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剩州成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5917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剩州成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剩州成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剩州成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丰学校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 经济严重衰退B. 土地政策调整C. 坊市制度崩溃D. 政府管理失控2.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 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C. 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D. 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3. 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A. 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 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 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 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4. 中国古代最稀少、最精英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A. 民营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落属国贡品D. 官营手工业5. 秦汉时期,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有:官府奴脾、犯罪刑徒、官府征发的服役者。由此可知,秦汉时期的官营手工业()A. 不计劳动力成本B. 效率极其低下C. 产品与市场无关D. 工艺水平不高6.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 秦都咸阳B. 唐都长安C. 宋代东京D. 明代苏州7.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8.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下列观点与此观点相近的是()A.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B.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C.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D.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9.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颁布一系列“禁海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对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处于附属地位B. 明初“海禁”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C. 民间贸易禁绝,官方对外贸易十分发达D. “禁海令”的根本目的在于与民争利10.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B. 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C. 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 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11. 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12. 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A. 欧洲的殖民扩张B. 美洲国家的独立C. 工业革命的扩展D. 美洲社会的进步13. 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了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的限制。这表明英国()A. 逐渐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B. 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C. 经济政策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D. 对外贸易政策反复无常14. 1624年英国制订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给发明专利予以肯定。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的垄断法,那么“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B. 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C. 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D. 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15. 1868年,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员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工业革命为信号灯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B. 城市化的发展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C. 政治改革后,议会地位有了较大提高D. 汽车的发明应用使城市交通环境更复杂16. 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导致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 棉纺织机器的发明B. 蒸汽动力的普遍使用C. 机器制造业的诞生D. 交通运输能力的增强17. 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A. 文艺复兴B. 启蒙运动C. 工业革命D. 第二次工业革命18. “这些新工业部门中的大企业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他们在竞争中往往居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使中小企业被他们排挤和吞并,这些新技术和新部门的出现又进一步加剧了企业间的兼并现象,促使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新工业部门发展迅速B. 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 垄断组织的不断扩大D. 工厂规模不断膨胀19. 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材料的表明()A. 欧洲正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B. 当时亚洲国家普遍的富有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D. “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高20.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A.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 民族工业的产生C. 贸易中心的转移D. 传统纺织业的发展21.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而胡氏一蹶不振。”这说明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 封建传统势力阻挠破坏B. 外国资本主义恶性竞争C. 胡氏资金少经营规模小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22. 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段较快的发展期。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A. 全面抗战的需要B. 国民政府推出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C. 国共合作的推动D. 西方列强完全放弃对华的经济侵略23. 读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情况变化表”。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年代企业类别资本总额备注1862-1894年军用企业5000万余两白银出现企业19家民用企业2964万银元出现企业27家1899-1911年私人资本9350万银元新增厂矿企业410家A.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 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C. 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和诱导D. “节制资本”解决民生问题24.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25.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A. 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B.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 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D.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26. 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公社制度的解体使广大农户从“集体”的束缚下得以解放,形成了“户为基础”的家庭农场农业新格局,成为农村改革巨大成功的基础。材料信息说明()A. 公社制度的解体使农村经济改革的前提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当时农村的实际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城市的改革提供了借鉴D. 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推行增加了农民的收益27. 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调节交易的,或者超产由国家加价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一变化()A.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 促进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C. 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D. 导致了农产品价格巨大波动28. 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箭头”比喻上海浦东地区,把上海浦东比喻为“箭头”的主要原因是()A. 上海浦东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位置B. 开放浦东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战略的体现C. 上海开放时间早,经济基础好、整体实力强D. 上海是近代以来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29.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上海又一次走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引起外界重大关注。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就曾产生巨大的影响。浦东的开发和开放()A.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B. 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C. 继海南之后成为我国第六个经济特区D. 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30. 陈秉安著大逃港:“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有成批地回来了。”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A.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B. 香港当局开始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C. 中央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中央批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31.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10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4分)3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二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年份家数资本(千元)创办人或企业代表191419186310658荣宗敬、荣德生等191919236517627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材料三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于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请回答:(1) 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2) 据材料二,概括民族面粉业在一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6分)(3)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6分)高一历史答案15 BACDA 610 CBAAC 1115 CACDB 1620 BDCCA 2125 DBAAB 2630 BABDD(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6分)(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4分)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6分)(3)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4分)32.(1)主要原因: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重商主义思想的发展;清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8分)(2)态势:民族面粉业继续发展;(2分)动因: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资实业。(2分)影响: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使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2分)(3)政策:创办国家资本工业;扶植奖励民营轻工业。(4分)效果:轻重工业均得到较快发展,但重工业仍然落后。(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