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16159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I)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梁启东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曾经有一道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确实,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纷纷落伍了。这其中的原因何在?比较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由弱向强的转移,是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17、18世纪,那里有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为牛顿等科学家提出超前的、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合适的气候和土壤;其先进的市场意识、商贸手段也为蒸汽机等技术发明和产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国是世界科学中心、技术中心和产业中心。我们再看看德国在近代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德国的迅速崛起,要归功于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归功于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归功于将大学专业教学与专业研究结合起来,促使大批的青年人才直接参与科学前沿的探索活动,促成了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因素的长期积累。这种新型模式催生了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开辟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先河。现在世界科技和经济“超级大国”美国,也是通过文化创新后来居上的。美国为什么能够成功?最大的因素,是有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不断营造和优化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古今中外的例子充分证明:一流的成果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的环境。不论是技术创新、科学创新、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都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其最大特点是探索,是敢想敢试敢闯,其结果,可能是成功,也可能是失败,而且失败的可能性甚至会大于成功的可能性。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经济繁荣的时代,都需要重大的人文创新来导引,需要文化的繁荣。科学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体制的改革,最后都归结到文化的创新。这不仅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节选自2017年7月25日光明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纷纷落伍了,其原因实质上是创新能力变弱。B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导致了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相互作用。C英国不仅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而且还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因此,英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世界科学中心、技术中心和产业中心。D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是德国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提出“李约瑟难题”之后,分析了“李约瑟难题”的原因所在,并为解决“李约瑟难题”指明了方向。B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旨在强烈批判中国缺乏有勇气的创新者及客观环境,因而导致“李约瑟难题”的生发。C文章三、四、五段通过分析英国、德国、美国崛起的原因,论证了科技发展与文化创新的密切关系。D文章论述了“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原因,为中国文化、经济、科技及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约瑟难题”实际上是对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的一种深刻的疑问和思考。B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能够催生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C科技的发展需要一种求异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尽管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但只要尝试就有可能成功。D文化的繁荣、文化的创新在经济繁荣的时代必不可少,取代了科学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体制的改革。(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孙犁的风骨江南鹤那年,我到天津总医院探望孙犁先生。他躺在病床上,两只眼睛是白色的。我看到大吃一惊,站在旁边的一位阿姨说,他的眼睛得了白内障。孙犁先生发现有人来,眨了眨眼,大声说:“去忙去吧,忙去吧。”旁边那个阿姨又说:“你别往心里去,谁来了,孙先生都这么说。”我站在孙犁先生面前,背了他写的书的书名,那些书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陋巷集晚华集老荒集如云集等。孙犁先生听了,点了点头。我转身离开了病房。不久,我从天津日报上看到,作家铁凝来天津领奖,特意到总医院看望孙犁先生。当听了铁凝的自我介绍之后,孙犁说了一句:“我们好久没有见面了。”说罢,便流下眼泪。铁凝也是泪眼汪汪。报纸上还特意配发了一张这两位作家见面时的照片孙犁先生侧身躺在病床上,注视着铁凝。又过了不久,孙犁先生便去世了。我再次从书架上翻出孙犁先生的如云集晚华集老荒集等十本书。这十本书除个别篇章外,大部分写于1976年至1995年。读完这十本书后,我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十本书里没有一句是废话,没有一句是空话。作为一个年轻的写作人,我从中受益良多。这些文字是孙犁先生饱经沧桑后血和泪的结晶,从这近百万字的作品里我提炼出两个字:风骨!孙犁先生的风骨!风骨,我个人理解是文章的风格、做人的骨气。而作为文人,还要有一颗文心和一根文骨。孙犁先生的文章,清纯雅致、朴素自然,似山溪汩汩流淌,像春风拂人衣袂。而在做人上,孙犁先生宁静淡泊,志存高远。他的作品语言十分古朴,句中时有点睛之语。“凡能厚着脸皮批判别人的人,他在接受别人对他的批评时,脸皮也很厚。”(见风烛庵杂记)“对我来说,人在青春,才能有爱情,中年以后,有的只是情欲。”(见陋巷集之太湖)作家贾平凹在其散文孙犁论里说:“孙犁一生有野心,不在官场,也不往热闹地去,却没有仙风道骨气,还是一个儒,一个大儒。这样的一个人物,出现在时下的中国,尤其天津大码头上,真是不可思议孙犁虽然未大红大紫过,作品却始终被人学习,且活到老,写到老,笔力未曾丝毫减弱,可见他创作的能量多大到了晚年,他的文章越发老辣得没有凡人能够匹敌。举一个例子,舞台上有人演诸葛,演得惟妙惟肖,可以称得活诸葛,但活诸葛毕竟不是真正的诸葛。明白了要做活诸葛和诸葛本身就是诸葛的含义,也就明白了孙犁的道行和价值所在。”孙犁先生曾手书秦少游论文一帧,赠作家铁凝。后来,铁凝撰文回忆说:“我想,这是孙犁先生欣赏的古人古文,是他坚守的为文为人的准则孙犁先生对前人的借鉴沉着而又长久,他却在同时孤傲地发掘出独属于自己的文学表达。他于平淡之中迸发的人生激情,他于精微之中昭示的文章骨气,尽在其中了。大师就是这样诞生的吧。”孙犁先生曾说过:“凡是伟大的作家,都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毫无例外的,他们是富于人情的,富于理想的。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这种态度。把人道主义从文学中拉出去,那文学就没有什么东西了。我们的作家,要忠诚于我们的时代,忠诚于我们的人民,这样求得作品的艺术性,反过来作用于时代。”我想,孙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家。作家金梅说:“但凡堪称读书人者,多系不慕富贵,远离官场,甘于寂寞,潜心学问(包括写作),刚正不阿,清风亮节之士。孙犁当此称谓而无愧。”让我们神闲气定地阅读孙犁先生的作品吧。 (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在文章第二段中写自己重读了孙犁所著的十本书,这样写的目的是感谢孙犁让自己在阅读中受益良多,并引出孙犁的“风骨”这个话题。B贾平凹对孙犁的评价极高,认为孙犁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他活到老,写到老,文章越来越老辣,没有谁能与之匹敌。C孙犁推崇人道主义精神,他认为作家要忠诚于时代和人民,凡是伟大的作家,都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都是富于人情、富于理想的。D文章用第一人称这个视角叙事写人,使内容更具有真实感,同时方便作者叙事抒情和随时发表自己的评价、看法。5这篇散文在选材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样选材的作用。(5分)6标题“孙犁的风骨”有哪些内涵?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1 000美元罚金。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材料二:(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材料三: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扬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 奏唱国歌有法可依)材料四: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2017年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A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国歌法中对“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的规定比对“奏唱国歌的场合”的规定更重要。B调查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C我国制定国歌法,与一些国家的做法一致,并且在我国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D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E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这是可以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一个法理依据。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源子雍,字灵和。少好文雅,笃志于学,推诚待士,士多归之。自秘书郎,除太子舍人、凉州中正。肃宗践阼,以宫臣例转奉车都尉,迁司徒属。转太中大夫、司徒司马。迁夏州刺史。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叛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以饥馑转切,欲自出求粮,留子延伯据守。僚属佥云:“今天下分析,寇贼万重,四方音信,莫不断绝,俄顷之间,变在不意,何宜父子如此分张?未若弃城俱去,更展规略。”子雍泣而谓众日:“吾世荷国思,此是吾死地,更欲何求!”遂自率羸弱,向东夏运粮。延伯与将士送出城外,哭而拜辞,三军莫不呜咽。子雍行数日,为朔方胡帅曹阿各拔所邀,力屈见执。子雍乃密遣人赍书,敕延伯令共固守。子雍虽被囚执,雅为胡人所敬,常以民礼事之。子雍为陈安危祸福之理,劝阿各拔令降,阿各拔将从之,未果而死。拔弟桑生代总部众,竞随子雍降。复破贼帅纥单步胡提于曲沃堡。肃宗玺书劳勉之。子雍在白水郡复破阿非军,多所斩获。还洛,以葛荣久逼信都,诏假子雍征北将军,为北讨都督。时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据邺反,敕子雍与都督李神轨先讨之。子雍行达汤阴,鉴遣弟斌之夜袭子雍军,不克,奔败而返。子雍乘机继进,径围邺城,与裴衍、神轨等攻鉴,平之。子雍率,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公如故。永安中,重赠司空,谥日庄穆。 (节选自魏书源子雍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叛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B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叛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C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叛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D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叛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字,即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B三军,为军队的统称,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现代也用三军统指部队。C玺书,指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文中指的就是肃宗皇帝的诏书。D重赠,重又追赠的意思,“赠”是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谥号、官职称号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子雍富有魅力,任职很多。他坦诚对待士人,文士们都来归附他;曾被授予太子舍人、凉州中正、奉车都尉、夏州刺史等官职。B子雍忠于朝廷,临危不惧。面对贼寇围城,他率军民死守,亲自率领疲弱的兵士出城求粮,且留子据守城池,感动了三军将士。C子雍身陷敌手,策反劝降。他被阿各拔拦击抓捕,反而对他晓以利害,劝其归降,最终阿各拔统帅部下跟随子雍归降。D子雍功勋卓著,极享哀荣。他在白水郡打败阿非的军队,参与攻打安乐王元鉴取得胜利,去世后被迫赠多种官爵,谥号庄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子雍虽被囚执,雅为胡人所敬,常以民礼事之。(2)子雍行达汤阴,鉴遣弟斌之夜袭子雍军,不克,奔败而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旅 怀江 为迢迢江汉路,秋色又堪惊。半夜闻鸿雁,多年别弟兄。高风云影断,微雨菊花明。 欲寄东归信,裴回无限恃。【注】 江为:公元950年前后在世,字以善,五代时建州人,其先宋州考城人,曾避乱外地。裴回:徘徊,彷徨。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A首联写征途漫漫,江汉路远,再加上秋色渐浓,不禁令人心惊,呼应标题。B颔联写诗人在半夜听到天空传来鸿雁声声,对家乡弟兄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C颈联写景由上到下,视听结合,秋风散云,微雨洗菊,天空高远,菊花明艳。D尾联抒情自然,说打算寄信给亲人说自己东归,彷徨中涌起思家的无限情思。E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秋天羁旅在外的惆怅、思乡的无奈,以及壮志难酬的感伤。15.本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羁旅愁怀的?请加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庄子逍遥游中,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指出只有“ , , ”才能做到“无所待”,才能达到“逍遥游”。(2)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随着“真实再现”手法的流行,现阶段很多纪录片一味模仿、搬用所谓程式化技巧,使得纪录片的质量良莠不齐。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晚年罢职居上饶,过上了求田问舍的村居生活。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给人如坐春风的感觉。领导对他说:“你要清楚,你最大的缺点就是在处理问题时总是首鼠两端。”及时的反馈,正确的引导,可以让民意得到良好的疏通。长此以往,民意与立法互动的渠道将更通畅。鲁迅先生写人,往往杂取种种人,力求以极俭省的笔墨写出人物的灵魂,他塑造的孔乙己、祥林嫂、阿Q等形象可谓穷形尽相。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市场总是在抛弃传统技术,选择新技术,对于企业来说,能否抓住每一次变革的机会,乘上创新这列高速行驶的快车,关乎生存。B政府工作的着眼点,应该瞄准战略性问题进行引导,对那些竞争性领域,要遵循市场规律,加强相关行业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C香港回归20年来,司法系统和各种制度始终未变,其经济始终保持繁荣发展,这都是得益于“一国两制”的实践导致的。D所有在抗战中牺牲的人,都应受到纪念,这不仅是对人类正义应有的坚守,也意味着对抗战英雄价值的肯定和对后人的勖勉。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A.十几年前写给旧友的信还压在箱底,可惜当时山水阻隔,无法送达,朋友至今也不能领会我的雅意,令人唏嘘感叹。B令嫒知书达理,聪明颖悟,好学上进,现在又秉承父志,走上了研究金文的道路,实在是令人羡慕,可喜可贺!C笔者仅是谈一谈自己的浅知拙见,当然,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需要我解答的,我也会倾其所有,不吝赐教的。D听说那位同学家庭困难,却积极乐观,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大家都表示愿意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鼎力相助。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很重要, 。将化石完好地采集下来,对古生物的研究才能正常开展。因为 ,所以化石修理也是古生物学研究中关键的环节之一。化石修理就是要把化石骨骼尽可能地暴露,同时不使化石受损。有的标本中还保存了鸟类的羽毛、翼龙的翼膜等软组织结构,因此 ,必须在修理前用X光扫描,用显微镜观察,确认骨骼的展布情况后再指导修理。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在南方的许多山区乡村,“背山面水”是房屋选址的基本原则。南方气候炎热,背山而居就能地势很高,可得干燥清爽、日照充足和空气流通之利。临近水源,又便于村民日常生活起居的汲水炊饮。房屋错落在山水之间,具有独特的美感。只有这种居住形态才是科学的。对于各地乡村普遍面临的一些问题,应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有了这个契机,乡村就一定能够更有文化底蕴。背山而居不一定就能住到地势很高的地方。 。 。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方者为良医。宋叶适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明于谦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时代的落伍者才是最可怜的。 李大钊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鲁迅自古至今,无数的名言警句,开心益智,怡情养性,多有育人之功。上面的句子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第一次月考 参考答案1.A 2.B 3.D 4.B 5.围绕中心选取材料、本文围绕“孙犁的风骨”这个核心进行选材,选材主要指向“文章风格”“做人骨气”两个方面。这样便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使文章中心集中,突出。多选取评价性材料。文中引述贾平凹,铁凝、金梅等作家对孙犁的评价.这样选材从不同角度突出孙犁的作品、人格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可读性、6.(1)指孙犁的文章有风骨:清纯雅致朴素自然:语言古朴,多有点睛之笔:于平淡之中迸发人生激情,于精微之中昭示骨气。(2)指孙犁做人有骨气:宁静淡泊,志存高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不慕富贵,远离官场:甘于寂寞,潜心学问:刚正不同.清风亮节.7.B(“行使言论自由权”不妥。应是“滥用自由和权益”:“损害民族感情”表述也不全面)8.CE。9.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崇高敬意,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的多重作用。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I0.A 11.A 12.C 13. (1)源子雍虽然被囚禁。(但)素来被胡人敬重。胡人常用平民之礼对待他。(2)源子雍行军到达汤阴,元鉴派遣弟弟斌之在夜里袭击源子雍的军队,没有攻克,奔逃而回。14.CE 15.融情于景:诗人精心进取了迢迢江汉路、夜半鸿雁鸣等凄清冷落的秋景,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思。直抒胸臆。诗人用“堪凉”“多年别弟兄”“无限情”直接抒发逢秋的悲凉、惊惧之情和思念亲人的煎熬之苦。16、(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7.A 18.A 19.B20. (示例)但把化石完好采集下来则更为重要采集的过程中化石可能有破损在修理时要更谨慎21. (示例)不是只有这种居住形态才是科学的有了这个契机,乡村不一定就能够更有文化底蕴22.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作文题,要求从六则名言中任选两句或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作空间很大。写作之前要先确定六则名言的基本内涵。讲的是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成长。讲的是多观察能助人成才。讲的是爱读书。讲的是要乐于奉献。讲的是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讲的是人不要自暴自弃,要热情向上。具体写作时,所组合出来的语句不同,则立意角度也不同。,有多少种组合,就有多少种立意。比如选,可写读书就是学习,可以益智养德;选,可写立志成才,立志奉献;选,可写要热爱读书,从而走出低谷,成就昂扬向上的人生;选,可写只有跟上时代发展,才能成为能奉献、会奉献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只要所选句子在意思上能够衔接在一起,成为具有正能量的观点,就是较好的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