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00420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学案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走进生活目标导航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思考材料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什么样的民族精神?提示材料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1.通过自主学习,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和力量。(难点)3.通过自主学习,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重点、难点)4.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1)团结统一: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2)爱好和平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勤劳勇敢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优良品格。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4)自强不息: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爱国主义的地位和作用(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2)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的特点和主题(1)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2)主题: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1.判断(1)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提示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2)自强不息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提示错误。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3)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提示错误。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2.思考: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决定作用,你同意这一观点吗?提示不同意。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但不是决定力量,不具有决定作用。探究点一全面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作用探究导引中国传统家风家教与民族精神同本同源、一脉相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以家庭为细胞的代代传承中得到弘扬与升华。基于“家国天下”的文化根源,中国传统家风家教极为重视爱国主义的教育,传统家风家教往往都会训导子弟要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岳飞从军抗金之前,母亲在其背上刺字“精忠报国”,诸如此类的爱国教育故事不一而足、千古流传。传统家风家教劝导子弟立志勤学、锤炼意志,成贤能之才,家风家教典籍中弘志勉学的文字也是比比皆是。“家和万事兴”的古训影响甚远。(1)中国传统家风家教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内涵?(2)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家风家教哪些做法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特点?答案(1)中国传统家风家教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2)传统家风家教认为“家和福自生”“家和万事兴”,教育子弟在处理家庭、邻里关系时要“以和为贵”“和睦为先”,形成了夫妇相敬、尊老扶幼、睦邻友好的传统家庭美德,这些做法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特点。核心归纳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作用含义作用爱国主义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团结统一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爱好和平一个民族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的精神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勤劳勇敢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典型例题例1(2015安徽高考)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自强不息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爱好和平C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勤劳勇敢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团结统一答案A解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意思是, 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这和“自强不息”意思相同,A项是正确答案;B侧重修身普世;C强调无为而治;D强调重视民意,均对应不正确。探究点二如何全面把握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探究导引2016年10月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开展了“向国旗敬礼,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活动。这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7周年为契机,采用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形式。在网上,同学们登录中国文明网、央视网、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等网站,参加网上签名寄语,表达热爱祖国、祝福祖国,用中国梦引领人生航向的美好心声;在网下,同学们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红色旅游等各类资源,向祖国表达深深的敬意。 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广大青少年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让国家观念、爱国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1)国家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3)作为青年学生,应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答案(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为祖国繁荣、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3)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与危害祖国、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为建设祖国作出贡献。核心归纳从不同角度分析弘扬爱国主义的意义(1)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关系角度: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弘扬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文化与人的关系角度: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并给人以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提高人们辨别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能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3)文化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动员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4)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角度: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5)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行为选择提供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典型例题例2(2015北京高考)“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根源于多元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A. B. C. D.答案C解析英雄家书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排除;英雄家书,根源于抗日战争的革命实践,而非根源于大众文化,排除;英雄家书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1.端午节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永远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天道酬勤”,强调了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可见()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B.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C.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之魂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故选A。B、C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2.下列名言不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答案B解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A、C、D三项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但不符合题意。B没有体现爱国主义,符合题意,故选B项。3.下列名言与“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体现的民族精神一致的有()自古男儿当自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A. B.C. D.答案B解析“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了勤劳勇敢精神,不选;体现了爱好和平精神,不选。4.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A.善良朴实 B.爱好和平C.自强不息 D.艰苦朴素答案C解析自强不息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故选C。B项与题意不符;A、D两项本身不属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5.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是个人对生命价值、人类社会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的彰显。我们相信,民族精神所蕴含的强大力量,定能让“中国梦”在神州大地上绚烂绽放!民族精神助力“中国梦”绽放的原因是()能直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作用和时代特征。民族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不能直接增强经济实力,错误;强调民族精神与古代中华文化的关系,与材料无关。从实践角度,从精神领域说明了民族精神助力“中国梦”绽放的原因。一、选择题题组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振奋民族精神。振奋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提高青少年的精神状态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抵制西方文化的影响A. B.C. D.答案C解析缩小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范围,不选。错误,对西方文化不是一味抵制。均正确。2.“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原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望大陆这首诗中对祖国大陆的魂牵梦绕体现了()A.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C.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D.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以于右任的望大陆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选C。材料没有体现我国民族文化的区域性特征,A不选。B、D说法明显与题目的意思不符。3.我要去延安是有感于延安人民为民族解放和独立作出巨大贡献而创作的一首歌,采用了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和现代音乐语言,平实清新,希望唤起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延安精神的回望和感受。当今时代需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因为它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发展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内在要求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A. B.C. D.答案D解析错误,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内在要求。4.鲁迅先生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从民族精神角度看,这句话强调()A.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特质B.国家要发展,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C.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D.只要发扬民族精神,就能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答案C解析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强调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A是民族精神的含义,与题意无关;B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性,不全面;D说法太绝对。故选C。题组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5.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下列诗句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A. B.C. D.答案D解析材料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故符合题意。体现的是自强不息,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6.“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勇者不惧、精卫填海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精神的传承,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勤劳勇敢精神团结统一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爱好和平精神A. B.C. D.答案D解析“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勇者不惧”,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精卫填海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故符合题意,答案选D项。7.“勤”应是孩子的必备素质,但如今这一标准越来越被淡化。勤劳挣钱被认为是“死脑筋”。勤奋学习被嘲笑为“不聪明”。勤恳工作被定义成“有点傻”。加强勤劳教育有利于()A.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B.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品格C.增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D.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答案D解析中华民族精神包括勤劳勇敢,勤劳勇敢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而勤劳教育有利于奠定这一立业根基,故D项符合题意。加强勤劳教育与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无关,故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选D项。8.习近平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下列古诗句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A. B.C. D.答案B解析“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符合题意。“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不符合题意。故选B。题组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9.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B.民族精神决定我国的综合国力C.民族精神可以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D.优秀民族文化植根于民族精神中答案C解析A说法错误,因为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故排除;B说法错误,因为民族精神会影响我国的综合国力而不是决定,故排除;D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故排除。故选C。10.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A.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B.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C.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D.童叟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答案A解析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爱国主义,A正确且符合题意;B体现的是战友深情厚谊;C体现的是无私母爱,与爱国主义无关,均应排除;D体现的是诚实守信,也应排除;故选A。11.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烽火硝烟,江山激昂,多少民族苦难,都压不垮中国的脊梁。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 B.C. D.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多少民族苦难,都压不垮中国的脊梁”,表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正确切题;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与题意无关。12.有文章指出:爱国主义应向多元内涵敞开大门,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发展中国并让越来越强大的中国与世界相互接受,让中国人民的福利改善与这个进程充分兼容,也是现代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这将会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材料表明()爱国主义精神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民族的复兴 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不同的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无论在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A. B.C. D.答案C解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符合题意,是错误的,故选C。二、非选择题13.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谈到“中国梦”时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国人民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华民族的今天,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们要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讲话,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答案(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2)“中国人民不断奋起抗争掌握自己的命运”,体现了勤劳勇敢的精神品质。(3)“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体现团结统一的基本要求。(4)“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第一条就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任务的提出,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答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