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3743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政治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范围为必修三1-8课。2、请将所作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交卷时,只需上交答题卷。第一卷 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我国传统的“礼仪”由古人的祭祖仪式发展而来,经孔子、孟子、董仲舒等反复改铸,终至形成完整的哲学体系与礼仪程序,规范着人们的心理情操、是非观念及生活行为。可见()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文化礼仪一旦形成,对人们的影响就总是积极的 礼仪修养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A. B. C. D.2.进入21世纪,团圆还是年的主题,年根将至,如潮的人群依然奔向大小车站,拥挤着要赶在大年三十前回家。老一辈人依然有着浓厚的年的情结,一年年地坚守着过年的习俗,鞭炮、春联、福字、年画、祭祖、拜年、压岁钱等年的专有事物在他们心中分量依然很重。材料显示()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春节的习俗不会改变 D.人们摆脱不了旧传统的束缚32017年11月29日,湖南省博物馆新馆举行开馆仪式。湖南省博物馆要充分发挥新馆的城市中心优势、建筑功能优势、陈列展览优势、设施设备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中外人文交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湖南故事,传承、创造、创新湖湘文化中更有作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材料表明( )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离不开物质载体精神产品的创造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人艺术审美的结合博物馆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湖南省博物馆承载挖掘和展示丰富多彩的湖湘文化功能A B C D4餐桌礼仪,正是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需要区分开来的关键。餐桌礼仪,包括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如何敬酒、正确的入座和离席,等等。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可见( )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 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A B C D5.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这一遗产项目()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先进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A. B. C. D.6“你的良心不会痛吗”“皮皮虾我们走”“扎心了老铁”“为你打call”等2017年一些网络热词正被我们广泛使用,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表达,这说明(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网络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网络己成为文化创新的主阵 网络语言值得全盘接收A B C D7把优秀文化经典送进校园,使学生“足不出校”地享受高层次文化艺术盛宴,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2017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中华骄傲,是文化的骄傲,是民族的自信。第四节课“文以载道”带领大家学习古典文化之美。文学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情怀和志向,字里行间,有意境、有韵味、有风骨,回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共鸣。翻开一本书、读上一首诗,就像乘着文学的小船,漫游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说明(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文学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A B C D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2016年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这一文化遗产申遗获得成功。我国对此高度重视,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同一性具有独特作用A. B. C. D.9.亲友之间相互馈赠红包、寄予祝福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可2016年,这一习俗却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悄然发生着变化由腾讯公司和阿里集团等几大互联网公司主导的“抢红包”热潮席卷全国,这场全民参与的网络“红包暴雨”让传统红包黯然失色,也让春节年俗开始散发日渐浓郁的现代气息。这表明()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新兴媒体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技应用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元素A. B. C. D.10.村庄聚落形态、居民古建等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如何对这些传统村落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是当前政府和社会的当务之急。财政部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要统筹资金,加大投入,切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这是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离开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坚持文化创新正确的方向就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 B. C. D.11吉祥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中华文化对别国的渗透能力增强 中国吉祥文化被世界各国所认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ABCD12.上个世纪的“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活动中,知识青年充当了“二元社会”里沟通城乡关系的桥梁。他们输送给农村的不光是劳动力。他们身上的知识元素通过代课教师、赤脚医生、技术员、广播员等身份在农村得到广泛的传播。他们带去的牙刷、运动衫、半导体收音机代表的城市文明,对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思想观念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主要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人口迁移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交流 文化具有区域性ABCD13近年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路线、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这些过去在网站论坛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聊得热火朝天。材料告诉我们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现代传媒的出现必然取代传统传媒ABCD14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新修订的重点之一,这是因为传统文化已成为展现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根本途径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ABCD152018年春节,央视又一档节目火了,经典咏流传把中国传统中的古诗词以歌曲的形式吟唱出来,瞬间感动了许多人。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被一名乡村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用质朴无华的天籁声音唱出来,唱哭了很多人,一夜之间让亿万中国人记住了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启示我们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文化创新要注重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A BC D16.习近平主席在北师大考察时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是因为A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B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C文化经典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文化经典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17.源自山东的儒家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区域,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是孔孟之乡,传统厚重。这表明()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明显的区域性A. B. C. D.18.徽派版画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它以白描手法造型,富丽精工。徽州刻工充分运用传统的砖、木、石、竹四雕和徽墨歙砚的雕刻技艺。精益求精地钻研刻印技术,把中国水印版画发展推向更高层次,使书籍插图逐步发展为中国版画艺术中的主要品种。这说明徽文化()生命力强 源远流长 务实性强 博大精深A. B. C. D.19.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利用西厢减少东厢的西晒;西北甘、青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这些特点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中华文化在继承中积累而成 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的意义A. B. C. D.20.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其内容涵盖甚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医学、天文、地理、艺术、科技、农业、占卜等,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其文化价值表现在()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从中能够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 从中能够看到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A. B. C. D.21.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 B. C. D.22.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奋斗中形成了长征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告诉我们()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民族精神是抽象的,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A. B. C. D.23.回眸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发展,“风景这边独好”。这不仅在于中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 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其具体内容是永恒的A. B. C. D.24.中华民族虽然“没有征伐的武勋,只是依照传统统一天下”,但是中华民族却有为了尊严不惜做出任何牺牲的勇气。与过去不同的是,日渐强盛的中国,在不屈的民族精神鼓舞下,一定能够挫败任何挑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改变、不失本色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A. B. C. D.25.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这是千百年来无数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凝聚着自信自尊,是决定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体现着与时俱进,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补充和发展蕴涵着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充溢着从容淡定的情怀,是激励人们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A. B. C. D.第二卷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一致同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新时代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要求全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聚集起全党全国人民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引领中国新发展的重大意义。(12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普世价值具有普世性,多元文化和自由是普世价值的基本要义。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和平、正义皆属之,它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规范。材料二有关普世价值的争论,问题不在普世价值本身,而在普世价值的话语权。历史上,西方拥有普世价值(文明)梦。“西方现代化最伟大的功绩,就是为西方建构起普世价值的话语权”。在当代,西方的普世价值并不“普世”, 个别国家把推广“普世价值”纳入其全球战略,常常以国际社会的名义去垄断发展模式的话语权,甚至演化为普世霸权。历史上,中国拥有天下大同梦。中华文化尊崇仁爱、宽容、和谐、诚信、正义、民本、“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理念,和普世价值观是一致的。在新的时代,世界需要中国梦,因为中国模式正在丰富普世价值内涵。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受到以中国崛起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严重冲击,导致“中国威胁论”之滥觞。材料三现在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西方制度、文化的“全球化”。对中国而言,破除“中国威胁论”悖论的唯一出路是实现“再全球化”“真正的全球化”,即尊重和表达各种文化、各种理念和发展模式,充分展示文明多样性的全球化。依据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知识阐述如何看待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梦”。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近年来,从网络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到网络作品进入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视线,网络文学的崛起已势不可挡。网络文学凭借其大众性、互动性、即时性、娱乐性等特征吸引了庞大的作者群和读者群。材料二 对于网络文学的崛起,传统作家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有恐惧者,有不屑者,也有包容者。而某权威媒体表示,当下重要的不是纠缠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PK中哪方取胜,重要的是中国作家应该努力创作,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因为,读者不会亏待他们喜欢的作家。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看,你认为中国作家应该如何努力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12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坚定重申人民立场,深情礼赞中国人民,首次对“中华民族精神”作出了高度凝练与淸晰阐发。所谓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涵括“四种伟大精神”。因此,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1)习近平主席阐发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5分)材料二:山东临沂作为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小延安”,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播撒革命火种,领导沂蒙人民不怕流血牺牲,千万沂蒙人民与中国共产党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共同创造了伟大的沂蒙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沂蒙人民战天斗地、开拓进取,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中国共产党领导临沂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伟大实践,为沂蒙精神注入了新的元素,赋予沂蒙精神更加丰富的内涵。这种精神经过革命战争年代的洗礼、和平建设岁月的陶冶、改革开放时期的升华,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将沂蒙精神发扬光大?(9分)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政治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ACABABBCBDCCC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BCAACACCC二、 非选择题(共4大题5小题,共50分)26.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引领中国新发展的重大意义。(12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是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指导作用,能促进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方向保证,有利于增强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科学的指导思想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旨在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能激励全国人民共圆中国梦。(每点3分,满分12分)27.依据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知识阐述如何看待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梦”。(1)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梦”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2)“中国梦”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各国对普世价值有不同理解,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3)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中华文化。(4)尊重文化多样性以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中华文化正在丰富着普世价值的内涵,让普世价值更具世界性。(每点3分,满分12分)28.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看,你认为中国作家应该如何努力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12分)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为自身创作寻找智慧的源泉和动力。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一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另一方面要使作品体现时代精神。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实现作品创新。要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作品。(任意答对四点即可,每点3分,满分12分)29.(1)习近平主席阐发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5分)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将沂蒙精神发扬光大?(9分)以习近平新时代巾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