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77559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安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是成熟于十七世纪的江南私家园林和明清的皇家园林。前者清隽婉约,后者精巧富丽,虽气象大不一样,却都是想让园子的主人置身于道家“清静无为”自然境界中,因而格局上大都错落有致,没有规整对称的布局。而西方近代古典园林的代表则是文艺复兴发展起来的意大利造园和17世纪在法国发展起来的勒诺特尔式造园。尽管这两种相继产生的园林风格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布局相似,都采取了非常严谨的、对称的规则形状。事实上,西方人也有模仿自然、崇尚画意的园林,最著名的就是十八世纪产生于英国的风景式园林。而且这种园林受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接触到了东方的自然观。但是,同样是要模仿“自然”和“画意”,西方人却有自己的理解。黑格尔曾经说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一种绘画,虽然夸张了一点,却是真知灼见。山水画的画意在中国的造园家那里的确有着绝对的权威。崇祯四年吴江人计成在园冶自序中说:“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书中,计成也多次提到造园要遵循绘画的意境。在他看来,五代的荆、关和元代的黄、倪等山水大家所创造的画意都是造园应该模仿的典范。把造园的艺术作为一个门类抬得最高的是李渔,他认为“变城市为山林,招飞来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术,假手于人以示奇者也,不得以小技目之”。在他看来,“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尽有丘壑填胸,烟云绕笔之韵士,命之画水题山,顷刻千岩万壑,及倩磊斋头片石,其技立穷,似向盲人问道者。”在这里,李渔强调了造园是一种独特的技艺,画家不一定能用手摆出他自己的画意。但他断然没有怀疑过画家的眼睛,也没有再就造园艺术的特殊性讨论下去。不过,当这个问题传到欧洲人那里,意见就不是那么统一了。有关中国园林的知识在十八世纪中叶通过各种方式传到了欧洲。英国建筑师钱伯斯爵士在中国建筑、家具、服装和器物的设计一书中用了四分之一的篇幅介绍中国的园林。他反对古典的规则式造园,也反对当时英国颇为风行的布朗式的自然风致园。布朗的造园善于使用成片的树林和湖泊、水流,极度地追求纯净优雅的自然风韵。但钱伯斯却认为,规则式的造园太雕琢,过于不自然,其创作态度是荒唐的;而布朗的自然风致园则是在不加选择和品鉴地抄袭自然,既枯燥又粗俗。他认为,花园里的景色应该同一般的自然景色有所区别,如果以酷肖自然作为评判完美的一种尺度,那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还不如真人蜡像。最好是明智的调和艺术与自然,取双方的长处,这才是比较完美的一种花园。而中国的花园在钱伯斯看来正是值得西方人去模仿的典范。钱伯斯的观点在英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论,造园家们也形成了两派:其一是布朗派;其二是如画派。“布朗派”的人强调造园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比如:风景画中的前景对画家来说必不可少,在大自然中却总是不尽人意,从高处俯瞰险峻的山峦往往是大自然中最理想的风景,但绘画难以表现,而且自然风景比绘画的视野更为开阔。“如画派”的理论主张自然的艺术理想化,事实上就是把大画家洛兰等人的风景画意作为园林的范本来主张。他们赞赏画家们的风景画构思,认为园艺家要努力将其画中的意象再现于庭园之中,尤其是为了形成对比,哪怕是粗野和丑陋无比之物,都不妨吸收到庭院风景中来。显然,“如画派”的自然是经过绘画处理过的自然。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模仿绘画成为“布朗派”和“如画派”争论的焦点。(节选自周博追求“自然”与“画意”的中西园林)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园林艺术有两个流派,一个是“布朗派”,一个是“如画派”。对这两个流派,钱伯斯都持反对的态度。B. 钱伯斯认为,以完美来评判,米开朗基罗的人像雕塑还不如真人蜡像。因此他主张,园林的景色不应该与一般的自然景色毫无区别。C. 在文中,计成的引文强调造园要遵循绘画的画意;李渔的引文也认可造园要符合山水画的画意,同时强调造园是一种特殊的技艺。D. “布朗派”认为,造园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不应将自然风景搬进园林中;而“如画派”则认为,园林应努力再现风景画的画意。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对中西园林艺术不同审美追求的比较,论证了能否表现自然与画意是评判园林建造是否完美的标志这一观点。B. 文章以计成和李渔的相关言论,说明山水画的画意在中国造园艺术中的绝对权威地位,同时也印证了黑格尔的有关说法。C. 文章列举“布朗派”与“如画派”的造园艺术理论,以说明英国造园家们对古典园林的审美追求的不同看法。D. 文章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近代古典园林的比较分析,指出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主流在审美追求上的不同之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典园林崇尚格局的错落有致,而西方近代古典园林则追求布局严谨与对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西文化存在着差异。B. 钱伯斯反对西方规则式和布朗式的园林,并认为中国的花园是值得西方人模仿的典范,这说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要高于西方。C. 文中引用计成园冶自序来证实“山水画的画意在中国的造园家那里的确有着绝对的权威”,可见园冶是一部被认可的著作。D. 西方园林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虽然也模仿自然、崇尚画意,却有自己理解,这说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借鉴往往不是全盘照搬的。【答案】1. C 2. A 3. B【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对这两个流派,钱伯斯都持反对的态度”错误,文中并没有提及钱伯斯反对“如画派”;B项,“钱伯斯认为,以完美来评判,米开朗基罗的人像雕塑还不如真人蜡像”错误,原文是“如果以酷肖自然作为评判完美的一种尺度,那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还不如真人蜡像”,这里只是一种假设,并非钱伯斯认为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不如真人蜡像;也不是“以完美来评判”;D项,“布朗派认为造园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不应将自然风景搬进园林中”错误,“布朗派”并不反对园林中的自然风景,他们只反对园林中再现风景画的画意,而主张简单地将自然风景搬进园林中。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文章只是阐述了中西方园林的审美追求的相同与不同,并非论证了“能否表现自然与画意是评判园林建造是否完美的标志”这一观点。故选A。【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B项,不能因为钱伯斯的反对和提倡,就推断“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高于西方”。其一,这仅是钱伯斯的个人观点,并不一定能反映西方园林艺术的实际;其二,这仅是西方园林审美中的两种,并非全部;其三 ,即使钱伯斯反对这两种审美形式,也不能就说明它们的艺术成就不如中国古典园林。故选B。【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从筹备、建设到通车,历时15年,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该航道目前达到10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30万吨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在此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对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定。所以,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于是,形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相结合的建设方式。 “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铺设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填补了多个领域的空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4日)材料二:日本每日新闻23日评论称,港珠澳大桥开通是大湾区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大湾区经济圈将超过纽约经济圈和东京经济圈,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报道提到,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例如相异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中国内地的资本账户仍相对封闭,而香港和澳门是自由港,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且没有资本管控。报道还特意关注一个问题:在香港和澳门,机动车都靠左行驶,而在中国内地则是靠右通行,如何解决?英国广播公司23日载文道,中国开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但需要吗?此前,他们更是在网站刊长文列出一大串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23日报道,又一个将香港拉入中国内地怀抱的项目完成,该项目将曾作为欧洲前哨的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联结起来。这个项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它将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可与美国硅谷抗衡的高科技中心。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10月24日)材料三: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30分钟的车程。通车前,如果陆路往来三地,只能绕道东莞虎门大桥,车程在3小时左右,水路乘高速客轮也要1个小时。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而言,大桥的通车将提升珠海等三地人员和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加深香港与珠江西岸的联系,为香港与珠江西岸城市群的产业合作提供交通便利。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更便利的腹地空间,并由此促进港珠澳产业的互动交流和升级。也就是说,港珠澳大桥对于港珠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乃至“一带一路”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夕,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会为区内产生几十万亿经济效益,经济价值远超大桥本身1000多亿元港币的投资,因此他对大桥收回成本很有信心。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的路段受海域、空域条件的限制,不能建设悬索桥梁,隧道成为必须的可行性方案。B. 港珠澳大桥投资大,建设时间长,但孟凡超认为成本回收不是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经济效益持乐观态度。C. 美国彭博新闻社对建成的港珠澳大桥不仅关注到它在科技方面的影响,而且更多地关注到可能带来的政治效应。D. 英国广播公司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我国首例采用桥岛隧相结合方式建成的港珠澳大桥,解决了大量实际难题,体现出我国桥梁建设的进步。B. 由材料二可见,各国媒体高度关注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深远意义,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C.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三地之间通行方式更加多样化,人员物资流动加快,产业合作更加便利。D.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通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对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6. 人民日报华尔街日报光明日报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答案】4. D 5. B 6. 人民日报报道侧重港珠澳大桥以隧道为主的技术创新。华尔街日报报道侧重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光明日报报道侧重大桥建设通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分析不正确。由材料二原文“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是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英国广播公司虽然列出了这些争议,但并不能说明这就是他们否定修建港珠澳大桥的理由。故选D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不正确。材料二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报道提到的问题是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故此题答案为B项。【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三则材料,根据每则材料中的关键句进行概括。材料一有两段内容,第一段第一句话是总述,“港珠澳大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接下来分析修建的要求,指出“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第二段则重点说了铺设隧道过程中的“超级创新”。华尔街日报的内容在材料二,主要写的是“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材料三的关键句就是第一句话“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生把这些信息分点概括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田仁朗,大名元城人。性沉厚,有谋略。父武,仕晋昭义军节度使,以父任西头供奉官。太祖即位,从讨李重进,攻城有功,还,与右神武统军陈承昭浚五丈河,以通漕运。乾德中,讨蜀,命仁朗为凤州路壕砦都监。伐木除道,大军以济,录功迁染院副使,俄迁内染院使。数日,改左藏库使。为中官所谗,太祖怒,立召诘之,至殿门,命去冠带。仁朗神色不挠,从容曰:“臣尝从破蜀,秋毫无犯,陛下固知之。今主藏禁中,岂复为奸利以自污? ”太祖怒释,止停其职。开宝六年,起为榷易使。七年,以西北边内侵,选知庆州。仁郎至,率麾下往击之,短兵将接,前锋稍却,仁朗斩指挥使二人,军中震恐,争乞效命,遂大破之。其酋长相率请和仁朗烹牛置酒与之约誓边境乃宁玺书褒美太平兴国初秦州羌为寇命仁朗屯兵清水太平兴国四年,征太原,命仁朗行太原城四面壕砦,阅视攻城梯冲、器械。太原平,留仁朗为兵马钤辖。从幸大名,又命为沧州钤辖,俄迁东上阁门使、知秦州。李继迁为乱,命仁朗率兵巡银、夏,岁余召还。未几,继迁攻麟州,诱杀曹光实,遂围三族砦。命仁朗与阁门使王侁、副使董愿、宫苑使李继隆,驰传发边兵数千击之。是役也,仁朗计已决,为王侁等所构,称其逗挠不进军,故及于贬。后数月,上知其无罪,召拜右神武军大将军。部修河北东路诸州城池,数月而就。留知雄州,加领澄州刺史。时河北用兵,大藩多用节将,朝议以通判权位不伦,选诸司使有吏干者佐之,以仁朗知定州节度副使事。俄召赴阙,未闻命而卒,年六十。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酋长相率/请和仁朗烹牛置酒/与之约誓边境乃宁/玺书褒美/太平兴国初/秦州羌为寇/命仁朗屯兵清水/B. 其酋长相率/请和仁朗烹牛置酒与之约誓/边境乃宁/玺书褒美太平/兴国初/秦州羌为寇/命仁朗屯兵清水/C. 其酋长相率请和/仁朗烹牛置酒与之约誓/边境乃宁/玺书褒美/太平兴国初/秦州羌为寇/命仁朗屯兵清水/D. 其酋长相率请和/仁朗烹牛置酒/与之约誓边境乃宁/玺书褒美太平/兴国初/秦州羌为寇/命仁朗屯兵清水/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漕运:指我国古代商人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以牟求更多利润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B. 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它既可以指继承位子,也可以指自己打下江山后称帝。C. 麾下:意即将旗之下。既可敬称将帅,也可指部下,还能喻指在有权势之人的手下。D. 路:宋、金、元时期的行政区划名,仿唐代“道”制而设,相当于现在的省。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田仁朗讨伐贼寇,屡立战功。讨伐李重进时,攻城有功;讨伐后蜀时,他带兵伐木修路,使大军得以顺利前进,又荣立战功。B. 田仁朗因谗受诘,镇定从容。被宦官诬告后,面对太祖责问,他冷静应答,以表清白,最终太祖仅仅暂停了他的职务。C. 田仁朗临阵果决,力挽危局。他刚到庆州任上便率兵迎敌,见前锋稍有退却,当机立断斩了两个指挥官,于是军中争相效命,此战大捷。D. 田仁朗为政有方,颇受重用。当时河北路在进行战争,重要的州郡大多任用节度使管理,但因他有为政的才干,朝廷便破格提拔,让其主持定州事务。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尝从破蜀,秋毫无犯,陛下固知之。今主藏禁中,岂复为奸利以自污?(2)是役也,仁朗计已决,为王侁等所构,称其逗挠不进军,故及于贬。【答案】7. C 8. A 9. D 10. (1)我曾经跟从您打败后蜀,丝毫没有侵犯百姓利益,皇上您本来就知道啊!现在让我掌管国家仓库,我又怎么能做这种非法牟利之事来玷污自己!(2)这场仗,田仁朗已经先定下了对敌之计,但是被王侁等人构陷,称其怯阵避敌而不进兵,所以到了被贬职的地步。【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 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仁朗”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边境”是所在句子的主语,“边境乃宁”意思比较明晰,前面要断开。“玺书褒美”意思是皇帝下诏书褒奖赞美他,是皇帝的行为,前面也断开。“太平兴国初”是句前的时间状语,前后都要断开;“秦州羌”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命”前面省略的主语是宋太宗,“命”前面也要断开。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A项,“古代商人”“以牟求更多利润”理解都有误。漕运是古代官府利用水道调运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项,“破格提拔,让其主持定州事务”错,是任命田仁朗为定州节度副使,辅助通判管理事务。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从,跟从,跟随;固,本来;岂,怎么,难道;为,做;以,目的性连词,来;自污,玷污自己。第二句中,是,这;决,定下;为所,表被动;构,构陷。【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写作者登高临远,看到高楼与荒野相接,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B. 本诗用词生动,“楼”前之“高”,突出城楼之雄伟,也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品格的高尚。C. 颔联有深意:惊风、密雨影射敌对势力,芙蓉、薜荔比喻自己,两句感慨仕途风波险恶。D. 末句“犹自”意为“仍旧”,强调了虽然相距很近,但朋友间互通音讯的希望依然难以实现。12. 本诗中间两联的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11. B 12. 远近结合。颔联所写风打芙蓉、雨侵薜荔的景象是近景,颈联所写岭树重重、江流曲折是远景。动静结合。风打芙蓉、雨侵薜荔,是动景;而岭树重重、江流曲折则是静景。比喻。把江流比作九回肠,把江流的曲折蜿蜒表现得生动形象。【解析】【11题详解】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错在“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品格的高尚”,写楼高,无非是写所见之远,与品格无关。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艺术手法。由题干可知“中间两联写景所用的手法”,选取突出的、明显的手法分析。首先指出描绘出了什么景,对照诗句,抓住意象描绘诗句中的景象;然后结合意象和画面特点,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颔联与颈联主要运用了比喻(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也可)的艺术手法。颔联表面上好像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际上却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自然贴切。【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暗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两句由雪景过渡到别情。(3)在琵琶行这首长诗中,诗人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自己在宦海中所受的打击,发出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句是“_,_”。(4)“_,_?”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的人发出的愤激的质问。(5)屈原在离骚中书写了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相似境遇的诗句是:“_,_。”【答案】 (1). (1)谈笑有鸿儒 (2). 往来无白丁 (3). (2)瀚海阑干百丈冰 (4). 愁云惨淡万里凝 (5). (3)同是天涯沦落人 (6). 相逢何必曾相识 (7). (4) 奈何取之尽锱铢, (8). 用之如泥沙? (9). (5)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10). 謇朝谇而夕替【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瀚、锱铢、姱、鞿羁、謇、谇的写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科学家认为,量子计算机将会成为未来科技的引擎。由于量子有一种“叠加”的特性,量子计算也就具备了并行的能力,即可以实现同步计算。( )。那么一些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将 。以大数因数分解为例,经典计算机分解300位的大数需要15万年,万亿次量子计算机分解这个大数,则仅需1秒钟。量子计算机将可能颠覆你的未来生活。它可大大简化地面和空中交通控制的工作量,在 的城市公路网中,量子计算机能同时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和道路拥堵,迅速筛选出最佳出行路线;它还可以对空中交通模式进行复杂分析,进行更高效的飞行调度。量子计算机还可以用来设计新型武器,制定新的作战战略,让军用机器人更快地做出决定,更准确地采取行动,比敌方机器人 。此外,随着信息科技日益走向智能化,更安全的量子通信也 ,成为未来保障信息安全的“护卫舰”。由此可见,量子计算机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令人神往。14.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利用叠加原理,其计算能力也随可操纵的粒子数呈指数增长B. 计算能力之所以随可操纵的粒子数呈指数增长,是因为利用了叠加原理C. 当可操纵的量子数量增多,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就会呈指数级上升D. 量子计算机计算能力若想呈指数级上升,就必须操纵更多的量子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蹴而就 纵横交错 棋高一着 水到渠成B. 迎刃而解 纵横捭阖 技高一筹 应运而生C. 一蹴而就 纵横捭阖 技高一筹 水到渠成D. 迎刃而解 纵横交错 棋高一着 应运而生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量子计算机能迅速筛选出最佳出行路线,同时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避开道路拥堵B. 量子计算机能同时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避开道路拥堵,迅速筛选出最佳出行路线C. 量子计算机能同时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以避免拥堵,迅速筛选出最佳出行路线D. 量子计算机能回避道路拥堵,同时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迅速筛选出最佳出行路线【答案】14. C 15. D 16. B【解析】【14题详解】此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所给文段阐述的是量子计算机的功能及工作原理。从所给四个选项来看,A项强调的是“叠加原理”;B项陈述对象是“计算能力”,强调的重点也是“计算能力”;C项陈述对象是“量子计算机”,与文段话题一致;D项强调的是“操纵更多的量子”,故从话题统一的角度来看,此题答案应为C项。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迎刃而解:比喻主要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第一个空说的是有了量子计算机,一些经典计算机无法计算的难题就会顺利得到解决,用“迎刃而解”恰当。纵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也形容情况复杂。纵横捭阖:指运用政治或外交手段达到联合或分化瓦解的目的。第二个空后是“城市公路网”,用“纵横交错”恰当。棋高一着:棋艺高人一步,也比喻技高一等。技高一筹: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第三个空是说让我方机器人胜过敌方机器人,用“棋高一着”恰当。应运而生: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会成功。第四个空所在句子是说更安全的量子通信随着信息科技日益走向智能化而产生,用“应运而生”恰当。故选D。【16题详解】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本题画横线句子中“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和道路拥堵”搭配不当,“计算”与“拥堵”不能搭配,可改为“能同时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避开道路拥堵”。A项,语序不当,应先计算路线,避开拥堵,再筛选路线。C项,“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以避免拥堵”不合逻辑,计算路线长度不能避免拥堵。D项,“回避道路拥堵”搭配不当,应改为“避开道路拥堵”;语序不当,应把“同时”放在“能”后。故选B。1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通读6个句子可知,语段说的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是总说。中的代词“它“指的是中的“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应紧跟,论说分享快乐的好处,是对的反面论证,应接在后,说的是传递快乐的方法,衔接紧密,列举两个事例,论证,说明放大快乐感的具体方法。其中,句中有“比如”提示性词语,句中有等等提示性词语,所以这三句的顺序是。【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C。【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语言的形式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所以_。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 _。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但是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 _,声音和谐了就美,不和谐就不美。整齐、抑扬、回环,都是为了达到和谐的美。【答案】 (1). 语言的形式美也是语言的音乐美。 (2). 也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 (3). 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空注意前文“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第空注意后面的“音乐和语言”,第空注意后文“声音和谐了就美”。19.几名高二学生准备寒假去拜访初三时的班主任李老师,由齐镇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补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齐镇: _李老师:噢,齐镇啊。齐镇:_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齐镇:_李老师:那就放寒假后的第一天下午3点到我家吧。齐镇:_李老师:好的,再见。【答案】 (1). 示例:李老师,您好!我是2016级的齐镇。 (2). 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您,您看行吗? (3). 老师,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您呢? (4). 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您。老师再见!【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这是很有生活味的题目,题目给定的是一个师生对话的情境,要求补充的是学生的话语,要根据李老师的答话揣摩齐镇说的话,注意简明得体的要求,注意齐镇的学生身份,还要得体有礼貌等。20.下面是某中学高二年级拟定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图,请根据这个流程图拟写一则说明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字。【答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次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定题、分组和调研工作,最后和教师一起进行合作评价【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表达题,解答此类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图画中的所有要素概述出来,可结合着题干中“某中学高二年级拟定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图”的提示,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由图可知,教师指导学生,学生负责下面三个步骤,教师也参与最后的合作评价。故可按照以上思路来拟写流程图。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一九新年贺词中指出: 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这一年,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顺利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这些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要求:这些文字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想?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奔跑2019,我们都是追梦人“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满怀信心和期待,一同迎接2019年的到来。祝福中国!祝福世界!”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一九年新年贺词,盘点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的2018年,点赞挥洒汗水的新时代奋斗者,为走过7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鼓呼,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加油。铿锵有力的话语,洋溢着信心与意志,决心与干劲,情怀和担当,点燃了亿万人民在新时代勇往直前、再创辉煌的满腔激情。时间是光荣与梦想的见证,时间是人的积极存在、发展空间。走过的2018年,对此给出了生动注释。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顺利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等主场外交活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一系列丰硕成果,标志着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实现圆满开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又一年。“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今日中国的辉煌气象,是新中国成立近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接续奋斗的成果,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的结果。特别是过去一年来,对党和国家机构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改革,推出1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启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世界看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加速度,看到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中国决心。在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中国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跑出更好的成绩,创造新的更大奇迹。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欣欣向荣的发展场景,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过去一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其中凝结着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工程师、每一位“大国工匠”、每一位建设者和参与者的智慧和汗水。过去一年,全国又有125个贫困县通过验收脱贫,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党员干部作出了卓著贡献。从南仁东、林俊德、张超,到王继才、黄群、宋月才、姜开斌,那些为国为民捐躯的英雄们,正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放眼全球,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鸟瞰中国,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就在面前。崭新的2019年已经到来,有机遇也有挑战,又一个365天等待我们去一起拼搏、一起奋斗。让企业轻装上阵,真诚尊重各种人才,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农村10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要如期完成,关爱退役军人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里提到的这些目标,生动昭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出大国领袖的为民情怀。“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中国将紧紧依靠人民,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19年的中国,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中国人民,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迈出新的步伐。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宣示的:“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解析】【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人物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一九新年贺词,重点抓住贺词中的“这些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然后根据后面的提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进行立意,从总结过去的角度可以立意为“付出定有回报”,从展望未来的角度可以立意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可以综合二者进行立意为“再接再厉,创造辉煌”,行文时注意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材料的中心进行分析,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注意观点明确,结构严谨。【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