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押题专练).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8724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押题专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押题专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押题专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12017年8月21日至27日是拉萨“雪顿节”。“雪顿”在藏语中意为“馥奶宴”,“雪顿节”又称“酸奶节”。因首日哲蚌寺会展晒巨幅唐卡,也称“晒佛节”。如今,这个起源于公元11世纪的节日延续了部分传统习俗,逐步演变为以展佛和藏戏会演为主的宗教与文娱相结合的节日。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传统习俗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ABCD【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华文化的特点的知识。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也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对当代人价值观念的影响,不选;从11世纪开始体现了;雪顿节的发展和继承体现了。故本题答案选A。22017年8月28日,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北京召开项目启动仪式。国家宝藏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展示一件件陈列品,而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传承,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这说明()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科技是培育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ABCD【答案】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有着丰富的内涵,如“扶”的甲骨文,表示一个人伸手搀着另一个人,突出搀扶的手。“扶”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经济发展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相互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中ABCD【答案】B【解析】在题目中没有体现。“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的表述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题目中,“扶”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这体现了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相互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入选,选B。4目前,我国重点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项目,如高山族的拉手舞,布朗族的弹唱、蜂桶鼓舞,怒族的达比亚舞、仙女节,毛南族的打猴鼓舞、花竹帽编织技艺、肥套材料从侧面表明()中华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ABCD【答案】D5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在推广普通话的大潮下一些方言却日渐式微。方言需要得到保护,是因为()A方言是地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B方言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纽带C方言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语言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方言需要得到保护,是因为方言是地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A正确且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纽带,B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D说法错误。6北方辽阔的黄土地和黑土地,景色壮丽,气候干燥寒冷,天空高广凄凉,植被贫乏,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强悍、豪爽、严谨。而南方水流纵横,山色清华,植物华丽,气候温暖湿润,云霞低垂清灵,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格多柔婉、细腻、灵捷、浪漫、精明。这种现象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区域文化既保留各自特色,又渐趋融合自然条件差异决定文化差异受地理等因素影响,文化带有区域特征ABCD【答案】A7“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的世代相传说明()A中华文化独领风骚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中华文化异彩纷呈【答案】B【解析】“二十四节气”世代相传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8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ABCD【答案】C【解析】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不是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是错误的,符合题意;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融合而不是日趋同一,是错误的。本题选C。9地方志记述了某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情况,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近年来,我国各地重视地方志的编修工作。这是因为地方志()具有展示人们精神世界的独特作用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成果丰富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并传承下来ABCD【答案】D【解析】不选,因为文学艺术具有展示人们精神世界的独特作用;错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国重视地方志的编修是因为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地方志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并传承下来,正确,选D。10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华老字号,无论是始于清朝康熙年间提供中医秘方秘药的同仁堂,还是明朝中期开业以制作美味酱菜而闻名的六必居,均因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享誉中外。这说明()中华医药世界共享,经久不衰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中华美食异彩纷呈,脍炙人口中华韵味民族认同,独领风骚ABCD【答案】C11“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春节期间,湖南岳阳楼景区游客如可背诵出岳阳楼记即可免费领取门票。一时间,景区内书声琅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景区回响。这个创意的意义在于()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ABCD【答案】B【解析】游客背诵出岳阳楼记可免费领取门票,这样做有利于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弘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有利于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符合题意;本题未提到多层次文化需求,不符合题意;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错误。故选B。12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A色彩斑斓,内涵丰富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答案】B【解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故B正确,其他选项不契合材料。13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中华文化博采众长A BC D【答案】C【解析】国画作为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形式,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入选。材料未体现。 14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衰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A BC D【答案】B15产生于西汉时期的儋州调声,是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明确提及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特征,与题干无关;错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16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节目既异彩纷呈,极具民族韵味,又抒发了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真情实感。从中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是民族特性和中华文化共性的统一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文化相互促进,逐步走向趋同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A BC D【答案】A【解析】错误,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既相互促进,又保留着各自的特色,不会走向趋同;错误,各民族文化都有精华和糟粕,不能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7中国“和”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这表明()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思想都是优秀文化A BC D【答案】D18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著名学者楼宇烈曾说过,到底是中国文化影响了佛教,还是佛教影响了中国文化,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也不怎么重要了,佛教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文化骨髓里面去了。这主要说明()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C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D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答案】B【解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佛教传入中国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B项说法正确;A、C、D项观点都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19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文字,其中许多词汇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如“胡同”来自于蒙古族语, “悖悖” “萨其马”来自于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中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音的谐音。这表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进程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不同民族语言的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A BC D【答案】A【解析】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中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音的谐音,这表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进程,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符合题意。 20云南省丽江的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词牌、曲牌音乐,道教科仪音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等五十多个小调。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由此可见,纳西古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丽江地理环境决定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纳西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A BC D【答案】D21我国著名科学家屠呦呦当年在实验中陷入困境,最后遍查古籍,在1700年前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找到线索(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这才做出了挽救几百万人生命的成果。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稳定性没有文化发展,就没有文化继承我们应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ABC D【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古籍说明正确;由题干中中华文化的作用,说明正确;在题干中没有体现;颠倒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2李克强总理在向英国智库发表演讲时说,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虽然东西方文明源头不同,但彼此都懂得和谐相处、包容互鉴的可贵。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包容性包容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需要包容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包容是文化创新的要求A BC D【答案】B【解析】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正确且符合题意;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错误;把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需要包容,因此包容是文化创新的要求,故正确。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联合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乃至全民的汉字书写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此节目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关于汉字书写的全民关注热潮,更是创造了超高的收视率,同时比赛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生僻字引发网友热议。对待生僻字,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生僻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当代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因为在生僻字中往往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或是有着时代的印记,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也有人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运用,文字用于交际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简捷和效率,而生僻字影响了文字交际的使用价值,这些不常用的汉字已经没有意义了。对于生僻字的争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答案】答案示例1:支持“使用生僻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汉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使用生僻字有利于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答案示例2:反对“使用生僻字”:语言和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介,生僻字不利于文化的传播。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生僻字阻碍人们之间的交际、沟通和了解。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生僻字大多和产生这些字的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时代变迁,一些生僻字被淘汰符合文字发展的规律。过度推崇生僻字不利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4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西域的文化成果。在唐代与中国交好的国家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根据材料,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可以从包容性的含义、意义和具体做法方面来回答。【答案】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