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3995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1相同点(1)都面临严峻的国内形势,都是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2)都缓解了危机,都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3)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4)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2不同点(1)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战时需要限度而引发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进行的经济改革。(2)前提条件: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3)根本目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4)方式:新经济政策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利用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5)侧重点:新经济政策以农业为主,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罗斯福新政是以调整工业为主,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6)作用: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二、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2列宁认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俄国,也能建成社会主义。他根据苏俄实际,先后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后者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3斯大林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上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重点是发展重工业;政治上是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斯大林时期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带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期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但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最终都没有取得成功。5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他的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三、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阶段内容原因作用大危机前“自由放任” 政策传统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推动经济发展但易产生经济危机大危机后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大危机爆发,“自由放任”政策已不适合社会化大生产下的经济发展使美国渡过了大危机等二战后国家进一步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美国的成功及各国的形势需要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后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启示任何一种政策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一成不变“自由放任”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不同方式,都不可能彻底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