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0429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4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 “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 “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 “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 “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感悟角度:(1)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3)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为百姓谋利,有所作为。【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必须围绕题干中“为官情怀”来答题。先要分析两篇文章抒发 一、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钱塘勤上人诗集叙苏 轼 昔翟公罢廷尉,宾客无一人至者。其后复用,宾客欲往。翟公大书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世以为口实。然余尝薄其为人,以为客则陋矣,而公之所以待客者独不为小哉! 故太子少师欧阳公好士,为天下第一。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甚于士之求公。以故尽致天下豪俊,自庸众人以显于世者固多矣。然士之负于公者,亦时有。盖尝慨然太息,以人之难知,为好士者之戒。意公之于士,自是少倦。而其退老于颍水之上,余往见之,则犹论士之贤者,唯恐其不闻于世也;至于负己者,则曰“是罪在我,非其过。” 翟公之客,负之于死生贵贱之间,而公之士,叛公于瞬息俄顷之际。翟公罪客,而公罪己,与士益厚,贤于古人远矣。公不喜佛老,其徒有治诗书学仁义之说者,必引而进之。佛者惠勤,从公游三十余年,公常称之为聪明才智有学问者,尤长于诗。公薨于汝阴,余哭之于其室。其后见之,语及于公,未尝不涕泣也。勤固无求于世,而公又非有德于勤者,其所以涕泣不忘,岂为利也哉。余然后益知勤之贤。使其得列于士大夫之间而从事于功名,其不负公也审矣。 熙宁七年,余自钱塘将赴高密,勤出其诗若干篇,求余文以传于世。余以为诗非待文而传者也,若其为人之大略,则非斯文莫之传也。注释:勤上人,即僧惠勤。叙:也写作序。1第段的作用是:_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并不赞同翟公对宾客的态度,认为宾客浅薄,而翟公也为人小气。B欧阳修胸襟开阔,并不因为某些士人对不起自己而放弃推荐士人。C欧阳修崇尚佛家和道家,因而与惠勤交往,并称赞他的学问和诗歌。D本文写得曲折有致,在叙事中引发简洁的议论,议论又依托所描绘的事情。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B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C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D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4作者认为僧惠勤的诗文“非待文而传者也”,为什么还要为他写叙呢?(用自己的的话回答) 5本文为序文,全文却无一处言及诗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分析写作意图。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苏 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是亦皆罢去。独犹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备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几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其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注俨:陶渊明的儿子舒俨。6本文的标题“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的意思是:_ 7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1)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_) (2)癯而实腴(_)(3)性刚才拙,与物多忤(_) (4)渊明临终,疏告俨等(_)8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葺茅竹而居之 其诗质而实绮B以图史为园囿 以遗后之君子C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 沛然如川之方至D其为我志之 其必有以处之矣9苏辙在本文中引用了较多的苏轼的书信,有什么作用? 10苏轼的书信和苏辙的文本都谈及陶渊明,其目的分别是什么? 11请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一1第段写翟公对宾客的言行,是为了反衬欧阳修好士“为天下第一”,“贤于古人远矣”。【解析】这是一道概括语段作用的题目,注意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写翟公对宾客的言行。,然后分析作用:是为了反衬欧阳修好士“为天下第一”“贤于古人远矣”。2C【解析】原文“公不喜佛老”,说明欧阳修不喜欢佛老,选项“欧阳修崇尚佛家和道家”错误。3D【解析】此题注意句式的对称,较容易断开。4因为作者认为僧惠勤的诗歌不必等待自己的序文而流传,但是像他待人(那样真诚)的大致情况,却是除了这篇序文而没有办法流传的了。(答“若其为人之大略,则非斯文莫之传也”不得分) 5开篇先写翟公,由翟公而欧阳公,由欧阳公带出惠勤,由人品而诗品,强调了一个“贤”字的重要性。本文为人的诗集作叙,而无一处言及诗作内容,打破了常规叙文的写法,这样写体现了作者别出心裁的构思,也体现了苏轼对僧惠勤对师友赤诚情怀的赞颂。【解析】注意写作顺序的分析:翟公欧阳公惠勤,人品诗品,强调了一个“贤”字的重要性。然后分析情感。苏轼对僧惠勤对师友赤诚情怀的赞颂。【参考译文】当年翟公被罢去廷尉一职,他手下的宾客没有一个人来到(他家慰问)的。这之后再被启用,宾客们想再回到他家去。翟公在自己门上大大写了句话说:“一死一生,才知道人与人的交情。一贫一富,才明白交友的情状。一贵一贱,真正的交情才显现出来。”世人把这作为批评宾客们的口实。但我曾经看不起他的为人,认为宾客们确实是浅薄的,而翟公用来对待宾客的态度难道就不是很小气么!过去的太子少师欧阳公喜好读书人,称为天下第一。读书人中有一句话符合于道理的,他不远千里去求见他,比读书人求见于他更急迫。因此完全招来了天下的豪杰俊才,从普通人而显名于人世的已经很多了。但是读书人对不起欧阳公的也不时有一些。我曾经感慨而叹息,认为人是难以真正明白的,并把这作为喜好读书之人的警戒。我料想欧阳公对于读书人,从此多少会厌倦了吧。但在他年老退休在颍水边时,我去拜见他,他却还是谈论读书人中的贤能者,唯恐他们不被社会所知闻啊;至于那些对不起自己的,却说:“这个罪过在我身上,不是他们的过错。”翟公的宾客,在死生贵贱之间辜负了他,欧阳公之士,在瞬息俄尔之时背叛了他。翟公怪罪于宾客,然而欧阳公却责备自己,他和读书人的感情更加深厚,比古代人贤明得多了。欧阳公不喜欢佛教和老庄哲学,他的门生中有研究诗书学习儒家仁义之说的,一定引荐并推荐给朝廷。佛教徒惠勤,跟着欧阳公学习了三十多年,欧阳公经常称赞他聪明,有才智又有学问,尤其擅长写诗歌。欧阳公在汝阴去世,我到他的家中去哭祭他。这之后我看见了惠勤,话语中说到欧阳公,未尝不哭泣流泪的。惠勤本来就对俗世无所要求,欧阳公又没有对惠勤有什么恩德,他之所以哭泣流泪不忘欧阳公,难道是为了利益么?我在这件事之后才更加懂得惠勤的贤能。假如他能够排列在士大夫中而积极追求功名,他不会辜负欧阳公是很明白的了。熙宁七年,我从钱塘将要到高密去,惠勤拿出自己的诗若干篇,请求我写篇序文帮他把他的诗歌流传到世上。我认为他的诗歌不必等待我的序文而流传,但是像他待人(那样真诚)的大致情况,却是除了我这篇序文而没有办法流传的了。二6苏辙为苏轼追和陶渊明所作诗集写的序。【解析】本题要求解释“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的意思。依据原文内容理解,“子瞻”是苏轼的字,“和”是追和,即苏轼写了追和陶渊明的诗。“引”即序文,引子。本文作者苏辙。是苏辙为苏轼抄录他追和陶渊明的诗并集结为诗集,之后作的序文。 7(1)模仿 (2)消瘦 (3)忤逆,违背 (4)写信 8C【解析】C项两个“之”字都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两个“而”字,前句为连词,表顺承;后句为连词,表转折。B项两个“以”,前句为介词,把;后句为连词,表目的;D项两个“其”,前句为代词,你;后句为副词,大概、或许。9使苏轼自己说明自己的态度,把问题说得深切具体,有利于缩短读者距离,讲清了写作理由和内心历程,更有说服力。【解析】本文是苏辙为苏轼的诗集写作的序文,因此在文中他引用了较多的苏轼的书信,这样有利于让苏轼自己表达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和追和他的诗作的原因。省去了苏辙的转述,使文本简洁明了。10苏辙需要在文中介绍陶渊明,一是符合文章作为引言的写作内容需要,二是表达其对陶渊明的尊敬;苏轼想表达自己与陶渊明的交情与友谊深厚,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11通过苏轼阐明陶渊明诗歌的价值,表明苏轼写作追和陶渊明的原因,赞美苏轼的精神品格。【解析】本文作为一篇序文,其写作目的是说明集结诗集、苏轼追和陶渊明诗作的原因。苏辙不只是停留在说明的层面,还进一步阐述了苏轼要在陶渊明身上学习到的淡泊品质,以及对其超人的才华的肯定和赞美。【参考译文】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担子过海。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道:“古代的诗人已经有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作品的。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东坡开始。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清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我将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一起抄录下来,来送给后世的君子,你替我把这些记下来。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如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于是尽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一点长处的原因。”唉!陶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而穿戴整齐去拜见乡里小人;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管监的官吏置于屈辱、困顿的地位,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入大难之中,他才想起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人肯相信呢?虽然是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的原因还是可以考究出来的。后世君子,一定会从中总结出一些立身处世的教训来。 我年轻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以后,学问也有成就了,先父便要我向他学习。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具有古人的风格,我自己认为比不上古人。然而苏轼自从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一天天地长进,如同河水正奔流而来那样充沛盛大。他的诗和杜子美、李太白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我虽然随着他奔驰不已,总是落在他的后面,对于他追和陶渊明的诗,我又跟着写了一些和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