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6.2 罗斯福新政教案1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73639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6.2 罗斯福新政教案1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6.2 罗斯福新政教案1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6.2 罗斯福新政教案1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罗斯福新政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2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从单元知识安排看,本课与前一节课“自由放任的美国”和后一节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共同诠释第六专题课题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不断调整”的特点。本节课在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教材设计了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实干家罗斯福即新政的背景,施行新政即新政的措施和特点,渡过难关即新政的结果 ,完整地反映罗斯福新政的过程。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通过分析“新政”革命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辨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演示设置历史的情景;通过图片视频教学法、表格法、比较教学法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给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生平的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通过新政的信息,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影响。三、学情分析高三学生通过两学年的学习,差不多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分析能力,教师帮助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基本观点,正确的评价历史事件。四、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5分钟)我们上节课学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知识,那么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和胡佛的应对失败中吸取哪些教训?学生:讨论并回答。参考答案:1、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宏观调控)2、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解决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不能过度提前消费,提防股票投机行为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规范企业和人们的行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加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4、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实现共赢 那么胡佛总统应对危机失败后,美国的历史又是怎么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内容,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二节罗斯福新政学生:集体朗读课标一、新政实施的背景(5分钟)教师:【问题】新政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学生:结合上节内容,阅读p115回答(1)、经济危机,影响重大;(2)、胡佛放任,危机加剧;(3)、人民心愿,呼吁改革;(4)、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二、新政的措施(25分钟)教师: 为了实施新政,罗斯福做了以下铺垫工作:起用智囊团,安置改革志士;争取国会的授权和支持发表炉边谈话鼓励美国人民的信心之后:大胆实施“新政”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1933年3月1935年初 侧重于应急 。第二阶段 1935年1939年 侧重于社会改革。罗斯福政府要运用什么措施才能力挽狂澜、解救经济危机下的美国?(围绕三个方面思考:存在问题?应对措施?作用效果?学生:请阅读教材p116-p118,观看视频,回答。教师: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1)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当这些矛盾尖锐激化时,必然造成普遍的买卖脱节,即生产的供给和需求之间脱节,致使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和经济危机的爆发。为此摆脱经济危机,新政围绕生产和销售之间的这对矛盾去突破。具体措施如下。(一)整顿银行业 材料1:“到1933年,美国已经有5500家银行倒闭,900万户储户失去存款。3月初,正是银行系统总崩溃之时”。邓蜀生罗斯福1.存在问题:股市崩溃、银行倒闭、黄金外流。2.主要措施:(1).整顿全国银行(2).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增发钞票;放弃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3).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监督和管理。3.目的:建立正常的金融秩序,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4.效果:(1)恢复了银行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2)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3)联邦政府职能、总统的权力扩大,渗透到了金融领域 (二)恢复工农业 农业方面:材料2:“1932年夏季,农产品价格已跌到1558-1603年以来的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棉花五分一磅.”。 邓蜀生罗斯福1.存在问题:价格猛跌、农民破产2.主要措施:政府向减耕减产的农民补贴【问题】为什么很多人失业生活无着落,罗斯福政府却引导农民大规模毁灭农产品?减耕、毁灭 农业生产下降 农产品价格回升 农业收入增加农业恢复3.效果: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复苏材料3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材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 1936年2月29日在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该法以保护土壤的名义,即通过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同时,已经受到侵蚀的土地则停止耕种,并转租给国家,由政府拨专款支付租金。【问题】罗斯福调整农业的政策、手段是什么?由此看出,其调整农业政策的特点是什么?【答案】1手段:通过国家立法来干预经济活动。2特点:(1)从自由放任转向全面干预。(2)通过国家立法干预。(3)从干预农业生产领域扩展到农产品流通市场领域。(4)政府加强对农业的补贴。工业方面:材料4:最初发生恐慌时,纽约时报工业指数跌到了224点,而到1932年7月8日,已经跌到58点工业生产指数在1929年8月曾经为114,到1933年3月为54,下降了超过一半,而耐用品制造指数下跌了77%,接近4/5。 美国大萧条1.存在问题:工厂倒闭、工人失业2.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企业竞争和生产规则(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国家对工业生产进行监督。“NRA一一WE DO OUR PART意思是:我们尽自己的本分。3.效果:减少盲目生产、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三)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材料5存在问题:大量失业、生活困难1.存在问题:低工资、阶级矛盾尖锐2.主要措施:(1)直接救济政府拔款对生活困难者进行救济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2)以工代赈:政府拔款举办田纳西水利工程,提供就业机会。3.效果:增加就业、刺激经济复苏、刺激消费、稳定社会、保护了环境和资源 、改变了美国人的经济生活。(四)保护劳工权利材料6:“三十年代,在号称进步的康涅狄格州,年轻女工在血汗工场每周只能挣得一美元十分,而在锯木木厂的男工每小时工资只有五美分” 。 邓蜀生罗斯福1.存在问题:低工资、阶级矛盾尖锐2.主要措施:全国劳工关系法雇主不干预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谈判。公平劳动标准法3.效果:缓和了劳资矛盾(5)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材料7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材料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1. 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2.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材料8这位32岁的母亲卖掉了房子和服饰,以便全家七个孩子能有吃的。全家只能吃捡来的蔬菜度日。1.存在问题:失业人员、弱势群体生活困难2.主要措施:社会保险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3.效果:保障了工人权利,缓和了劳资矛盾;建立了全国性的社会救济和保障制度,促进了社会稳定。【探究1】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材料9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传,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教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政的特点学生:思考并归纳新政的特点1.纠正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弊端,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干预。2.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实施。材料10: 报纸上连篇累牍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杆”,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下来的”。 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规定也感慨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1938年)(1)“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严重缺点”指什么?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自由放任导致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2) “旧民主秩序”指什么?“新运用”含义是什么?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3)据材料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三、新政的影响(10分钟)【问题探究2】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教师:有学者认为,新政是“资本主义的救星”,也有学者认为,新政局部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结果是又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造成新的、更深刻的危机。 思路:用辩证史观和唯物史观,对历史观点进行分析、评判,作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论断新政积极、局限性材料1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学生: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实现了恢复发展教师:材料2: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大国崛起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的影响?学生:新政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改善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新政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挽救了美国民主制度。教师:材料3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写给罗斯福的公开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开端。”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学生:结束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教师:归纳参考答案1.积极(1).经济(直接)影响:度过危机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度过经济危机。(2).政治(间接)影响:维护民主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挽救了美国民主制度。(3).制度(深远)影响:开创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局限性: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内部改革,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教师: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腿部残疾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最终成就了伟业的总统。你觉得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他的成功?学生:身残志坚 爱国救民 乐观自信 改革创新【感悟历史】教师:(1)图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扼要叙述两人物的经济思想或经济措施 。学生: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邓小平:做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 。教师:(2)分析概括二人“挽救”社会制度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学生:都是在坚持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都注重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都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注重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教师:(3)据此,你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学生: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发展经济;改革创新是发展生产完善社会制度的重要手段。【知识框架】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