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 寒假训练0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81308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 寒假训练0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 寒假训练0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 寒假训练0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寒假训练0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典题温故1.【2018南昌二中】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B.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C. 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D. 划分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相同【2018厦门外国语学校】读下图,回答23题。2. 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壤不同 B. 地形不同 C. 降水不同 D. 热量不同3. 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有广泛分布的黑土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水稻土水田水稻种植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旱地耕作业A. B. C. D. 4.【2018双鸭山一中】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B.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稀C. 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的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D. 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泄和屋内通风纳凉5.【2018哈尔滨三中】下面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长江三角洲矿产资贫乏,重工业较少B. 长江三角洲工业受资条件的限制,发展比较缓慢C. 松嫩平原矿产资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D. 松嫩平原农产品丰富,工业以轻工业为主【2018兰州一中】读我国地理自然分区局部图,完成67题。6. 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且气温年较差大的是( )A. 甲 B. 乙C. 丙 D. 丁7. 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风沙、盐碱、旱涝 B. 乙洪涝、风沙、低温C. 丙积温低,生长期短 D. 丁水源不足、风沙危害【2018上海金山中学】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89题。8. 影响产业结构由M向N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 B. 政策C. 人才 D. 市场9. 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A. 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B. 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C. 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D. 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10.【2018包头一中】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图。读图,回答第10题。(1)长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松嫩平原则是_气候区。(2)长江三角洲是_,松嫩平原则黑土广布。(3)长江三角洲主要作物是水稻,作物熟制为_。松嫩平原主要作物是玉米、_、大豆,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4)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而松嫩平原则有较丰富的_等矿产。(5)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变化,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 “粮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_和华北平原。【2018华师二附中】我国“十二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13题。1. 以上划分是按( )A. 单一指标划分的 B. 自然指标划分的C. 综合指标划分的 D. 地理位置划分的2. 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 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C. 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 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3. 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的特点是(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开放性 D. 阶段性【2018海南中学】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差异明显,分析回答45题。4.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B. 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 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D. 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5. 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 )A. 水稻土 B. 黄土 C. 紫色土 D. 黑土6.【2018海口中学】关于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南方无干旱地区,北方无湿润地区B. 南方地区农作物的生长期长于北方C. 南方冬季多雨,北方夏季多雨D. 南方以粮食作物为主,北方以经济作物为主【2018文昌中学】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习惯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结合下图,回答第7题。7.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区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B. 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C. 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D. 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2018杭二中】下图为“浙江省某区域示意图”和“浙江省2000-2016年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89题。8. 图中县界( )A. 有明确界线,无明确自然地理标志B. 以交通线为分界线,界线模糊C. 以自然要素为分界线,界线模糊D. 以山脉为分界线,界线明确9. 浙江省( )A. 2000-2016年间浙江省城镇化率的变化曲线是B. 目前,生态社会经济处于均衡发展状态C. 第二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持续上升D. 城镇化发展趋势与工业发展趋势一致10.【2018惠州一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南北方民居主要特征的比较。北方民居南方民居方位观正南正北方位观强正南正北方位观弱墙体特点墙体严实厚重墙体轻薄房顶坡度坡度较小坡度较大房檐窄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小逐渐加大建筑成本(同等面积)比南方高比北方低房屋间距大较小材料二中华美食源远流长,有众多的菜系和各式风味,北方菜以鲜咸入味,南方则以甜香著称。山西人爱喝醋,四川、贵州、湖南的人则以“不怕辣”闻名。(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墙体严实厚重,反映北方气候_。房顶坡度由南向北逐渐_,反映了我国降水_的分布特点。简述房屋间距北方大于南方的主要原因。(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川、贵、湘地区,地形_,气候_,因而居民多数喜食辣味以驱湿气。(3)联系生活再举出几例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并阐述这些习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寒假训练0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A项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错误;B项区域的边界有明确的或模糊的;错误;D项划分区域的目的不同,故所用的方法和指标不同;错误。故选C项。23【答案】2. D 3. 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比较。第2题,甲表示东北地区主要种植小麦,作物一年一熟;而乙表示长三角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第3题,乙图表示长三角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海洋性强),故主要发展水稻种植业;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黑土分布在东北平原。故选A项。4.【答案】4.D【解析】第4题,相对于北方,南方地区气温更高,降水更多,为了便于雨水的排泄和屋内通风纳凉,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故D正确。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条件,故A错误。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是因为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较南方小,楼房影子更长,故B错误。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主要是由于北方寒冷,建筑物墙厚,窗小,故C错误。5.【答案】5.C【解析】第5题,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并利用周围地区的煤、铁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虽然矿产资源贫乏,但轻、重工业发达,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故C正确,A、B、D错误。67 【答案】6. D 7. B【解析】第6题,丁地受大陆影响显著,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晴天多,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故D正确。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的地区为青藏高原(丙地)和西北地区(丁地)。但丙地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小。第7题,图示甲为北方地区,旱涝、盐碱、风沙和水资源不足限制当地的农业生产。乙为我国南方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的变化大,故多洪涝灾害,但该地区为湿润地区,风沙少,B错误;丙地区为青藏高原,地势高,故气候寒冷,影响农业生产。丁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离海远,故气候干旱,降水少,风沙大;水资源不足限制农业生产。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答案,故B正确。89【答案】8. C 9. B【解析】第8题,M阶段向N阶段演进,即第一、二次技术革命后的资源、资金、劳动密集型工业等传统工业部门向第三次技术革命后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工业部门演进。因此人才是影响演进的主导因素。故答案选C项。第9题,A项中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包括三次技术革命出现的工业部门)现在仍存在且类型多样,因此A错误;C项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若将“资源”理解为“自然资源”,则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第一、二次技术革命部门的自然资源贡献率逐渐增强,第三次技术革命则贡献率降低;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先上升然后下降,且新兴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因此D错误、B正确。10.【答案】(1). 温带季风(2). 水稻土(3). 一年两熟至三熟(4). 春小麦(5). 石油(6). 东北平原【解析】(1)长三角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而松嫩平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2)长三角地区的土壤为在红壤基础上改良的水稻土,松嫩平原为黑土。(3)长三角由于热量条件好,地处亚热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者三熟。松嫩平原的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大豆、玉米。(4)长三角地区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丰富的石油资源。(5)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变化,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的面积减少,总产量降低,由于人口密集,所以作为全国 “粮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13【答案】1. C 2. A 3. B【解析】第1题,四类主体功能区是结合了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等因素划分,不是单一指标,是综合指标;是人为划定的,不是自然形成;没有考虑地理位置差异。选C正确。第2题,区域是地理的空间单位,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A正确;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具有相似性,但并不完全一致,B错;各区域间不一定有十分明确的界线,C错;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因地制宜,不完全一样,D错。选A正确。第3题,利用综合指标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是考虑了各个地区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各地应因地制宜发展,不能以一概全;整体性是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关联;开放性是区域间的联系;阶段性是区域发展过程的体现。选B正确。45【答案】4. B 5.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差异,学生要熟悉主要区域的地理特点,本题重点是掌握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差异。第4题,长江三角洲的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等轻工业发展主要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A对;长江三角洲的矿产资源贫乏,B不正确;松嫩平原及附近有丰富的石油、煤、铁等资源,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C对;长江三角洲靠近经济发达地区,交通条件好,而且临海,有利于商业贸易,D对,选择B。第5题,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水稻土,水稻土经过人类长期改良,土壤肥沃,A对;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为红壤,不是黄土、紫色土和黑土,BCD错误。6.【答案】6.B【解析】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即可正确作答,难度一般。我国南北方是以秦岭-淮河为界的,东北地区有湿润地区,A错。南方地区纬度低,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于北方,B对。南方和北方均位于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C错。我国南北方均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D错。故选B。7【答案】7.D【解析】第7题,图中甲所在地河流向东、西两侧流,说明甲地为分水岭,是山地,不适合种植水稻;苹果是暖温带水果,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适合发展苹果生产;牛羊奶酪是牧区饮食习惯,该地区气候润湿,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从图中看该地有山地、平原、河流多,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D正确。89【答案】8. D 9. A【解析】第8题,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和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要能够根据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同时要掌握主要地区的区域特征。县界属于行政边界,有明确的界线,读图可知,该地为河流分水岭,以山脉为分界线,D对,ABC错。故选D。第9题,本题考查浙江省产业结构及城镇化率的判读。读图可知,呈下降趋势,为农业产值比重,呈上升趋势,为城镇化率,比重较高,2014年前后被超越,为工业产值比重,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图中反映的是比重不是产值,A对,C错;读图可知,浙江省城镇化率高于工业发展趋势,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城镇化发展趋势与工业发展趋势不一致,BD错。故选A。10.【答案】(1)寒冷 降低南多北少北方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正午日影长(南方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正午日影短)。(2)崎岖秋冬冷湿(潮湿寒冷)(3)例如广东降水多,民居多骑楼,便于居民行走,夏季高温,要求房屋通风好,方便纳凉。南方喜食米饭,北方喜食面食,因为北方干旱少雨,适合种植小麦、高粱等旱作物;南方降水量大,适宜水稻生长。【解析】(1)墙体严实厚重的目的是为了保暖,因此墙体严实厚重,反映北方气候寒冷。房顶有坡度便于排水,材料显示房顶坡度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反映了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分布特点。房屋间距大小主要受影子长度影响。我国北方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正午日影长,因此楼间距大于南方。(2)我国川、贵、湘地区多山地,地形崎岖;秋冬冷湿,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易使人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当然能轻而易举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3)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体现在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在饮食上首先是对原材料、农作物方面的影响,比如我国北方干旱少雨,适合种植小麦、高粱等旱作物;南方降水量大,适宜水稻生长。因此南方喜食米饭,北方喜食面食。其次是对气候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我们的饮食习惯。俄罗斯居民喜好烈性白酒与当地寒冷的气候有关。湘西地区的吊脚楼主要受地形影响。不同地区的民居、服饰风格主要受到低气候的影响。我国古代交通“南船北马”主要与当地的水文相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