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第2单元唐诗之旅下10酬赠诗四首教师用书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64328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第2单元唐诗之旅下10酬赠诗四首教师用书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第2单元唐诗之旅下10酬赠诗四首教师用书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第2单元唐诗之旅下10酬赠诗四首教师用书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酬赠诗四首 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妻妾()(2)罗襦()(3)执戟()(4)缠绵()(5)夫婿()(6)剑铓()【答案】(1)qi(2)r(3)j(4)chn(5)x(6)mn2词语释义(1)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_(2)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_(3)事夫誓拟同生死:_(4)唯梦闲人不梦君:_(5)画眉深浅入时无:_(6)海畔尖山似剑铓:_(7)若为化得身千亿:_【答案】(1)丝绸做的短袄(2)苑:园林。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3)打算(4)不相干的人 (5)合乎时尚(6)刀刃的顶端(7)怎么能够3名句背诵(1)还君明珠双泪垂,_。(2)山水万重书断绝,_。我今因病魂颠倒,_!(3)_,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_?(4)_,散上峰头望故乡。【答案】(1)何不相逢未嫁时(2)念君怜我梦相闻唯梦闲人不梦君(3)洞房昨夜停红烛画眉深浅入时无(4)若为化得身千亿作者名片勇于暴露现实的诗人张籍张籍(约766约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后移居和州(今安徽省和县)。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张籍被荐,次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迁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张籍早年生活贫苦,后来官职也较低微。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代宗、德宗时期,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拼命剥削劳动人民。张籍由于社会地位较低,有机会接触中下层社会生活,对现实有较深刻的认识。因此,他写了许多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他的乐府诗,继承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勇于暴露现实,给予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以极其有力的推动。张籍作品多为古风和乐府,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 其诗平易流畅,多有口语入诗。王安石题张司业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有张司业集传世。“勇于为诗”的元稹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15岁明经及第,宪宗元和初年任右拾遗、监察御史等职。长庆二年官至宰相,四个月后调同州刺史,又任浙东观察使,53岁暴卒于武昌节度使任上。元稹与白居易友善,同倡新乐府,世称“元白”。他主张继承杜甫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有新题乐府和乐府古题等诗,借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但讽刺力度远不及白居易诗,他说:“词直气粗,罪尤是惧,固不敢陈露于人。”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 向名人“行卷”的朱庆馀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全唐诗存其两卷。古文运动的领导者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现在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现在陕西西安),长于长安。幼敏悟,4岁时,母亲卢氏教以古赋14篇,皆能朗朗背诵。贞元九年,进士及第。这一时期,他在功名、仕途上都比较得意。贞元二十一年,唐顺宗即位,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协助王叔文等改革弊政,为反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王叔文革新集团执政不到7个月,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失败。宪宗即位,柳宗元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零陵)司马。在永州10年,艰苦生活的磨炼,辛勤的创作,使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元和十年,柳宗元奉诏回京,但旋即又改贬为柳州(现在属广西)刺史。柳州所处荒僻,环境恶劣,柳宗元尽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兴利除弊的好事,如释放奴婢、组织开垦荒地、兴办学堂、破除迷信落后风俗、发展文化卫生事业等。4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岁。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幽峭明净,自成一家。探究精研文本节妇吟背景介绍此诗另本题下注:“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来,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名作。整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文脉梳理节妇吟妾(拒绝)文本深读1. 诗的前两句“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表明了节妇怎样的态度?_【答案】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不是守礼法之士,语气中含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2诗中的节妇为什么强调“妾家”“良人”的情况?_【答案】“妾家”句写其富有;“良人”句写其贵重。这里指“良人”供职朝廷,位置显赫,宠信有加。这里表明自己不会因赠珠者富贵而动心,也为后面“事夫”句作铺垫,表明自己早已立誓与夫同生共死,从一而终。3诗中的“双明珠”起到了什么作用?_【答案】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地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操一样地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4结合写作背景,总结这首诗的主旨。_ 【答案】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表达出诗人不便明说的拒绝之意。名句鉴赏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鉴赏】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只恨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既然难以两全,只有还珠,故末二句才有相逢恨晚的说法。“双泪垂”写还珠情态,指对“君”的感激;“何不相逢未嫁时”是对“君”的表白,似乎“君”更比“良人”重要,但事已如此,绝不可能改弦易辙,进一步表明了节妇的态度。古人遇事不便说明,每每多喜欢借写男女之情表示心意,此处便是例证。酬乐天频梦微之背景介绍此诗作于宪宗元和十年。这一年王承宗、李师道等藩镇派人在京城暗杀了主张平藩的宰相武元衡。当时白居易任太子左赞善大夫,他立即上书要求追查凶手和幕后主使,被藩镇势力以“越职言事”之罪名,贬为江州司马。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元稹听说后,写有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又得乐天书:“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白居易有梦微之诗相送,此诗便是诗人收到白诗后非常感动而写下的答诗。文脉梳理文本深读1第三句中的“病”字有何内涵?_【答案】“病”字不仅表现了身体的痛苦,还包含了更为沉重的精神上的苦闷,包含了无限凄苦之情。2如何理解“唯梦闲人不梦君”这句诗的含意?_【答案】这句诗写元稹自己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梦见好友白居易。这里诗人突出自己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心神恍惚,不能自主,所以“唯梦闲人不梦君”。这就把凄苦的心境写得入骨三分,内容也更为深广。3白居易给元稹的四句诗是:“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梦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都写了梦,但写法截然不同。试作探究。_【答案】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能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名师讲坛比较评价题型这种题型命题者往往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所设问题可以涉及意境、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刻画作者的形象等方面。设问方式:1两首诗都是写,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试作简答。2两首诗的题目相同,各自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两首诗同写,两首诗歌中的各有什么特点?4两首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什么相同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题步骤:首先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其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最后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另外,有时还要结合读者的生活体验和爱好来评价之。失误提醒:比较评价题型容易出错的现象有:在整体把握上顾此失彼,就其中一首诗大力评价;不注重题干中提示的比较角度;在表述上条理不清,层次不明,要点不全。名句鉴赏念君怜我梦相闻。【鉴赏】一个“念”字把病中思念之苦写尽。元稹在通州害过一场严重的疟疾,病后一直身体很坏,记忆衰退。这时的元稹何止病后虚弱之苦,最苦莫过于与知己难得见面,难得及时互通思念之情。近试上张籍水部背景介绍此诗约作于宝历二年,诗题一作“闺意献张水部”。近试,临近考试。唐代应试举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目的是希望声名传入主考官耳中。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奖掖后进闻名于士子之中。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文脉梳理文本深读1结合背景分析,诗中的新娘、夫婿、舅姑分别代指谁?_【答案】分别指诗人朱庆馀自己和对方张籍以及考官。2“待晓堂前拜舅姑”一句表现了新娘怎样的心情?_【答案】新娘一大早就起床,在红烛光照中装扮,以待天明。可见其对拜见公婆一事相当重视。3.考试、应试作文在诗中又是用什么来比喻的?_【答案】考试用“拜舅姑”来比喻,应试作文用“画眉”来比喻。4阅读张籍的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分析张籍是怎样回答朱庆馀的。_【答案】朱庆馀是越州人,越州出美女。于是张籍干脆就把他比作越州美女,安慰他:你应该就像美女一样,要对自己的美丽有充分的自信。你的文章犹如越女所唱的菱歌,一曲即价值万金,是珍贵的齐纨也无法买来的。其实也就是明白地告诉了朱庆馀:放心吧,考官那边我已经搞定了,你就放心参加考试吧! 名句鉴赏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鉴赏】新娘对新郎问语:不知打扮是否合乎时尚,能否讨公婆欢心?由于是新妇,羞涩难言,但又不得不说,只好“低声”问,对人物心理描绘相当精细而逼真。这段晨起时新婚夫妇的对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洞房春晓的闺意图。作者借此表达对张籍提拔或奖掖自己的希望。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背景介绍此诗作于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诗人时当壮年,正是大展宏图之际,但政治上的沉重打击,使他忧危愁苦,心情难平。新唐书本传言他“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 为了排遣愁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见四野群峰皆如剑锋,更触动愁怀,真是“登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湘口馆)。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寄给京城长安亲友,以表达对他们强烈的怀念之情。文脉梳理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形象乡心文本深读1首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_【答案】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把尖山比喻成剑铓,用“割”形成比拟,实现了触景伤情这种抽象行为的具体形象化。2第二句“秋来处处割愁肠”为何突出时间“秋”?_【答案】秋天是万物由盛而衰的季节,天气萧瑟,树木凋零,容易惹动愁思,所以古人多有悲秋之词,诗人此时此刻,更是如此。3“割愁肠”短语照应了上文的哪个短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_【答案】“割愁肠”一语,是由“似剑铓”的比喻所产生的联想。似剑铓的尖山,在萧瑟的秋季里,对遭贬谪的诗人来说,确是觉得有如锋利的宝剑在割自己的愁肠似的。诗人的愤郁绞痛由此可见一斑。名句鉴赏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鉴赏】诗人由“望故乡”而心生幻想:如果能将身躯化作千百亿个,那么我这些身躯也会飘落到众多峰顶遥望故乡,古乐府悲歌行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诗人借佛教释迦牟尼“化身”无数的说法,幻想自己能“化身千亿”了。这虽是一种幻想,却把诗人希望重回京城和怀念亲友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真切强烈,形象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