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课时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3145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课时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课时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课时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2.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1.分析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的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和艰难性。2.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危机,认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特点。知识点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1.背景(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3)国内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2.内容(1)农业:实行_。(2)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3)产品分配:取消_,实行实物配给制。(4)强制劳动:实行成年人_制。3.特点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_非常措施。4.影响(1)积极方面:为_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2)消极方面: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知识点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经济危机(1)原因战争破坏: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满目疮痍。自然灾害:19201921年的大旱灾,粮食产量急剧下降。政策因素:继续实行_政策。(2)表现工农业:工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大批工厂无法开工。人民生活:人民生活必需品得不到满足,许多人死于饥饿。2.政治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直接原因: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农村实行的_得到强化。(2)表现在农村: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在城市: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纷纷罢工抗议。水兵叛乱:农民和工人的不满情绪牵动着军队士兵,_水兵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知识点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原因(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2)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3.内容领域内容农业以_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方法,实行经济核算坚持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实行 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_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4.影响(1)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_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巩固了_,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到1925年,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初步好转。5.评价(1)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的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_途径。(2)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图示巧记】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内容、特点及结果【历史概念】 “余粮收集制”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为了在国内革命战争以及抵抗帝国主义干涉中保卫革命成果而在农业方面采取的一种非常措施,但由于实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管理,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激起了农民的反抗。【图示巧记】 新经济政策【易错防范】 新经济政策恢复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其中虽有允许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内容,但它主要是利用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发展生产力,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后因领导人的更换这一政策没有延续下去。【图示巧记】 两种经济政策的特征对比【易错防范】 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一2.(1)余粮收集制(3)自由贸易(4)劳动义务3.军事性4.(1)战胜国内外敌人知识点二1.(1)战时共产主义2.(1)余粮收集制(2)喀琅施塔得知识点三3.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自由贸易4.(1)工业化(2)工农联盟5.(1)正确主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及影响史料探究1.目的史料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注:“一般革命”指应对国内外的战争。思考据史料,列宁论述的是哪一政策?实施这一政策的两个任务分别指什么?答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分别指应对战争需要和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2.结果及原因史料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思考(1)“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什么?引发了什么后果?答案错误: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后果:挫伤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答案根源: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史论形成 正确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使苏维埃政权在严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2)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发展生产力的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是失败的。名家论史 观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共产主义,是计划经济的最初形态”。苏联解体20年祭导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大中小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主题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特点及影响史料探究1.历史背景史料 1921年列宁说:“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思考史料中的“政治形势”指什么?列宁所谓的“冲击”方法和“围攻”方法分别又指什么?答案形势:工农联盟面临威胁。分别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特点及影响史料 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地方流转根本没有守住自己的地方性的范围之内,它冲出去了。于是我们再打开一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俄共(苏共)领导人布哈林思考史料中“打开”的本质含义是什么?结果如何?答案含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结果:恢复发展了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史论形成 新经济政策的“新”(1)所有制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形式。(2)分配形式:实行按劳分配。(3)流通领域:允许自由贸易。(4)过渡方式:按经济规律办事,从直接过渡转变为逐步过渡。(5)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十月革命后,为了应对严峻的内外局势,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保障军事上的胜利。但在实行中也存在着许多弊病。2.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历史的必然,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其中的“非常时期”是指这一时期苏俄面临()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困境B.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C.严重的兵变和农民暴动D.法西斯侵略势力的威胁解析十月革命后,面对严峻的内忧外患,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施的时间是1918年,当时苏俄已退出了一战,A项错误;C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消极影响;D项发生在二战期间,与时间不符。答案B2.(2017浙江湖州高一检测)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苏俄境内,全国上下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指导下,你不可能做的事情是()A.从事经商活动 B.把粮食捐给前线C.参加义务劳动 D.参加红军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是苏俄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为了最大限度的集中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渡过难关的一种临时性政策,它取消了一切商品贸易活动,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采取余粮收集制,把粮食无偿交给前线,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实行强制性义务劳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号召人们参加红军,保卫苏维埃政权,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3.(2017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苏俄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但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但鱼却属于你们。”农民的不满主要针对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 D.土地私有化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农民的不满。故答案为A项。答案A4.(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1921年,列宁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一“途径”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掀起D.计划经济的推行解析1918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终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这使小农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正确道路。故答案为B。答案B5.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A.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C.与美国冷战D.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解析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允许资本家经营,并恢复商品流通。故选B项。答案B6.(2016贵州学业水平测试)“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材料反映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是()A.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B.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C.迅速实现了苏联工业化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进程解析结合题干“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可知,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选择A项。答案A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与老农的对话。1920年列宁约见了一位来访的老农。列宁:依你看,现在农村主要的问题在哪里呢?老农:我看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列宁:有什么办法能唤起大家干活的兴趣呢?老农:为什么不采用我们庄稼人早已习惯,而且认为最合理公平的办法呢?我说的是政府按俄亩规定固定上缴税收,而且要事先公布,不随便改变。列宁:你是说,允许庄稼人按规定交税后,自己可以支配剩下来的产品?老农:正是这样。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材料二1921年,美国人哈默大学毕业后到俄国访问。在那里他看到饥荒,也看到蕴藏着巨大宝藏。他用易货贸易的方式为俄国购买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小麦。后来列宁特地接见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1)老农所说的“现在主要的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列宁是如何解决这些“农村主要的问题”的?(2)结合材料二回答,此时的哈默能在苏俄开采石棉的前提是什么?如何认识苏俄的这一政策?解析第(1)问应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及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方面作答。第(2)问要对新经济政策做全面的认识。答案(1)原因: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一步加强,布尔什维克党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直接损害了农民利益,引起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挫伤了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办法:推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前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方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认识: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是一条适合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学习思考】1.为什么列宁在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功劳”的同时,又说“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教材第132页)提示在这段话中,列宁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帮助苏俄政权渡过严重危机方面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政策,是一种临时性的办法。说明列宁已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教材第133页)提示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它因适合苏联具体国情而成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即在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和监督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自我测评】(教材第134页)从背景、目的、内容、效果等方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做一比较。(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如表格、知识结构图、历史小论文等。)提示(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维埃政权困难重重。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实行余粮收集制;实行广泛的工业国有化,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情況,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为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工资制。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得以顺利恢复,从而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农联盟得到了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134页)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列宁领导的俄共(布)采取了什么对策?提示以上材料反映的问题;农民请愿要求停止余粮收集制;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要求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普遍反对。对策:列宁领导的俄共(布)果断地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摆脱困境,巩固政权,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课时作业1.(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1918年,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针对这种困难情况,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B.实行余粮收集制C.扩大集体农庄规模 D.大规模开垦荒地解析1918年,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是其农业措施,故B项正确。答案B2.(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1919年3月苏维埃政府将全国城乡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一律联合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公社,规定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须加入消费公社,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由此可知,苏维埃政府()A.取消了自由贸易 B.实行了普遍义务劳动制C.鼓励私人办企业 D.征收固定粮食税解析依据材料“1919年3月”“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信息可知,当时苏俄正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了商品贸易,日用必需品实行国家统一配给制,故A项正确。答案A3.(2018山西太原高一下学期期中)列宁认为: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这一失败表明()A.外来武装干涉阻碍了苏俄发展B.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C.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苏俄国情D.苏俄放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解析根据材料“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可知,该“尝试”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故B项正确。答案B4.(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苏俄曾采取的重视市场和商品交换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D.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答案B5.(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22年5月,苏俄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法令还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采取村社的、个体经济的或集体经济的形式。由此推断当时的俄国()A.实行余粮收集制B.农业集体化运动正在推行C.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解析从材料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可知反映的是私人可以开办小企业,故C项正确。答案C6.(2018四川乐山高一下学期期中)1920年,苏俄农业总产值约为战前的一半,到1924年则达到战前水平的87.3%,1925年的播种面积为1913年的99.3%。这主要得益于()A.余粮收集制 B.社会主义的确立C.新经济政策 D.集体农庄的建立解析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困难,苏俄政府自1921年3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这有利于苏俄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故C项正确。答案C7.(2017辽宁大连高一检测)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就市场角度而言,其积极意义在于()A.推动了农业产品的商品化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消除了农民对政府的不满D.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解析固定粮食税,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便于农民在交完粮食税后,将剩余粮食投入市场,为农产品商品化提供条件,故A项正确。答案A8.(2014浙江学业水平测试)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下列各项对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实行的B.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D.恢复了自由贸易与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答案D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遭受了严重的失败。”材料二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材料三1921年3月,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经济政策”是指什么政策?列宁对这一政策的认识有哪些?(2)材料二中列宁做出正确判断,在农业方面的实践是什么?(3)材料三中列宁是如何做到“退一步”的?“进两步”的主要含义是什么?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遭受了严重的失败”回答出经济政策以及认识。第(2)问,结合新经济政策有关农业方面的措施回答实践。第(3)问,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及影响思考。答案(1)“经济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使苏俄向共产主义过渡。(2)实行粮食税。(3)作法:放弃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含义: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