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63204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时 间:90分钟 分 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人定胜天”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2、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C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D 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3、“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这材料中的“它”是指A土地国有制 B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 D盐铁专卖政策4、下面是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5、历史学者王家范曾经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它”指的是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6、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7、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8、地理大发现探幽中评价新航路开辟时指出:“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其观察视角立足于A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 B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C物质文明改变了政治文明 D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9、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认为:英国以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A 新航路开辟 B资产阶级革命C 工业革命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10、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的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 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 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11、鸦片战争后“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下列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 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传统农业手和工业遭到严重破坏C外国商品倾销内地拥有免税优势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2、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13、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原因是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的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14、近代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请观察下图,指出“火柴大王”和重庆“大老板”分别代表的经济力量是A B C D15、 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有三种女人,四寸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这材料说明了A 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 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16、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17、“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18、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19、道德经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期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作用的是A调整工业生产 B整顿财政金融 C调节农业生产 D实行以工代赈2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政策,国家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使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极端贫困的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政策源于A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社会化 B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 C二战后的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欧共体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21、福利制度是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一政策主要体现出A对社会生产的调节 B资本社会化的趋向C企业“经营者革命” D分配领域的社会化22、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一种可怕的通胀形式滞胀,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为应对这一危机,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是A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放松对经济的干预 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23、从“一五”计划开始,我国以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到1978年为止,我国社会总产值从557亿元增加到6 846亿元,年均增长9%。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我国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及独立的工业体系B工业化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C我国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D没有苏联的经济援助就没有我国工业化的实现24、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营企业改革25、下图是一份询问笔录,该询问笔录产生的背景是A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打压 B民国官僚资本压制工商业发展 C“一五”计划忽视了轻工业发展 D计划经济实施及极左思潮泛滥 26、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27、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的主要原因是 A为完成“一五”计划 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28、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我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一政策A推动了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B保证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C有利于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 D巩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29、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A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B创办经济特区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建立上海自贸区30、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C实现了无壁垒的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31、(20分)“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经历了艰苦的探索。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 到20世纪中期,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最终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问题:(1)依据材料一指出,“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和“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共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有何重大举措?(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政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大危机的背景下美国政府的作用发生的怎样的变化?(2分)罗斯福新政实施有何影响?(4分)(3)纵观不同时期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3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 目前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是小生产小私有者的生产关系,即所谓小农经济。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总结报告1953年材料三 19531977年中国的人口迁移(估计)时期流向人数(百万)1953-1961年农村至城市39.241961-1977年城市青年上山下乡67.25 薛风旋著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2分)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党中央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7分)(3)上表人口迁移反映了1953-1977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什么状况?试分析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5分)期中考试历史答案DCCBA ABDCA DAABC CCBBB DCBAD ABDDB 31、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4分)举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4分)(2)措施:通过强力的行政手段减少农产品的产量,减少产品过剩问题(2分)变化:由自由放任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2分)影响:帮助美国摆脱了危机困境;开创了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4分)(3)认识: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应根据国情选择经济模式并不断调整,防止僵化;经济发展要善于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4分)32、答案:(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2分)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4分)(2)制约因素:生产资料的缺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薄弱、生产技术的落后。(3分)措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2分) 影响: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2分)(3)状况:城市化进程由发展到“停滞”。(1分)发展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和“大跃进”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2分)停滞原因: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