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90184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考点突破1. 列表比较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说出内、外力作用的关系。2. 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从图上识别六大板块及其边界,并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主要地貌的形成。3. 说出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举例说明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板块运动形成的宏观地形;2.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难点: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主要地貌的形成。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地质作用概念: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分类: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2)内、外力作用比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都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二者既有差异,又有联系,具体如下表:地质作用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两者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种作用占优势。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强烈的表现,图中的峡谷显现出“一线天”的壮美景观。流水的这种侵蚀作用进行得十分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但天长日久,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巨大峡谷的形成,往往是河流的侵蚀作用与内力作用导致的地壳抬升共同作用的结果。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全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重要提示】板块是地球岩石圈被构造带分割成的单元,而不是地壳的单元,也不是硅铝层的单元;六大板块的范围与大洲、大洋的范围不一致,除了太平洋板块基本上是水域外,其他的板块都包括了海洋和陆地。板块不是大洲、大陆或大洋,只是借用了大洲、大陆和大洋的名称来命名;板块的边界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图中绿线)是板块相向运动形成的,表现为海沟或造山带;生长边界(图中红线)是板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表现为海岭或断层。(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3)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2. 板块运动形成的宏观地形: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如下表:板块边界边界类型宏观地形图示实例挤压碰撞消亡(挤压)边界两个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常形成海沟、山脉、岛弧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彼此分离生长(张裂)边界板块张裂地区往往形成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地垒地堑成因强烈的碰撞和水平挤压当岩层受到的挤压或拉伸力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时,岩层发生断裂,两侧岩块沿断裂面产生明显位移形态特征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中间岩块上升、两侧岩块下降中间岩块下降、两侧岩块上升岩层新老关系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岩层中心新、两翼老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中间上升,岩块成为块状山地,如泰山、庐山中间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谷地、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物质疏松破碎,易被侵蚀,成为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图示地垒 地堑(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概念产生的地形类型火山喷发岩浆喷出地表,是一种岩浆活动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地震大地由于构造运动而快速震动,是一种地壳运动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随堂练习】下列关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B. 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C. 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D. 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答案:A思路分析:外力作用会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故A错。 例题1 (四川卷)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 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问题。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 断裂上升 B. 褶皱弯曲 C. 冰川堆积 D. 风力侵蚀思路分析:图中有一个大陡崖,应是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上升而形成的。答案:A例题2 (海南卷)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题。(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 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 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 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 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A. 地热能 B. 风能 C. 水能 D. 太阳能思路分析:(1)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和区域定位。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推出图中的纬度为北纬,经度为东经,所以图示半岛位于北太平洋,具体为勘察加半岛。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该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界,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属于消亡边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所以选D项。(2)本题考查区域的生活能源利用。该岛位于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所以地热能资源丰富。解答本题需要利用题目中的信息,图中多火山,说明地热资源丰富,可以联系冰岛的电能主要来自于地热能解答本题,所以选A项。答案:(1)D (2)A【综合拓展】地质构造在实际中的应用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水承受压力找矿因为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其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搬运了,所以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最上层为天然气、中间层为石油、下层为水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采石容易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技巧突破】背斜和向斜的判读区分背斜和向斜时,不应单纯地从形态上去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例如:下图中,A、C为背斜,而B、D为向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