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二 非攻教案11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75174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二 非攻教案11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二 非攻教案11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二 非攻教案11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攻【教学目标】1、能翻译课文,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2、学习体会墨子文章层层推理,逻辑性强的特点。3、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树立和平意识。【教学重难点】1、依据课文内容,掌握断句的技巧。2、理解墨子“非攻”的政治主张。【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二、 作者简介及解题1、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逐渐成了儒家的反对派。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 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要身体力行。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2、儒墨思想比较: (1) 孔子对周代早期的传统典制、礼仪、艺术等抱以同情理解的态度,并从伦理上予以解释,论证它们的意义,他对古代文明的态度是理性化并加以合理化,他是位有修养的君子。(2)墨子与孔子相反,质疑周代传统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并力求使之简化,而且照他看来更为适用。墨子对古代文明持批判态度。他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游侠。(3)孔子讲仁义,强调“仁爱”,对我们民族精神产生过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但又强调“爱有等差”,这是狭隘的,孟子讲仁政,均从道德出发,要求不求回报的付出。儒家不信鬼神。(4)墨子提倡“兼相爱”,主张无差别的爱。从利害出发,我不爱人,人亦不爱我。爱是求回报的投资。墨家信鬼神。(5)儒家主张繁文缛礼、厚葬久葬,而墨家主张节葬,节用。(6)儒家重视音乐的作用,而墨家提出“非乐”,认为一切音乐都是有害的。3、“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二、初读课文,尝试断句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1小试牛刀 用“/”断句,限13处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2.举一反三 (回忆所学过的古文,总结断句的方法。)(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2)找虚词,定句读。 古文中,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或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例如: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盖蓼洲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而“以、于、为、而、则、苟”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3)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小试牛刀:根据例句给下文断句(用“/”断句,限7处)例句: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4)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相如奉璧见秦王,秦王大喜”(5)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6)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3.请为文本剩余部分断句,用“/”断句,限16处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4.学生自读,完整断句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一)再读课文,划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语句,然后小组讨论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明确:(如果)现在有一个人,进入到别人种植果木菜蔬的田地,偷窃别人的桃子和李子,众人听说后就会指责他,上面那些执政的人抓到后,就会处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啊。 2、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明确:至于偷窃别人狗猪鸡的人,他的不义又超过进入别人果园偷窃桃李 (的行为)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害别人(的利益)更多。 3、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明确:假如损害别人(的利益)越多,(那么)他的不仁也就更加严重,罪过也就更加深重。 4、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 多。 明确:至于进入别人牛栏马厩,偷取别人马、牛的,他的不仁不义又比偷取别人的狗猪鸡的更严重。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害别人(的利益)更大。 5、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明确:至于妄杀无罪的人,强夺他们的衣袄,夺取戈剑的,他的不仁不义又比进入别人牛栏马厩内,偷取别人的马、牛的更严重。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 6、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明确:对此,天下的君子都知道指责他,说它不仁不义。现在最大的不义,就是攻打别人的国家,却不知道指责他的错误,反而跟着称赞他,称他为义。这可以说是明白“义”与“不义”的区别吗? (二)知识盘点1、通假字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兹”通“滋”,更加 2、词类活用 (1)以亏人自利也。 使动用法,使人亏。 (2)从而誉之 名词用作动词,赞美。 3、特殊句式 (1)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句,“甚”字后面省略了“于”字。 (2)从而誉之,谓之义。 省略句,“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三)请同学们翻译全文四、三读课文,研习文本1.阅读课文,思考:题目是“非攻”,作者是否开门见山地谈论侵略战争的问题?文中列举了那些行为?(分组讨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攘人犬豕鸡豚。 入人栏厩,取人牛马。 杀不辜人。 攻国。大不义。(论点)生活现象 评判 原因(1)窃人桃李 不义 亏人自利(2)攘人犬豕 更加不义 亏人愈多(3)取人马牛 更加不义 亏人愈多 轻(程度)重(4)杀不辜人 更加不义 亏人愈多 攻国 最不义 亏人最多2.从中可看出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特点?层层铺垫,对照鲜明。文章的主旨表现不是开门见山,而是层层铺垫。先说情节极其轻微的窃人桃李,次说情节不太严重的鸡鸣狗盗,又说情节较为严重的取人牛马,再说情节相当严重的杀人越货,情节越来越严重,不义程度也越来越深。这些行为的确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但是上述行为即使再严重,也不会比“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侵人之国严重吧。3.学生讨论“非攻”能否改为“非战”?不能,墨子反对的是非正义的进攻性战争,并不反对一切战争。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但却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因此也不是正义战争。墨子反对的是这种战争。而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进攻宋国,而且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五、课文小结:非攻,就是谴责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也就是反对侵略战争,这是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非攻不是一般的非战,对于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作者是赞成的。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那就是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并深入指出如果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进行赞誉,那就是不知义与不义之别。 六、作业布置完成38分钟相关练习附:板书设计生活现象 评判 原因(1)窃人桃李 不义 亏人自利(2)攘人犬豕 更加不义 亏人愈多(3)取人马牛 更加不义 亏人愈多 轻(程度)重(4)杀不辜人 更加不义 亏人愈多 攻国 最不义 亏人最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