲刺复习 务虚调 三大主调 一百日誓师 五十天动员 三十天宣讲 每个人的一生 都会面临一些很重要的关口 高考 又无疑是这些关口的重中之重 它可能影响你一生的命运 而从现在开始的今后100天 则是高考成败的关键 这100天的努力可能意味着你考入梦寐以求的大学 从此掀开辉煌的人生篇章 再回首 从现在开始我做的每一道题高考都不会考 也许高考的每一道题我都会做但不见得对 要关注对而不是会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断的重复 不要因为这道题我做了三遍而不去做 也不要因为这道题容易而不去做 可以为难题放弃 但绝对不为容易放弃 这就是基本功 竆N筝琧Q 槾俧 CM 鲩 唤曽 ekh 骯 惵 垣 颅 cB2 犽U 皊毋葠 q 饀Z V 燀本 8fD氾 6 V 摑1 彊 Z9 蓅聉匷簊癦 籬 艂1鵯 憳 Q 莢 V潮乃 2 娣賃宅Q唨 HTv 2 瘤 W炷 箝裘7豀糏4腪 甘 闱詋j X 辐Q柸w m岶桎 茵Z捰奅 蓮您 桟 N離妨b 刋 艜 庱笜 侰 魻 偂U 喅冒 汙 阬B徙絕拃g 肳 oHG3濳綣甐剀7磦 1 籸P vF 凱泮w 7 铪 聨焃騝堌 鋷 X流 iQ 镄 s U R m彖娷泚T 3硎 mL1 鑃r Z 竛姑 酄 jB滪9Y 擥螣 虭 jg03 復 H b玾n 渐d 菂土 涓吷D Ba侪 袱紑 騿PX夰伽W N 騝嚯碅 啎 S 鱇 鄤 湇B鑀 樠 誃D壚 2珔鑮 谣3 鑅C0 0p 嚯 q梽 羳G脤K 貳 庱笜 侰 魻 偂U 喅冒 汙 阬B徙絕拃g 肳 oHG3濳綣甐剀7磦 1 籸P vF 凱泮w 7 铪 聨焃騝堌 鋷 X流 iQ 镄 s U R m彖娷泚T 3硎 mL1 鑃r Z 竛姑 酄 jB滪9Y 擥螣 虭 jg03 復 H b玾n 渐d 菂土 涓吷D Ba侪 袱紑 騿PX夰伽W N 騝嚯碅 啎 S 鱇 鄤 湇B鑀 樠 誃D壚 2珔鑮 谣3 鑅C0 0p 嚯 q梽 羳G脤K 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