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课时跟踪检测(七)陈情表 苏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1422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课时跟踪检测(七)陈情表 苏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课时跟踪检测(七)陈情表 苏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课时跟踪检测(七)陈情表 苏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情表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DA项,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指期服和功服;婴,缠绕。B项,无,没有;主,主持,做。C项,辞,辞谢。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解析:选DA项,沐浴,此为“蒙受恩泽”,今为“洗澡”;B项,上报,此为“向上报答”,今为“刊登在报纸上或向上级报告”;C项,秀才,此为“优秀的人才”,今为“泛指读书人”;D项,与现代同。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B.C. D.解析:选CA项,前“又”,后“结束”;B项,前“拳拳,形容感情恳切”,后“诚挚”;C项,均为偏指一方“我”;D项,前“舅父”,后“公公”。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臣以供养无主臣具以表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谨拜表以闻是以区区不能废远A BCD解析:选C介词“因”,介词“用”,连词“来”。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则刘病日笃A臣具以表闻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历职郎署解析:选C例句中的“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C项,名词作状语,向上。A项,使动用法,使闻。B项,形容词作动词,远离。D项, 名词作动词,担任职位。6名句默写。(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2),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3)臣之辛苦,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参考答案:(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独立(2)臣欲奉诏奔驰实为狼狈(3)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愿陛下矜愍愚诚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注犍为(Qin wi),地名,在中国四川省。醮,改嫁。烝烝之性,热切的样子,形容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游夏,孔子的弟子子游和子夏。安乐公,刘备的儿子刘禅。虫流,指死亡。精读设计1.“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是判断句,“也”字表判断。2.“遂以成疾”中的“以”解释为“因为”。3.“而师事谯周”中的“师”是意动用法,解释为“以为师”。4.“少仕蜀,为郎”中的“为”解释为“动词,做”。5.“蜀平”一句是没有标志的被动句。可翻译为“蜀国被平定之后”。6.“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中的“终”,解释为“去世”。“服阕”解释为“服丧完毕”。“以”是介词,解释为“凭借”。7.“可次齐桓”中的“次”解释为“比得上”。8.“是知成败一也”是判断句,“也”表判断。9.“与凡人言”中的“凡人”是古今异义词,可解释为“一般人”。10.“言教是以碎耳”中的“是”是代词,可解释为“这样”。“以”,解释为“因为”。“是以”是固定用法,可解释为“因此”。11.“华善之”中的“善”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解释为“以为善,赞许”。12.“出为温令”中的“出”与“入”相对,解释为“离京为官”。13.“而憎疾从事”中的“疾”解释为“痛恨”。“从事”解释为“下属,即做从事的人”。14.“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可翻译为: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15.“及赐饯东堂”是省略句,应为“及赐饯(于)东堂”。16.“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中的“于是”是古今异义词,可解释为“在这时”。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慈父见背见背:死的委婉说法B躬亲抚养 躬亲:亲自C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D矜愍愚诚 矜愍:夸耀解析:选DD项,矜愍:怜悯、怜恤。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B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C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D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解析:选C找出动词“有”“望”“迁”支配的对象,再结合表示句间关系的虚词“而”“乃”的用法,做出正确判断。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人有名有字。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后由父母来命,供长辈呼唤。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成人礼)取字。B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下达给臣属的文书命令。C太子:中国古代帝王的长子,是王朝中王位或皇位的继承人,又称王储、皇储或储君。D令:“令”是古代的官名。或指中国古代政府某部门或机构的长官,如尚书令、郎中令等;或指县一级的行政长官,如县令、令尹等。解析:选C“中国古代帝王的长子”说法错误。一般情况下,帝王的嫡长子为太子;特殊情况下,其他儿子也可立为太子。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做铺垫。B强调祖母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祖孙之情。C陈情表的第一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发对祖母的孝情。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解析:选D“夙愿”指一向怀着的愿望。到晋朝为官,并不是李密的愿望,故不对。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译文: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译文: 参考答案:(1)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2)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又叫李虔。他父亲早死,母亲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恋母情深,就因为思念母亲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有时间就当众讲解阐述自己的学术理论而忘了疲倦,拜谯周为老师,谯周的门人把他和子游、子夏相提并论。(李密)年轻时在蜀国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有才能且擅长辩论,吴地的人很赞赏他。蜀国被(晋国)平定之后,泰始初年,皇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为祖母年岁大,无人奉养,就没有办法听从皇上的诏令。于是向皇上上书说:我因为命运坎坷,年幼遭遇不幸。刚生下来六个月,慈父就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逼母亲改变守节之志。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单病弱,亲自抚养我。我幼年经常生病,九岁还不会走路,孤苦伶仃,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可以照应门户的童仆;孤孤单单,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而祖母刘氏一直被疾病缠绕,时常卧病不起;我侍奉她喝水吃药,不曾废止而离开。我的辛酸苦楚,不仅仅是蜀中人士以及梁州、益州的长官们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希望陛下您怜悯我愚拙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或许刘氏能侥幸地安度残年。(若您成全)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应当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表文呈给皇帝,皇帝看了说:“李密的孝名,果然不假啊!”就停止征召他。后来刘氏病故,李密服丧完毕,以洗马的身份,到洛阳做官。司空张华问他:“安乐公(刘禅)怎么样?”李密回答说:“可以称作第二个齐桓公。”张华问他为什么这么说,李密说:“齐桓公任用管仲而称霸,任用竖刁而身死(国灭)。安乐公任用诸葛亮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使国家灭亡,所以说他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张华又问:“孔明说教为什么细碎?”李密说:“以前舜、禹、皋陶在一起说话,可以简洁雅致;大诰是和普通人说的,应该细碎。和孔明谈论的人没有一个可以与他旗鼓相当,所以(和普通人)说教有些细碎。”张华赞许他的说法。李密被派去做温地的县令,他憎恨厌恶做从事的人,曾经在给别人的信上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回到朝廷做事,但朝廷里没有能帮助他的人,于是只能改任为汉中太守,自己常因为失去京官的名分而心怀不满。等到有一天在东堂设宴,皇帝下诏叫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写道:“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对此很生气,在这时(趁这个时机)都官从事上奏章罢免了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在家中去世。三、语言表达专练12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 参考答案: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在儒家学说中,“孝”为伦理道德之首。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其大意是,“孝”说的是供养父母,而犬马也都能得到饲养,_,就与饲养犬马没有区别。由此可见,孝不仅在于外在的表现,_。如若未真诚侍奉和恭敬父母,任何外在形式的表现都不足以体现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_,也是一种社会伦理的道德追求。“孝”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社会伦理基础,儒家更将“孝”作为评价一个人能否尽忠报国、尽职为官的基本标准,“孝”与“忠”共同形成社会个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为准则。答: 解析:回答问题要注重把握语段的意思和空格前后的内容。语段主要介绍儒家学说中的“孝”。处所在的句子整体是阐释孔子的话的,由其前后文可知,处应该填写与“因此若无孝敬父母之心”类似的内容。处,前文写“孝不仅在于外在的表现”,后文写“任何外在形式的表现都不足以体现孝道”,由此可以看出处的内容是有关人的内在情感的。处,由后文的“也是一种社会伦理的道德追求”可以看出,处的内容应该是有关伦理观念的。参考答案:因此若无孝敬父母之心而且更在于内在的情感孝不仅是善事父母的家庭伦理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