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10167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城市化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实质,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城市化的有关现象。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重点)3.解释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重难点)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城市化的概念阅读教材P32,填写下列知识。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具体表现教材梳理2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阅读教材P33P37前两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1.城市化的本质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已进入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城市化先于工业化,且工业化水平低城市人口变化城市人口比重很高,其增长已逐渐减慢或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农村倒流的现象大量农民流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3)特大城市发展迅速,超大城市发展速度惊人。(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世界上最著名的六大城市带共同特征【图表解读】1.读教材表221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据表分析:(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和速度差异。(3)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数量。提示该表通过具体数字直观地反映了世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特点。对表中数字进行比较分析,可获得以下结论:(1)世界城市化进程在20世纪后半期明显加快,城市人口从1950年的7.34亿增加到2000年的28.54亿,城市化水平从1950年的29.2%上升到2000年的46.6%。(2)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目前速度开始减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但速度快。(3)从人数上看,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数已大大超过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起,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到2000年,两者之比接近21。2.读教材图22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据图分析两类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及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不合理的原因。提示左图展示了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口迁移的情况,随着资本向郊区转移,大量城市人口向郊区倒流。右图展示了发展中国家的城乡移民情况,大量农民进入城市,造成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不合理的原因:农村劳动力过剩,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与城市化的速度不相适应;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大城市就业困难,交通拥挤,贫民区环境质量差。教材梳理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阅读教材P37P38,填写下列知识。1.城市化问题(1)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2)城市交通问题:主要表现为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等。(4)城市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贫困、种族歧视和社会争端等。2.解决措施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等。预习效果自测1.正误判断:(1)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化水平一定提高。()(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指标。()(3)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其社会发展水平。()(4)当前,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5)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6)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倒退。() (7)城市环境问题是城市化的必然产物。()(8)有人戏称北京为“首堵”,其交通拥挤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下。()(9)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示(1)城市化水平高低的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若比重增大,则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人口数量增多,但如果农村人口数量增加的更多时,城市化水平仍会降低。(2)因为城市化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两个方面。但无论是产业上由农业向非农业的转移,还是空间上由乡村到城市的转移,均是以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为根本的。(3)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它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4)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已进入成熟阶段,速度减慢,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加速阶段,速度较快。(5)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6)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中心区衰落,城郊地区发展的现象。并不是城市化的倒退。(7)若是城市化过程中,做好城市环境的保护,则城市将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8)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9)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尤其是耕地资源;效仿美、加、澳模式,势必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甚至蚕食有限的耕地资源。联合国的2017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中显示,到2018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将达33亿,首次超过人口数量的一半。据此回答23题。2.关于城市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为城市起源奠定了物质基础城市出现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以后城市都是由集市逐步演变而成的最初城市功能主要为商品生产中心A.B.C.D.3.下列不属于世界城市化最快时期的城市化现象的是()A.许多国家的城市发展不合理B.小城镇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大城市发展速度C.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不断增多D.城市人口数量增长大于乡村人口数量增长解析城市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由此出现了社会分工,形成集市演变而来,世界城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飞速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其具体表现为城市化速度快,大城市数目增多,特大城市不断涌现,甚至出现城市群或城市带。答案2.A3.B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下列关于该地区A城从阶段I到阶段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减少B.环境污染加剧C.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5.下列关于阶段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出现逆城市化B.相对阶段、,中心区人口密度较高C.相对阶段、,中心区环境污染较轻D.城市沿河流延伸解析第4题,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破坏了原有生物的栖息地,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生产、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大,造成环境污染加剧;城市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地面硬化地表水下渗少,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会造成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第5题,阶段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开始减少,出现了逆城市化;由阶段到阶段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逐渐减小,主要是由于城市中心区污染不断加剧;由图可看出,城市沿河流延伸。答案4.C5.D探究点一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案例探究】材料图1图2结合材料探究:(1)图1中,A、B、C、D、E反映的是什么过程?说明该过程的主要标志。(2)图1中EF反映的是什么现象?简述其成因。(3)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种类型。图2中甲、乙分别属于哪类国家?分别说明其劳动力就业结构特点。提示(1)城市化。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2)逆城市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或郊区环境质量较好),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3)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在农业中就业比例低,在服务业中就业比例高;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在农业中就业比例高,在服务业中就业比例低。【反思归纳】1.城市化的概念、动力和表现(1)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如下所示:(3)城市化的表现由图归纳城市化的表现如下:城市化表现具体表现人口的集中过程(丁乡村甲城市)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城镇密度加大;每个城镇的规模扩大地域的转换过程(乙乡村乙城市新区;丙乡村丙城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城区;城市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伴随经济结构变化,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2.世界城市化的三个阶段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新趋向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缓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中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加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差异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处阶段后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初期、中期起步时间早晚目前速度慢快发展水平高(70%以上)低(30%40%)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发展趋势逆城市化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不相适应发展结果出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出现城市群;注重营造高水平的人居环境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加大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压力;生态破坏,人居环境质量下降4.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即时巩固】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阶段中,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A.初期阶段B.郊区城市化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2)阶段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交通通达性差地价昂贵污染严重远离商业中心A.B.C.D.解析第(1)题,阶段,人口密度由市中心向郊区递减,市中心人口密度远大于郊区,表明城市化进程尚处于初期阶段。第(2)题,阶段,城市中心区出现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城市化问题,随着交通发展、郊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且环境条件较好,导致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迁移,郊区人口密度上升。答案(1)A(2)B探究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案例探究】材料一城市化影响自然环境,图甲为“某城市从市中心到郊区的气温变化示意图”,图乙为“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图甲图乙材料二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居民抱怨:碧水蓝天少见了,垃圾占据了小区空间,白天夜间噪声不断,睡个安稳觉都难了。大量外来人员在城市中成为无业游民,影响了社会治安。结合材料探究:(1)图甲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结合图甲分析,为什么城市上空云量多于郊区?(2)结合图乙,分析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3)下图漫画不堪重负反映出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解决该问题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4)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应采取哪些解决措施?提示(1)热岛效应。城市人口、工业、交通高度集中,大量排放废热,使城市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由于城市气温高于周围地区,气流上升,加之城市空气中尘埃较多,水汽易于凝结,所以云量较多。(2)地表硬化导致蒸发减少,下渗减弱,地下径流减少,地面径流增加,从而使汛期洪峰量加大,会加剧城市洪水,使地下水补给减少。(3)城市交通拥挤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等。(4)加强城市的规划,合理配置城市功能区;加强城市管理,防治城市污染;建设垃圾场,集中处理,如填埋、焚烧、堆肥,最好能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建立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和净化处理;加强城市建设绿化,扩大绿地面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解决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大城市建设卫星城和城市新区等。【反思归纳】1.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途径(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地形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水文破坏河网系统,减少下渗引发城市内涝、水质恶化生态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面沉降、海水倒灌(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地理环境影响解决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垃圾污染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拓展延伸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随着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和人口的急剧增长,会出现一系列城市化问题。常见的城市化问题及主要治理措施如下图所示:【即时巩固】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下图)。据此完成(1)(2)题。(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该地的“握手楼”楼房密度很大,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出租“握手楼”增加收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务工、经商,房屋出租市场广阔,故选D。第(2)题,根据材料,“握手楼”分布在城市周边,布局拥挤,居住环境较差,但却吸引租房者租住,说明了该中心城市的城区房价昂贵,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经商者不得不到房价较低的郊区租房,故选B。答案(1)D(2)B知识结构晨背索引1.说出城市化的含义。2.说出城市化的动力。3.城市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4. 20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四个特点是什么?5.说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6.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哪些?7.如何解决城市化问题?对点练一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2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20052010年,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大约由35%提高至43%,而就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镇人口比重在30%70%的阶段属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提高的幅度较小,速度较慢,且19952000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略有下降,故排除选项A;1995年以来,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一直超过第二产业,且比重在不断提高,导致第三产业的新增就业人口多于第二产业,故排除选项B;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将导致迁入安徽省城市的人口数量减少,不利于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故排除选项C;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呈下降趋势,所能吸纳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导致农村地区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第二、三产业转移,从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化水平提高,故选项D正确。答案1.B2.D对点练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表示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34题。3.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4.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林地面积是先增后减,不是持续增加;水域面积有增有减,但变化不大;未利用地面积也是先增后减,不是持续增加;图中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第4题,建设用地增加,使地表硬化,下渗量减少;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积扩大,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变长;建设用地增加,硬化地表,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建设用地增加,影响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多样性受损。答案3.D4.C课后作业基础冲A练香港的新市镇工程将曾经临海的渔村,建成了“水泥森林”般的住宅区。据此回答12题。1.新市镇建设给香港带来的影响是()分散中心区人口压力扩大了城市的用地规模控制了外来人口迁入加速了逆城市化的进程A.B.C.D.2.随着香港“水泥森林”面积的扩大,城市()A.主导风向将发生明显改变B.水循环状况受到影响C.空间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D.热岛效应会明显减弱解析第1题,香港的新市镇工程将渔村建成了住宅区,扩大了城市的用地规模,可以缓解、分解中心区人口压力;住宅区的建设不可能控制外来人口迁入;香港地域面积小,不存在逆城市化现象。第2题,主导风向的改变与“水泥森林”面积的扩大无关,排除A。香港“水泥森林”面积扩大,即住宅区面积扩大,城市空间结构会有一定变化,但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故排除选项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热岛效应会明显增强,故排除选项D。“水泥森林”面积的扩大,建筑物增多、地面硬化等使得降水下渗量减少、地表绿地减少,地表径流迅速流失,水分的蒸发、蒸腾减少,从而影响水循环状况,故选项B项。答案1.A2.B读我国1978年、2009年城市数量变化图,回答34题。3.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30年间,我国2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增幅最大B.30年间,我国20万以下人口的小城市数量增幅最大C.我国城市化进程与人口迁移无关D.随着城市数量的增大,我国城乡差距越来越小4.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动力因素是()A.人口迁移速度加快、规模变大B.工业结构的快速调整C.大规模农业商品基地的建设D.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解析第3题,30年间,我国20万以下人口的小城市数量增加了约4.45倍,增幅最大,A错,B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与人口迁移有很大关系,C错;目前,我国城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D错。第4题,30年来,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答案3.B4.D海绵城市,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就是在城市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如下图),作为海绵体,暴雨的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据此回答56题。5.“海绵城市”最主要是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A.径流B.降水C.下渗D.蒸腾(蒸发)6.“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补充地下水延长径流集聚时间解决城市内涝问题A.B.C.D.解析第5题,“海绵城市”中的海绵体能吸收水分,作为暴雨的储水器,必然增加下渗量。第6题,依据材料“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增加城市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答案5.C6.A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GIS图像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8.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A.城市绿化面积缩小B.城市居民住房紧张C.文物古迹普遍受到破坏D.城市交通拥堵严重解析第7题,由图可以看出,北京城区面积在不断地扩大。第8题,北京是人口过千万的特大城市,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车辆日益增多,导致城市交通拥堵严重。答案7.B8.D9.读某区域三个发展阶段略图,回答问题。(1)阶段,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阶段,在铁矿产地与煤矿产地间开挖了人工运河,试分析其主要原因。(2)阶段该地区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_;如果该地区为发达国家的某地区,阶段可能出现的人口迁移现象表现为_。(3)试分析该地区在阶段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解析读图可知,阶段城市主要位于河流的交汇处;开挖运河是为了连接铁矿产地与煤矿产地,因为这两地都可以发展钢铁工业,利用运河运输原料或燃料可以降低运输成本。阶段该地区人口迁移是从乡村到城市,到阶段,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所以人口迁移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地区交通运输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和网络化的特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二是该地区大规模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答案(1)位于河流交汇处随着铁矿产地与煤矿产地钢铁工业的发展,运输量增大,为降低运输成本开挖了人工运河。(2)由农村到城市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增多(3)耕地减少;绿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能力达标练读我国城镇年增长百分点和城镇化水平统计图,回答12题。1.我国城镇化进程不应过快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素质还不高B.科学技术水平还不高C.城市建设经验还不足D.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2.改变我国城市的工业布局和城市的人口分布,从根本上要()A.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B.合理发展中等城市C.合理建设小城市D.建设新型乡镇解析第1题,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目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所以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应该继续采取有计划地逐步发展的战略,使之与整体经济的发展同步进行,绝对不可操之过急。第2题,小城市在我国分布很广,它们是大中城市与乡镇联系的纽带。合理建设小城市,把工业向县城扩散,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工业布局和城市人口分布的重要措施。答案1.D2.C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读图,完成34题。东京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示意图3.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A.中期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C.高级阶段D.衰落阶段4.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划带来的有益启示是()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办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行城乡统一规划D.乡村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解析由图和题干可知,东京这个特大城市目前仍在进一步发展,处于城市化的高级阶段。该图体现的是中心城区、近郊、乡村和卫星城的统一规划,有利于城市化的优化发展。大城市较优的道路网是环行放射状交通网;中心城区也需要绿化带;卫星城建设可促进乡村转变为城市,但不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答案3.C4.C读“济南市中心区与郊区平原区水量比较表”,完成57题。降水量(mm)径流总量(mm)地表径流量(mm)地下径流量(mm)蒸发量(mm)中心区67540533768270郊区平原区644267961713775.济南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区()A.地下水位上升B.径流总量减小C.蒸发量减小D.降水量减小6.济南市中心区地表径流量多于郊区平原区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小D.城市热岛效应7.为减少城市中心区雨季地表径流()A.将城市中心区的水调到郊区B.扩大城市的规模C.适当减小绿地的面积D.推广使用渗水砖解析第5题,阅读表格可发现,中心区径流总量、降水量大,地下径流量较少,故地下水位下降,蒸发量减小。第6题,比较表中数据可发现,济南市中心区与郊区平原区降水量差别不大,但地表径流量比郊区平原区大很多,可推断地面硬化导致降水下渗量减小。第7题,减少地表径流量的关键是提高降水下渗量,故使用渗水砖较好。答案5.C6.C7.D8.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1800年1850年1890年1920年英国21396265美国4123551材料二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城市具有自身的特点(见下图)。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49.68%。从城市规模看,特大城市发展最快、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发展缓慢。(1)根据材料一,在城镇人口变化过程中,英、美两国城市化各自的突出特征体现在哪里?(2)根据材料二,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种城市化特点可能导致的城市化问题。解析第(1)题,对比英、美两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回答。第(2)题,对比我国与世界各地区城市化起步、速度及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回答。城市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可从环境、社会等方面回答。答案(1)英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于美国,美国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比英国快。(2)特点: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地价、房租昂贵;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绿地面积小;社会不太安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