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65801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2. 礼记孔子闲居中,子夏询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民之父母,孔子说:“夫民之父母,必达于礼乐之原。”即君主、卿大夫应当遵守礼乐之规则,才能为民之父母。这说明礼乐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强调民本观念B.强化等级秩序C.缓和社会矛盾D.规范统治行为3. 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身份 使用乐器 乐舞的规模 天子 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 64人 诸侯 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 48人 卿,大夫 判悬:悬挂的乐器二面排列 32人 士 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 16人 A.贵族生活腐化B.社会等级森严C.血缘色彩浓厚D.音乐发展迅速4. (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27)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5. 下表为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表中信息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A.古代中国政治诡秘多变和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6.“垂相给、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上述制度的优势不包括() A.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B.有利一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C.避免决策失误及吏治腐败D.有利于发展封建小农经济7.“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那么,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枢密使8.宋朝发展、完善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科举取士的名额大为增加,每科录取人数由唐朝的数十人增至数百人,甚至上千人。这一措施的影响是() 消除地方割据的隐患 降低官僚集团的素质 消除世家大族的势力 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A.B.C.D.9.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10.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A.皇权被削弱B.相权得到加强 C.中书省独揽大权D.中书省职能专一11.“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材料反映的是那个朝代制度的弊端() A.汉朝B.唐朝C.北宋D.明朝12. 唐律疏议对官吏贪污贿赂作了严密规定,从而与官吏铨选、考课、监察制度一起,构成了行之有效的廉政机制,在当时很多官员看来“廉慎”思想不仅是一种律例规范,还是一种内在自省和心性追求。这反映了A.唐政府注重廉政的制度建设B.儒家思想影响了唐代的廉政建设 C.唐律以提高官员素质为宗旨D.廉政是促成唐代繁荣的主要原因13.明太祖朱元璋对孟子特别反感,认为孟子有些话“非臣子所言”“使此老在今,宁得免乎?”这主要是针对孟子所主张的() A.仁政学说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性善论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4.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 A.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15. 关于明代内阁,清朝编修的历代职官表认为其“总之钧衡近地,职参密勿,其事权之属与不属,原不系乎宰相之名,而惟人主之威柄以为操纵”。这反映了A.首辅权力的扩张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制度变更的惯性D.宰相制度的弊病16.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17.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王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 D.清初“军国政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18.下列史料反映清朝统治者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是() A.“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19. 雍正四年(1726年),中央政府选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务,“改流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其投献为上策,敕令投献为下策。”“制苗之法,固应恩威并用”。这主要反映出A.清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B.清代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C.清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流官与宣慰司职权相当20.清朝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的管理与统治,其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有( ) 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对分裂势力进行坚决军事打击大事 集权,小事放权A.B.C.D.21.“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该条文实质上() 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 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D.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22. .经恭亲王奕提议,1862年在北京开办同文馆。它的创设是为了回应英、法天津条约中关于规定英语和法语文本为条约唯一正本的条款,中国需要训练精干的语言专家。这反映了A.政府外交观念的变化B.清政府真正开始了觉醒 C.洋务派占据主导地位D.西学东渐之风达到高潮23.从文明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 C.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 D.西学东渐,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备受冲击24.“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以下关于“中国人民”描述最符合题意的是() A.“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大轮船” B.“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25.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表现了旧式小生产者在民族自强和近代化变革的重合交织面前所产生的迷惘。这种迷惘又决定了他们会同地主阶级中的最顽固者发生感应。”以下口号符合这一历史事件的是A.攘外必先安内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剿发捻,勤远略D.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26.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罗斯福认为() A.中国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B.美国对中国的支持至关重要 C.俄国支持我国抗战非常重要D.没有中国,战争就不会胜利27.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D.八一三事变以后28.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据统计到1940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A.国民政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B.国民党的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力量 C.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同抗战D.国民党军队坚持抗战成为中流砥柱29. 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29军副军长佟麟阁上将,132师师长赵登禹上将,9军军长郝梦龄上将等8位上将。下表是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 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年代 1937年 1938年 1941年 1942年 阵亡人数 125130 249213 144951 87719 A.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B.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胜利的唯一核心力量 D.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30.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面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全民族抗战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A.B.C.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3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4分) (3)军机处设置于清朝哪一皇帝时期?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6分) 32.(11分)近代以来日本政府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日本政府与大清帝国。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这将便于日本控制朝鲜与北京。海军希望取得台湾,以此作为日后进军南亚的基地,同时也想租用辽东半岛。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日本政府与中华民国政府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施行自卫,抵抗暴力。 中国以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及维护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中关于“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它所体现出的时代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抗战之初,国民政府为“抵抗暴力”采取了哪些积极举措?有何意义?(5分)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和解析【答案】 1.A2.D3.B4.B5.B6.C7.C8.C9.B10.B11.C12.A13.B14.C15.B16.D17.D18.A19.B20.D21.C22.A23.B24.A25.D26.A27.C28.B29.A30.A31. (1)秦朝(2分)。三省六部制(2分)。 (2)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殿阁大学士。(答出任意两点记4分) (3)雍正(2分) 主要职能: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意旨拟写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4分) 32. (1)内容: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4分)时代特征: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2分) (2)举措及意义: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1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分)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1分);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也为中共敌后开辟战场创造了条件。(2分) 【解析】 1. 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还实行班爵制度规定诸侯的等级,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即“天子”,王以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与“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相符,故A项正确; 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项错误; 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周时期分封制的特点、权利和义务 本题注重抓关键词和对题干材料的分析、理解,需要学生识记分封制的内容和特点 2. 本题考查礼乐制度的主要作用,主要考查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孔子认为君主、卿大夫应当遵守礼乐之规则,即统治阶级也应该像父母子女之间一样有等级伦理规则,可见礼乐制度有利于规范统治行为,维护统治秩序。D符合题意。故选D。 3.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在用乐器时的等级,体现了古代礼乐制度下宗法等级森严,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贵族生活腐化,排除A;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宗法制的血缘色彩浓厚的特点,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音乐发展迅速,排除D,故选B。 4.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影响,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题目中未提及族谱编修促进大陆向台湾移民,故无法得出A项的结论;C项中“整体迁移”的说法过于夸大化;D项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表明清朝乾隆时期,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故选B。 5. 本题主要考查从秦到唐末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及对其解读的能力。由表格中的秦朝地方行政分为郡县两级制到两汉时期的州郡县三级制,而隋朝又退回到两级制的时代,唐末则又由两级制变为三级制,这说明在地方行政制度到底是几级的决策中存在游移不定的现象,这恰恰说明其中充满矛盾和困惑,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表格信息无关,故排除;D项说法正确,但与表格信息主旨不符。故选B。 6. 材料所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依据所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作用,A、B、D三项都是其积极作用; 但该制度不能避免决策失误和吏治腐败,故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积极作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封建社会的初期和中期具有进步意义,表现在: 维护了国家的统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防止了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镇压人民起义,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便于组织公共工程建设,保证中外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推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消极作用:表现在封建社会的后期: 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压迫十分残酷; 束缚了商品经济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导致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7. 根据所学,秦朝确立了三公九卿制中,御史大夫掌管君臣奏章,协助丞相,负责监察事务,故C符合题意; 丞相负责协助皇帝自理政事,太尉协助皇帝负责管理军事,实际上是空职,未实授;故与监察无关,排除AB; 枢密使官职最早在唐后期才出现,秦朝不存在这一官职,故D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考查对三公九卿制度职能的了解 本题考查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三公职责主要协助皇帝处理事务,同时它们又有一定的分工,带有相互牵制特点,其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从维护皇权专制角度出发的 8.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科举制选拔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对皇帝有利的,这些官员派往地方,对加强中央集权是有两道,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地方割据的隐患故正确 科举制在是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官员素质提高的,故排除 科举制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要选官标准,故正确 科举取士的名额大为增加肯定会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故正确 综上所述,故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录取人数增加后实际效果的正确分析 本题考查宋朝科举制的演变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9. 料涉及的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故排除A 依据材料“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等老子B正确 CD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关键信息是: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的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0. A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书令的权力,没有体现出皇帝权力的改变 B从材料中可知中书能行天子之令,说明中书省的权力大大增强,联系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中书省的长官掌握相权,所以体现的是相权的强化 C材料中说到天子理万物,责之中书,可知,中书省权力虽大,但不能独揽大权 D材料中说中书事权不可不专,主要的意思是说中书省可以专权,而不是说职能专一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中央官制,侧重考查中书省的设立,对元朝政治产生的影响,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认真分析材料来作答 学生在答题时要认真分析材料,区别材料中反映的信息,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差异,结合元朝时期的社会环境,来客观的分析,作出正确选择 11. A怎么材料中的枢密院三司可以看出这是北宋的中央官制 B从材料中的枢密院三司,可以看出这不是唐朝的制度,而是宋朝的 C结合所学知识,宋朝中央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 D材料体现的是宋朝的官职,明朝没有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 故选C 本题主要考察北宋削弱相权的措施,要求学生结合北宋中央官制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材料 宋朝从三个方面来削弱相权: 设参知政事,即副宰相,分割了宰相的行政大权; 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 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大权 12. 略 13. 明初朱元璋空前强化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君主的绝对专制,因而不能容忍孟子中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ACD未对君主专制产生负面影响,故不是朱元璋反感的内容 故选B 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清时期,由于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统治阶级依靠强化专制统治的方法维护统治,结果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准确解读能力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但封建统治者通过强化君主专制、文化专制,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来维护封建统治,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4.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总督、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都属于地方官员,他们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说明皇帝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 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并不一定反映地方官僚腐败,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 中央集权下不可能扩大地方行政权限,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需要掌握清朝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和目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理解,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结合中国古代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考查对清朝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和目的、作用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 本题主要考查明代的内阁制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题目中未提及首辅权力的扩张及制度变革的惯性,故无法得出AC两项的结论;D项中“宰相制度”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明代内阁”不符,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明代内阁其事权之属与不属惟人主之威柄以为操纵”可知明代内阁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这体现了明代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B。 16.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材料中“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而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故D符合题意;AB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趋势,与题意不符;C不符材料考查的主旨,均可排除,故选D。 17.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是不断加强的,但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例外,其成员由满洲贵族组成,清初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限制,D项符合题意;秦朝确立的皇帝制度规定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排除A项;汉朝为了分化相权,加强皇权,设立内朝制约外朝,排除B项;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分化相权、加强皇权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 18. 根据所学,军机处的设置,其职能是上传下达,其目的是让皇帝掌握一切决策大权,故只有A符合题意; BCD项都是军机处的特点反映,不是目的反映 故选A 本题考查清朝军机处的特点清朝军机处设置是为了进上步强化皇权,是皇权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军机处是清雍正帝设立,是清最高行政机构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但无决策权,对皇帝旨意,负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机处有官无吏,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机处的设立,一切大权集皇帝一身,标志着封建专制达到顶峰 19. 本题考查清朝时期中央集权日益加强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清朝时期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中央政府选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务, 这个措施有效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有效加强了清朝的中央集权,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实;C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D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B。 20.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发展和民族问题的处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属于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特别是边疆地区的统治;清朝也曾打击地方分裂势力,同时充分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巩固了国家统一,故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D项正确,排除ABC。故选D。21. 由题干中的信息“广州等五港口”可知此项规定颁布于南京条约签订后,此时的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逐渐加深,故B、D两项的表述错误 清政府之所以禁止英商深入内地,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故A项错误 由题干中的信息“交英国管事官处罪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可知这应为“领事裁判权”的内容,该项内容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自主权故C项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列强入侵的影响考查南京条约附件中领事裁判权对中国主权的危害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和影响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 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南京条约的附件的内容包括虎门条约和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永久居住的特权 22.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应用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材料中反映中国设立同文馆的出发点是因为外交中的需要,故A项正确;清政府真正觉醒是1901年的清末新政,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故C项错误;西学东渐渐趋高潮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故D项错误。故选A。 23. 注意限定信息“从文明史的角度看”,即西方侵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B项强调的是政治上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这是中国的沉沦,而不是中国社会的进步,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ACD均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需要掌握鸦片战争的积极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限定信息“从文明史的角度看”,结合鸦片战争的积极影响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对鸦片战争的积极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义和团是反帝国但是也对外国的先进的文明一概的排斥,这样对近代文明起到了严重的破坏作用,所以是“缺乏建设性的” 故选A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缺乏建设性的”切入,结合义和团运动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义和团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该题相关的知识点如“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也要注意掌握 25. 本题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理解,旨在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材料中“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表现了旧式小生产者在民族自强和近代化变革的重合交织面前所产生的迷惘”反映了小生产者为了民族自强,用“中世纪”(落后的)方式进行爱国,这一爱国行为与近代化相悖,由此分析可得知这是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分析选项,A是面对日本局部侵华,南京国民政策奉行的政策,不合题意,排除;BC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题意不符,排除;D是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口号,符合题意。故选D。 26. 依据材料假设中国在抗战中屈服所造成的情景,可知中国抗战的作用重大,故A正确 BC材料均没有涉及,故排除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确做出重大贡献,但D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7. 从“中国红军万岁”等内容以及空间信息“西北”,可以推断这是中共的宣传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最有可能指的是中共长征到西北后遭遇的地方军阀,如青海的马家军对中共屠杀甚烈(1935年后);“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可能是针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1-1936年底);“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应该是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红军万岁”出现于1927-1937年间综上所述,C、D两项满足条件,但题目要求“最早可能出现”的时间,C项为最佳答案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国共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国共关系,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28. 本题考查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历史地位,因此B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所示信息无关,可以排除;材料只是说国民党敌后抗战,没有说国共关系,故C错误;D项说法错在“共产党的军队”,材料信息为国民党的相关史实,可以排除。故选B。 29.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年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体现的是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所作出的贡献,A项正确;BD表述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排除;C“唯一”表述绝对,且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选A。 30. 本题考查抗战胜利的意义,旨在考查基础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正确;在抗战中,“始终”表述错误,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是主战场,错误。故选A。 31.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了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图二反映了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 决策、 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措施的分析与理解。根据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回答,“(明太祖)罢丞相不设”反映了废除丞相制度;“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 反映了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设置殿阁大学士”反映了设置殿阁大学士。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加强君主专制措施及作用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清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的职责主要是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意旨拟写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清的措施 32. 试题分析: (1)本题通过材料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回答“商业”特权的内容主要是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国民政府为“抵抗暴力”采取的措施有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等。其历史意义主要在于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同时也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为中共敌后开辟战场创造了条件。 (3)本题考查中日关系的改善。分析材料三的内容可知其出自中日联合声明。签订的背景结合所学可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的缓和;日本舆论强烈要求;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等方面回答。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