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00700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 1.哀公问政。子曰:“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道德修养的重要性B.民心的重要性C.人的才能的重要性D.教化的重要性2.“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A.论语 B.道德经C.墨子 D.韩非子3.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曾在一次国际经济论坛上提出建议:遵循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老子的教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并以此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老子这一思想体现出的思想是()A.无为而治,知足不争B.克己复礼,主张正名C.小国寡民,结绳而用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4.1987年,美国时任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思想主张,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间,老子一书畅销美国。以下是西方某报刊对于老子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B.“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C.矛盾的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D.“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都不管5.洪武五年(1372)的一天,朱元璋在读孟子,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终于,他把书一摔,大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朱元璋立刻召见文臣,宣布即日起“罢免孟子配享孔庙”。朱元璋如此大怒是因为孟子在书中说()A.克己复礼 B.民为贵,君为轻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6.吕氏春秋去私中记载,墨者必须服从“钜子”(墨家领袖)的领导,他们纪律严明,根据“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说明墨家思想()A.与法家思想本质相同B.主张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C.力图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D.充满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7.“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8.“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不会足。”依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A.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C.出现了“诸子百家” D.出现了政治、经济大变动9.“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思想始于()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战国时期的兵家思想10.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11.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这可能与下列哪一思想主张有关()A.“大一统”思想 B.君权神授C.天人合一 D.三纲五常12.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是指()A.“独尊儒术”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盘吸收13.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当时 ()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 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 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14.中国古代某思想家“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否定儒学 B.主张格物致知C.致良知知行合一 D.启蒙思想的体现15.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条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16.“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下列对这一“哲学智慧”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老思想使儒学注重宇宙本体与个人修养相结合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17.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当时 ()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 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 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18.中国古代某思想家“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下列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否定圣人之道 B.主张格物致知C.致良知以求理 D.早期启蒙思想19.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条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20.“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下列对这一“哲学智慧”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老思想使儒学注重宇宙本体与个人修养相结合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材料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3)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政恶多门久矣三教(儒、佛、道)于是乎可一矣。(隋)王通中说材料二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王守仁的言论 材料三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中国文化概论(1)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根据材料一,指出“危机”的主要表现,分析宋代的儒家学者是怎样应对“危机”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宋朱熹和明代王守仁思想的不同点。(3)根据材料三,指出理学蕴涵的“精神价值和道德理想”。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政恶多门久矣三教(儒、佛、道)于是乎可一矣。(隋)王通中说 材料二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王守仁的言论 材料三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中国文化概论(1)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根据材料一,指出“危机”的主要表现,分析宋代的儒家学者是怎样应对“危机”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宋朱熹和明代王守仁思想的不同点。(3)根据材料三,指出理学蕴涵的“精神价值和道德理想”。答案一、选择题: 1.【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可知孔子强调统治者应用道德的力量来感召人才,从而巩固统治。【答案】A2.【解析】关键信息:“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上善若水”体现了顺其自然等道家思想,故B项正确;A、C、D三项分别是儒家、墨家和法家的著作,故不符合题意。【答案】B3.【解析】从“知足”分析,老子认为动荡混乱之源在于人为与物欲,主张“无为而治”。【答案】A4. 【解析】老子的思想主要包含对世界本原的认识、辩证法思想以及其政治上的“无为而治”。其中“无为而治”中的“无为”不是无作为,而是不妄为,故选D项。【答案】D5.【解析】“克己复礼”为孔子的主张,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和等级秩序,A项错误;“民为贵,君为轻”为孟子的主张,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B项正确;“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主张没有等级差别的爱,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C项错误;“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强调统治者不妄为,以“无事取天下”,D项错误。【答案】B6.【解析】关键信息是:“纪律严明”“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必须服从”。由此可知,它讲求秩序,力求稳定。故选择C项。【答案】C7.【解析】关键信息:“故立君”。题干材料主张加强君权,这是法家思想,故D项正确。儒家主张德、礼,墨家主张“非攻”,道家主张“无为”,故A、B、C三项排除。【答案】D8.【解析】“百家争鸣”中,各派别的思想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答案】B9.【解析】题干中“天人所同有”体现了“天人合一”学说;“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反映了“天人感应”学说,这种思想源于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10.【解析】解读材料信息,董仲舒强调德和刑如天之阴阳两面,缺一不可,即主张以刑辅德。故选D项。【答案】D11.【解析】解读材料关键信息,“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这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相关。故选择A项。【答案】A12.【解析】“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源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董仲舒的新儒学也吸取了法家思想的内容,所以说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答案】A13.【解析】柳宗元认为佛教思想常常与易论语的思想相契合,两者能够融合在一起,故D项正确;佛教没有取得政治统治地位,也没有成为正统思想,故A、B两项错误;材料谈论的是佛教与儒学的关系,并没有涉及儒学的弊端,故C项错误。【答案】D14.【解析】解读材料信息,“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可判断这位思想家是王守仁,强调的是通过内心反省达到良知以求理,故选择C项。王守仁的“心学”思想是以儒学为基础,并未否定圣人之道,排除A项;“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即否定了格物致知以求理的方法,排除B项;“致良知”仍然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儒家伦理纲常规范行为,不包含思想启蒙的内核,排除D项。【答案】C15.【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老秀才之女受封建礼教迫害而死。作者对该事情进行批判和揭露,故选C项。A、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C16.【解析】宋明理学是在佛老思想中求得了新的思想资源,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进一步向宇宙本体与个人修养方法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宇宙本体论、心性修养论、为学方法论连成一体,打造了一个完整的理论形态,故B项符合“哲学智慧”的限定。A项是儒学的影响,且先秦时期就存在;C项是董仲舒改造儒学的特点;D项早在董仲舒的新儒学中就已经存在,故排除。【答案】B17.【解析】柳宗元认为佛教思想常常与易论语的思想相契合,两者能够融合在一起,故D项正确;佛教没有取得政治统治地位,也没有成为正统思想,故A、B两项错误;材料谈论的是佛教与儒学的关系,并没有涉及儒学的弊端,故C项错误。【答案】D18.【解析】解读材料信息,“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可判断这位思想家是王守仁,强调的是通过内心反省达到良知以求理,故选择C项。王守仁的“心学”思想是以儒学为基础,并未否定圣人之道,排除A项;“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即否定了格物致知以求理的方法,排除B项;“致良知”仍然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儒家伦理纲常规范行为,不包含思想启蒙的内核,排除D项。【答案】C19.【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老秀才之女受封建礼教迫害而死。作者对该事情进行批判和揭露,故选C项。A、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C20.【解析】宋明理学是在佛老思想中求得了新的思想资源,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进一步向宇宙本体与个人修养方法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宇宙本体论、心性修养论、为学方法论连成一体,打造了一个完整的理论形态,故B项符合“哲学智慧”的限定。A项是儒学的影响,且先秦时期就存在;C项是董仲舒改造儒学的特点;D项早在董仲舒的新儒学中就已经存在,故排除。【答案】B二、非选择题:21.(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2)观点: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符合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道德比富贵更重要。(3)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22.(1)危机: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应对: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创立“理学”。(2)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朱熹认为是“理”,而王守仁则认为是“心”;在求“理”的方法上,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守仁则主张“致良知”而不必外求。(3)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品德。23.(1)危机: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应对: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创立“理学”。(2)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朱熹认为是“理”,而王守仁则认为是“心”;在求“理”的方法上,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守仁则主张“致良知”而不必外求。(3)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品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