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对练(十七)(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96581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对练(十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对练(十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对练(十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对练(十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在全球化时代,资本的进一步扩张是文学传统消解的根本原因。詹姆逊曾经指出:“资本的势力在今天已伸延到许多此前未受到商品化影响的领域里去。”资本的势力逐渐成为支配一切文化活动的决定因素。詹姆逊将这一过程称为“去差异化”,即消除经济、文化两个领域之间的差异,进而消除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正是因为这种现实,文学遭遇了两难选择:为了张扬民族价值,文学必须强调民族特性,而且越鲜明越好;为了让其他民族认同而产生世界影响,文学又必须模糊或放弃某些民族性的因素而面向一个更为广阔的人类世界。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几乎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典“化石”。我们有过“中国气派”的追求,喊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口号;也走过“俄国人的路”,甚至今天还在虔诚地膜拜着“世界文学”:近百年的中国文学呈现给世人的是一个民族在中西文化上的摇摆状态。中国文学的探索与实践大体可分为两个系统。其一,坚守民族的文学传统进行创作,如废名、汪曾祺的创作,二者在古典诗词的意境中寻求突破,文辞简约幽深。其二,创作直取西方文学的样式,如李金发、王蒙的创作,前者以法国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为师,走向象征主义的朦胧晦涩;后者模拟意识流,创作出大异其趣的作品。但这些努力没有使我们成为世界文学中的“座上客”。西方内部也曾发生过文化趋同性与民族求异性之间的矛盾。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但它是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参照系,成功地完成了科学与艺术的革命。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受到当时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推崇天才的创造性力量,而它的参照系是德意志民族自己的传统。这两次与文艺紧密相关的思想运动都证明: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不仅需要强势文化的滋养,更需要自己传统的力量,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当下,中国正在拓展开放的宽度,加强与世界融合的深度,中国民族文学当然要与世界文学交流对话,需要引进“他者视野”,给中国文学带来一种激励与竞争的机制,以利于优化本民族文学。对于民族传统的文学书写,也不必注重风俗习惯、风土人情这些外在标识,时代已经重塑了我们这个社会,民族的独特心态、思维方式、精神品格正以新的样式存在于生活的细节中。观照世界,接续传统的灵魂,才能让本民族文学真正以“民族”的姿态“走向世界”。(根据网上资料摘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的势力造成了经济的文化化,从而消解了文学传统。B.历史上的中国文学曾努力守护自己的民族特性,也曾努力地模仿西方文学。C.文学艺术只要回归自己的民族传统,就能使自己的民族文学得到创新和发展。D.如果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交流学习,与世界进行深度接轨,就能走向世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先揭示了文学传统被消解的根本原因,而后引用詹姆逊的理论加以论证与阐释。B.文章以文化“去差异化”为前提,推出了文学的两难,又进而论述了中国文学的摇摆历史。C.文章通过中国文学探索与实践的两个系统的对比推导出我们没有成为世界文学中的“座上客”的结论。D.文章以文艺复兴与狂飙突进运动两个成功实例为启发,论述了当下中国民族文学应走之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资本的势力在世界占据支配地位,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都会被经济化。B.中国文学曾经走过“俄国人的路”,文学史上应出现过很多类似俄国风格的文学作品。C.废名、汪曾祺的创作证明,坚守中国民族文化、民族文学是一条走向世界的正确道路。D.中国拓展开放宽度、深度与世界融合的背景,为中国民族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好的环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从我们众所周知的P2P、众筹,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再到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消费金融等,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互联网金融是“智能金融”,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新业态金融”,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大数据为依据的一种新型的信贷模式,其不仅具有投资门槛低、交易成本低、投融资便捷等优点,而且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垄断,并成为传统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资金的有效流动,为小微企业、普通民众的投融资打开了一扇窗,有利于实现普惠金融。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互联网金融“数字化”“虚拟化”“线上运作”的特征使其在交易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网络系统不安全、信息不对称、违约成本低等问题,再加上金融逐利的特性,容易产生道德风险。比如,在支付、理财和融资三大领域发生的资金挪用、个人信息泄露等现象就是道德失范的表现。互联网金融的道德风险威胁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很难通过正规的法律途径来消除,金融伦理作为调整和规范互联网金融秩序的一种方式,其基础性作用理应得到重视。所以,要做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就需要构建公平、诚信、互惠的互联网金融伦理。公平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公平配置,但其自身的发展也要有公平的环境。只有在一个公平的金融市场中,人们才会遵守市场秩序;只有在一个众人遵守的市场秩序中,那些伦理缺失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企业才会被市场淘汰。所以,公平的互联网金融伦理不仅能够保障个人利益的实现,也能有效防范损害他人利益等问题的发生,从而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诚信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中,所有的交易行为都依托于特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而平台和数据只掌握在互联网金融企业手中,投资方与融资方之间信息不对称,投资方很难了解自己投入资金的去向,投资决策完全基于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任。因此,要获得投资方的信任,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信誉。融资方要想从平台融得资金,除了经济实力之外,也必须依靠诚信。依靠诚信,互联网金融企业获得投资资金,融资方取得融资资金,资金不断流动,创造利润。只有这样,互联网金融企业才能够持续生存发展。互惠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原则。金融的本质是资金的逐利,互联网金融亦如此。人人皆为“利”来,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不正当或不合理的手段,损害了投资方的利益,不仅投资方会因不信任而收回投资,而且互联网金融企业还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谴责,这种情况下的违约成本相当巨大。所以,必须建立互惠的互联网金融伦理,促使企业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顾及他人利益,做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智能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业态金融”。B.互联网金融借助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使客户成为服务的中心。C.互联网金融有其独特性,是传统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小微企业、普通民众。D.互联网金融“数字化”“虚拟化”“线上运作”的特征,再加上金融逐利的特性,容易产生道德风险。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从互联网金融的具体现象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深入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优点。B.文章第二段从辩证的角度进行立论,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建设互联网金融伦理的重要性。C.文章着眼于保障、基础和原则三个层面,分别阐述了公平、诚信和互惠在建设互联网金融伦理中的主要作用。D.文章始终围绕互联网金融这一话题,形成总分总的结构,其论点是“构建互联网金融伦理是必要的”。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互联网金融现象,才能让互联网金融普惠普通民众。B.如果对支付、理财和融资三大领域加强监管,将会减少资金挪用和个人信息泄露等现象。C.如果建设公平的互联网金融伦理,就会保障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也能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D.金融的本质是资金的逐利,互联网金融亦如此,只要是互联网金融,逐利危害就不可避免。专题对练(十七)1.B解析A项,“资本的势力造成了经济的文化化”错误,应为“资本的势力消除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C项,违背原文逻辑,应为“既需要强势文化的滋养,更需要自己传统的力量,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D项,“与世界文学交流学习,与世界进行深度接轨”只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条件之一。2.C解析 “中国文学探索与实践的两个系统的对比推导出”错,没有对比;同时,“中国文学的探索与实践”与“我们没有成为世界文学中的座上客”不是因果关系。3.C解析 “是一条走向世界的正确道路”错,原文说“这些努力没有使我们成为世界文学中的座上客”,“这些努力”包括废名、汪曾祺的创作。4.A解析A项“人工智能”无中生有。5.D解析 “总分总的结构”错误,应该为“总分结构”,前两段为总,后三段为分。6.B解析A项,普惠性是由互联网金融的特性所决定的,它与是否关注互联网金融现象没有本质联系,说法错误。C项,“如果就会”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原文意思,应改为“如果就有利于”。D项,“逐利危害就不可避免”与原文中构建互联网金融伦理的观点截然相反,说法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