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先哲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82029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先哲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先哲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先哲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东西方先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亚里士多德深入现实宇宙的整个范围和各个方面当他把科学这样地分为一定概念的一系列理智范畴的时候,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同时也包含着最深刻的思辨的概念,没有人像他那样渊博而富于思辨。”材料的主旨是,亚里士多德A取得了多领域的成就B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发展C不懈地追求科学真理D多角度探究万物的本原2亚里士多德喜欢在林荫道上边散步边讲学,被称为“逍遥学派”,其主要原因是A个人生活潇洒惬意B师生关系和谐融洽C教学态度缺乏端正D教学方法别具一格3生活在雅典城邦民主之下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这和我国古代下列哪种思想是不谋而合的A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B制天命而用之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存天理,灭人欲4柏拉图学园的门上写着一行字:“不懂几何学者不许人内。”这说明A学园主要是研究数学的学校B柏拉图办学重视自然科学知识C几何学在当时已被人们普遍接受D柏拉图主张运用自然科学治国5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了自己的“中庸之道”,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在政治上是A反对民主制的激进派B反对奴隶制的激进派C温和的民主派D激进的民主派6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实质上是A为雅典奴隶主的民主政治作辩护B为贵族奴隶主的专政作辩护C奴隶制趋向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D废除奴隶制要求的最初体现7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设想的理想统治者是A君主B贵族C平民D哲学家王8晋国公布了成文法典刑鼎后,孔子评论说:“贵贱不愆,所谓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反映的是A春秋时儒家思想的进步性B春秋时法家思想已成主流C孔子思想中有保守的成分D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成文法的国家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促进公平,采取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等举措。这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和原则中的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启发式教学D温故而知新10下图是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书中的人物对话层层推进,给人以智慧的启发。下列议题最有可能成为他们讨论重点的是A什么是正义B法治优于人治C统治者成为哲学家才能治国D理想国中的居民分成三部分,各自恪守职责第II卷本卷包括三大题,共计6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二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亚里斯多德(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封建统治者为什么尊崇孔子,抬高孔子的地位?(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斯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8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孟子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君子”、“圣贤”及“大丈夫”。他主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城邦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及其生活方式。”亚里士多德将教育分为三个阶段:07岁主要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714岁把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做到“弃恶从善”;1421岁的教育重点就是发展理性、发展智慧。材料二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材料三 1925年初,京报副刊举行了一次征求“青年必读书”的活动,书目得票统计数能反映学者们对青年们文化素养的期待。书名得票数史记19四书、结婚的爱、欧洲近代百年史8墨子、呐喊、上下古今谈、建国方略、独秀文存、红楼梦6资治通鉴、孟子15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近百年史、科学方法论、思维术7社会学及现代社会问题5(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共同之处,说明二人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与欧洲传统文化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的哪些需求(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学者们对青年文化素养期待的几个方面,并结合背景分析这些文化素养被期待的原因(6分)(4)综上,你认为人类社会思想文化是怎样流传和发展的?(4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柏拉图都生活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都希望提出一套救世良方,何为良政?如何实现良政?这是他们孜孜以求其答案的命题。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做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注: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各做各的事情。如果所有的人都服从法律,国家就会昌盛。柏拉图理想国(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心目中理想的统治者应具备的最主要的素质是什么?(8分)(2)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分别追求怎样的理想国家?其实现手段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与柏拉图的治国理念最大的不同是什么?(12分)2018-2019学年选修4第二单元训练卷历 史(二)答 案第卷1【解析】从材料“当他把科学这样地分为一定概念的一系列理智范畴的时候,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同时也包含着最深刻的思辨的概念”可知,亚里士多德推崇理性,强调思辨,故选B。材料不是强调亚里士多德取得的成就,故A是对材料的误解,排除A。材料是从理性的方面和思辨的方面谈科学研究,不是谈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故C没有抓住材料的实质,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多角度探究万物的本原的思想,故D与材料无关,排除D。【答案】B2【解析】逍遥学派,亦称“亚里士多德学派”。亚里士多德弟子世代相传组成的学派。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吕克昂体育馆附近建立学园。因吕克昂是一处宗教建筑,有可供散步的林阴道,亚里士多德常常边散步边给弟子讲课,其学派因此得名。故D项正确。其它各项都不符合“逍遥学派”的含义。【答案】D3【解析】材料在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来就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中国的孔子也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二者都宣扬等级观念,都对妇女有偏见,藐视女性的社会地位,故A正确;B“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唯物思想,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与材料男尊女卑的观点不符,故B错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人性的开放和追求人的自由起了一定的作用,故C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是宋明理学的观点,即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与材料观点不符,故D错误。【答案】A4【解析】柏拉图的学园不仅研究政治,传授进行政治活动的奉领,还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因此才会有“不懂几何学者不准入内”的限制,故排除A,选B。【答案】B5【解析】材料“中庸之道”反映了亚里士多德在政治上是崇尚中庸、反对极端,故不可能是激进派,故AB都错误;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反映在政治上是温和的民主派,故C正确;“激进的民主派”也体现了激进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答案】C6【解析】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他赋予统治者无上的权力。其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专政,故B正确;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仍然是奴隶主的专政,故A错误;柏拉图时期奴隶制没有趋向衰落,故C错误;柏拉图并未主张废除奴隶制,故D错误。故选B。【答案】B7【解析】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统治者是哲学家,所以所设想的理想统治者只能是哲学家王而非君主、贵族、平民等选项,所以本题答案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D8【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坚持礼治,反对法治,故孔子思想中有保守的成分,C项正确。孔子思想中的“礼”具有保守色彩,不能体现儒家思想的进步性,排除A。材料强调孔子坚持礼治,反对法治,没有涉及春秋时法家思想已成主流,排除B。世界上最早颁布的成文法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排除D。【答案】C9【解析】题干“促进公平,采取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等措施”反映的是教育的公平性,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与公平,故选A;“因材施教”指针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排除B;“启发式教学”则指的一种打破常规的教育方式,以培养学生能力、启发智力为目标的教育方法,排除C;“温故而知新”是指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排除D。【答案】A10【解析】柏拉图在理想国提出理想国,正义的力量是思考的问题,A正确;其他不符合题意。【答案】A第II卷11(20分)【解析】(1)观点:根据“克己复礼为仁”“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得出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根据“为政以德”得出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2)原因:可从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巩固统治、维护统一等角度分析回答。(3)品质:根据“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得出强烈的求知精神;根据“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得出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根据“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得出追求美德(中庸)。观点:结合所学可知,两人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答案】(1)观点: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2)原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巩固统治、维护统一。(3)品质:强烈的求知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追求美德(中庸)。观点:两人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12(20分)【解析】(1)第一小问共同之处,根据材料一“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城邦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714岁把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得出国家应该重视教育,重视道德;第二小问历史价值,在分析时立足于对当时和后世,对本国与对世界,得出是东西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和后世的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是世界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2)第一小问关系,根据材料二“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即继承发展,得出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第二小问需求,可以从影响角度切入,得出摆脱神学束缚,解放思想;发展资本主义。(3)第一小问方面,根据材料三“史记和资治通鉴、孟子”“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近百年史、科学方法论、思维术;社会学及现代社会问题”得出关注时代和社会;了解中外历史文化;具备科学常识。第二小问原因,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原因是对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对西方历史文化和科学常识的重视,是由于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关注时代和社会是由于近代社会的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是中国先后发生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送,得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4)材料一呈现的相同时期东西方文明的对比;材料二中体现是文艺复习对传统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材料三中体现是立足中国的国情,借鉴西方文明,得出继承、吸收和借鉴、创新。【答案】(1)共同:国家应该重视教育,重视道德。价值:是东西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和后世的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是世界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2)关系: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需求:摆脱神学束缚,解放思想;发展资本主义(3)方面:关注时代和社会;了解中外历史文化;具备科学常识原因:中国近代社会变革(20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发生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4)认识:继承、吸收和借鉴、创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3(20分)【解析】(1)主要考查了两者对统治者素质的理解。通过材料考查孔子与柏拉图思想的比较,要求学生能够概括、理解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主要内容可以结合教材中孔子的有关政治思想和材料中体现的柏拉图的思想作答(2)主要考查两者对什么是理想国家的追求,以及实现理想国家的手段,和两者治理国家理念的不同点。从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以看出孔子强调等级秩序,但是柏拉图主张法治。其具体的统治手段都可以从材料中找到答案。【答案】(1)素质: 孔子:道德(仁) 柏拉图:哲学学识(治国知识)。(2)理想国家:孔子: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 柏拉图:正义、法治。手段: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柏拉图:三种人各做各的事,所有的人都服从法律。理念:孔子主张人治,柏拉图主张法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