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课时检测十二罗马人的法律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98303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课时检测十二罗马人的法律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课时检测十二罗马人的法律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课时检测十二罗马人的法律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检测(十二) 罗马人的法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这反映出罗马法()A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B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抑制上层强权C强调法律至上,向往天赋人权D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解析:选D罗马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但不可能关注奴隶利益,故A项错误;罗马法虽然限制奴隶主贵族滥用私刑,但仍然维护他们的利益,故B项错误;天赋人权属于近代资产阶级的法律观念,故C项错误;罗马法注意用法律调整奴隶主与奴隶的政治隶属关系,有利于社会稳定,故D项正确。2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它在第九表第三条中规定:“经长官委任的承审员或仲裁员,在执行职务中收受贿赂的,处死刑。”由此可见,古代罗马(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成文法削弱了贵族势力C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注重维护法律程序公正解析:选D材料中体现不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信息,故A项错误;贵族势力始终不会被削弱,故B项错误;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在执行职务中收受贿赂的,处死刑”显然强调的是注重法律的公正,故D项正确。3(2018湖州期末)下列关于万民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B是罗马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C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罗马共和国的发展需要解析:选C罗马万民法,调解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授予了被征服者公民权,享有罗马公民的法律地位。与法律程序及平民和贵族的斗争无关,故A、B两项错误。万民法扩大了适用范围,对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故C项正确;万民法诞生于罗马帝国时期,故D项错误。4(2018绍兴期末)无论是为了罗马人的利益还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将外邦人完全排除在法律之外。罗马人为此颁布了相应法律,是一种适用于()A贵族垄断并可解释的法律B罗马共和国公民的法律C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D起指导作用的法律观念解析:选C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多,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于是罗马帝国时期形成了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关系的万民法,故C项正确。5罗马法原论:“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此材料主要说明罗马法()A保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C注重用法律维护社会稳定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解析:选D材料“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反映出罗马法限制奴隶主对奴隶的迫害,A项所述与材料不符;材料中的规定事实上明确了奴隶制的合法性,无法体现人人平等,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没有涉及社会稳定方面的信息,C项错误;材料从抛弃、杀害、虐待等方面限制奴隶主侵害奴隶的人身安全,说明罗马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D项正确。6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没有法律的国家犹如缺失头脑的人体。执政官司掌法律之执行,法官照看法律之解释。总而言之,我们遵守法律,是因为法律赋予我们自由。”据此可知,当时罗马()A坚持法律至上原则B公民缺乏充分民主C自由失去法律保障 D法律可随意被解释解析:选A西塞罗的言论意在强调罗马法的重要地位,这说明在当时的古罗马共和国,还是注重法律的地位与作用的,故A项正确。7(2018湖州质检)西塞罗说:“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下列对西塞罗提到的“法”理解有误的是()A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思想B成为判断是否违法的具体标准C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D奠定古罗马政治法律哲学基础解析:选B西塞罗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思想传统,进一步发展了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思想,为古罗马国家奠定了一种政治法律哲学基础,由此可知A、D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自然法是一种精神和理性,即法律观念,故无法成为判断是否违法的具体标准,故B项符合题意。8“罗马人通过法律创造了个人的权利,而让其他个体或集体都尊重这些权利。中世纪以后的所有政治体式在设想和构建的时候都会考虑以人的存在为准绳。”学者的这一历史解释强调罗马法()A已经包含了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B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概括与升华C蕴含的精神具有超越时间的价值D勾画了近代西方政治体制的蓝图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世纪以后的所有政治体式在设想和构建的时候都会考虑以人的存在为准绳”,旨在说明这一精神超越了时间,在近现代仍然有着借鉴意义,故C项正确。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并未体现人民主权的原则,也不可能勾画近代西方政治体制的蓝图,A、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自然法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概括与升华,材料并未体现自然法思想,B项错误。9公元前454年,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终于达成协议,立法委员会全部由贵族担任,但起草委员和法律须经由贵族和平民共同组成的军伍大会选举和通过,经元老院批准,才能生效。这一协议()A扩大了古罗马统治的社会基础B实现了贵族与平民政治上的平等C是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标志D适应了罗马疆域不断扩大的需要解析:选A材料“起草委员和法律须经由贵族和平民共同组成的军伍大会选举和通过”,说明打破了贵族垄断一切权力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A项正确;材料“立法委员会全部由贵族担任经元老院批准,才能生效”体现了贵族政治上的绝对优势,故B项错误;公元前450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标志着进入成文法阶段,故C项错误;适应罗马疆域不断扩大需要是万民法出现,大约在公元3世纪,故D项错误。10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任何人不得为他人有所允诺”。盖尤斯也在法学阶梯中指出“我们不能通过外人实现取得”。据此,罗马法学家强调()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诉讼程序的规范C法律行为必须亲自履行 D法律形式的完整解析:选C题干强调要靠自己,别人不能代替,没有提及私有财产,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诉讼程序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要靠自己,别人不能代替,即一切法律行为要亲自履行,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法律形式完整问题,故D项错误。11公元前5世纪中期,执政官、平民与贵族代表组成的国家最高立法权威“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肯定了“人民的福利必定是最高的”。可见罗马法律的制定()A推动共和政体的确立 B本质上维护平民的利益C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D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解析:选C根据所学,罗马共和政体确立的时间是公元前5世纪初,十二铜表法颁布时已是共和政体,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本质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B项错误;据材料“人民的福利必定是最高的”得出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故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本质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能体现人人平等,故D项错误。12行政长官告示是古罗马万民法最重要的来源。行政长官告示一般包括三种因素:地中海商人通用的早已存在的商法;那些剔除了形式主义成分的公民法规定;行政官自己所认为的公平和正义的观念。据此可知,万民法()A实现了公民与外邦人的平等B强化了传统立法成果的权威C适应了帝国统治的现实需要D是行政长官牟取私利的工具解析:选C在罗马帝国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已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最终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材料中“一般包括三种因素”反映了统治的现实需要,故C项正确。13罗马法规定,在婚姻存续期间,丈夫是嫁资名义上的所有人,对嫁资享有管理使用权。在离婚时,妻子享有请求返还嫁资的绝对权利。这表明罗马法()A促使婚姻更稳定 B以习惯法为基础C彰显了公平正义 D实现了男女平等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婚姻期间和离婚后财产的处置问题,彰显了公平正义,故C项正确。14后世的罗马法主要是指罗马法在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如所有权、债权等,它成为大陆法系的主要渊源。马克思说:“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这说明罗马法()A保障公民私权利 B使全民从中受惠C内容庞杂且缜密 D体现了人文精神解析:选A材料说明罗马法中“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的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即保障公民私权利,故A项正确;罗马法保障罗马公民的利益,而不是全民的利益,故B项错误;题干主要论述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没有涉及其内容的特点,故C项错误;人文精神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15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罗马法成了国王反对罗马教皇以及教皇支配的教会的有力武器。这反映出罗马法的一项重要特征是()A维护罗马帝国的国家利益B强调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C倡导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D以人权名义否定宗教信仰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与国王、教会的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罗马法成了国王反对罗马教皇以及教皇支配的教会的有力武器”,表明罗马法成为国王权力的有力支撑,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公民的人权权利,故C项错误;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罗马法反教会的一面,但不能体现否定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0分)16注重法治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法学家耶林格罗马法精神 (1)指出材料一中韩非子认为法的职能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罗马法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8分)解析:第(1)问,韩非子认为,“故法者,王之本也”,即法的职能是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 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概括。答案:(1)职能: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 (2)地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影响: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