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08434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城实验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1、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 有学者认为,古希腊土质薄而硬,山地多,开垦难,但易发现金属,铁器使用早于其他地区,生产力水平较高,氏族成员个体经济实力较强,他们对氏族群体的维系力量大大削弱, 所以平民对贵族的斗争往往能够取胜。其意在表明()A.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 B. 希腊地理环境只能导致内部矛盾激化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地理环境是希腊民主形成的重要因素2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铸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A. 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 中西方很早就有法治文明交流C. 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D. 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3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A. 公民民主 B. 人民民主 C. 间接民主 D. 代议制民主4.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的著名政治家西塞罗曾说:十二铜表法是“必要的诗歌,小孩子可得而诵读之”。据此可知,该法()A. 是口头流传的生活习惯 B. 是古罗马专门的儿童保护法C. 是古罗马的成文法 D. 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5古希腊历史上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那些著名的思想家,都对民主持批评或否定的态度,如柏拉图是拥有民主权利的雅典公民,但他却反对雅典的民主制。这是因为古代雅典的()A 民主制不能够确保公平和正义B.民主制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利C.下层公民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 D.民主制使平民和贵族矛盾激化6.“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它”的经验受现代国家推崇的是()A 创建民主政治,公民轮番而治B推行以法治国,追求万民平等C不断进行改革,缓和社会矛盾D调整政治制度,强化公民权力7. 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 两党制等等。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 突出依法行政 B. 对君权的制约 C. 强调主权在民 D. 对权力的监控8. 19世纪70年代,法、德通过不同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下列关于两国政体的说法有误的是()A. 两国权力中心不同 B. 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C. 议会行使立法权力 D. 都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9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汤姆斯弗里德曼说:“美国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华尔街和硅谷,不在于空军和海军,不在于言论自由和自由市场,在于长盛不衰的法治及其背后的制度。美国强大的真正力量在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汤姆斯弗里德曼颂扬的是美国的()A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的制度 B完善的经济体制和先进的科技C宪法和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D联邦制度和两党轮流执政10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度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与。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A. 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构 B. 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C. 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 行政机构权力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11近代英国和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逐步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但两国政治制度各具特色。以下表述属于英国代议制与美国不同的是()A. 体现司法独立原则 B政府掌握行政权C.首相为国家元首 D内阁对议会负责12近代以来法国共产生了16部宪法,其中在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近70年一直未改变,这反映了()A 启蒙运动使法国思想极其活跃B.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力量多元C.法兰西共和之路历程非常艰难 D. 外国干涉频繁打断民主化进程13在一院制与两院制的多次交替后,法国最终1875年在第三共和国时确定采用两院制议会。对此,戴高乐曾解释说:“直接普选产生的议会的初步动议未必是完全有远见的,所以必须以另一种选举方式再组成一个议会来进行审查、修改和提出建议。”戴高乐对两院制议会的解释,说明()A两院制是世界代议制议会发展的基本趋势B法国议会制是共和派和君主派妥协的结果C法国两院制议会运行遵从民主与理性精神D间接、直接民主并存是法国代议制的特征14马克思:“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这说明巴黎公社()A. 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 B. 国家政权性质具有不明确性C. 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政权 D. 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151852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述。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这说明()A. 共产党宣言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指南B.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际工人运动中逐步完善C. 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摧毁旧的国家机器D. 巴黎公社的失败是由于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16某地称自己籍贯为“越人”,逐渐让位为“会稽郡人”,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17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今天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此职,最可能的原因是A秦始皇为了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B秦始皇为了自己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秦始皇缺乏可委以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18“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兰,盗斫木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帝嘉之,拜中大夫。”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二十等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9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20亚里士多德曾论述道:“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基于上述认识,雅典A每个居民都自觉将自身与城邦融为一体 B. 普通公民对城邦具有高度集体意识C党争扮演了一个导致国力日益削弱的角色 D民主政治制度终于变成了历史的陈迹21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 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B. 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灵活性C. 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D. 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22在代议制形成过程中,德国和英国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议会是否实行两院制是否依法治国 国家元首是否握有实权23保证国民有自由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特权。以上思想体现在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C法国民法典 D钦定宪法大纲24“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C.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D.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25中国近代在学习西方政治模式的历程中,其学习对象经历的演变是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2619世纪中叶的几十年内,“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文人学者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论述的历史事件有A. 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与台湾反割台斗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27以下是西方的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一些评论,其中与我们的观点相违背的有尽管革命以新军中士兵的爆发为开端,革命本身毫无疑问仍然是一个上流阶层的革命旧制度崩溃了,但共和派革命党人之混杂集团却并未对此作出真正的贡献,仅仅充当了无足轻重的支持力量辛亥革命并不像大家声称的那样是一种资产阶级革命,而仅仅是中国政权解体的一个简单插曲 就像1911年所表明的那样,清朝最终是由于内部的积弱而崩溃,而并非被革命力量所推翻A B C D28. 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在某些国际事务中向美国说“不”。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A.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解体 B. 日本受到不结盟运动影响C. 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D. 中日之间实现邦交正常化29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B. 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C.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D. 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30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和个性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二非选择题(共2道大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31材料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处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1) 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12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贡献(8分)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商君书-外内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转自历史风云网材料三(司马光说)“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材料四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4分)(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6分)(3)结合三四材料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及原因。(6分)(4)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这种态度的真实意图。(4分)高二历史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5 DCACA 6-10 BDBCD 11-15 DCCDB16-20 CBBBB 21-25 BDCDA 26-30BDCAA二材料题答案31(1)主要经济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6)时代背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苏联的经验教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6)(2)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8)32【答案】(1)商鞅的措施:提高粮食价格.目的:增加农民收入.王安石的措施:实行免役法.目的: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2)商鞅:主张抑制商业发展.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王安石:主张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3)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原因: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4)意图:借用王安石变法阐述自己的变法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