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63589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掌握南方谈话的内容,理解南方谈话的重要作用。2掌握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一、历史性的跨越1邓小平南方谈话(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2)主要内容:党的基本路线不能动摇;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3)历史意义:南方谈话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中共十四大召开(1)召开: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2)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归纳总结经济体制改革一个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个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三个关键点:小岗村突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四个转变: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建立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内容: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意义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推进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2完善中共十五大(1)召开:1997年9月在北京召开。(2)内容: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提出新论断。(3)意义:十五大作出的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3改革开放30年的总体成就: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易混易错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只是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计划经济体制是行政手段配置;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配置方式。社会性质不是区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准。概念阐释经济体制改革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在中国,其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必要性史料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过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史料解读这段史料说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问题思考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何弊端。提示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僵化的体制挫伤了企业和生产者的积极性。2条件邓小平南方谈话史料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邓小平南方谈话史料解读这段话表明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段谈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问题思考(1)据史料,概括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2)邓小平南方谈话有何意义?提示(1)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过程中的重要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3过程史料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年发行到1993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图一 图二史料解读注意挖掘图片隐含信息:粮票代表的是计划经济,股票则是市场经济的象征。问题思考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这两种票证背后的最大区别。提示变化: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图一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图二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4影响史料图一望穿饭锅等下勺 图二讲求营养碗变小史料解读图片信息“等下勺”和“讲求营养”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问题思考史料两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其原因。提示漫画通过两个时期的对比,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的沧桑巨变。图片中的望穿饭锅等下勺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下,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讲求营养碗变小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原因、特点及作用(1)原因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2)特点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3)作用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全面认识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1必要性(1)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3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6特点(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1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新思路”是指()A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B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C完善计划经济体制D发展市场经济【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题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及其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可以看出实际上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发展市场经济,故D项正确。2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考点】【题点】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1992年”这一时间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分析,20世纪90年代,全球风云变幻,世界动荡不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连遭挫折,改革开放也存在一些问题,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改革开放的路线问题,给全国人民指明了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所以才会使该书畅销,故D项正确。31992年邓小平来到深圳,一天傍晚当散完步往回走时,市领导建议从原来的路上走回去,邓小平却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有()中国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中国应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中国应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应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A BC D【考点】【题点】答案D解析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故中的“开始”表述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4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4 947家,从业人员4 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 302亿元。这一现象反映了()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B所有制结构已根本改变C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考点】【题点】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主要介绍了中国工业企业的整体结构变化,所以排除A、D两项;B项的说法错误,排除。公有制经济、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试点企业反映的是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5“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年来人们在媒体上见的最多的一类消息。进入2016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材料中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点】【题点】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汽车行业激烈的竞争是由市场决定的,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C两项不符合史实。基础达标11992年初,邓小平谈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A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B成为中共十四大召开的理论先导C宣告中国改革开放新格局开始形成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考点】【题点】答案B解析由“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看出A项错误,排除;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21世纪初。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局面。其中的“新局面”是指()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C发展农村乡镇企业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考点】【题点】答案D解析依据时间即可排除A、B、C三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84年;1984年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得到发展。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在南方视察并发表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故选D项。3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图一粮票图二股票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考点】【题点】答案C解析图一是计划经济的见证,图二反映的是市场经济的特征。4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的中国人民明确了方向。此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进一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C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D对国有企业简政放权搞活【考点】【题点】答案C5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A管理体制的转变B所有制性质的转变C对外政策的转变D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考点】【题点】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而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最根本的就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故D正确。6钱颖一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导致它增长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仍然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基于这一视角,下图中江苏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B“一五”计划的实施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市场与调控的结合【考点】【题点】答案D解析注意图片的时间“19922012年”,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迅速发展,故选D。其他各项时间上都不符。7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题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及其影响答案D解析A项指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项指新中国成立初期,C项指改革开放前,三项均与图示时间不符合。8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提出:“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才能实现的。”这一理论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真正体现是()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题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及其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中所提及的“国民经济既强调计划经济又强调价值规律(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9由当代历史学者编著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共有四编,每编由若干章节组成。下图所示是该书其中一编的部分目录,这些章节应属于()第十八章南方吹来春天的风第一节改革走到十字路口第二节又一篇解放思想的宣言第三节迈出改革新步伐第十九章市场经济终于植根中国第一节配套的改革规划第二节重大的改革措施第三节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A第一编改道与转型(19491956)B第二编受挫与调整(19571978)C第三编改革与发展(19781991)D第四编辉煌岁月(19922000)【考点】【题点】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选编的内容,“南方吹来春天的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D符合题意。10下图为“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其中1993年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频率高的直接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C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考点】【题点】答案B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以1993年“市场”一词出现频率比较高,故B项正确。能力提升11(2018三明高一检测)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价格几乎没变。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农轻重比例失调 B计划经济体制C人民消费水平低 D人民公社体制【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题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及其影响答案B解析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以指令性计划的方式配置资源,确定物价,所以全国物价总体稳定,粮食价格二十几年几乎没变,故B正确。12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番话表明()A我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B经济体制改革不适合当前国情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探索中D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不明确【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题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及其影响答案C解析邓小平说这番话的时间是1992年初,当时已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一定认识,但不成熟,C项符合题意。1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 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考点】【题点】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1992年”,并联系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可知A项正确,而B、C、D三项在改革开放后就已经出现。14“个体户”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人们脑海里扎根的。下面两张图片是个体户经营情景。这反映了中国()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丰富人们生活D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考点】【题点】答案D解析“个体户”的出现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公有制,体现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故选D。15下面是19702010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C对外开放逐步深入 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考点】【题点】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图表可以看出两个高峰期分别是1980年和90年代中期,1980年我国改变原来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90年代中期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故选D。1980年我国刚刚实行对外开放,因此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说法错误,A项错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市场经济并未发挥主体作用,B项错误;1980年我国的对外开放刚刚起步,因此逐步深入的说法错误,C项错误。161956年、1978年、1992年,是现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个关键时间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材料二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多因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的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材料三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说明其变化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进1978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制度安排”的具体表现。(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务实主义探索”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考点】【题点】答案(1)表现:由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原因: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国民经济建设的加速;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表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科技教育体制的调整。(3)表现: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影响: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认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立足国情,顺应潮流,及时改革与调整;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一“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原因可从材料一关键词“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国民经济紧运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总结概括即可。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我国从1978年起在政治、经济领域所进行的改变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三中邓小平同志的观点即可;第二小问总结该观点对经济体制的影响即可。第(4)问,总结三则材料内容,找出之间的联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加以概括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