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82094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2在一次历史学术研讨会上,有人提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持这一观点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爆发背景相同B目的和性质相同C侵略方式相同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3下图是近代中国某条约签订时的相关信息,该条约涉及的内容还有A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D增开天津为商埠4某班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讨论结果如下。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A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C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D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天京事变,自相残杀D缺乏优秀的军事领导人才6在下列哪一部著作中,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D变法通议7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这里的“它”是指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8有学者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国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这主要是指辛亥革命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B确立了西方的民主制度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赢得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9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理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10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民)、提勺(官)、漏斗(政府)、壶(外国)。其政治寓意是A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B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1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此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A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B“弱国无外交”C各条约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D列强均实行炮舰外交政策12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13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二十几人在这里开会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该会议A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C妥善处理分歧,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D系统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14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蒋介石以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烈战斗牺牲换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也使得共产党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真正产生信任;更重要的是,这场会战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这场会战指A徐州会战B淞沪会战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15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上,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这种变化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为了提高边区政府的参选率C开创了新型民主政治模式D提升了中国政府的民主程度16“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国民党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对正面战场抗战评价道。如此评价的主要依据是A配合了各国反法西斯战争B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C为敌后战场开辟创造条件D国民政府组织大规模会战17抗战期间,有电影人认为,中国影片自产生以来,其制作的对象,都是都会市民。而今天抗战电影最大多数的观众,是农民、小城市市民与农民士兵,我们必须制作以农村观众为对象的“农村影片”。这主张意在A激发沦陷区民族意识B以文化宣传增强抗战力量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实现电影创作重心的转移18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指的是A粉碎重点进攻B挺进大别山C发动三大战役D发动渡江战役19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并难能可贵的是使古都的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这段史料叙述的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20中国近代史上由南向北的国民大革命和由北向南的解放战争都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两次革命A在革命的性质上完全不同B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国内的反动势力C都打击了资产阶级的特权D都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第II卷本卷包括21、22两个大题,共计40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21(22分)近代中国就是一部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历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濒临长江边狮子山脚下的静海寺,是一座饱经沧桑的纪念性建筑,见证了中国近代史耻辱的开端。静海寺内悬挂着一尊高1.842米的大铜钟,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静海寺中的大铜钟与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材料二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日本臣民待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中所反映的两个条约内容的异同。(8分)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3)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材料三关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辛亥革命后,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8分)22(18分)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1929年2月,南京时事月报刊出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的爆炸性新闻,透露了不为人知的田中奏折。奏折宣称:“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中国东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材料二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材料三(1)据材料一,田中奏折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奏折曝光后日本对“满蒙”“支那”和“世界”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征服”行动?(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八年抗战国共两党“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4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或伟大意义。(8分)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单元训练卷历 史(二)答 案第卷1【解析】题干大概意思是说,这个不平等条约里面规定,如果法国在五个通商口岸出现纠纷,应该交给法国官员办理,法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争执,中国官员不必过问,这应指的是领事裁判权,故选A;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答案】A2【解析】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国家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销售商品,可见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故B项正确;两次鸦片战争爆发背景不同,故A项错误;侵略方式也不同,故C项正确,第一次是英国,第二次是英法联军,故D项错误。【答案】B3【解析】材料中时间“1860年”“九龙半岛给英国”可知是北京条约,该条约增设天津为通商口岸,故D项正确;A是南京条约内容;B是天津条约内容;C是辛丑条约内容。【答案】D4【解析】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是一场农民阶级运动,但是却在新时代背景下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所以被称为“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故D项正确;A和B都是从历次农民运动比较,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和B项;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是符合世界潮流主张,故C项错误。【答案】D5【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根本原因从内因去找,作为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运动,其自身代表农民阶级和小生产者,从太平天国的纲领和天京事变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使其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抵挡住封建腐朽思想的侵蚀等,故B正确;A项是客观原因,不是根本原因;C是其局限性的表现,不正确;D与史实不符,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也涌现出了一些卓越的军事将领。【答案】B6【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故B项正确;海国图志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符合“发展资本主义设想”,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是主张建立小农经济,不符合“发展资本主义设想”,故C项错误;变法通议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作,不符合“首次提出”,排除D。【答案】B7【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指的是甲午战争虽然是中国之巨祸,但却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故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精神上的强击”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8【解析】2132年是指公元前221年秦朝嬴政建立皇帝制度,到1912年被推翻,说明是君主专制制度的推翻,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特征,故A项错误;确立西方民主制度不符合材料中“历史打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的信息,故B项错误;中华民族真正独立是新中国成立,故D项错误。【答案】C9【解析】“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可见第一点指的是民族意识增强,第二点指的是民主意识增强,只有A项符合。B、C和D项只是说了民主方面,均不全面。【答案】A10【解析】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1907年的清政府正处于统治末期,民族危严重。漫画寓意是提勺(官)将坛(民)中的油水通过漏斗(政府)注入到壶(外国)中,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维护列强在华利益,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正确;漫画寓意是官府将其搜刮的民脂民膏拱手让与外国列强,与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无关,故A错误;漫画中官府将其搜刮的民脂民膏拱手让与外国列强的寓意不能体现近代中国国富民穷,且近代中国国家十分贫穷,不符合“漫画寓意”,也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与漫画中官府将其搜刮的民脂民膏拱手让与外国列强的寓意没有关系,故C错误。【答案】D11【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都涉及割地、开埠等,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开埠,故C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这些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故A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这些不平等条约都是在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后,中国战败的情况下签订的,这说明列强实行炮舰外交政策和“弱国无外交”,故B、D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答案】C12【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辛亥革命,第二次历史巨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意在强调五四运动新旧交替的作用,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其它选项均不能揭示材料的主旨,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答案】B13【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可知该会议是遵义会议,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C项正确。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A项错误。八七会议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14【解析】根据材料“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这场会战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结合所学,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故B项正确。其它会战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答案】B15【解析】材料“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上,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可以分析出,抗战时期中共在边区政治建设上扩大选举和被选举权利,这有利于团结各阶级的力量进行抗战,从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的改变,没有体现出边区政府的参选率,故B项排除;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是民主的基本形式,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的是边区政府的民主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A16【解析】材料中的时间是从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这是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个时期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发动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大会战,抵抗日本侵略者,故D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开始的,故A项排除;B项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排除;C项是D项的影响之一,排除。【答案】D17【解析】材料表明抗战题材的电影的观众主要是农民和小城市市民,因此主张制作以农村观众为对象的抗战电影,以扩大抗战的宣传和影响,B符合题意;抗战题材电影当时不可能在沦陷区放映,因此对沦陷区的影响不大,A不正确;材料所述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C不正确;D与材料主旨不符,是对材料表面现象的描述。【答案】B18【解析】毛泽东的比喻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正确;A、C和D事件不符合,排除。【答案】B19【解析】根据材料的数据,及材料中“并难能可贵的是使古都的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可知,“古都”是指当时的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这是平津战役取得的成果,故B项正确。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中有涉及古都,故排除AC两项。渡江战役中的南京也是古都,但战役取得的成就与材料数据不符合,故排除D项。【答案】B20【解析】国民大革命和解放战争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故A错误;两者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国内的反动势力,故B正确;国民大革命没有打击资产阶级的特权,故C错误;国民大革命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无关,故D错误。故选B。【答案】B第II卷21(22分)【答案】(1)鸦片战争。(2分)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2)同:外国人寄居通商口岸;开埠通商。(回答都是经济侵略亦可。)(4分)异:材料一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材料二中的规定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4分)(3)理由: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分)斗争:北伐战争。(2分)结局: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2分)22(18分)【答案】(1)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发动七七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6分)(2)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4分)(3)地位及意义: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有力支援了其他国家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胜利是中国近百年来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