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练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6807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练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练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练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选练习题(6)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成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茅台取消“限价令”有何难言之隐的苦衷,说到底,当问各地执行中央廉政规定,促使政风清廉有多大的决心。要从根本上毁灭一个民族的文化,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以一种温和的、渐进的、习焉不察的方式,侵蚀乃至颠覆它的教育。母亲薄氏卧病期间,汉文帝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为她亲口尝汤药。在模拟法庭辩论环节,双方继续摇唇鼓舌,精彩对辩。在一旁直播的同学也热情高涨,不时地穿插一些现场点评。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到头来却是作茧自缚,害了自己。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英雄武松打死老虎后不是余勇可贾,而是使尽了气力,手脚也酥软了。A BC D答案B解析难言之隐:难于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与“苦衷”语意重复。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使用正确。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不合语境。摇唇鼓舌:指用言辞进行煽动、游说或大发议论(含贬义)。褒贬失当。作茧自缚:蚕吐丝做成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使用正确。余勇可贾:还有剩余力量可以使出来。使用正确。2(病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失能失智老人是老年人群中最弱势的群体,养老服务不仅要“锦上添花”,当务之急是把失能失智老年人群纳入基本养老服务对象中去非常必要。B解读一部富于丰厚内涵的文学作品,批评者需具备深入文本内部的耐心与决心,更需具备全面的感受力、敏锐的鉴赏力、深刻的理解力与厚实的理论修养。C近年来,实体书店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不少书店开始转向复合型的经营方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模式是将图书与画展、咖啡、休闲等经营组合起来。D最近几年,腰椎病的发病人群已经逐渐年轻化了,不少年轻学生、白领、司机等群体都深受腰椎疼痛困扰,疼得“直不起腰来”。答案C解析A项句式杂糅,应删去“非常必要”。B项“全面”和“敏锐”应互换位置。D项“疼得直不起腰来”前应加上“很多人”。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他是我的本家侄子,是你的研究课题方面的专家,有什么不懂的你可以问他,他将不吝赐教。B女子吃惊地看了看眼前这位汉子,转而又款款笑道:“先生能否告知家父是何人?贵乡在何处?”C孔明的岳父黄承彦对刘备说:“我见小婿所作梁甫吟,记得几句,故此吟诵,不料想为尊容所闻。”D这本唐诗三百首是我的语文启蒙老师惠赠给我的,虽然时过多年而且破损不堪,但我一直珍藏着它。答案D解析A项赐教:敬辞,给予指教。用在此处不得体。B项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用在此处不得体。C项尊容:指人的相貌(多含讥讽意)。用在此处不得体。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手机是今天人类常使用的现代发明,可以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改变了人、社会,甚至世界。作为工具的手机,几乎进化成人类身体的一部分,手机里的信息,就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部。没有手机的日子,会让人陷入恐惧的黑暗。手机不一定能够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 。 。答案(示例)手机里的信息不一定就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部没有手机的日子不一定会让人陷入恐惧的黑暗二、古代文化知识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是孔子编写的断代史,语言暗含褒贬,后人称之“春秋笔法”“微言大义”。B孝廉,意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度的科目。C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家安度晚年,为古代官吏自请退职之说。D刻石,典出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之事。也称“燕然勒石”。答案A解析“春秋是孔子编写的断代史”有误,春秋是由孔子修订而成的鲁国编年史。三、名篇名句默写6(2018德州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的“_,_”表现出当时的士大夫以地位为标准、耻于从师的心理。(2)古代诗词往往以简洁的文辞来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场面,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仅用“_,_,_”三句,便写出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下场。答案:(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本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为官。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D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E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答: 【参考答案】1BDB项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D项尾联抒发的是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而不是“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2(1)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2)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两联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作者:杜牧】简介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的“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 风 吹 笛林清玄微微的雨。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侧耳仔细听,那像是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阔的平野,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呢?笛声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个音节。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我看天色尚早,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雀鸟的啾唧,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不逊于在山中听蝉。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那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得那么深刻。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锣密鼓的乐章。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可惜的是我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是要有福分的,它变化无穷,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的,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自然是没有结局的。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听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早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选自林清玄散文集鸳鸯炉,有删节)1983年5月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C)A文章以“微微的雨”开篇,与结尾“雨早停了”呼应,而且也为后文“笛声”的出现作了铺垫。B竹子上面有水渍,竹叶有间隙,因风的作用,发出尖利如笛的声音,所以作者说“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C作者后来又去了几次竹林,但都无福再次聆听到美妙的“笛声”,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笛声”的喜爱以及无法再次聆听的遗憾之情,同时也说明作者是一个无福之人。D本文多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竹子”喻为“乐器”,把“风”喻为“指挥家”,把风吹竹、雨打叶交织在一起的声音喻为“笛声”,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声音以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解析“同时也说明作者是一个无福之人”无中生有。2风雨中的笛声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答:_示例:在风雨中的竹林前听竹,笛音清晰、高扬、悠长,波涛汹涌,声威远大。这不是人力所为,是大自然的杰作,是风、雨、竹合奏的交响乐。_解析5分。答出第一个要点给3分,答出第二个要点给2分。3文章结尾说“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并结合学过的诗文举一个例子来具体分析。(6分)答:_示例:自然的变化无穷、博大精深能时时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力量,是人们心灵的慰藉,精神的家园。具体分析可结合陶渊明的田园诗、王维的山水诗等诗歌来展开。_解析6分,含意3分,举例分析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