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全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7727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全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全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全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全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1基本知识老子与道家 孔子与儒家思想、教育 “五经” 墨子与墨家思想 孟子的思想 荀子的思想 庄子的思想 韩非子与法家思想 诗经 屈原与“楚辞”、离骚 诸子散文 艺术、体育、娱乐、天文与地理 名医扁鹊基本理论1春秋战国时期繁荣的科技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变革的反映,说明文化都是相应时代社会的反映;2这一时期各家思想争鸣,是社会变革与政治多中心的必然产物;3主要流派的思想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能力培养1通过归纳比较各派思想主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理论表达水平;2通过分析春秋战国科技文化繁荣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运用正确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罗列本节各类文化成就,培养学生归纳和总体把握知识结构的能力。重难点理解各家思想的内涵 分析社会现状与文化间的密切关系教具教法大量参考资料 学生预先准备和阅读大量相关典籍的名句 插图 教师概括介绍,并列出知识结构板书,讨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历史,一个大的变革时代,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都会出现丰富的文化现象,尤其是表现在思想和哲学领域,请同学举例。如14-16世纪的西欧,17-18世纪的欧洲,19世纪的欧洲,19世纪晚期的中国,20世纪初的中国,封建政权并立时期的宋代任何文化现象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一、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中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1老子生平:老聃,今河南省鹿邑县人。“老”年高德重,“子”为对男子美称。老子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长),所以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2思想:世界万物与人类社会都在不断运动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二者间总是相互依存和变化。3政治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为后世道教尊为教主。举例请同学举出,老子观点“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指出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以柔克刚”,“物极必反”。老子理想世界是,“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章)资料道德经,81章,分上下两篇,共5000多字。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后来人们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战国时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却是属于老子的。开头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引本节“阅读与思考”文,进一步理解认识老子“小国寡民”思想。二、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历史是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1孔子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他父亲孔纥,又名叔梁纥,曾做过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下层的“士”。他的母亲姓颜,名叫征在。孔子3岁时,父亲就死了,17岁时母亲也死了。孔子青年时,曾做过管理仓库(委吏)和管理牛羊(乘田)的小吏。后来孔子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2思想:核心是“仁”,他解释“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诸侯越礼不可忍。主张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提倡改良,“损益”。他十不满于当时的“礼崩乐坏”,对违反周礼的行为和改革旧制度的举措,多持反对态度,明确提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认为“天命不可违”,“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所以他“五十知天命”,主张“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资料 礼记也是一篇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其第一篇就开宗明义,指出:“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成不庄。”孔子所谓“礼”,其核心是“正名”。在孔子看来,周礼最重要的原则是尊尊与亲亲。为了贯彻亲亲和尊尊的原则,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所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作为“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说,为君者要使自己符合于君道,为臣者要符合于臣道,为父者要符合于父道,为子者要符合于子道。在等级森严的奴隶制社会里,上下尊卑的关系是靠“礼”来维持的。因此,孔子对于不按自己名分行事的人和事进行批评。如他批评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论语八佾)鲁国的三桓在祭祖时,唱起天子祭祀“相维辟公,天子穆穆”的雍诗,也受到孔子的指责。3教育思想:(1)“有教无类”,打破了教育垄断,推动古代文化教育发展。(2)“学而优则仕”,实乃举贤。(3)“因材施教”。(4)“启发”。(5)德才兼备等。古人传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弟子三千,精通六艺都72人。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有教无类”。资料 中庸载孔子语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对子路、冉有的不同教育就可以说明: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请教的是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呢?孔子却对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回答。他对子路说:家里父兄在,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去做呢?而对冉有却是加以肯定:应当马上就去做。站在一旁的公西华想不通,便问孔子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开导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所以加以抑制。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他认为一个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常犯的四种心理表现,即广泛而不精、知识面过窄、把学习看得太容易和有畏难情绪。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给予帮助、补救。就是说,学生心理的差异性,决定了因材施教的必然性。在教学上,孔子还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如子路、颜回,子贡和子夏就是这样做的。性率直而鲁莽的子路,出于对孔子的爱护,常常向孔子提出批评性的意见,孔子也很关心、爱护子路,对他的批评也能接受,当有的学生对子路不太尊重时,孔子对他们说:子路的学问是不错的,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但由于颜回从未对孔子提出过疑问和批评,孔子曾不满意地说过: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子贡是孔子言语科的高材生,他经常向孔子请教诗。有一次,子贡引诗经卫风淇奥篇上的话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论语学而)意思是,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精益求精。孔子听了高兴地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子夏是孔门晚辈中的高足,长于文学。有一次,子夏引诗经卫风上的诗句,向孔子请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论语八佾意思是,诗经上说:有酒涡的脸笑得真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转得真叫人喜爱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接着进一步阐明说: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呢?孔子高兴地说: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进一步讨论诗了。孔子敢于承认比他小44岁的子夏在学问上对自己有启发,说明孔子能向被教育者学习的勇气,其精神可敬佩!大学中有关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等等,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家庭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探索2000年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具有重大参考价值。4编订文化典籍“五经”。诗经、书经、礼、易和春秋。资料 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为了争霸,是讲究实力,着眼于利的,所以未能采纳孔子“仁”的政治主张,孔子也没有被重用。孔子师徒颠沛流离14年周游列国,于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返回鲁国,这时孔子已是白发苍苍的68岁的老人了。但孔子用他晚年的精力,集中整理古籍“六经”。资料 大学引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姐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庸引文: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孟子。评价孔子思想后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部分。三、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讨论说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伴随着政治经济方面激烈而深刻的变革,思想文化领域出现各种思潮、学派的交锋与激荡。所谓百家争鸣,指两种现象,一是各派独立阐述自己的学说思想,互相问难,进行辩论;另一种是游说诸侯。百家均要求学以致用,为救世,必须游说,各派巨子几乎都是伶牙俐齿、口若悬河的雄辩家,像韩非那样口吃都,只是个别现象。这一局面形成,与各国宽容的学术政策有关。还与士的演变有关,士原是社会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受过六艺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任下级军官,可作卿大夫的家臣。此时分化,既无田可食,又无原来的职守,于是退为传授知识的教师,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1墨家。创始人墨翟,战国初期人。墨子记载了许多生产技术与科学知识,反映时人对科学认识水平。语文课文中“云梯”例。思想主张:代表平民利益。兼爱: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差别,都要同等地爱。非攻:反对一切战争,反映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的愿望。尚贤:任人唯贤。墨子的军事思想也主要是积极的防御思想。2儒家。孟子、荀子。(1)孟子。发展了孔子学说,政治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和“暴民”。主张与民一定的土地,并不夺农时,宽刑薄税。主张人之初性本善。被称为亚圣。资料与同学一同回顾孟子生平,“孟母三迁”典故。孟子从30岁到44岁这段时间,主要的活动是收徒讲学,宣扬儒家学说。44岁时,孟子便带领着学生开始周游列国,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学说。他先后到了齐、宋、滕、魏、鲁等国。孟子所处的时代,是各国诸侯互相兼并的战国时代,各国统治者只讲争霸争利,怎么会相信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学说呢?孟子在实践中不断碰壁之后,“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荀列传)资料引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荀子。唯物主义思想,认为自然有规律,“天有常道,地有常数”。人类应掌握自然界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资料 天论篇开头便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这就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说法,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区分开来。在经济思想方面,荀况主张一方面用赏罚严明的制度来鼓励人民发展生产,增加财富,另一方面他又提出了“强本抑末”、“节用裕民”、“开源节流”的经济措施,3庄子生平。道家学说继承者,今安徽省涡阳县人。资料在秋水篇中,记述了庄子拒绝去楚国做官的事。楚威王派使者北上邀请庄子,答应给庄子高官厚禄。庄子在濮水边上钓鱼,他对使者说:我听说楚国有个神龟,死了3000年了,楚王把它珍藏在庙堂之上。就这个神龟来说,是愿意死后使它的骨甲得到重用,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着呢?我看它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行。庄子婉言谢绝邀请,使者只好南归。庄子用久已死去的神龟被供奉比喻官爵受吹捧,在他看来,这不过是虚名而已,他宁可像活龟拖着尾巴在泥里爬,也不进入官场以示显赫,宁肯生活贫寒,钓鱼维生,也不追逐官禄,这是他对现实不满的超然态度。因此他愤世嫉俗,“终生不仕”。庄子一面鞭笞现实,一面同情劳苦人民。他在达生篇中,还记述了庄公为满足私欲,让东野稷拚命地表演赶车技术,而累坏了良马的故事,表达了对东野稷的同情。庄子还赞美过杀牛技术纯熟的庖丁、斫轮工匠、运斤成风的石匠、制锯的梓庆,这些说明庄子和下层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接近。思想主张:发扬老子唯心主义思想,强调主观。举“庄生梦蝶”例。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另许多成语典故均出自庄子,如“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薪尽火传”、“庖丁解牛”、“螳臂当车”、“盗亦有道”、“螳螂捕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屠龙术”、“邯郸学步”、“无为而治”。资料逍遥游引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上“丰”下“石”音hu)然响然,奏刀騞(左“马”右上“丰”右下“石”音hu)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激”字以“口”代“氵”音jio)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寥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韬,堕其天帙。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4韩非子。法家思想。思想主张:历史向前发展,今必胜古,因此人们应该依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传统,“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以法为本”,法治对象为臣民,除国君外,一律要受法律约束,“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法不阿贵”。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止私学。”评价:在战国时期,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保护新兴地主的中央集权制度,有积极意义。其它如名家提出物质的无限可分性,“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兵家孙子等。四、诗经。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西周至春秋中叶,分风雅颂三部,所谓“四诗风雅颂”。“风”:周朝各诸侯国民歌,称“国风”,多为春秋一段作品。“雅”与“颂”:多为西周时作品,“雅”为朝廷乐曲歌词,“颂”为宗庙祭祀舞曲。资料回顾读过的诗经选文,如伐檀,硕鼠等。评价:对后世文化有重要影响,人文精神与现实主义态度有世界意义。五、屈原和离骚。屈原生平略介。1楚辞。以楚国方言,用南方民歌形式创造而成。2离骚。据引文介绍,“九死未悔”,“求索”等句。六、诸子散文。孟子散文:刚柔相济,游扬雄肆,令人钦服,如告子“鱼我所欲也”。又如,“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资料 语言的高度形象化,是构成孟子散文形象性的极其重要手段。孟子不愧是我国古代的语言巨匠之一,孟子首先给人的印象是,明白晓畅,深入浅出。例如,孟子劝说梁惠王施行仁政的一段话:“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梁惠王上)精炼准确是孟子语言的另一特色。例如,孟子劝说梁惠王不要好战时,描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梁惠王上)这好像是一幅画卷,把2000多年前社会阶级对立的情景再现于我们眼前。孟子还特别注意细节的精工镂刻。有一次,孟子和齐宣王谈论管理国家时,他问齐宣王:“假如一个国家的政治搞不好,做国君的该怎么办呢?”宣王被逼得无话可说,孟子一书对这种窘境,只用了“王顾左右而言他”七个字,既不写脸色,也不记言语,只用了一个“顾”字,真是画龙点睛。这一描绘,把宣王理屈词穷,只好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的心理活动,暴露无遗。庄子散文:文字优美,想像丰富,秋水、逍遥游等。韩非子论说文:善用寓言,五蠹中守株待兔典故等。七、艺术。1绘画成为独立的艺术。说明忆画同源的道理,因为中国文字为象形文字,字如画,写字的过程就是画画的过程。帛画:考古发现,长沙楚墓出土两幅帛画,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青铜装饰:考古发现,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见课文第25页插图。2音乐:编钟。湖北随县曾侯已墓出土。八、体系与娱乐。据课文简介。九、天文、地理和物理。1春秋载,BC611年,“有星孛于北斗”,这就是今天人们所称的哈雷彗星。这一记载早欧洲六百七十余年。2历法:形成固定系统,基本确立19年7闰原则,比西方早160年。3山海经,战国出现的地理著作,有关于中国山川河流和海外地理的丰富记载。4墨经。大量物理学知识,如杠杆原理、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记载。有“光学八条”。十、名医扁鹊,战国人,“脉学之宗”,创立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沿用。引语文课文扁鹊见蔡桓侯。课堂回顾重点在于把握思想史相关内容。本节回顾要求学生整体阅读、温故本章内容,形成对先秦史的整体印象,同时有笔记本上完成先秦史大事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