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最后选练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71715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最后选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年高考历史最后选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年高考历史最后选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最后选练题(9)一、选择题1、易系辞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对该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A.说明了先民种植农作物的成功实践B.耒耜是小农经济时代的生产工具C.反映了“刀耕火种”原始耕作方式D.生产工具尚处于石器、木器时代答案B解析材料中“神农氏作”,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说明了先民种植农作物的成功实践,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出原始农业中已经出现耒耜,而小农经济时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后,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原始农业实行“刀耕火种”原始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用木头制作耒耜,生产工具尚处于石器、木器时代,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2017内江五模,25)汉书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汉仪载:“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材料表明()A.汉朝的封国制与周朝分封制相比较有一定变化B.刺史行使在地方的察举权C.刺史出现对丞相权力有一定的牵制作用D.造成刺史滥用职权干预地方的现象产生答案A解析题干中“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说明汉代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这与周朝的分封制有所不同,故A项正确。3、(2018珠海一模,26)明成祖时,徽商或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名”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这说明()A.富商大贾难成革新的力量B.功名是富商大贾的最终目的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的限制D.重农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答案D解析清朝废除贸易禁令的规定能体现出海禁松弛仍有限制,但明代徽商谋求功名的行为与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受重视和保护,是重农抑商观念的体现,故D项正确。4、(2017德阳三模,29)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多篇文章,重点围绕“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A.批判封建伦理旧道德B.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C.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D.为建立民国作思想准备答案C解析据材料“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可知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故C项正确。5、(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模拟,30)1937年10月29日,(日本)在察哈尔和绥远建立了一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以内蒙古的德王为前台的统治者。这本质上体现了日本()A.速战速决的军事战略B.实行以华制华侵略政策C.实行以战养战的政策D.在沦陷区实行地方自治答案B解析日本在察哈尔和绥远建立了一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以内蒙古的德王为前台的统治者,实质上是日本利用中国国内的亲日势力加强对中国人民的殖民统治,也就是日本实行以华制华侵略政策,故B项正确。6、(2017乐山二模,31)1984年11月4日,深圳特区报头条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经上级批准,从11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取消粮、油、猪肉票证,实行议价,敞开供应。”这一政策()A.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B.结束了深圳的计划体制C.表明简政放权的开始D.发挥了市场的基础作用答案A解析材料“取消粮、油、猪肉票证”只是取消票证制度,不能说明计划体制结束,故B项错误;经济特区的设置表明已经实行了简政放权,故C项错误;1984年还没有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国家计划在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7、(2017唐山二模,32)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B.打破了神学对科学技术的束缚C.直接推动了德意志地区的统一D.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故D项正确。8、(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34)1923年,苏联把对农民征收的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上述做法()A.有利于苏联农业产品商品化B.标志着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C.是苏联长期推行的税收制度D.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答案A解析“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可以促进农产品走向市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对苏联农业税的影响,故B项错误;这种税收政策仅在新经济政策时期适用,实施农业集体化后该政策被取消,故C项错误;该政策出台时,苏联已经成立,故D项错误。9、(2017山西一模,35)1958年,法国、德国等国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1960年,英国和葡萄牙等国组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这些组织的出现()A.阻碍了全球化的进程B.具有鲜明的“冷战”色彩C.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D.缓解了欧洲各国的矛盾答案C解析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故A项错误;这些国家的合作是为了推动自身经济的发展,与“冷战”对抗色彩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随着欧洲的联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和美苏两极格局,故C项正确;此时为冷战时期,东欧与西欧的对抗仍然存在,矛盾并没有缓和,故D项错误。10、(2017安阳二模,35)到目前为止,中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学者都认为“911”事件确实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学者们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大国丧失主宰世界的绝对能力B.反恐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主题C.挑战霸权主义的政治势力骤增D.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下降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11”事件使国际社会深刻认识到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是彻底解决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本途径,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2018烟台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材料材料甲“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乙“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伏尔泰丙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毛泽东综合三则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答案示例一:主题:孔子的道德观。史料解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历史评价: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的道德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是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的道德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示例二: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史料解释: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历史评价:孔子看到了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的法治思想为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新的例证。2.(2018全国卷高考模拟三,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亦是在19世纪90年代的战争和变法中酝酿的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运动是对当时中国社会内部和外部的冲突及挑战的回应。摘编自张立文论戊戌变法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材料二维新运动是一次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运动。胡适在20世纪30年代曾指出:“主张维新的人即当日主张现代化的人。”回顾历史,戊戌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它给后人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思考和启迪。摘编自李丽梅、李阳生戊戌变法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90年代的战争和变法”“中国社会内部和外部的冲突及挑战”具体指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维新运动是一次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运动”这一观点。答案(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变法:戊戌变法。冲突及挑战: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夷夏观念的冲突,社会转型的挑战。(2)论述:维新运动促进近代人们思想解放;维新运动力倡文教改革,如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维新运动重视舆论宣传,创办大批报刊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主张;革新传统的陋习,倡导社会习俗的现代化。解析(1)根据材料一“亦是在19世纪90年代的战争和变法中酝酿的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运动是对当时中国社会内部和外部的冲突及挑战的回应”结合所学19世纪90年代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和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得出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变法为戊戌变法;西方列强侵略推动了西方文明的传入与东方文明形成冲突,也推动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冲击了中国的夷夏观念。(2)该问题可转化为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可从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