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1 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3334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1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1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1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据此可知()A韩非是儒道思想的集大成者 B诸子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C诸子百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D诸子学说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解析:选C。材料“其学皆应时而生”就是说诸子学说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选择C项。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维护周礼,但没有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的,故B项错误;诸子学说是他们实现政治抱负的手段,故D项错误。2某思想家强调“不自是,故彰;不自戕,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 C王阳明D王夫之解析:选A。本题考查老子的辩证法思想,题干引文选自老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文言释读,题干大意是: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法思想。故答案选A。3下图是“光盘行动”的宣传画,下列人物会对该画大力宣传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解析:选D。墨子的学说思想包括兼爱非攻、尚同尚贤、节用节葬等,其中“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与图中的“光盘行动”相符合。4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 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礼乐与法制并举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从题干的含义上可以看出,吕不韦要将诸子思想糅合在一起,如“一则治, 异则乱”说明了这一点。故应选C项。5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解析:选C。汉武帝教育、引导刘非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刘非服从自己的统治。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大一统”的观点正好适合于此。A项为老子的观点,B项为韩非的观点,D项为朱熹的观点,均不能起到引导刘非从善的作用。6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解析:选C。儒家“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是有意识的,“天”通过灾异来表达自己的意见。7有学者评价说:“虽然王朝以弱者的面貌出现,但在屈辱偏安的背后,却闪耀着人性和智慧的光芒,由此点燃的文明星火早已照亮世界、彪炳千秋!”以下各项中,属于该王朝取得的文明成果的是 ()A实行封国与郡县并行的地方管理体制B开创了既分权又高效的中央政权体系C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D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社会的新的经济因素解析:选C。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根据题干材料中“屈辱偏安”、“人性和智慧的光芒”等词句,可以判断出材料所反映的是宋王朝。而A项反映的是汉王朝;B项反映的是隋唐时期;D项反映的是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发达,故应选C项。8书传纂疏是元代安徽休宁县著名学者陈栎的代表性著作,此书就儒学流踪,将历代名家的意见加以纂疏,凡数十万言。以下名作中的观点可能被引用的是()A道德经 B明夷待访录 C四书章句集注 D焚书 解析:选C。材料主要说明书传纂疏出现于元代,其内容主要讲述“儒学流踪”问题,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代表作,符合题意,C项正确,道德经是道家经典,排除A项;明夷待访录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代表作,排除B项;焚书是明末李贽的作品,排除D项。9王守仁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解析:选C。王守仁是心学的代表人物,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万事万物之理皆具于人心中,万事万物的存在意义也由人心论断,万物的存在状态皆由人心所观照。C项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10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曹操:“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 B 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宋明儒学思想将“忠、孝、节、义”提升至“天理”高度。体现了“忠、义、节”的思想,由此可判断符合宋明理学宣扬的“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11相较于基督教与佛教,儒家在中国既无教堂也无庙宇,但两千多年来,其学说不仅居中国学术思想的正统地位,而且深入基层,成为维系世道人心的社会规范,其主要原因是()A受古代帝王的尊崇与提倡 B普设孔庙,官方定期祭孔C儒家经典是历代选官依据 D戏剧将忠孝观念普及于民解析:选A。儒家思想影响巨大与历代统治者的重视有关。B、C两项为统治者重视的具体表现,D项与题干无关。故A项正确。12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两千年来皇帝皆盗贼。”唐甄这种政治思想反映的社会现实是()封建制度日趋腐朽商品经济发展个性自由开始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被推翻A B C D解析:选A。本题可用排除法。明末清初宋明理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一定冲击,但其统治地位并未被推翻,故明显错误,排除含有的选项即可。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班固汉书艺文志材料2:秦昭王问孙卿子曰:“儒无益于人之国。”孙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势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诚实,谨慎),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餧,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荀子儒效篇材料3:夫儒者于平生之遇,率目为适然,独孜孜不怠,以学自怡,竟老而不倦。不知者,或又言其不得于今,欲借文学道艺立功名于后世,何见之归于浅也!余尝谓学之患二:曰私,曰蔽。世之欣于禄位,从乎鄙心生者,不必挂语。若所谓事业显当世及文学道艺垂千古,慕而企之,从乎私己之心生者也。儒者之学,将以解蔽而已矣。戴震(17241777年)沈处士戴笠图题咏序(1)根据材料1,概括班固关于儒家学派形成的主要观点。(6分)(2)根据材料2、3,比较荀子与戴震对于“儒者”不同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看法产生的社会因素。(10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儒者”价值取向变化的认识。(4分)解析:第(1)问,把握材料1“盖出于司徒之官”、“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可归纳儒家学派的渊源和形成过程。第(2)问,依据材料2“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虽穷困冻餧,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可归纳出荀子认为儒者重视道德修养、有利于培养民众的气节,有利于统治;社会因素需结合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分析。依据材料3“独孜孜不怠,以学自怡”、“欣于禄位,从乎鄙心生者”、“慕而企之,从乎私己之心生者也”等可归纳出戴震的看法;社会因素结合清代学术思想界的僵化状况等方面分析。第(3)问,认识把握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注意从思想文化的传承性等方面分析即可。答案:(1)观点:可能和司徒官职有关;上承尧舜、周文王、周武王;孔子集大成。(2)荀子:儒者重礼义(品格修养);有助于君主统治(有利于教化百姓)。因素:诸侯争霸战争需要人才。戴震:儒者应该孜孜追求学问,不应该重视功名利禄。因素:理学僵化,崇尚空谈(科举制度僵化成为谋取功名利禄的工具);清朝思想文化专制政策。(3)认识: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变动的影响;适应时代需要进行调整;传承儒家自身价值观念。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2: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材料3: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焚书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请回答:(1)概括材料1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6分)(2)材料2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6分)(3)根据材料3,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第(1)问归纳材料1的中心思想即可。第(2)问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第(3)问注意归纳材料3要点作答,原因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需要综合三则材料,找出贯穿三则材料的主线。答案:(1)主张: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原因: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主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3)主张: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