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 3.14.42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规范训练.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97634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 3.14.42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规范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 3.14.42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规范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 3.14.42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规范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14-42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选择题1孙中山领导推翻满清统治,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但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地追随着康有为和梁启超。但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也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戊戌变法的失败B孙中山的思想根本转变C中华民族危机加深D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解析】 材料反映出20世纪初革命形势的高涨,越来越多的士人转而支持革命。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改良的道路行不通,是其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孙中山的思想由改良到革命的根本转变,也是其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错误;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士人寻找新的救亡图存的道路,故C正确;当时中国社会阶级结构还未发生根本变化,封建地主阶级仍然是统治阶级,故D错误。【答案】 C2孙中山在布告国民消融意见蠲除畛域文中说:“中华民国之建设,专为拥护亿兆国民之自由权利,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丕兴实业,促进教育”该材料反映了()A孙中山形成了平等的民族观B辛亥革命有助于建立民主政治C民国之时中国境内民族较少D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解析】 根据材料中“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丕兴实业,促进教育”得出当时孙中山主张各民族平等,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各民族的关系,未涉及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五个主要民族,并不是说明当时民族多少,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 A31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中说:“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这符合孙中山后来提出的()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民本主义【解析】 从材料信息“执共和主义”判断孙中山追求民主政治。民权主义,指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答案】 B41899年,孙中山提议成立团结中华民族的统一国家以抵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为此,他提出在西藏修建铁路,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边防并促进西藏经济发展。这表明当时他认为()A民权是中国近代社会问题B应该大力传播三民主义C民生是实现民族主义的保障D新三民主义重视民族团结【解析】 材料认为在西藏修建铁路推动其经济发展,未涉及人民政治权利,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孙中山对宣传三民主义的态度,故B项错误;在西藏修建铁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藏区人民生活水平属于民生主义的范畴,故C项正确;新三民主义提出于192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 C5“等到自强、变法、拳祸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作者认为,孙中山的方案()A有利于挽救清朝统治的危机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是第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D寄托了解决民族危机的新希望【解析】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主张推翻清朝统治,故A项错误;材料考查的是国人认识到孙中山方案的原因,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三民主义实践后的结果,故B项错误;国人并非都为资产阶级,并不会关注纲领的性质,故C项错误;材料“等到自强、变法、拳祸都失败了”说明前面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和农民阶级等救国的尝试失败是国人关注孙中山主张的背景,故D项正确。【答案】 D6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B实践美国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解析】 材料只是提供了民权的内涵,只是共和国建立的一方面,以偏概全,故A错误;材料只能体现民治思想,以偏概全,故B错误;民权问题与民族问题联系不大,故C错误;孙中山对民权作出具体阐释,明确了人民的权利,从而保证人民权利实现,故D正确。【答案】 D7孙中山认为“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冲突。”“欧美各国从这种经济利益相调和的事业发达以后,社会便极有进化,大多数便享福。”据此可以推知孙中山()A准备致力于发展实业B主张学习欧美进行革命C反对进行激烈的社会变革D不赞成社会经济领域革命【解析】 在民生方面,孙中山主张用调和的方式缓和社会矛盾,主要体现在不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采取缓进的方式,故D项正确。【答案】 D8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质的飞跃”主要表现是它()A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B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C增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D坚决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解析】 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是对旧三民主义的最大发展,故B项正确。新三民主义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也没有增加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反对封建专制是其一贯的主张,不是增加的内容,故A、C、D三项错误。【答案】 B9(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这体现孙中山()A节制资本的思想 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C关注工农的利益 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三民主义。避免“商家垄断”和多征资本家所得税等,反映了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的思想,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主张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材料没有体现建立公有制,孙中山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B项错误;C项“关注工农”、D项“建立公私合营经济”材料均不体现。故选A。【答案】 A10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由此推断国民党()A广州国民政府实行土地国有B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解析】 1905年,孙中山提出旧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材料“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表明发展了旧三民主义民生主义中平均地权的思想。【答案】 D11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宣布接受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到了1924年,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则宣布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 B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列强侵略中国的加深【解析】 1924年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接受了中共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孙中山“宣布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体现了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明确反帝主张,故C项正确。【答案】 C12某文件宣称:“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于此有当知者,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该文件的发表推动了()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解析】 由“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新三民主义指导了国民革命运动,D项正确。【答案】 D二、非选择题13(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民族建国”是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共同要求,但在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的问题上,二者又存在着严重分歧。邹容:“吾同胞今日所谓朝廷、所谓政府、所谓皇帝,即吾畴昔之所谓曰夷、曰蛮、曰戎、曰狄、曰匈奴、曰鞑靼,其部落居于山海关之外,本与我黄帝神明之子孙不同种族也。”康有为:“今上推满洲种族,则出于夏禹,下考政教礼俗,则全化华风,帝位只如刘、李、赵、朱,满族类于南阳、丰沛,其余无不与汉人共之,与汉人同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向海内外明确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材料二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18世纪末以前,人们一直把国家与君主本人混为一谈。例如,路德认为“主教们和诸侯们”构成了 “德国”,而路易十四则声称法兰西国家“完全属于国王本人”。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1793年一位年轻的雅各宾派士兵在给他母亲的信中写道:“当祖国召唤我们去保卫她时,我们应该冲到她跟前,就像我会冲向一顿美餐一样。我们的生命和才能并不属于我们。所有一切都属于民族,属于祖国。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邹容和康有为关于民族国家的不同主张,简要评价孙中山对中华民族的认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法国近代民族意识兴起的相同背景,并分析两国民族主义思想对本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主张,由材料一中邹容“吾同胞今日所谓朝廷、所谓政府、所谓皇帝,即吾畴昔之所谓曰夷、曰蛮、曰戎、曰狄、曰匈奴、曰鞑靼,其部落居于山海关之外,本与我黄帝神明之子孙不同种族也”说明邹容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包括满族在内的单一民族国家;由材料一中康有为“今上推满洲种族,则出于夏禹,下考政教礼俗,则全化华风,帝位只如刘、李、赵、朱,满族类于南阳、丰沛,其余无不与汉人共之,与汉人同之”可知康有为认为应该建立包括满族在内的多民族国家。第二小问评价,由材料一“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华民族是多个民族的综合体,他的这一认识有利于中华民国政府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有利于中华民国政权的稳定,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第(2)问,第一小问背景,由材料一、二可知中国近代民族意识兴起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近代民族意识兴起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对比两国在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材料二“当祖国召唤我们去保卫她时,我们应该冲到她跟前,就像我会冲向一顿美餐一样。我们的生命和才能并不属于我们。所有一切都属于民族,属于祖国”与史实可知法国民族主义思想对法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和法国大革命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民族主义思想传播到欧洲各地,也推动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纷纷建立;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产生后,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对维护民族利益和抵御外来侵略有着重要的意义。【答案】 (1)主张:邹容认为应该建立单一民族国家;康有为认为应该建立包括满族在内的多民族国家。评价:孙中山认为中华民族是多个民族的综合体,他的这一认识有利于中华民国政府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利于中华民国政权的稳定,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2)背景:两国都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其他国家干预法国革命;两国都经历了思想启蒙,西方近代思想传入中国,法国进行启蒙运动;两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影响:法国民族主义思想对法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和法国大革命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法国民族主义思想传播到欧洲各地,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纷纷建立;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产生后,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对维护民族利益和抵御外来侵略有着重要的意义。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说)“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它)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傅高义邓小平时代(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可知原因是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第二小问从问题要求的是思想成果,可知是孙中山的理论思想,即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意义表述即可;第二小问,“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意为“农村包围城市”对当今社会有重要影响,从“农村包围城市”形成的根源、主要内容、理论特点,阐述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可知内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第二小问,材料一、二体现出推翻封建制度,进行民主救国斗争,材料三体现出振兴民族经济,故三者的共同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答案】 (1)原因: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成果: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2)成果: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理解:从国情出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三农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