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 小题狂刷 专题02 秦中央集权制度.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95137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 小题狂刷 专题02 秦中央集权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 小题狂刷 专题02 秦中央集权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 小题狂刷 专题02 秦中央集权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02 秦中央集权制度1据史记记载,秦代对一些较重大的或疑难问题的决策,一般要经过朝议与廷争,最后才由皇帝裁决后执行。这说明当时A国家决策由群臣集体作出B注重提高行政决策的正确性C行政决策程序完整而严密D实现了各大臣间的通力协作【答案】B【名师点睛】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各个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君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行政权力体系,为以后历代王朝的中央机构开创了模式。2有学者指出,中国选择皇位继承人的主要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从而常常把不能胜任君主这一“至圣至明”角色的幼童、白痴和昏庸无能之徒推上皇位。这段话揭示了A君主政体的缺陷B皇位世袭制的弊端C宗法制度的桎梏D中央集权制的危害【答案】B【解题必备】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以皇权至上为核心、国家统一为形式的制度。皇帝制度自秦始皇创立以来,经过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在内容上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皇权至上,不可僭越;皇帝独尊,王权神化;皇位世袭,不可转移。总之,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是相辅相成的。封建专制因皇帝制度的确立而得到加强,而皇帝制度又构成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核心和具体表现,二者“形神”结合,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3秦律诉讼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贼杀伤、盗他人为公室告”,而“主擅杀、刑、髡其予、臣妾,是谓非公室告”。属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理,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秦律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A秦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B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C儒家伦理贯穿法治思想的必然产物D巩固家庭与社会稳定的理性选择【答案】B【解析】材料“属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理”,是因为公室告的案件危害社会秩序;而“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是为了维护父系家长在家庭内的权威地位,因此秦律关于二者的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是为了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秦朝时期法治思想还没有受到儒家伦理的影响,排除C项;D项不是秦律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排除。【名师点睛】“公室告”是指控告同自己无血缘关系的他人盗窃、杀人、伤害等行为的案件。凡属公室告案件,司法机关必须受理,不得拒接。而“非公室告”是指控告子女盗窃自己的财产或家长刑杀子女奴妾等行为的案件。凡属非公室告案件,司法机关不予受理;如当事人坚持控告,则告者有罪。秦律作出这样的区分,从根本上来看,是为了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4出土文献秦简法律答问有如下法条解释:“(父)擅杀子,黥为城旦春。”“殴大父母(祖父母),黥黥为城旦春。”(城旦春:一种强制服役的徒刑,男犯筑城,女犯春米。)这突出说明秦律A厉行轻罪重罚B保留原始习俗C条文细细密完备D维护伦理秩序【答案】D5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A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B皇帝直接掌握了乡官的任命权C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答案】D【解析】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组织具有行政职能。根据“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可知,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自治”,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组织,C错误。6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A民间社会发展有限B基层自治卓有成效C县府管理能力不足D县域经济长期滞后【答案】A7据成书于西汉中期的史记等文献记载,秦二世是靠矫诏篡位当上皇帝的。考古学家在一枚秦代竹简上发现,秦二世称“朕奉遗诏”继位,这一说法得到了记载秦始皇临终遗言的西汉初竹书赵正书的印证。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史记关于秦朝历史的记载不够准确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D考古发现能弥补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答案】D【解析】考古学家在一枚秦代竹简上发现,秦二世称“朕奉遗诏”继位,这一说法得到了记载秦始皇临终遗言的西汉初竹书赵正书的印证,这说明D符合题意;秦二世所奉遗照是不是矫诏并没有得到印证,所以A表达不正确;历史真相只有一个,无论如何都不会模糊不清,只是因为条件限制,有可能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而已,故排除B;只有考古挖掘与文献记载互相印证才更接近历史的真实,故排除C。【名师点睛】在判断一个历史事件是否真实,先看史料的可信程度、来源及作者的立场,不能单纯拿着一条史料就轻易下结论。梁启超曾经这样来分析和判断史料的真伪:(1)对于同一历史事实,几部史料的记载相互矛盾的,以离史迹最先最近者为可信。(2)灵活运用反正辨伪。鉴别史料的误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举出一例反证。(3)以年代为准多多收集旁证。旁证肯定会收集到很多,这些史料可以进行联系、排比、相互印证,在不断地梳理之下,真相会逐渐浮现出来。(4)有些常识性的史料很可能是错误的。比如一提起长城,很多人都说是秦始皇修的,但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确切。所以一遇到所谓的常识,必然要先怀疑。这些可以给我们判断史料的真伪提供一些借鉴。8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选举之不慎而守令(太守、县令)残民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对材料中郡县制解读正确的是A导致秦短命而亡B有利于君主专制C不利于巩固政权D更有利于百姓【答案】D【名师点睛】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1)相同点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2)不同点实行条件: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郡县制是在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建立基础: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传承制度: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官吏权利:诸侯拥有封地和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历史作用: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9据记载,秦始皇在“议帝号”之前,便有“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的言论;丞相王绾、卿李斯等劝始皇琅琊刻石时也说道:“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这说明当时A廷议制有利于王权加强B君主权威源于祖先崇拜C宗法文化受到朝廷重视D宗庙祭祀强化等级秩序【答案】C10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建立了官僚政治B打击了贵族政治C不利于中央集权D改变了社会性质【答案】B11“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破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A分封宗法制退出历史舞台B摒弃了诸子百家的思想C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沿用D门阀士族遭到严重打击【答案】C【解析】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作为宗法制重要标志的嫡长子继承制依然沿用,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秦朝主要以法家思想治国,法家思想也属于诸子百家的思想之一,且秦朝只是“焚书”,没有“罢黜百家”,所以不能说摒弃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故B项错误。秦朝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为后世沿用,故C项正确。门阀士族形成于东汉时期,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12史记记载,秦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项羽进入咸阳后“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当代考古学者只在相当于史记所记阿房宫前殿的位置,发现了夯筑过的地基和围墙,却根本找不到此处曾被大火焚烧的痕迹。这反映出A历史现象的判断必须谨慎B历史现象必须经过考古印证C历史事实的真伪性无法判断D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事实【答案】A【解析】当代考古学家的挖掘和史记记载有不同之处,说明历史现象的判断必须谨慎,A正确;历史现象不一定全部经过考古印证,B错误;历史事实经过考古等多方面验证可以获得真伪,C错误;历史记载有的能客观再现事实,D错误。13(2016年上海卷)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A分封之制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D行省制度【答案】B【名师点睛】古文中出现的“封建”往往都指的是分封制,因为它的本意是封邦建国,因此是西周分封制的代表。而封建代表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在近代以后的事情,因此不要被干扰。在古代对封建和郡县研究比较多的是柳宗元,王安石和王夫之。这三个人都写过相关的作品,经常被引用。14(2015年天津卷)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央集权制度。题中材料描述了秦汉时期军国大事先由群臣商议,然后宰相上奏皇帝,皇帝最后做出裁决。这种商议的做法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故D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与材料“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相矛盾。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对材料的理解错误,并不能起到限制皇权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