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写人记事的散文 8 小狗包弟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95429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写人记事的散文 8 小狗包弟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写人记事的散文 8 小狗包弟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写人记事的散文 8 小狗包弟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小狗包弟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3题。山看人楚楚紫,其实是距离的色彩。是山在远方的色彩,是梦在对岸的色彩,是心在高处的色彩,是灵魂在大自然的色彩。很难形容山这弥漫氤氲了整个武夷山水的紫色在色谱中的具体位置。但它是武夷独有的,我便叫它武夷紫。倘若让我画武夷,这紫色便是基本色调,而天游是脊梁、九曲是血脉、玉女峰是心脏、流香涧是呼吸、云窝便是气质。武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我看武夷,不是一座美得眩目的山,它是真山真水真性情。因为过于玄艳的自然造化会使人产生疏离感,而武夷是这么平平实实的人间山水,可以让人随脚出入、悠然可见,让灵魂可以得到真正休憩的真正的山。任何穿凿附会的神话传说都没有它本身美,因为有血有肉有灵性的生命最美。人类之所以会以轻慢浮滑的态度来面对天地造化,之所以会盛气凌人地来君临山水,正是由于不把它看成生命,不能以自身的文化感悟与山水构成宁静的往返与默契。武夷是朴实的,又是清高的,荣枯的故事都在里面,有缘无缘随价钱。有人看一看热闹,评一评山水,拍一拍照片,就心满意足,算是看过山了。喜欢的人说它已含了漓江的诗情画意,庐山的雄伟神奇,黄山的奇险伟岸,又是什么山的什么;不喜欢的人一句:“不过如此”也是看过山了。“景是众人同,情乃一人领”。不同的人看一座山、不同的山被一人看,各不相同,这是人看山;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中看同一座山,又不同,这便是山看人了。游客在看山的同时,山也在看游客,游客也在看自己。就像焦距不一的镜头,对着同一个拍摄对象,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清楚或模糊。我看武夷,是颇具禅思美感的山。山中多的是幽洞玄天,但不适合坐下来思索,要看一眼就懂,思索便错了,它属于顿悟的层境。铃木大拙禅师说得好:“人来自自然,复看见自身的自然。”这样的境界只有不断在山水中学习如何去乐山、如何去乐水,最终得以亲证我们就是山,我们就是水的最高境界。你才真正是与山有缘的人,这之后,无论你走到哪里,你却可以望见自己心中的山水。而武夷山水,山有仁、水生智,这里的山峰大仁大义,这里的水流大智大愚,正是成就这份悟性的好境界。在武夷的日子,我把眼睛听成了四季,把耳朵望成了八方,武夷怎会是空山?在武夷的日子,我空旷着一颗心,无物不容无物不纳,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日日是好日,武夷怎不是空山?肉眼观武夷,满;心眼观武夷,虚。虚,不是虚假,虚假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而虚,使人达到更高的 真实。空山是空,以灵为性。空山不空,空的是心。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内容丰富,作者如画家,向我们展示绝美山水:山中紫色,山的朴实清高,山中的幽洞玄天等。B.本文表现形式多样,作者如导游,引我们领略武夷的雄伟神奇。有记叙,有议论,有说明,有抒情,有描写。笔法灵活。C.“天游是脊梁、九曲是血脉、玉女峰是心脏”作者如睿智学者,畅谈游玩山水的境界,运用拟人排比手法写出了武夷的有血有肉。D.“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中看同一座山,又不同”此处从人看山的角度揭示了一种生活哲理。解析:AB项,文本没运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C项,运用的不是拟人手法而是比喻,写出武夷山的有血有肉的生命。D项,“此处从人看山的角度”应是“山看人”。2.从全文看,作者眼中的武夷具有怎样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鉴赏物象的能力。思考时,应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中筛选出武夷山的特点,然后进行归纳概括。例如,文本第二自然段有“武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一语;文本第三自然段有“它是真山真水真性情”一语;文本第四自然段开头就有“我看武夷,是颇具禅思美感的山”一语;以此类推即可。答案:武夷山山仁水智给人以空灵禅思的美感;武夷山使人顿悟,感到心境空旷,可容万物;人生更高的真实境界。3.请联系上下文,解释“心眼观武夷,虚”中 “虚”的含义,并结合全文,分析本文“山看人”这一标题的妙处。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词语含义及标题在文中的作用。思考时,应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联系文本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答案:作者说“虚”,指的是“心眼观武夷”得出的结论,这是因为武夷山山盈水智,能给人以空灵禅思的美感;还因为武夷山能使人顿悟,感到心境空旷,可容万物;更因为作者把武夷山看成人生更高的精神境界。文章的标题运用了拟人手法,十分生动形象,引人深思;同时,此标题揭示了人与山是生命对视的题旨,寄寓了作者对山仰慕的思想感情。二、语言运用4.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在1970年以后,欧美的营养学家说:“粗粮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因此吃粗粮有益健康。”过去,曾经被认为是对人体不起营养作用的一种非营养成分。营养学家认为粗纤维吃多了,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吸收。直至1970年,欧美的营养学家才认识到,粗粮里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它在预防人体的某些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粗纤维的概念已不适用,因而将这一名词废弃,改称膳食纤维。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从上下文看,空应该是后面的主语,其结构是“XXX是非营养成分”,再从全段陈述的主体看,应该是“粗纤维”,此处应注意,填“膳食纤维”不对。空和后文形成递进关系,则应该填写“营养吸收”一类的内容。空从后文看应该和人的身体健康有关。答案:粗粮中含有的粗纤维会阻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这种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5.依据下列材料写一则通知,文字可以作删减调整,必须符合通知的格式和语体。发通知的时间为2017年3月15日。学校拟举办2017年课本剧竞演活动,请各年级积极组织本年级的师生观看。本次课本剧竞演的主题是“激活名著,点亮心灵”。本次活动的地点定在学校礼堂。本次活动由语文组和团委联合举办。本次课本剧表演将和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同时举行。本次竞演活动将在全校范围内评选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本次活动的时间定在2017年3月20日(周一)晚6点。解析:写通知一般采用条款式行文,可以简明扼要,使被通知者能一目了然,便于遵照执行。如本题正文要有演出时间、地点、汇演的主题内容,还要有演出及观看的要求。最后注意格式正确。答案:通知兹定于2017年3月20日(周一)晚6点,在学校礼堂举办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激活名著,点亮心灵”2017年课本剧竞演活动,届时将在全校范围内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请各年级组织好本年级师生观看。语文组、团委2017年3月15日三、创意微写作6.选择生活中的一点入文,一点可以是一草一木、一叶一花,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然后集中描写,运用“以小见大”手法,感悟生活,反映社会,300字左右。写作提示:写作本文段,生活片段的选取是关键,越是熟悉的生活越能把握到位,找到里面蕴含的人生道理。另外“小”和“大”之间要有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借助于你所描绘的“小”要能看到你所要表达的“大”;尽可能把“小”描写得详细一点儿,生动一点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哲理的表达可以巧妙地运用议论。例文:“噗!”蝶儿被一滴雨珠打中,落入树下的水洼之中。我愣住了,我不知道是否该捧起它。它柔弱的翅膀在水中无力地拍着。我忽然发现我的呼吸跟着急促起来。渐渐地,渐渐地,奇迹出现了,它一点一点爬到水洼中的一朵小花上,竖起湿淋淋的翅膀,在风中微微颤动。我心里泛起一片喜悦。顽强的生命终于战胜了噩运。忽然一阵微风吹过,树上又落下无数雨滴。蝴蝶再一次不幸被击中,悲惨地落下。我心里一痛。那水面泛起浅浅的涟漪,这个小生命仍在不停地挣扎,它还活着!我似乎感到了一股强大的生命的悸动,连忙小心翼翼地将它捧起。那颤抖的翼,微微地展开,闭合,我的心也随之一起一伏。柔弱的蝴蝶呀,你能不能挺过来呢?又一阵风吹过,天晴了,一道彩虹挂在天空。那勇敢的蝴蝶呀,它试了几次,终于从我手中一跃而起,向那花丛悠然飞去我静静地站着,看它。可敬的蝴蝶,为了美,突破丝茧的束缚,为了美,战胜风雨的磨难,它不正向我阐述着生命那永恒的美丽吗?四、知识讲堂 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小处落笔,大处着眼,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小现象,但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这种技法叫作以小见大法。 本文通过描述小狗的命运这样一个“小”的方面,客观上暴露了“文化大革命”对人的肉体和精神上的迫害,以及给社会带来的动荡,并由此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小狗虽小,却如同一面镜子,既照出了社会现实的丑恶,又照出人类灵魂的软弱,还照出了作者可贵的敢于自我反省、敢于说真话的精神,可谓一石三鸟,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价值。 运用“以小见大”手法应注意以下四点:1.写有价值的“生活小事”。 选择材料时要慎重,贵在从小事中折射时代风貌、社会价值。 如本文小狗包弟。2.挖掘材料中的闪光点。 从具体的人、事、景物中概括出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 如:小草生命力,小蜜蜂无私奉献等。3.重视细节描写,于小处见大。 事情写得越细致,越深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所体现出的思想内涵就越深刻。 如朱自清的背影,通过父亲给“我”买橘子、爬月台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勾画出一位慈父的高大形象。4.合理想象联想,赋予崭新内涵。 通过想象和联想,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由平淡到新奇,由小到大,赋予事物新的内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白杨礼赞,茅盾由西北高原上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抗战军民及其团结抗战的斗争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