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历史坐标上的沉思 2 六国论习题 鲁人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8757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历史坐标上的沉思 2 六国论习题 鲁人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历史坐标上的沉思 2 六国论习题 鲁人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历史坐标上的沉思 2 六国论习题 鲁人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六国论课后一起巩固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六国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B.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C.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D.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解析句式“以”“以”为对偶句,根据对偶句上下句断句的一致性可确定答案为A项。答案A2.下列对文章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可分史论和政论两种。B.苏洵,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C.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D.先祖父,“先”是对死去的长辈的敬称,“祖父”指祖辈、父辈。解析B项,“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答案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先用双重否定,既而又自为设问,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B.在第二、三段里,作者又分别就“赂秦”的国家和不“赂秦”的国家,论述了它们各自灭亡的具体原因。C.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用巧妙的引用,精当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D.文章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不及战争的损失。解析D项,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答案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参考答案(1)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难道全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由于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2)况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将要全部消灭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56题。野泊对月有感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注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C.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E.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解析A项,“律诗”应为“近体诗”;D项,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答案AD6.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解析分析诗人情感,应抓住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同时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参考答案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近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群盗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到处兵荒马乱的景象。课时作业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弊在赂秦(lu)率赂秦耶(shui)思厥先祖父(ju)暴霜露(b)洎牧以谗诛(j)为国者(wi)A.B.C.D.解析此题考查字音识记。“赂”应读作“l”,“暴”应读作“p”,“为”在此处读作“wi”。答案C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厥:其,他的,他们的B.率赂秦耶率:一律,一概C.胜负之数数:次数D.洎牧以谗诛洎:及,到解析C项,数:天数,命运。答案C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不能容于远近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解析B项,名词作状语,A、C、D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答案B4.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D.洎牧以谗诛解析例句中的“以”和D项中的“以”均释为“因为”;A项中“以”释为“凭借”;B项中“以”释为“才”;C项中“以”释为“把”。答案D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六国论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B.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C.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D.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解析解题时,首先通读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借助断句技巧和关键词语进行初步排除错误选项。由语段中的“矣”为句末语气词,可排除D项。由“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的语意来看,“秦兵未出”与“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应是对应的,说的是“秦兵”与“天下诸侯”的行为,故可排除B、C两项。答案A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东”在战国时,指函谷关、崤山以东的地区。B.“而韩、魏乘之于后”中的“乘”指四马一车。古代四马一车为一乘。C.商鞅,卫国人,战国时政治家。主张重农抑商,他在秦国的改革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D.“背盟败约”中的“盟约”指结盟时订立誓约或条约。解析B项,“而韩、魏乘之于后”中的“乘”是指“追逐,追击”。答案B7.比较苏洵与苏辙的六国论,对两篇文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苏辙明确提出“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因此六国的正确策略应该是“厚韩亲魏以摈秦”。B.苏洵说的“弊在赂秦”主要说韩、魏,韩、魏之所以“赂秦”,是因为与秦接壤,“为积威之所劫”,如果各国照苏辙说的“厚韩亲魏”的办法去做,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C.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地赂秦;苏辙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六国没有远略,背盟败约,自相残杀。可见父子二人的观点不尽相同。D.两篇六国论均为史论文章,均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因此结尾都谈到现实问题,委婉地告诫当朝者要吸取历史教训。解析D项,苏洵的六国论采用借古讽今的方法,苏辙的没有采用。答案D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2)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参考答案(1)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他人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而韩、魏从后面偷袭它,这就是危险的途径啊。(2)放弃小小的韩、魏,拿(他们)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顺秦国呢?参考译文我曾经阅读史记中的六国世家,私下里(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凭着五倍的土地,十倍的民众,决然向西进兵,去攻打崤山以西的方圆仅千里的秦国,而最后竟不能免于灭亡。我常常替他们深思远虑,以为一定会有使他们自我保全的计策。因此我未尝不责备当时六国的策士们,对祸患的考虑太疏忽了,对利害的见识太短浅了,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是放在齐、楚、燕、赵地区,而是在韩、魏的国土;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目标,也不是放在齐、楚、燕、赵地区,而是在韩、魏的领地。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东方)的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是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的了。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建议征服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建议征服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归顺以前,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这是可忧的。既然这样,那么秦国所忌惮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武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他人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而韩、魏从后面偷袭它,这就是危险的途径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在后面偷袭)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放弃(此指“不帮助”)小小的韩、魏,拿(他们)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顺秦国呢?韩、魏屈服而归顺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诸侯国都遭受到它的祸害。韩、魏是没有能力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阻挡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如果东方各国亲近韩、魏,)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等国,然后齐、楚、燕、赵等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保全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应付一切情况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运用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的小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使自己陷入困境了。以至于让秦国人能够乘虚而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三、语言运用9.导学号96914003依照句意,续写句子。爱国是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一掬同情泪,爱国是苏洵“”的谆谆告诫,爱国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忧后乐。在崭新的时代背景下,爱国是钱学森的千方百计排除阻挠回到祖国;。解析第一个横线处应填写苏洵关心国家,劝谏当权者的话;后两个横线处应选取新时代背景下的人物事例,句式应与例句大致相同。答案示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爱国是姚明签下的随时听从中国队召唤的保证书爱国是残疾运动员金晶舍身对奥运火炬的护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