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 专题3 文明的对话 认知与交融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73546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 专题3 文明的对话 认知与交融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版高中语文 专题3 文明的对话 认知与交融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版高中语文 专题3 文明的对话 认知与交融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课外阅读(2018江西省赣中南五校高三联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清白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1.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B.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个方面。C.“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而不他迁,等等。D.“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隐者截然不同的人格:隐者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解析:A偷换概念。原文是说“无求与苏世”使“独立不迁”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最后投身汨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B.屈原以“无求”与“苏世”的为人准则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独立不迁”的人格更为坚实和完美。C.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屈原自己崇高的人格。D.全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丰富内涵,结构谨严。解析:C“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错,这是作者的观点。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而毫不动摇的精神。B.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原的为人准则之一。C.文中引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的目的是证明渔父和屈原对话是真实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D.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橘颂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解析:C文中引材料的目的是阐释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二、语言运用4.(2018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三3月月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是一个社会成长必经的“阵痛”。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必然会助长谎言的蔓延。,而现在很少有人能真正认识身边的人,就更容易撒谎。于是,。电信诈骗、网络诈骗之所以层出不穷,源于信用社会远远没有建立起来。除了需要统一打击之外,。说白了,就是一个人从口腔中发出来的每一个单词,必须要有一种制度,使他说谎要付出代价;一个人如果相信另一个人的口头表达,必须有一种制度,要求对方提供必要的物证作为信任链条。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空注意后文“很少有人能真正认识身边的人”,第空注意后面的“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第空注意前文“信用社会”。答案:以前人们身边大多是亲戚世交等“熟人”谎言和诈骗便在“陌生人社会”里应运而生更重要的是诚信制度的建设5.(2018广西桂林高三联考试题)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一波又一波的地产热潮,使我国各大中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而我们千呼万唤的房产税,却是一再难产。如果有了房产税,就能使房价降低,而房价一旦真的降下来,我国的经济就能有很大的发展。房价下降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就会很高了。有了房产税,也不一定能使房价降下来。 。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段的内容,通过理解和斟酌仔细作答本题。答案:房价下降了,我国的经济并不一定就能有很大的发展房价下降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一定就会很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