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地理 地球结构和地壳岩石的相互转化复习学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2231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地理 地球结构和地壳岩石的相互转化复习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地理 地球结构和地壳岩石的相互转化复习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地理 地球结构和地壳岩石的相互转化复习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地理 地球结构和地壳岩石的相互转化复习学案【考纲要求】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地壳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组成2.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征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的密切关系及主要特点4.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5.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和相互转化及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基础盘点】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 地震波 概念:地震的能量以 向外传播分类:纵波:传播速度 ,可通过 传播 横波:传播速度 ,只能通过 传播不连续面 莫霍面:地下33千米处,纵波、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 古登堡面:地下2900千米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 , 完全消失(2)内部圈层地壳 范围:地面至莫霍面之间的一层固体外壳,平均厚度约为 千米组成:各类岩石;厚度变化规律: 地幔 范围:介于 和 之间;形态: 态;分层:上地幔 下地幔地核 范围:古登堡面到 ;厚度:约3400千米分层:外核呈 态 内核呈 态 组成物质: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 2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 是地球上 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 ,气压 (2)水圈 组成: 、液态水、 按位置和状态分类: 海洋水: 占地球水体总量的96.53%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分地表水和 、大气水、生物水(3)生物圈 广泛分布于地壳、 和 中,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思考讨论:地震发生时,在地震中,地面上的人有何感觉?水中的潜水员有何感觉?3.读 “地壳物质循环略图”回答问题。(1)表示 作用,表示 作用,表示 作用,表示 作用。(2)C是 活动。 (3)E为 岩,F为 岩,G为 岩,其中 E的重要特是 。答案:1.(1)波动的方式 较快 固、液、气 较慢 固体 增加 下降 横波 (2)17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拨越低,地壳越薄 地壳 地核 固 地心 液固 铁、镍 2.(1) 生命 下降 降低 (2) 固态水 气态水 地下水 大气圈 水圈思考讨论:在地震中,地面上的人先是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水中的潜水员只是上下颠簸。原因是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能通过固态、液态物质传播。 3.(1)喷出和侵入 变质 风化侵蚀搬运 重熔再生 (2)火山喷发 (3)沉积 变质 岩浆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高频考点】1岩石转化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被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也称地壳的物质循环),如下图所示:号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重熔再生作用岩浆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多种变式图解各变式中号码代表的意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此图在实际考题中有很多变式图,在判断时牢记以下“窍门”,便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是自岩浆始,到岩浆终;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二是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三是沉积岩中含有化石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岩石类型名称:A_;B_;C_。(2)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_,_。(3)C岩石的形成过程中,地面有时会发生_活动和_。(4)和两种地质作用,其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是_(填数码)。(5)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6)根据C处岩层放大图回答下面三题。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有关图中岩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火成岩1为喷出岩B火成岩2为喷出岩C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喷出岩D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侵入岩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解析:本题以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为切入点,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在地壳内部冷凝形成的为侵入岩,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喷出岩。已生成的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A为变质岩,B为侵入岩,C为喷出岩(火山岩)。第(2)题,图中由沉积岩到变质岩应为变质作用;各种岩石到沉积岩应为外力作用。第(3)题,岩浆活动地带可能会有岩浆(火山)活动和地震。第(4)题,是外力作用,其能量主要是来自地球外部,如太阳辐射。是内力作用,其能量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第(5)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不能直接形成其他类岩石。岩浆岩也只能是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其他岩石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第(6)题,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以下几点:一般来说,大致呈水平状态的沉积岩层,越向下岩层越老,越向上岩层越新。侵入岩穿过某岩层,则说明该侵入岩是后来侵入的,岩层较新。火山熔岩喷出地表,形成火山锥。了解常见岩石的成因。答案:(1)变质岩侵入岩喷出岩(火山岩)(2)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外力作用)变质作用(3)岩浆(火山)地震(4)(5)C(6)DBD【随学随练】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盆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1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A高出很多 B. 高出稍许 C.高度相同 D. 高度较低2. 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A. 黄土塬 B. 沙滩地 C. 沼泽地 D. 自流盆地3.读图回答问题(1)在左图中填上地震波代号。P:纵波 S:横波。(2)无论纵波还是横波在经过a界面时,速度都明显加快,a为_界面,其以上部分A为_;横波经过 b界面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缓,b为_界面,其以下部分C为_,其以上部分B为_。答案:1.D 海绵能够吸附住一定的水,体现出调蓄的功能 2.C 湿地有调蓄功能3.(1)图略,左侧虚线处填S,右侧实线处填P。 (2)a是莫霍界面,A是地壳,b是古登堡界面, C是地核,B为地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