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6变色龙.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90743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6变色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6变色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6变色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6变色龙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9个生字,理解“绘声绘色”“名副其实”等词语,并恰当运用这几个词语练习说话。2通过赏析文中的语言,结合观赏音像资料等,较细致地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征及捕食过程。3在朗读感悟过程中,增强对动物奥秘的探究欲和保护动物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进入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变色龙外形特点和捕食特点及其变色的特点。3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1.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2.学生课前搜集变色龙资料。教师:1了解变色龙的有关知识 。2准备多媒体课件。3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课 我们随课本走进了绿色大自然。那儿有会唱歌的纺织娘,有闪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有各式的美丽贝壳,还有涂了油彩般的蝉儿小动物们那么可爱,大自然那么美丽、神奇!今天,让我们随刘梦熊先生一起远去非洲,去认识另一位大自然的宠儿变色龙。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美丽描述中,营造出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对学生又是一个“温故”的过程,并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接下来,我们要透过文字随作者去非洲见见那只变色龙了。但有几个拦路虎我们得先解决掉。一起来看: (出示课件:绿莹莹 指手画脚 凶相毕露 绘声绘色 刹那间 名副其实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2你会读这些词语吗?谁来解决这些拦路虎? 指读(纠错) 强调多音字、以及字形易错的字。(课件中用红色显示的字) 齐读 3现在我们可以去见变色龙了。 (设计意图:集中扫清阅读障碍,教给学生在语境中确定读音的方法)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课后的提示,我们清楚知道刘梦熊先生以叙事的方式向我们记叙了他们发现、端详并放回变色龙的过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哪些段落分别介绍了这三部分内容? 发现(18) 端详(915) 放回(16) (2)再浏览915自然段,看作者要引领我们从哪些方面去端详变色龙? (外形、捕食、变色 。) (3)小结过渡:我们对这次观察行动已经有了大致了解,接下来,让我们先随作者找到变色龙。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结构,由整体到局部,层层推进,脉络清晰) 5再读课文,初步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1)课文围绕“变色龙”写了变色龙的什么?(板:外形、捕食、变色)(2)请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注意标有关外形、捕食、变色特点的段落。(设计意图:着力推进默读训练,注意关注学生读书的认真程度,调度学生一段一段地读,把每一方面读明白,这样就初步建立了对课文的整体印象。)(3) 你会按课后3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吗?(培养学生分段能力)(4)再次默读课文,作者笔下的变色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哪些内容使你产生的这种想法?交流:课文中的变色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哪些内容使你产生的这种想法?概括课文大意。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精读感悟,发现变色龙 1小声读读18自然段,初遇变色龙,它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看出来的? 怪 (板书) 2. 学生边品读边交流。(设计意图:此处不是课文重点,所以大胆取舍,学习时略处理, 学生点到为止,体会到那种惊异之情即可。突出“震惊了寂静的田野”“怪物”“怪蛇”“冷冰冰”) 3过渡:到底它的哪些地方长得特别怪异,让我们如此震惊?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二)精读感悟,端详变色龙之外形 1从你的发言中我知道,大家都关注到了第9自然段。那请1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变色龙的哪些地方长得怪呢? 指读交流 (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头部:头(圆形) 嘴(三角形) 眼(凸起) 凶相毕露 身躯:(长筒状) 背部:(隆起似龟) 腹部 :脚(短) 尾巴(尖细) 变色龙身体的各部分各具特色,与众不同!长得多奇怪啊!那就读一读,读出你的好奇吧!(教师随着学生发言相机指导读书) 2多奇怪的小生灵啊!找一个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看课件图片,一起随作者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仔细端详变色龙的样子。 3自己读读,边读边想象它的样子。 4自己看着图片,有顺序地说说变色龙的样子。 (设计意图:此处是课文重点,描写有序、特点鲜明,让学生品悟用词的妙处,结合图片领悟表达的有序,感悟变色龙特别的外形特征)5.小结过渡:刚才我们有序地端详了变色龙怪异的外形。接下来刘先生又要带领我们去观察它的捕食和变色。大家对哪一部分比较感兴趣呢? (三)端详变色龙之变色 1让我们一起来见识大家最感兴趣的变色龙之变色! (喜欢捕食部分就先学习捕食)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所以教学宜顺兴而教,也是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2读读相关段落,变色龙的变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感受深刻的词句旁边简单写写感受。 3交流 (1)变色多: 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它能变出那么多种颜色,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 “名副其实”!真了不起!自己读读吧! 它还能变出来别的颜色吗?可能变出什么颜色呢? 它真是太厉害了!让我们来大声夸夸它吧! (设计意图:这里设计了理解读、想象读,传情达意地读等方式,层层递进,读出层次来,让每次读书都有不同的收获。)(2)变色快: 还留下什么印象?快有谁知道它每变一次颜色到底有多快吗? 20秒 20秒,到底是多长的一段时间呢?以我们非常认真的书写态度来些“变色”二字。学生写字 同学们,当你写完变色二字的时候,变色龙已经结束了一次变色!真是太神奇了!快让我们端起书来,郑重地夸赞一下它吧!(设计意图:抓住时机(此时学生都露出惊讶、赞叹之情),指导学生读出神奇、惊讶、赞叹的语气来。) 我们文中介绍它3次变色,那总共需要多长时间? 1分钟!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表达我们的钦佩与赞叹! (设计意图:掌握时机,掌握火候,适时补充手中资料,适当拓展,引发想象,深化了教学内容。另外实地让学生用写字来感受变色所用时间,运用体验式理解使形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 (四)端详变色龙之捕食 1刚才见识了变色龙的变色,最后来观察他的捕食。默读11、12自然段,看,变色龙的捕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把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出来。 2交流: (1)捕食快: 从哪些此句中体会到的? (快速标划:刷、刹那间、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刹那间”具体指多长时间呢? 1/25秒 运用不同形式再读,体会它的捕食之快! (设计意图:精读细品,咬文嚼字,从中品出语文味来)(2)捕食准: 还留下什么印象?读读相关的句子。 准。 为什么这么准呢? 眼睛可以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 用手来做眼睛,做一做动作,感受一下变色龙如何用眼睛 灵活观察的。 多神奇啊!让我们大声读出你的惊奇。 这么快,这么准的捕食,着实让人惊叹!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从中品悟出变色龙捕食之准。) (五)放回变色龙 谜团一个个被解开了,我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多。刚才,我们一起端详了它的样子又凶又怪;目睹它捕食又准又快;实验了它的变色又快又多。它的一切都那么神奇特别!你喜欢这条变色龙吗?作者他们也喜欢它,可最后还是把它放回了原始森林。这是为什么呢? (师生小结:变色龙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家,放它回家是对它最好的珍爱;是啊,珍爱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保护大自然,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我们必须做的。)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六)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能像变色龙一样通过变色来保护自己呢? 拟态(竹节虫、枯叶蝶)、装死(负鼠)、自切(壁虎)等等 (设计意图:意在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将语文和综合课知识有机融合,体现出语文的综合性、整合性,践行大语文观。)(七)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八)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九)板书设计: 6.变色龙发现外形特点 端详 捕捉食物 放回变 色附6变色龙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一、我会识会写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二、我会读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我读了 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吗?大声读一读。 豆荚 弥漫 迟钝 连续 准确 依然 窥探 伺机 判断 距离 介绍 香蕉 棕色 椭圆 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 凶相毕露 指手画脚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3.上面这些词语你不明白的有哪些?请联系课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 说一句话。 三、我会思考初步朗读了课文后,你对变色龙有哪些了解?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哦。 教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变色龙的资料拿出来交流,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外形特点。交流中学生积极性很高。在精读课文时分三部分进行的 :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学生对课文记述顺序更加明确。重点抓住变色龙特点引导理解,教学重点突出。在讲变色龙外形特点、捕捉食物、变色时,让学生从文中去找,圈画找出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交流体会、感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简单介绍。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较高。为了更直观理解,我还提供了大量的图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对变色龙通过“变色”来适应环境的方式并不陌生,但为什么变色?变色仅仅是为了适应环境吗?等方面却了解不多,同时还有哪些动物是用什么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学生也知之甚少。本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资料,给学生提供寻找资料和交流资料的机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真实评价,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新课程的课堂中,非常重视评价的作用,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独特的思维,包括学生纵向思维的一些发展,都为他们喝彩来激励他们,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不足之处:本篇课文的写法是非常值得借签的,但是没有当堂让学生在读、看、思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模仿动笔写出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教学建议:教学时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品句,揣摩表达方法,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地渗透一些关于习作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慢慢积累起来,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在习作中才会学以致用,学生才会不知不觉地去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