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平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62072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平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平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平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1某思想家强调“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2墨子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这一思想()A继承了儒家的仁爱思想B否定了西周的等级制度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D借鉴了无为而治的思想3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4孟子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密孔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由此可知,孟子主张()A遵从规律发展生产充实百姓财富B鼓励农民按照农时辛勤劳动C政府不要干预百姓的生产生活D古代已经普遍形成环保意识5董仲舒春秋繁露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据此可看出董仲舒的主张是()A君权神授B天人感应C无为而治D知行合一6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 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7谥号是对帝王、大臣、贵族生前事迹进行评价褒贬给予的称号。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不敬,于是废了谥号。西汉时期又恢复了这一制度,除刘邦谥号“高皇帝”外,其余皇帝谥号中大都有“孝”字。秦汉谥号的废立表明,当时()A谥号是贵族享有的特权B大一统王朝的权威加强C谥号具有舆论监督作用D统治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8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纲常伦理 D天人感应理论9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B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10主张把自己的“心”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拒绝拜倒在圣贤的脚下,认为要想得到“良知”,不必去读圣贤经书。这句话反映的是()A孟子的“仁政”B朱熹的“理学”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1国际学术界认为,朱熹是孔、孟以来中国最大的思想家,也是孔、孟以后综合了新儒家思想,在新基础上建立哲学体系的最重要人物。下列选项跟朱熹密切相关的是()A融合了佛教、道教、法家的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B提出“格物致知”,进而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C认为人性的最高境界是天理,提出“天人合一”学说D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12朱熹说:“天地之间,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皆形而下之器也;形而下之器,自有形而上之道;就形而下之器,穷形而上之道。”这体现了朱熹理学()A修养论中坚持格物致知的实践方法B社会实践理论中坚持道统论的观点C理气对立,存天理灭人欲的义利观D理一气二、理气统一的哲学观点13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A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B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C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D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14宋代某理学家说:“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由此可见该理学家()A主张求理需循序渐进B认为育人要因材施教C倡导教育需有教无类D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15南宋时期,儒学家陈亮主张“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反对朱熹空谈义理,强调以民为本,坚持改革政弊,考求历代国家的成败兴亡、典章制度的兴废,希望以此寻出振兴南宋,转弱为强的途径。这说明()A朱熹之理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B儒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C儒学具有经世致用之内涵D孟子学说备受宋儒推崇16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A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B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促进儒学的世俗化D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17 “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下列属于“新时代内容”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知善知恶是良知”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18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应予以改革,强调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广大百姓的快乐与否。由此可知,当时中国()A儒学统治地位已动摇B儒学出现了趋时更新C正在酝酿着社会转型D君主专制逐渐被削弱19王夫之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他,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拒不接见,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下一副对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这表明王夫之()A严格自律,注重名节B坚持反清复明活动C学说得到清政府尊重D对政治腐败深恶痛绝20如果要了解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状况,应该查阅的奠基之作是()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21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人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A地动仪 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22祖冲之的数学著作,在唐宋时失传。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代康熙以后便无人过问,直到近代才从日本翻印回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方式缺乏质的变化B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C历代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23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出。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现此可知()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B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C唐代四川地区印刷术最发达D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24宋代出版中心散及全国四面八方,形成官刻坊刻及私刻的印刷局面,印刷品内容也扩展到儒释道及诸子百家所有领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宋代()A活字印刷术得到普及 B印刷术的进步和推广C农政全书的畅销D市民文化的广泛传播25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和累积,又是现存社会和政治的反映,而文化反过来又能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文化现象与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的是() 汉赋的繁荣 理学的形成 宋词的兴盛 小说的繁荣AB CD26从明代开始,小说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其主要原因是()A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B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C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阶段,诗赋在科考中失去了市场D明末清初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的反映27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艺术手法的传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的“美人”是屈原借以表明心志的比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屈原通过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A追求小康社会的理想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C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D渴望国家富强的情愫28 2017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古诗词热,仿佛一股清泉,浸润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仿佛一声号角,召唤我们更好地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阅读下面精美文句,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A B CD29下图展示了“马”字的演变,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汉字由繁到简 B小篆逐渐失传C隶书日益推广 D书法成为艺术30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B随着宋朝商业的发展,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出现并成主流C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D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31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原来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到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文武兼修,角色齐全C博采众长,兼收并蓄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32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A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B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理性精神C阻碍了古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D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33苏格拉底通过与学生循循善诱的对话,使学生明白了在特定情况下,盗窃和欺骗手段也可能是善行。材料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A善恶之间可以相互的转化B社会环境影响人们认知C教育能助推人们明白道理D社会进步推动人们向善34 16世纪欧洲有人宣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这些宗教观点()A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C强化了教皇的宗教权威D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35路德认为“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美好的功德)”,甚至吃饭喝酒、衣服洁白和头发擦油也是善功。路徳这些思想()A意在淡薄人们的宗教信仰意识B客观上反映了新兴资本主义要求C特别强调了思想信仰的重要性D与新教宣传的思想理念背道而驰二、材料阅读(共30分,共3问,第1、2问每问8分,第3问14分)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数学和西方古代的数学各有特色。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摘清绝,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几何学的对象乃是永恒事物,而不是某种有时产生和灭亡的事物”,“几何学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双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 材料二 从14世纪到16世纪这300年的文化运动,使西欧逐渐摆脱了此前宗教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信仰不再是唯一的人生态度。 材料三 人文主义宣扬的理性精神,不仅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自由,而且强调考虑问题要有系统严密的思想形式要讲逻辑、讲实证。 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革命的“形而下”(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形而上”(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人文主义演变的轨迹与科技进步的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交叉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以上材料均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对待数学作用的不同认识。(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马克垚关于西方人文主义与科技关系的观点(14分)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文科)一、单选题(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1.5BBCAB 6-10ADCCC 11-15DDBAC 16-20CCBAB21-25DABBD 26-30ADBAD 31-35CBCBB二、材料阅读(30分第1、2问,每问8分,第3问14分)36【答案】(1)认识:中国古代认为数学是解决现实生产生活问题的工具;西方古代认为几何学可以帮助人们探寻真理,是理解哲学的基础。(中西方各4分) (2)内涵: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反对禁欲主义;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每一点4分,任答2点即可) (3)评分标准:(14分) 一等(1410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第一步:提炼观点、表明态度马克垚认为西方人文主义与科技是“交叉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我赞同这一观点。 第二步:阐明理由包括思想推动科学与科学推动思想两方面,史实全面准确,至少两个史实。 思想推动科学: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启蒙运动倡导科学精神有利于科学的进步。(言之成理均可) 科学推动思想:印刷术的传播,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近代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科学基础从而促进启蒙运动兴起发展;生物进化论冲击了教会的神创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言之成理均可) 第三步:结论马克垚的观点符合西方人文主义发展与科技进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史实。【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认为“九章算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得出中国古代认为数学是解决现实生产生活问题的工具,根据材料一中“几何学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双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得出西方古代认为几何学可以帮助人们探寻真理,是理解哲学的基础。 (2)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神学束缚,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3)根据材料三“人文主义宣扬的理性精神,不仅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自由,而且强调考虑问题要有系统严密的思想形式要讲逻辑、讲实证”结合所学得出科学的发展为人文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同时人文主义的发展,使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更加深入,并且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所以也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