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1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关导练 新人教版选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2758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1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关导练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1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关导练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1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关导练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一、选择题(2013海南地理)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12题。1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中“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容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故A、B项错误。C项虽然位于坡地上部地势较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此处容易出现泥沙淤积严重,故C项错误。D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陡坡易发生崩塌、滑坡,聚落的选址应避开,故选D项。第2题,在农业社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地形越平坦聚落的发展受限越小,规模越大,因此C为正确选项。答案1.D2.C读下图,完成34题。3在四幅图片中,属于聚落环境的是()A BC D4图片与图片相比,最基本的特征是()A密集 B以非农业活动为主C高效率和高效益 D多功能解析第3题,聚落不仅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还包括与居住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图依次描述的是村落、梯田、车间和城市,第4题,图和图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与乡村聚落相比,密集是城市最基本的特征。答案3.D4.A5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聚落就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B聚落是指和人们居住直接有关的生活设施C聚落特征受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同时也深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D聚落分布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小解析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的场所,而且也是人们生活、劳动的场所。聚落形态分布既受自然环境制约,也受人类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答案C6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的文明(又称为大河文明),都与河流息息相关,原因是()河流提供水源河流冲积作用形成肥沃土壤河流方便运输河流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A B C D解析古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主要得益于大河冲积平原有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同时,便利的河运加快了商品的集聚和流散,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答案C许多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状况。据此完成79题。7下列四组城市中,均位于河流干支流汇合处的是()A上海、纽约和伦敦 B巴黎、伦敦和北京C武汉、重庆和宜宾 D南京、武汉和成都8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人口的不断增加 B经济的不断增长C工业的不断集聚 D农业的不断增加9城市发展后期,城市社会经济表现为()A第二产业向中心迅速集中B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C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地位明显下降D第一产业的地位显著提高解析武汉位于汉江和长江的交汇处,重庆位于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宜宾位于岷江和长江的交汇处。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的不断增长。到城市发展后期,社会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第三产业的推动。答案7.C8.B9.B 10下图是2000年和2010年云贵高原某流域(起始海拔1 210米)乡村聚落在各海拔和坡度的分布变化图。读图,判断20002010年新增聚落主要分布于()A较低海拔的山地陡坡B较低海拔的河谷阶地C较高海拔的山地缓坡 D较高海拔的冲积平原解析 通过2000年和2010年云贵高原某流域乡村聚落在各海拔和坡度的对比可以看出,各个海拔和坡度的聚落密度都在增加,但增加幅度最大的聚落主要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坡度较大的山地陡坡、海拔较高的山地是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答案 B二、综合题11下列四幅图是“村落的四种平面形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反映的村落分布在_(地形),丁图反映的村落分布在_地区。(2)从自然条件考虑,早期比较容易形成城市的村落是_,试分析其原因?(3)影响乙图村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其村落形态是_。(4)图中村落在未来最难形成城市的可能是_。(5)如果未来丁形成城市,则其形成城市的根本原因是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辨析及空间分析能力。首先从村落形态入手,甲、乙、丁三图村落大致都呈带状,丙图村落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其次,分析每图村落附近的地理环境的差异:甲图为山地,地形起伏较大,村落分布于山谷及河流沿岸地形平坦处;乙图呈现出两条交通干道,可知交通对乙村有较大的影响,使其乡村聚落形态为带状,形成路村;丙图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丁图地形平坦且有河流流过,结合“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世界上的城市多分布在大江大河冲积平原上”等知识进一步作出判断。答案(1)山地平原 (2)丁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农耕水源充足,有便利的灌溉和水运条件(3)交通条件带状(4)甲(5)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开平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开平碉楼鼎盛时期达3 000多座,现存1 883座,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在国内乃至在国际的乡土建筑中实属罕见。(1)由材料可知,碉楼属于_(乡村聚落或城市聚落)。(2)开平碉楼的兴起除与过去社会治安因素有关外,还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试分析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特点。(3)我国许多典型的、保存完好的民居村落,像皖南的宏村、西递等,都集中分布在南方地区,而北方较少,其自然原因为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乡村聚落的知识。第(1)题,由对碉楼的描述和文中“乡土建筑”等文字可知应属于乡村聚落。第(2)题,开平碉楼的兴起是因为一方面过去社会治安差,碉楼高大封闭可以抵御入侵;另一方面也和当地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及多洪涝灾害等自然环境相适应。第(3)题,这些古村落之所以保存完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所处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少。答案(1)乡村聚落(2)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多受台风暴雨侵袭,常有洪涝之忧。(3)这里多山地丘陵,相对封闭,交通不便,对外交往甚少,少受外界侵扰,故保存完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