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95051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1(2018山东临沂一模)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遭到破坏后,形成一片空地,叫作“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物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杨树、白桦在林窗中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在群落演替的初期,杨树和白桦间不存在竞争关系C红松取代杨树和白桦,说明红松在竞争中处于优势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解析:选C。杨树、白桦在林窗中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在群落演替的初期,杨树和白桦间因为空间、矿质元素、空气等而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红松取代杨树和白桦,说明红松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正确;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一般会越来越多,最后达到稳定状态,D错误。2(2018广州高三月考)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逐年引入一定数量的三种生物A、B、C,这三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种间关系,其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A、B之间是捕食关系B物种B、C之间是竞争关系C物种A的种群密度减小会使物种C的种群密度间接增大D增大物种A、C的种群密度会增加物种B的环境容纳量解析:选D。物种B的数量随着物种A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并导致物种A数量的减少,物种A、B之间是捕食关系,A正确;物种B、C的数量变化相反,二者之间是竞争关系,B正确;物种A的种群密度减小会使物种B的种群密度减小,进而使物种C的种群密度增大,C正确;增大物种C的种群密度会降低物种B的环境容纳量,D错误。3下图是某地沙丘中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最可能是该地区雨水增多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中所有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D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不同与植物对光、肥、水等的生长需求不同有关解析:选C。在沙丘、裸岩等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生物的种类从无到有,故A正确;植物类群的增加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如土壤含水量、温度、光照、矿质元素等,不同地区、不同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影响生长的因素不同,干旱地区植被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水,故B、D正确;演替中优势种的数量会增加,而劣势种数量一般会减少甚至消失,故C错误。4(2018河北邯郸质检)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b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的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解析:选A。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因此图丙可表示该地块的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C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因此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正确。5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据图回答:(1)该火烧林地发生的是_演替。与相比,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结构。(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_,以加快氮磷循环。(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下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解析:(1)火烧后的林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草本灌木相比,针阔混交林生物种类和数目多,具有复杂的垂直结构,对光能的利用更充分。(2)据图可知,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可能是其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光能少。(3)由于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所以火烧后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阔叶树,以加快氮磷循环。(4)由于乔木、灌木、草本的个体大小逐渐减小,则从曲线可知乔木物种数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最低样方面积是S3。答案:(1)次生垂直(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光逐渐减少(3)阔叶树 (4)S3【课下作业】基础达标1(2016高考海南卷)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解析:选D。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不包括无机环境。2(2018合肥检测)为解决某市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解析:选B。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故生活在水库中的全部鲫鱼为一个种群,由于鲫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B错误;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生物分布不同,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动物的垂直分层由植物的分层决定,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D正确。3图1是从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垂直结构C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解析:选C。图1是从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表现出垂直结构,B错误;题图显示,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时,岩石的体积增大,D错误。4(2018北京朝阳模拟)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C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D鱼类与藻类存在捕食关系解析:选C。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与按蚊之间也是寄生关系。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是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杂草入侵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怔B随着杂草入侵,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C杂草入侵后,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有所改变D随着杂草入侵,该生物群落发生初生演替解析:选D。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即丰富度,A正确;据图可以看出杂草物种数越多,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越小,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来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下降,B正确;杂草入侵后,该生态系统物种减少,种间关系发生一定的变化,C正确;随着杂草入侵,该生物群落发生次生演替,D错误。6下列关于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的判断,正确的是()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B山地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海洋植物的分层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D影响森林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解析:选C。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应是环境条件不同;山地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温度影响群落分布;海洋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在水的不同深度上光照不同;影响森林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7.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三种小鱼,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在四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等量的甲、乙、丙三种小鱼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三种小鱼的存活率如图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影响三种小鱼的竞争结果B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C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D无捕食者时三种小鱼之间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解析:选C。没有捕食者时,甲占优势,有了捕食者后乙的存活率不降反升,可见捕食者影响三种小鱼的竞争结果,A正确。引进捕食者后甲、丙的存活率下降,乙的存活率不降反升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正确。甲、乙、丙三种小鱼是竞争关系,又受到捕食者的捕食,在捕食者增加到8只的情况下,乙的存活率继续增加,说明甲、乙、丙三种小鱼在竞争的同时,乙虽被捕食者所食,但仍是三者之间竞争的优胜者,所以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未减少,C错误。无捕食者时乙的存活率最低,说明三种小鱼之间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正确。能力提升8.(2018青岛模拟)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解析:选C。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甲、乙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9(2018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模拟)在某生态系统中,螟虫、螳螂(以螟虫为食)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结合图中所给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螟虫、螳螂有关的食物链具有两个营养级B长期喷洒DDT,螳螂个体内的DDT浓度往往会高于螟虫CBC段螳螂种群数量的波动主要受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D螟虫、螳螂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正反馈调节解析:选B。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与螟虫、螳螂有关的食物链至少具有三个营养级,A项错误;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进行富集,营养级越高,其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浓度越大,因此长期喷洒DDT,螳螂体内的DDT浓度往往高于螟虫,B项正确;螳螂种群数量的波动主要受食物、DDT等外源性因素调节,C项错误;螟虫、螳螂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D项错误。10如图显示某一农场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18501950年间该农场种群类型数量和各种群密度均不断降低B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C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比1875年明显D图中信息反映出人类的干扰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选D。由图中数据可知,100年间种群类型数量不断减少,但是并不能得出所有的种群密度都降低;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简单;1950年,由于群落结构比较简单,分层现象相对不明显;100年间,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11(2018屯溪质检)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解析:选C。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需要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宜采用取样器取样法,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12(2018重庆第一中学月考)下表是科研人员对稻鱼共生系统(即:同一片农田中既种水稻又养鱼)和水稻单种系统调查得到的部分数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处理调查农户(户)农药投入(kg/hm2)农药使用次数(次)水稻产量(kg/hm2)鱼产量(kg/hm2)稻鱼共生1187.213.26 417.12372.2水稻单种11311.026.96 535.26A水稻单种生态系统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分层现象B稻鱼共生生态系统中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稻鱼共生生态系统没有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D水稻单种系统中物种之间无竞争关系,有捕食关系解析:选A。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稻单种生态系统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如下层是杂草,A正确;生物群落是一个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B错误;稻鱼生态系统农药投入少,水稻产量高,还有鱼产量,所以达到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C错误;水稻单种中水稻和杂草之间有竞争关系,也有以水稻或杂草为食物的生物,D错误。13(2018山东潍坊一模)在河流经过的沿岸,常因长年淤泥而产生泥滩地,进而形成如图所示的湿地,请回答相关问题:(1)该湿地形成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使营养结构逐渐复杂,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逐渐增强。(2)光滩区、近水缓冲区和核心区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群落空间结构的_方向上。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3)流经该湿地的总能量是_,在该系统中能量不能循环流动的原因是_。(4)在对滩涂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时,常用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在对某种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时,若前后历经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解析:(1)此湿地形成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生产者的种类丰富和数量增多,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升高。(2)光滩区、近水缓冲区和核心区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群落空间结构的水平方向上。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3)流经该湿地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在该系统中能量不能循环流动的原因是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散失的热能不能被再利用;捕食关系不能逆转。(4)在对滩涂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时,常用取样器(或捕捉器、采集罐、吸虫器等)取样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在对某种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时,若前后历经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答案:(1)大于抵抗力(2)水平群落的物种组成(3)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散失的热能不能被再利用(4)取样器(或捕捉器、采集罐、吸虫器等)取样稳定型14(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年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_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_(填“S1”或“S2”)。(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_演替。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_逐渐增加。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_利用率。(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_%,这是由于山体滑坡后_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4)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_条件,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_群落,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解析:(1)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随机取样。结合图中文字信息可知应按照植被类型分类。恢复群落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相对简单,植被的有机物总量少,所以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S2。(2)从存在植物种子、根等的土壤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演替的规律一般是物种趋向多样化,所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增加。良好的垂直结构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3)恢复群落总生物量为19 g/m2,原始林群落总生物量为95 g/m2,前者是后者的20%。山体滑坡后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是由于恢复力稳定性较低。(4)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土壤条件。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有利于物质循环,可加快群落植被恢复。答案:(1)随机植被类型S2(2)次生丰富度(或多样性)光能(3)20恢复力(4)土壤土壤微生物磨尖培优15(2018江西上饶模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请回答下列问题:注: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变化情况。种名山桃丁香油松刺槐山桃1丁香0.1241油松0.1250.7341刺槐0.1480.7610.8841注:表中数据表示阳坡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分析结果。(1)根据图分析,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该群落发展至第3阶段时,甲、乙、丙之间为_关系。该群落的空间结构应具有_现象。(2)在该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的物种数目即_提高,导致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会逐渐提高。(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解析:(1)分析题图,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发展至第3阶段时,丙种群占优势,甲、乙占劣势,三个种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该群落出现了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2)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数目越来越多,即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则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3)从题表看出,油松和刺槐的物种生态位重叠最大,因此竞争最激烈。答案:(1)次生演替竞争垂直分层(2)物种丰富度抵抗力(3)油松和刺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