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提升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00276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提升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提升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提升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提升(四)主题一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变化时间历史背景表现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变化尤其明显第二次1912年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的发生了变化第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城市生活有保障,但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第四次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二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1.从中国历史的角度: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看,近代以来的160多年,时间非常短暂,但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生活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定位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通过纵向对比,总结变化的特点,了解变化的原因。2.从近代化的角度: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政治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等共同构成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中国近代化的大背景之下,便于认识它发生的必然性和发展趋势。3.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近代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大背景相关联的,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对社会生活的变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但在城市里生活还是有保障的。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政治环境也越来越宽松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4.从世界历史的角度: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生活在外来力量的影响下,发生了重要变化。尤其是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变为近代化的趋进。由与世界同向,到今天逐渐与世界同步,成为引导世界生活变迁的重要力量。主题三近代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产生的多种影响1.便于列强侵略。铁路伸到哪里,列强便可以最大限度地掠夺那里的资源,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变其地为它的“势力范围”,巩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所以列强特别热衷于路权的争夺,铁路投资一直是帝国主义在旧中国投资的最大项目。 2.客观上加快中国旧生产方式的解体,加强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联系,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铁路权利的丧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如国闻报 的文章所言:“通中国之铁路,均属西人之铁路,路成而中国亦遂不国矣。” 正是由于铁路权利的丧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20 世纪初,在各阶层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控制中国铁路、矿山的收回权利运动中,收回铁路权利的斗争尤为激烈,而保路运动的高涨正是造成了武昌起义的大好时机。主题四报刊、影视、互联网的特点及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1.报刊:在广播电视出现前,报刊一直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媒介,除了报道新闻的功能外,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2.影视: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时效性并不强,但制作比较精良,画面比较清晰,能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影响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引导人们消费,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影视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3.互联网:集报刊和影视的优势于一体,综合运用文字、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强的互动优势与高度的参与感;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更及时地获取与传递信息。费用低廉。互联网全方位地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缺乏严谨性、深刻性、权威感;具有暴力倾向的网络游戏、不健康的网站,有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沉迷互联网可能影响青少年的学习,也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育。因此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典例1】 (2016江苏单科,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解析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说明剪发齐眉影响到了全国各地,包括乡村和城市,材料仅仅提到成都妇女多剪发齐眉,故A项错误;男女平等思想近代中国一直在提倡,并没有深入人心,政府认为对妇女剪发齐眉有伤风化,不能体现男女平等,故B项错误;材料中“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说明政府在限制该行为,体现当时妇女新潮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故C项正确;政府的处罚措施没有法律依据,体现不了民国法治精神,故D项错误。答案C 【方法技巧】 巧找选择题“题眼”的几种方法(1)以时间限定为“题眼”:抓住题干中明显或者隐含的时间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从时间范围内肯定或排除与题干时间无关的备选项。(2)以地点限制为“题眼”:抓住题干中与解答题目有关的地点,由此迁移所学知识进行判断。(3)以范围限定为“题眼”:从全球史观看世界范围内观察;从国家看,分清不同国家和地区;从一个国家看,分清不同的区域,作为解答判断、排除备选项的依据。(4)以否定词为“题眼”:历史选择题分为正向和逆向选择题,解答时注意题目设问是肯定还是否定型选择题。(5)以阶段特征为“题眼”:某一历史事件具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独有特征,也是审题和分析备选项的关键,解答选择题时应注意题目所反映的历史阶段及特征。【变式训练1】 (2015四川文综,6)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解析题干中提到“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说明该撰稿人在婚姻观念上依然保有传统思想,但其个人思想并不能代表整个新潮社团的思想观点,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说明该撰稿人在婚姻观念上依然保有传统思想,表现出了当时的有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的现象,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国家对社会婚俗的态度,故C项错误;题干只能体现部分人依然通过八字、命书决定婚姻,但不能代表当时所有人都接受,故D项错误。答案B【典例2】 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由此可知民国初年()A.服饰文化颠覆了传统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D.服饰变革带有时代色彩解析“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表明服饰文化并未颠覆传统,故A项错误;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是随着外国的侵华战争而导致的,故B项错误;“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发生在上海,广大农村依然是传统的服饰,故C项错误;“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表明服饰的变化受时代的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方法技巧】 粗读材料,判断材料属性陈述式命题的解题关键重在明确其考查的是基本概念、史实的内涵,还是阶段性特征。文献式命题的解题关键应着重关注文献的作者及其所描述历史现象的认识;其次应关注命题立意旨在考查引言全部,还是引文中的某一核心句词。如考查引文全部,对选出的正确答案须与引文综合信息相符;如考查引文中某一核心句词,则一定要将该“句词”复位于引文中去思考,尤其是该“句词”的限制词或其后的延伸句意。【变式训练2】 1918 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寓口者。女衫手臂则露出一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一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红洋纱背心,而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该言论表明()A.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五四运动促进国人思想解放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逐步消除D.政府公开反对西方生活方式解析据材料“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可知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故A项正确;据材料“1918 年夏”可知,五四运动还未爆发,故B项错误;材料“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与男尊女卑观念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可知,此言论与政府对西方生活方式的态度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