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13b3-5.2产业转移.ppt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6313686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13b3-5.2产业转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二地理13b3-5.2产业转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二地理13b3-5.2产业转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解决下列问题 为什么要转 如何转 向哪里转 对转出区和转入区的影响 一 什么是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1 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 原料 市场等分布在日韩 欧美等不同国家 第87页 思考 1 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 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读图要点 图名 圆圈的内容和箭头方向 A 市场广大B 原料充足C 廉价劳动力丰富D 科技发达 C A BC 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b c 2 吸引外企在三地投资办厂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a厂家 青岛 离日本 原料地和市场 比较近 b厂家 北京 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 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 c厂家 深圳 有优惠政策且交通方便 3 各厂的区位选择有什么优点 1 产业转移按发生的地域范围可分哪两类 想一想 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首钢集团将搬迁至河北唐山市的曹妃甸 美国微软公司投资中国北京 2 产业转移最终目的是什么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利润 产业转移的原因 产业转移 企业生产目的 以最低的生产成本最高的生产利润最大的市场占有率 最佳工业区位 土地水源原料动力工人运输政府市场 工厂地点 廉价工人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工业原料导向型工业动力导向型工业技术导向型工业 生产要素生产条件 条件变化 成本升高市场障碍 重新寻找工厂地点 工业化初 缺乏资金技术 管理经验 但劳动力价格低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劳动力价格上升转移向劳动力价格低地区 转移规律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向充足 高素质 价格低的地区转移 二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劳动力因素 课本88图 2006 6 23 可口可乐在中国的第35家瓶装厂 广东太古可口可乐惠州有限公司开业 惠州市副市长表示 惠州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 为投资者提供更加高效 优质的服务 惠州正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目前已引进了25家世界500强企业 随着投资环境的日益完善 惠州必将成为投资者瞩目的一片热土 副市长的这番话表明的是什么决心 中国的投资环境怎么样 二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 改善投资环境的积极性高 以减少内部交易成本 吸引转移 二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 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吸引产业转移 如东亚的出口加工区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集聚效应 所产产品国内市场趋于饱和 开辟国际市场 经济文化差异 国家政策等形成贸易壁垒 使产业转移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 企业发展 二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市场因素 本田等在中国设汽车厂的原因 1 消费市场 2 关税壁垒 我国汽车销售量的增长 我国和部分国家乘用车普及率 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 我国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天津大众上海大众广州本田海南马自达长安福特东风本田东风雪铁龙东风标志北京现代 你知道哪些汽车品牌 中国企业有没有向外转移的例子 电视手机电脑洗衣机冰箱空调冷柜热水器 泰国 美国 意大利 印度等 2 日元大幅度升值对日本产业向海外转移有什么推动作用 3 80年代 日本传统工业品国内市场趋于饱和 国际市场面临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竞争 这种市场形势对日本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1 以钢铁 机械 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 对原料 燃料的消耗量大 石油价格上涨 对日本产品的竞争力有什么影响 案例 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 教材90页 4 日本劳动力价格很高 劳动力的数量下降 对企业生产有何影响 5 工业高度密集于太干洋沿岸地带 这一带用地紧张 地价昂贵 环境污染严重 这种状况对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有什么影响 6 日本提出 技术立国 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 这种政策对日本传统工业企业在国内生产有什么影响 国家政策 货币 国际经济形势 原料 能源价格 市场 劳动力 土地 环境 阅读材料后 请找出近代促使日本产业往国外转移的几大因素 如何影响 2 日元大幅度升值对日本产业向海外转移有什么推动作用 3 80年代 日本传统工业品国内市场趋于饱和 国际市场面临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竞争 这种市场形势对日本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1 以钢铁 机械 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 对原料 燃料的消耗量大 石油价格上涨 对日本产品的竞争力有什么影响 4 日本劳动力价格很高 劳动力的数量下降 对企业生产有何影响 5 工业高度密集于太干洋沿岸地带 这一带用地紧张 地价昂贵 环境污染严重 这种状况对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有什么影响 6 日本提出 技术立国 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 这种政策对日本传统工业企业在国内生产有什么影响 1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成本提高 产品价格提高 削弱竞争力 2 日元的大幅度升值 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提高 日本传统产业只好纷纷向海外转移 3 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需求 国际市场上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所以日本企业在其国内空间很小 4 劳动力价格高反映为产品的价格高 而劳动力数量又满足不了企业进一步扩展的需求 所以 日本企业在产业的国内从业生产受劳动力价格和数量的双重制约 5 促使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 北部和海外扩展 6 技术立国 的政策明显对传统产业在国内生产不利 即企业生产要么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 需要大量的投资 要么转向海外 二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国家政策的调整 地租 环境污染 原料 科技水平等 原区位因素发生变化 劳动力丰富 廉价 素质高 内部交易成本低 市场广大 吸引 企业生产转移 促使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 原生产用地紧张昂贵 国家政策调整 环境污染 小结 中国 英国 广东 美国 这四个区域的产业转移方向是怎样的 结合所学知识原理 请你总结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生转移的原因 珠江三角洲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第一次产业转移 改革开放初期 香港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经济低水平 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 环境污染加重 传统制造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珠江三角洲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第二次产业转移 始于20世纪90年代 珠江三角洲 粤东 粤北和粤西一带 高新技术产业 环境质量开始好转 部分资源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产业 加快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案例拓展 珠三角面临产业大转移广东政府腾笼换鸟2009 02 1310 24深圳新闻网 石龙镇经过几年的产业转移和产业调整 现在以电子数码为支柱的产业已初具规模 泛珠三角 简称 9 2 是广东 福建 江西 广西 海南 湖南 四川 云南 贵州等中国九个省 区 再加上香港和澳门形成的超级经济圈 三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战争受损小 周期短 周转快 需求大 劳动力 重工业发展受限 经济恢复 美支持 经济发展对重工业需求大 原料价格提高 重工业产品趋于饱和 环境污染 转入国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缩短产业升级时间 转出国 国内生产要素集中新主导产业 接受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工业化 旧产业转移外国 创造条件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该图展示出什么特点和过程 不同级别的国家应重点发展哪一阶段的产业 转移 结果 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课文91 开发期 增长期 衰退期 成熟期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一般加工环节 为什么 结果 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加工环节的利润最低 但消耗的劳动量最大 加工 设计 营销 三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两个或以上的国家之间 通过制定统一的经济贸易等政策 消除国别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壁垒 实现区域内共同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 以促进经济贸易发展 并最终形成一个经济贸易高度协调统一的整体 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两图结合看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 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候 应该注意些什么 1 接收产业结构时 注意合理性 将设计与研发一起引进 2 加强设计 培育自己的品牌 3 加强营销 构建营销网络 开拓国际市场 乡村地区 高度工业化地区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 重化工业 环境污染源 环境污染转移 扩散 工业化 排放 产业转移 3 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三废 在发展过程中 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接受产业转移时 注重环境效益 1 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 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 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1 关联度大 附加值高2 需要原料与能源 工业基础 技术工人 大量的资金3 对地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强4 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5 目前正值日 韩 台重化工业向外转移的时机珠三角和浙江 经济基础东北 原料 能源 工业基础 技术工人 尽管重化工业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却能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因此成为发达工业的象征 目前有人提出我国珠三角 东北 浙江都要大力发展重化工业 你认为呢 教材93页 4 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对转出国 产业外迁 国内生产困难 失业增加 市场萎缩 产业外迁 对转入国 接收产业 就业机会增加 市场扩大 吸引产业转移 小结 因素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劳动力因素 其他因素 市场因素 影响 产业转移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首钢为什么要从北京搬迁出去 首钢的搬迁对北京市与河北省分别带来什么影响 思考 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经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 因环境污染减少 环境质量提高 劳动力从第二产业移向第三产业 国民经济收入提高 幅度高于产业移入地 经济对自然资源大量消耗 因环境污染加剧 环境质量下降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移向第二产业 国民经济收入提高 美国纺织服装业应向 国家 转移 德国纺织服装业应先向 国家 转移 探究思考 捷克 匈牙利 墨西哥 下图表示某种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 回答有关问题 1 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A 玩具制造B 钢铁工业C 石油化工业D 制糖工业 2 该产业部门属于A 劳动密集型工业B 技术密集型工业C 资金密集型工业D 资源密集型工业 3 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 交通运输B 劳动力价格C 原料D 市场 知识巩固 A A B 反思训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 回答 题1 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香港地价较高 内地服务业发达 内地工资水平较低 香港人口数量剧减A B C D B 反思训练 2 香港向内地的这种产业迁移 A 是第三产业的迁移B 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C 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D 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D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根据跨国公司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回答 题 在新产品开发和开始生产阶段 投资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 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 有较先进的技术设备 有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有较便利的交通A B C D 反思训练 A 在产品已趋成熟并可以进行标准化装配生产的阶段 跨国公司选择在欠发达国家投资生产 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 有较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有较先进的技术设备 有较广阔的潜在市场 有较丰富的原料 燃料供应A B C D 反思训练 C 6 韩国由20世纪60 70年代产业转入区变为80年代产业转出区的原因是 A 产业过多 劳动力不足B 转入企业过多 影响当地环境C 劳动力价格的提高D 技术水平低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反思训练 C 反思训练 7 东亚建出口加工区的原因是 A 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B 扩大消费市场的需求C 发挥出口加工区的科技优势D 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吸引外资 D 反思训练 我国某电冰箱生产企业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集团产品开始在国内销售 以后产品逐渐销往国外 目前已经在数个国家投资办厂 以避开贸易壁垒 据此回答8 9题 8 影响该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B 动力C 原料D 资金 A 反思训练 9 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 该公司仍然保持在国外的生产布局 是因为这样仍利于 A 利用廉价劳动力B 降低能源消耗C 降低产品运输成本D 提高管理水平 C 反思训练 10 产品生产环节中 附加值最低的环节是 A 加工阶段B 设计阶段C 营销阶段D 以上都不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