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02330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鸭山一中20182019年(上)高二学年开学考试试题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8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1. 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 )A. 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 B. 丝织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C. 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 D. 丝织业成为重要手工业部门2.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形式的铸币以及黄金同时存在,大量流通,而高利贷竟然也成为一种有社会信誉的行业。这种现象说明( )A.商品经济空前发展 B.“工商食官”传统格局被打破C.社会秩序高度失控 D.诸侯争霸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3.重农抑商政策是在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同时,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贩人数过多。这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A.便于专制政府与民争利 B.适应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C.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D.推动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4.周安平在中国古代市肆考略中指出:北宋以前,“市”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壮大态势。但之后,“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坊市制度逐渐打破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5.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迁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材料中的农民“迁业”现象主要说明了( )A. 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C. 明代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D. 手工业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6. 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但考古资料显示,河北武安县发掘的10座战国晚期窑址中,出土了许多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这说明( )A. 官营手工业注重保证质量 B. “工商食官”制度己被打破C. 国家规范民营手工业生产 D. 工商业经营范围得到扩大7. 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这反映出( )A. 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 B. 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C. 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 D. 清商帮势力强大8. 奥斯曼帝国金币与银币的兑换比例,1580年是1:60,1590年为1:120,1640年为1:250。货币贬值导致奥斯曼帝国政府岁入锐减,从1534年的500万金币下降为1591年的250万金币。与此同时,小麦的价格在16世纪上涨20倍。这反映了( )A. 殖民掠夺促使世界市场形成 B. 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了经济剧烈变动C.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加速进行 D. 奥斯曼帝国丧失对世界航路的控制9. 新全球史作者本特利说:“正当中国船队在印度洋上进行探察之时,欧洲航海家也正准备进入大西洋和印度洋。与郑和及其同伴不同的是他们的探险有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是( )A. 政治和军事动机 B. 经济和政治动机C. 经济和宗教动机 D. 政治和宗教动机10.下表为英、美、德三国工业生产上升情况简表(以1913年为100%)。据此推断( )1870年 1890年1910年1913年德国184089100英国446285100美国119389100A.资本主义各国城市化迅速完成 B.英国经济发展呈现衰退趋势C.科技对经济发展作用愈显重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1. 有学者认为: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以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说明( )A. 工场时代,妇女思想解放 B. 女权运动开始,民主政治进步C. 工业时代,妇女角色改变 D. 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12.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下列最能证明作者观点的是( )A. 轮船招商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安庆内军械所 D. 福州船政局13. 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表(单位:万两)所含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商税、各项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A. 中国开启近代化的进程 B. 政府财政收支失衡C. 中国传统产业陷入困境 D. 经济结构发生变动14.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猛烈冲击,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包括()A. 封建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来B.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 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D.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15.1914一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这次工业化浪潮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展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B.受到当时政治革命的推动C.仍然没有独立的工业体系 D.是清政府放宽民间限制的结果16.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表明近代中国( )A. 生活方式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B. 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C. 西装革履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服饰 D. 报纸等大众传媒引领社会生活时尚17. 1920年苏俄工业总产量是战前的1/3,石油产量为战前的2/5,生铁产量为战前的3%;1920年的工业产值为14亿卢布,只及战前的138%,棉织品的产量降到战前的5%。这种情况促使当时苏俄政府( )A. 着手解决经济发展比例失调问题 B. 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作出妥协C. 扩大工业企业营业生产的自主权 D. 成为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18. 有人在1933年评价胡佛总统说:“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的第一任,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任。事实上,他两者兼具。”材料认为( )A. 经济危机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B. 胡佛干预危机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C. 胡佛对危机作出力所能及的应对 D. 胡佛经济哲学思想更适合繁荣年代19. 美国一位作家两次访问苏联,第一次给其印象是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对苏联社会主义表示怀疑;1934年第二次访苏,该作家却向斯大林表示:“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导致该作家对苏联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A. 苏联已全面实现国家工业化 B. 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功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复苏无望 D. 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十分显著20. 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罗斯福实施“新政”,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所有这些反映了(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互相学习借鉴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 伟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原则无处不在21. 1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购棉纱的决定,规定“凡公私纱厂自纺部分的棉纱及自织的棉布,均由国营纱布公司统购”。1953年10月,颁布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这( )A. 规范了私人资本主义经营的各种行为 B. 解决了广大人民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C. 成为了“一五”计划建设的重要举措 D. 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2. 1961年,国家规定在1960年底12900万城镇人口的基础上,3年内减少2000万以上并要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凡是能回农村的,都动员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这一规定意在( )A. 减轻城市工业发展负担 B. 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C. 支援农村地区工业建设 D.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23. 1992-1995年,私营企业户数和从业人数在以年增长率50%以上的速度飞速发展,注册资金的增长速度超过80%,甚至在个别年份成几倍增长。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我国( )A. 经济体制转型进程加快 B. 现代企业制度普遍建立C. 第三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D. 开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4. 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某国际经济组织的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最有可能得到的是哪一国际经济组织的贷款A. 亚太经合组织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银行 D. 世界贸易组织25. 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46亿美元,占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34%,此后,逐年减少,至1971年只剩下102亿美元,而短期外债为520亿美元,黄金储备只相当于积欠外债的1/5。这表明( )A.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B.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C. 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 D. 世界经济危机日益严重26. 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两大金融机构在投票份额和附加条款等方面被广泛诟病。2015年,全球迎来了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投资银行,有学者称亚投行是被逼出来的另起炉灶。这反映了( )A.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 B. 旧的国际经济体系正在遭遇挑战C.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正在加剧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激化27. 下表为1973年美国、欧共体和苏联的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出口贸易额及黄金外汇储各比较表。这说明( )(据郭吴新论当代世界经济格局)A. 欧共体的发展已经可以同美国分庭抗礼B. 苏联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C. 资本主义世界已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D. 美国、欧共体和苏联都发展迅速28. 由于相关优惠政策仅仅局限在各个成员国之间,所以对外的贸易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滞后的阶段之中,各个国家之间依然维持有一定的贸易壁垒。所以,对于非成员国的贸易发展以及建设扩张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对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也产生到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材料内容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 )A. 排他性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B. 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C. 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D. 增强了世界各国间的关税壁垒(非选择题44分)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商代城邑中已有“市”。西周的市场多设在王宫的后面,并由“市司”管理。战国时,商品交换在市内进行,“过午则散”。汉代长安、洛阳等大城市的“市”与居民区 “里”是分开的,市场的启闭时间亦有严格规定。隋唐时期,市在大城市和各州、县都有设置,“大小市场皆有专官管理”,对擅自翻越坊市间的篱笆、围墙者处重刑。北宋初年,市场不再以墙垣围圈,也不再有定时启闭的门禁制度。明清时期,商品的长距离流通推动跨区 域市场的形成,商业城镇逐渐增加。 根据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原来的国内市场被迫与世界市场接轨。在近代海运和陆运工具变革的推动下,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交易成为各贸易口岸城市商品市场的主要内容。沿海、铁路沿线等城市商品流通的主线,已经不限于以调剂本地市场需求和消费,而是洋货、机制品、土货等程度不同地形成了土货和洋货并存,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并重,以对外贸易和埠际贸易为主的多元的商品流通结构。这就打破了自然经济的藩篱,逐渐建立与世界经济相适应的 具有一定殖民性质的市场格局。 根据李颖中国近代市场变迁及市场经济的产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市”的发展趋势。(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的市场与古代的“市”有何不同?并简析近代市场发展的影响。(8分)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列宁全集(第42卷)材料二 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三 世界各国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经验,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其他社会制度,都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研究证明,一个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必须依据本国的国情自主地探索和选择,任何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书本上的教条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据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美国两者政策调整的共通之处。(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发展模式与自主选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8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英国人一直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即认为英国不属于欧洲,这固然是一种岛国心态的反映,但更重要的是英国始终站在帝国的立场考虑问题,而帝国利益与欧洲的利益又往往是冲突的这种思维定式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欧主要潮流是一体化,英国却对此持消极态度,生怕过多的欧洲色彩会影响它的帝国性质。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经济状况不好, 而欧共体六国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于是英国分别在1961年9月首次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1967年5月申请加入欧共体,但都遭到了拒绝。1973年1月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可是,同年10月,全球石油危机爆发,欧洲经济受挫,英国也受到牵连。1975年6月英国举行留欧公投,最终672%的民众选择留欧。2016年6月,英国再次举行脱欧公投,超过半数的英国公民选择脱离欧盟。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材料二合理的政治应该是国家责任与公民义务的平衡、精英政治与民众参与的平衡、契约的扩展在其适应范围内。英国脱欧公投是对20世纪以来日益高涨的民主精神的呼应,然而它却是对英国作为民族国家的契约伦理的违背,是对合理政治的背离。大量外来移民所带来的人口结构改变,使人口的种族和文化构成发生巨大改变,颠覆了政治共同体赖以形成的往日基础。英国公投脱欧的一大原因就是对欧盟的难民政策不满,担心英国“国将不国”。摘编自程亚文匮乏、政治过度与文明危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欧共体(欧盟)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的主要因素。(4分)高二历史开学考试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10 BAACB BCBCC 1120 CADDD ABCDD2128 DDACC BAA二、综合题:31(1)趋势:政府逐步打破交易的时空限制,政府的直接管理减弱;由大城市逐渐向中小城市扩展;由区域性发展向跨区域性方向发展;专业化日益明显(2)不同:与世界市场相联系,具有殖民性质,商品流通更加多元化影响:密切了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瓦解了自然经济,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适应了列强经济侵略的需要,中国日益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推动了社会转型,促进了通商口岸城市的崛起和文明的进步32(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尝试的失败;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危机的出现特点: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2)措施: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进行金融改革;农业减产,政府提供补贴;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等共通之处:都面临着经济和政治的困境;都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等(3)示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自主选择的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我国照搬了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也犯过错误,走过一段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新的探索过程中,我党总结了经验与教训,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思想,开辟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道路党的十四大又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自主选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33(1)变化:由排斥到申请加入再到主动脱欧。申请加入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一体化,欧共体经济迅速发展;主动脱欧原因:欧债危机的影响;对欧盟难民政策不满;英国传统外交政策(孤立主义);政治的过度化(对合理政治的背离);英国的岛国心态、帝国心态等。(2)因素:国家利益的需要;综合国力;历史文化传统;国际形势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