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高考热点演练卷(五)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1634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高考热点演练卷(五)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高考热点演练卷(五)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高考热点演练卷(五)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热点演练卷(五)(2018陕西西安联考)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级行政区的两个地区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1据材料推断导致甲、乙两地区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候条件B耕地面积C地形条件 D水源丰歉2乙地区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A计划生育措施有力,出生率下降B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升高C人口的净迁出率大于自然增长率D生育观念的改变,出生率下降解析:1.C2.C第1题,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地形、水源、土壤,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居住,不是甲、乙两地区人口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A错;东南沿海地区山地丘陵多,耕地面积较少,水资源丰富,不是影响甲、乙两地区人口数量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B、D错;因此,甲地区与乙地区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条件,即甲地区为平原地区,乙地区为山地丘陵地区,C对。第2题,乙地区为山地丘陵地区,人居自然条件较差。甲地区地势平坦,人居自然条件优越。因此,乙地区人口外迁量较大,人口净迁出率远大于自然增长率,从而导致乙地区人口数量下降,C对;两地的计划生育政策相同,A错;人口老龄化严重、生育观念改变不是该地人口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B、D错。(2018湖南湘北18所重点中学模拟)下图是2015年甲、乙、丙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动图。读图,回答34题。3甲、乙、丙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数量最多与最少的分别是()A甲、乙B甲、丙C丙、乙 D乙、甲4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城市群与城市带,人口变动出现“城城”流动现象,最有利于“城城”流动的是()A人口快速增加B城市之间距离扩大C城际快速交通的发展D产业快速转移解析:3.A4.C第3题,据图中信息,甲地总人口的0.8%(自然增长率0.3%,机械增长率0.5%)约等于10万人,乙地总人口的2%(自然增长率1.5%,机械增长率0.5%)约等于5万人,丙地总人口的4%(自然增长率1%,机械增长率3%)约等于15万人,计算可得甲地人口最多,乙地人口最少,故选A。第4题,最有利于“城城”流动的是城际快速交通的发展,C对;城市之间距离扩大可能导致“城城”流动速度减慢,A、B错;人口快速增加、产业快速转移与“城城”人口流动关系不大,D错。故选C。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下图为“TOD”开发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图中A、B、C三类城市功能区分别为()A居住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B居住区、办公区、核心商业区C核心商业区、办公区、居住区D办公区、核心商业区、居住区6TOD开发模式可以()A降低土地利用密度B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C降低区域人口密度D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解析:5.A6.D第5题,A区域面积大,且离车站较远,可以判定地价较低,因此为居住区;B区域靠近车站,交通便利,地价高,可能为核心商业区;C区域位于商业区和居住区之间,可以判定为办公区。第6题,TOD开发模式相当于多核心城市模式,每个核心相对独立且核心之间交通便捷,故D正确。(2016海南卷)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79题。7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8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9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大力发展快速交通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部分产业迁至郊区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BCD解析:7.C8.B9.A第7题,由题意可知,职住比越接近1,职住越平衡;读图可知,四环与五环之间的职住比最接近1,因此职住最为平衡,故C选项正确。第8题,职住比差异增大,也就是职住趋向分离,说明居民居住地点和工作地点之间的平均距离在增大,即就业人群上班的平均距离(即出勤距离)增加,故B选项正确。第9题,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具体问题有就业人群的通勤距离增加、通勤时间变长、通勤成本增加等。可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降低职住比,需要将部分产业迁至郊区,且要靠近人口密集地区;二是大力发展快速交通,以降低就业人群上下班所花费的时间和交通成本;综上可知,A选项正确。(导学号66636088)(2018河南名校联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11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减少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量解决城市洪灾解决城市缺水问题ABCD解析:10.D11.D第10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表硬化,植被减少,因而在雨季时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第11题,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洪灾;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12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读表,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年份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19601004012482012100274132(4)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解析:(1)受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的影响,地租自市中心向外呈现递减趋势,故地租水平A地最高,B地次之,C地最低。(2)高级住宅区一般选择地势较高、上风地带、河流上游、靠近文化区和行政区的位置,故D地位置最佳。(3)根据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变化,分析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4)本题具有开放性,主要从城市道路规划、管理建设等方面回答。答案:(1)地租水平A地最高,B地次之,C地最低。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地租最高。(2)D地。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靠近森林,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4)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13(导学号66636089)(2018江西调研)读“京津冀部分地区示意图和河北省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完成下列要求。(1)近年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城市人口净迁入量大增,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2)简述石家庄和沧州在城市服务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服务范围的影响。(3)说出1982年前后河北省城市化特点的变化。答案:(1)随着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三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增多,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从而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2)差异:石家庄的服务范围比沧州大,提供的服务种类比沧州多,服务级别比沧州高(或石家庄服务功能比沧州强)。影响: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将使沿线城市的交通通达度提高,有利于人口迁入和经济发展,将使沿线城市的服务范围扩大。(3)1982年以前,城市化速度慢,城市化水平较低;1982年后,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