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62376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铜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第卷 选择题部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24小题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先秦时期生产力落后,人们信仰神灵,而统治者为巩固王权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归结为上天安排的,以得到民心。这说明夏商周时期( )A.统治较为稳定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政权更迭频繁 D.各项制度尚不健全2.有学者认为,分封制在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孕育,夏、商二代开始形成和发展,西周渐趋完备,是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该学者强调了分封制的( )A.集权性 B.分权性C.松散性 D.落后性3.中国史纲要中说:“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徙民实边,修长城 B.建灵渠,出兵南越C.统一文字,焚诗书 D.除谥法,废“封建”4.秦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想把王位的宝座千万世的传下去;汉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表明() A.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 B.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C.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 D.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5.公元前127年,汉皇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规定( )A.意在恢复西周的分封制 B.使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C.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D.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6.唐代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劾,并依法治罪。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这反映出唐朝时期(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C.大臣专权现象严重 D.伦理道德受到挑战7.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据此可知( )皇帝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汉武帝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察郡国,巡视吏治汉昭帝增加镇压诸侯谋反、民众反抗的权力汉平帝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的权力A.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 B.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C.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 D.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8.有学者统计,宋史有传的官员中46.1%来自寒门,从南宋两个年份的进士题名录来看,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年占56.3%,另一年占57. 9%。这说明两宋时期的科举制( )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从根本上结束了贵族政治C.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 D.选拔官员更注重公平公正9.“(明)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四友斋丛说)材料反映了内阁( ) A地位提升,权力扩大B获得统领六部的权力C大学士拥有最终决策权D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10.清朝雍正皇帝初设置军机房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而雍正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这表明军机处( )A.可以避免大臣专权 B.地位逐渐上升C.与内阁的地位相当 D.已失去其绝密特性11.学者蒋廷黻指出:“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他所说的“世界大势”是指( )A.工业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 B.英国对世界殖民帝国的追求C.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延伸 D.农民阶级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12.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13.在1860一1861年间,太平天国在占领区内实行“着佃交粮”的政策,即责令佃户直接把钱粮交给政府,交租数额因地而异,并无定制,受到广大占领区农民的普遍欢迎。这主要是因为它( ) A.改变了土地的所有权 B.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C.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 D.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4.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说:“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 A.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B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C.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5.甲午中日战争时期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材料体现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 B.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C.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 D.君主立宪脱离中国国情16.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 )A.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 B.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C.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 D.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17.赫德说:“义和团之运动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这反映出他认识到( ) A.义和团运动的巨大影响力 B.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C.中国人民继续发动义和团运动 D.武器落后是失败原因 18.纪录片大国崛起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列强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列强在华设厂开矿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19.武昌起义发生后12天,湖南、陕西两省首起响应,当月内宣布独立的还有江西、山西和云南,这5个省的独立集中发生在9天之内。这表明( )A.革命内部潜伏巨大危机 B.清王朝的统治已被推翻C.全国性武装暴动提上日程 D.武昌起义带来了示范效应20.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一度倡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然而辛亥革命后却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孙中山这种转变表明( )A.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 B.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C.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民族统一 D.革命派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21.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是覆盖在旧中国上的薄薄的一层皮,它距离中国民间社会极其遥远。可见,该学者认为当时( ) A.中国民主革命力量不足 B.辛亥革命缺乏群众的支持C.中国应该实行社会改良 D.共和制难植根于中国社会22.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绥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部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 这说明( ) A.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B.太原会战是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正面战场发挥抗战主导作用 D.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战役23.抗战时期,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缩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年限,增大初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的比重;日军这样做是便于实现其同化政策的阴谋。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D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24.1941年4月,新四军在根据地创办了第一家银行,随后建立印钞厂,发行抗币,并禁止日伪货币在根据地流通。中共这一举措( )A.加剧了沦陷区的通货膨胀 B.挫败了日寇对国统区的经济封锁C.为持久抗战提供经济支持 D.使抗币成为国民政府的合法货币第卷 材料题部分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必考题:共37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 。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夷狄)之以恩惠的羁縻之道。60年代后,英、美等国分头向清政府递交一项声明,对各省执行条约的状况表示不满,并向清政府提出警告。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对此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并分析转变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时期中国“被动开放”的历程及不同阶层在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就“政体变革”所做的尝试和努力。(15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说:“吾国中央官制,秦汉以后,无时不在变化之中,而其变化的特质则为天子的近臣转变为国家的大臣。天子畏帝权旁落,慎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为己有,常用近臣以压制大臣。历时既久,近臣便夺取了大臣的职权,因之大臣乃退处于备员的地位,而近臣却渐次变为大臣。近臣一旦演变为大臣,天子又欲剥夺其权,而更信任其他近臣。选样,由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而吾国中央官制遂日益复杂起来。”阅读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史实,评析萨孟武先生关于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特质的观点。(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7,28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7.(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在地方监察体制上,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全国为十五道,监察御史亦增至十五人。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代表,是“道察”体制的产物。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张晋藩察吏是治国之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监察制度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代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7分)28. (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许景澄(1845-1900),字竹筠,浙江嘉兴人,同治年间进士,其从政之初,正值洋务运动勃然兴起之时,学习西方,实现近代化以自强求富成为当时的进步思潮,许景澄顺应历史潮流,广泛借鉴西方先进思想。中法战争期间,许景澄即上书筹言海防,得到朝廷采纳,在两次出使外洋时,他曾主持勘验“定远”“镇远”“济远”和订购“经远”“来远”等舰船,以及购买枪弹,为清朝海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他还潜心研究各国海军,编译外国师船图表供国内参考,并上疏条陈海军应办事宜,提出加强大沽囗防卫及在胶州海湾设海军基地等具体主张。他为了实现军事图强以建立强大的外交基础的目标,积极支持国内的改革活动,参与中国近代海军、军港的筹建,提出了整顿海军和改革兵制的具体措施,对于巩固中国海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摘编自张登德许景澄与晚清海军建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许景澄主张加强海军建设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许景澄对近代中国海军建设的贡献。(7分)铜仁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试高二历史答案 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CDDCAACABAA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CCAACDADDBC25.(1)变化:从因对国际法的无知而漠视条约到有意识遵守、利用国际条约再到谋求修改不平等条约。原因:西方列强对清政府的施压;西方国际法学书籍和观念传入中国;开明地主阶级思想观念的转变;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10分)(2)历程: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11个通商口岸,开放范围延伸到整个沿海,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政治核心区域被迫开放。尝试和努力:19世纪70年代,早期维新派兴起,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主张“君民共主制”,其后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创报刊,建学会,宣传维新思想,倡导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20世纪初,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成立内阁,但实质是一场政治骗局;革命派宣传革命思想,要求推翻清政府,辛亥革命后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15分)26:萨孟武先生的观点: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特质是天子的近臣转变为国家的大臣。该观点有一定的道理。汉武帝时期设立内外朝制度,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内朝逐渐转变为决策机构;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但也有他官参与机务,如“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翰林学士,制约相权;明朝时期废除宰相制,成立内阁,其后设立司礼监牵制内阁。这些史实都体现了萨孟武先生的观点。秦汉之后,中国古代逐渐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天子将身边的近臣转变为国家的大臣,体现权力的分化与牵制,最终加强皇权,巩固统治。27. (1)特点:继承前朝监察制度的经验,并有所创新;监察覆盖面广;重视经济监察,以司法监察为重点;御史兼治吏与明法职能;以皇权为中心。(8分)(2)意义: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监察制度的经验;整顿吏治,防治腐败,保障了国家机构正常运转;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为后世监察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7分)28.(1)背景:晚清时期,中国海军建设落后;洋务运动兴起,自强求富成为当时的进步思潮;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中国;许景澄强烈的个人爱国精神。(8分)(2)贡献:向清政府上书建议筹建海防,被清政府采纳;主持勘验和订购舰船,购买枪弹;编译相关书籍,提出海军防卫和海军基地建设的具体主张;提出整顿海军和改革兵制的具体措施。(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