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每周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13936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每周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每周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每周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每周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_,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_: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原因诸多,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近视,已_,不容丝毫延宕。其中,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据调查,孩子近视,一些家长_,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同以往的是,相关制度设计已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只要这一制度发力发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一定能够得到遏制并扭转。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骇人听闻 触目惊心 刻不容缓 不以为然B危言耸听 触目惊心 迫在眉睫 不以为意C危言耸听 惊心动魄 迫在眉睫 不以为然D骇人听闻 惊心动魄 刻不容缓 不以为意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B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C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D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B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C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D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4下面是高三学生写给班主任李老师的一则请假条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敬爱的李老师:我是李小明,因吃饭不合适闹肚子,需要请假两天,时间从今天到后天。我保证,及时告诉爸爸妈妈,离校时间一切责任我自己负责,恳请老师批准。请假人:李小明2018年9月10日5下面是中国诗词大会的会徽,请写出该会徽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狂 夫杜 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筿(xio):细竹。裛(y):沾湿。故人:指严武。诗人初到成都时,曾靠严武接济,分赠禄米。6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从总体上勾勒草堂全景,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自然天成,很好地反映了“狂夫”的性格。B颔联用工笔细描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图画:微风轻吹,翠竹轻摇;细雨蒙蒙,荷花妖娆。“翠”和“红”,对比鲜明。C颈联中“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D杜甫诗中善用叠字,如“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矫莺恰恰啼”。本诗颔联中“娟娟”“冉冉”的运用即富有音韵之美。7诗中的“狂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初到黄州苏 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注)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予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B第五句中诗人以“逐客”自命,是夸张愤怼之语。第六句中诗人以古今诗人自比,表明自己所得官阶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C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D诗歌语言平实清浅,但内涵丰富,写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9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小题。夜坐见白发寄别朱仲开、张瓯江陈 鹤坐久北风起,江声带远沙。客愁初到鬓,乡梦不离家。林静无残叶,灯寒有落花。怀君夜难寐,别绪转如麻。(注)朱仲开、张瓯江是作者的友人。落花,指灯花。10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诗人深夜久坐时的感受,以动衬静,同时也照应了标题中的“夜坐”二字。B颔联写自己客居他乡、双鬓染白让人发愁,点明了这首诗的主旨-乡愁,奠定全诗感情基调。C颈联第二句转入写屋内情景,“寒”字营造了场景氛围,暗示了诗人此时孤寂的心境。D这首律诗语言平实、自然,“夜坐”之中蕴含着诗人细腻真实的人生体验。11本诗尾联“怀君夜难寐,别绪转如麻”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 基础测试1B 2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A项,结构混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B项,结构混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不合逻辑,“至少”“多”矛盾。D项,不合逻辑,“至少”“多”矛盾。故选C。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关上”“蒙了尘”两者是选择关系,排除B项、C项。“美丽未来”“拥有出彩人生”之间,“精彩人生”应该在后,更符合语境内容。故选D。4“吃饭不合适闹肚子”改为“身体不适需要就医”;“从今天到后天”改为“从某年某月某日到某年某月某日”;“我保证”改为“本人承诺”;“爸爸妈妈”改为“父母”;“一切责任我自己负责”改为“一切责任由本人承担”。【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得体能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此题主要语体的得体的考查,注意请假条属于应用文,里面一定要注意不要出现口语或者方言,例如本题的“吃饭不合适闹肚子”属于土语,“从今天到后天”属于时间界定不清晰。总之考生认真研读文本,即可准确的挑出错误。5构图要素:一轮明月;一位对月吟咏的诗人;一卷长长的卷轴。寓意:明月,是中国古诗词中重要的意象,象征了中国古诗词丰富的内涵。对月吟咏的诗人,体现了对中国诗词的吟咏和赏析。长长的卷轴,象征着源远流长的中国诗词文化。【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本题要仔细研究图形,这是中国诗词大会的会徽,图中有一轮明月,一位对月吟咏的诗人,一卷长长的卷轴,以及“中国诗词大会”几个字样,答题时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出来即可,寓意可以就自己对会徽的理解,以及“中国诗词大会”开设的用意来谈。综合测试一6A【解析】A项,“首联从总体上勾勒草堂全景,很好地反映了狂夫的性格”错误,从诗中来看,草堂景色不能反映“狂夫”的性格,但为下文写“狂夫”的“狂”作铺垫。7诗中的“狂夫”穷困潦倒,但放达乐观。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优美景致的描写,表现了狂夫虽饱经磨难却还能兴致勃勃欣赏美景,热爱生活的乐观;诗的后半部分对“狂夫”潦倒生计的描述,表现了狂夫在岁月流逝中面对严酷现实愈加顽强的放达。 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这就反衬狂夫的乐观旷达;而七八句直接表达心志,“填沟壑”,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这就突出狂夫贫困志不移的高贵品质。二8B【解析】B项,“是夸张愤怼之语”错,苏轼贬谪黄州,所领官衔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且不得签书公事,形同流放之罪人。故诗人以逐客自命,乃是自我宽慰,略带牢骚,并非夸张愤怼之语。故本题选B项。9难言的伤感。开篇二句诗人回顾人生道路,“荒唐”二字看似轻松,实则自伤。初到黄州的喜悦。诗人初到黄州,看长江而思鱼美,望好竹而羡笋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包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苦中作乐,乐观旷达。尾联既有自嘲,也有对朝廷权势者的嘲笑,刻画了诗人被贬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绪,深刻地表明诗人无论遭受多大打击和迫害,决不向命运低头,更不为此摇尾乞怜,始终保持旷达的情怀,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 三10B【解析】B项,这首诗乡愁只是其中一种愁情,并不是主旨,诗歌还有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故本题选B项。 11“怀君”“别绪”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两位友人的思念之情。“转如麻”使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写出羁旅、思乡、念友等多种愁情交织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